五一興義、荔波行

作者: adi

導讀五月一日晴、熱 通過中國鐵路網查得廣州至昆明的列車經過興義,需時19小時,途經廣東肇慶、雲浮、茂名,再穿越桂東至南寧,駁南昆線經百色至貴州興義。其中廣西境內的運行全部在夜間。列車的干淨超乎我想像,由於乘客基本是游客,因此大家都十分注意保持車廂內的清潔。 五月二日晴熱23-31 列車於7:00進入貴州境內,9:30准時抵達興義,到站僅停10分鐘。 興義為黔 ...

五月一日晴、熱

通過中國鐵路網查得廣州至昆明的列車經過興義,需時19小時,途經廣東肇慶、雲浮、茂名,再穿越桂東至南寧,駁南昆線經百色至貴州興義。其中廣西境內的運行全部在夜間。列車的干淨超乎我想像,由於乘客基本是游客,因此大家都十分注意保持車廂內的清潔。

五月二日晴熱23-31

列車於7:00進入貴州境內,9:30准時抵達興義,到站僅停10分鐘。

興義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下轄8縣,為黔西南的政經中心城市。火車站坐落在興義城外,距市區約15公裡。簡單的站台直對出口,站外出租、面的、中巴整齊的停了一片,旅客可以輕松地選擇往返興義市區和周邊縣的交通工具,我想也沒想就上了中巴,一同下火車的6個驢友也跟著上來,討價還價一番以每人5元的價格去馬嶺河,我覺得還是輕裝出行比較好,因此選擇先回市內,像當地人一樣遞上5元,售票員也沒說什麼就過了。車一上公路就顯示出與別不同的景像,盤山公路下面是深淵,探探頭還可以看到我們將要走的下一段路,遠處萬峰成林,一座雄偉的大橋橫跨於峰林之間。車至終點--長途車站,下車看了看,沒有前往萬峰林的旅游車,於是先選了車站對面的賓館入住,按原定計劃放下行李打車直奔萬峰林.

萬峰林

萬峰林、萬峰湖、馬嶺河同屬馬嶺河風景名勝區,這裡密布如錐的石灰岩峰林,據說正與針狀的石林、塔狀的桂林一起以擁有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現像申請成為聯合國自然環境保護遺產。

萬峰林景區目前開放的僅有西峰林,景區門口有兩條路,司機介紹上面的路才是景區入口。購買門票時售票員再三推薦坐電瓶車,我怎能放棄這沿途觀賞的好機會呢,於是開始了7公裡步行。

一入林區就強烈感受到徐霞客當年面對如斯美景發出的感慨:“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這山上的路修得好,可以讓人從高處俯瞰大地的美景。路的西側有著大片的農田,也不知是依據什麼,田地被分割成各種形狀,遠看像一幅幅抽像畫,更遠處群峰聳立,在午間的陽光下不真切的泛著藍,偶爾有土路從山間蜿蜒伸向遠方,讓人不禁遐想山裡又有著怎樣的人家,林裡又有著怎樣的風光。萬峰林的山與別處不同,孤兀地、倔強地如春筍般從地裡冒出來直指藍天,更奇的是這些筍遠看竟像是一般大小,只間或的出現一兩個格外奇峻些的。山是石質的,石縫間卻倔強地長著樹和灌木,山石有若國畫中的皴法畫出,干澀、清冷,斜斜地刷向右方,所幸這綠穿插於山石之間,輕巧地將本該顯露的荒涼瀉了去。

辛勤的農人開墾了山林間的空地,清澈的納灰河緩緩地從田間流過,柔柔地滋潤著這山間的樂土。轉過彎道,眼前的田地益發怪異起來,不只是色彩上出現了黃、綠相間的麥田,土地本身也被別出心裁的耕成八卦型,果然到了“神州八卦”,據說這塊田已有過百年的歷史,不知是哪家人起的頭、不知是何人維系至今,它靜靜地存在了過百年。在高處看著看著竟有些恍惚起來,是天坑嗎?是從天坑改造的田地嗎?我找不到答案。

遠遠的三塊岩石散落田間,過路的導游指點道“那就是地眼”,三石之間泉湧不斷,因此當地人稱之為“地眼”,據說這些地眼在萬峰林很常見,這也是喀斯特地貌常提及的特征。

路的盡頭出現一些有趣的房子,它們的屋頂被設計成大水池,滿滿地蓄著水,經詢當地人,說是一來可以儲水,二來可以使屋內陰涼。想想也有道理,只是這裡的房子實在修得好,蓄水池做屋頂也不滲漏。

萬峰林的高處景點至此告一段落,大路猛然向下直指“峰林人家”。峰林裡住的多為布依人,房屋就地取材以蠻石建。由於貧困,峰林人家目前多為老人與小孩,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微笑是最好的語言,一個布依老人很快和我攀談起來,並邀請我到她家喝水。我因此得以進入布依人的家。老人家裡有三間房,均以蠻石堆砌,甚至室內也是裸露的蠻石牆,不曾有任何修飾,真可謂家徒四壁。在堂屋四下張望,發現堂屋極為簡陋,一張禿了坐墊的木長椅,幾張小矮桌和小板凳就構成了堂屋,僅有的裝飾只有已然退色的門簾。警惕性極高的小黑狗見到生人就大聲叫起來,直到主人取水給我才停止狂吠,並允許我友好地摸摸它的腦袋。老人從裡間小心地端出一個巨大的搪瓷缸,裡面泡著茶,她熱情的招呼我,不斷地讓我多喝一點,就這樣,她用貴州話,我用普通話加上手勢交流著,聽老人介紹她外出打工的兒子、媳婦,媳婦從城裡給她買的衣服。臨走前我邀請老人合影,她愉快的接受了我的提議,只是一定要換身干淨衣服,就這樣我用自拍留下了老人與我珍貴的合影,當然還少不了那只可愛的小黑。

告別老人重踏征途,路在彎曲間轉入田邊大道,據說大道可通往銅鼓廣場和景區外。難得走到田邊,難得見到風中翻起的麥浪,我的心也像這五月的金色田野一樣變得燦然。一路走來,我的微笑贏得無數友好的回應,村民們像老朋友一樣和我招呼著,很有回家的感覺,最難忘那個羞澀的小男孩,我遞去棒棒糖,他想接又害怕,竟怕得在田裡打起滾來,直到一個大孩子先拿了,他這才歡天喜地地接了去,靠著田埂吮起來。

走到銅鼓廣場已是下午3點,表演很快就要開始了,環顧四周竟發現身邊的觀眾以附近鄉民為主,演出近三分之一才見游客陸續加入。表演並不專業,聽說是當地文化館的演出,我甚至看見演員中混雜著一些鄉民,也罷,這才是原汁原味。在這裡我看了布依族的服飾表演、樹葉演奏、情歌對唱、婚嫁習俗等等,最特別的是居然在這裡聽了著名的“八音坐唱“,這是宋代傳入的古樂,與雲南納西古樂齊名,仔細看他們演奏的樂器,猛一看有大阮、胡琴,細看卻不同,比如胡琴上有著尖頭。老實說不知道是演奏的水平還是本來如此,我沒有感覺到吸引。

表演在4點結束,等了20分鐘才見到中巴,幸運的是中巴開往興義,我擠了上去,跨過幾個布依人常用的背簍才找到座位。車至富民路汽車站,呵呵,這裡雲集了開往興義周邊村鎮、景點的所有客車,明天終於有著落了。

五月三日晴炎熱25-31

一夜無眠,興義的司機似乎有讓全城人發瘋的習慣,這一晚就沒停過按喇叭。熬到6點,決定一早出去換旅館。出來才發現興義城也瘋了,居然連找十家都客滿,包括那個名字實在恐怖的“通靈賓館“,還是司機機靈,拐到富興路附近,才得以確定當晚的住處—奇石賓館,當然前台免不了傲氣十足地告訴我房間要晚上才能拿到,目前只能寄存行李。

信心十足的趕往富民路汽車站,原以為7:00到站肯定能坐上去南龍古寨的早班車,不想被告知當日去藍龍的車得等到10:00,回程得下午3點,簡直氣結。在車站附近不服氣的徘徊,一抬頭看到往巴結的車,呵呵,地圖上看巴結靠萬峰湖(人工水庫),離藍龍也是不遠的,咨詢司乘,說是經過通藍龍的路口,步行也就半小時,我於是歡天喜地的上了車,車行山間,不覺已進入萬峰林中,我不時為身邊崖下美景驚嘆不已,只可惜身邊的乘客早已熟視無睹,也是,人家生於斯長於斯,自然沒有感覺,我這麼驚嘆倒顯得分外的怪異起來。呵呵,昨天當地人在我面前已經不止一次地提道自己的家是真正的“開門見山”,現在算是領教了。顛了半個小時到路口,售票員指了指右邊的路說到了。終於走下擁擠的中巴,我在陽光下美美地做了個伸展運動,順便好好欣賞一下路邊風光,路邊崖下阡陌縱橫,新收的小麥仍堆在田間,這是我所見過的最窄的梯田,一層層的沿著山壁小心的開墾出來,長不足十米,寬僅一米左右,生長在平原的人定是不屑的,可是在這裡沒有人舍得放棄珍貴的土地,於是這麼層層疊疊地開墾出來,又層層疊疊地種上小麥。

走了幾步便感覺不對,路不平整,頗有前年走林坑的感覺,於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回頭張望,希望能好運地蹭上過路車。呵呵,運氣真好,一輛藍色昌河拐了進來,我試探性的招了招手,車停了。

和司機交談才知道他們從巴結去藍龍附近的村落辦事,可以將我載到那附近,當他們聽說我打算走半小時到藍龍時,兩人先是一楞,接著笑得前仰後合,說是15公裡的山路,路況又不好,開車都要半個多小時,除非我會飛,否則怎麼可能半小時到?!呵呵,聽得我直吐舌頭。一番交談成了朋友,好心的司機為免我迷路直將我帶到寨外,並說他到寨裡坐坐,要是我出來找不到車他可以將我帶回路口,同時指點我到藍龍要繞著寨子走。

藍龍布依古寨

看著正門口村民正奮力將兩頭大白豬趕下山坡,一群的孩子圍著又笑又鬧的,我想正門是無法進入了,只好繞著寨子左側的小路前行。不一會到了寨後,一片不大卻十分平整的麥田展現在眼前,年輕的農婦正在清理收割後的半邊田地,彎腰將散落的麥秸攏在一起。陽光似乎仍未驅散山間的晨霧,它斜斜地照進山谷,卻讓不遠處的山谷變得朦朧起來。順道前行,前方出現了兩間矮房,我正猜疑是什麼用途的,一輛騾車從後面走了上來,矮房的主人開始認真地往車上堆起谷物,此時身後突然傳來得得的蹄聲,回頭一看,一個年輕的布依男子正開心地騎著騾子過來,邊走邊笑嘻嘻的和我打招呼,他看上去是那麼的快活,讓人感覺他不是去干活倒像是參加什麼聚會似的。回到麥田,農婦的孩子也出現在田間,在媽媽的指點下點燃攏好的麥秸,不一會,白煙裊裊升起,漸漸散落山間。

順著寨後的小路進去,藍龍古寨呈現眼前,這裡的住宅就地取材,與峰林人家全石建築不同的是,藍龍的住宅以蠻石為基礎,上設木制住房,這樣上面的木建築為人居住,下面的石建築為家畜所在,這種住宅很好地詮釋了“家”的定義。寨子裡小道四通八達,與漢族村落不同的是在村寨裡我沒有找到明顯的主干道,仔細一想漢人的主干道以宗祠為基准建成,而少數民族並沒有這種傳統文化,沒有主干道也就不足為怪了,再說山地村寨也是不適合建築主干道的。走在狹窄的小道上,身邊的石牆裡不時傳出哼哼聲,破損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家畜黑亮的眼睛,而繞到宅前,各家門前的護家犬又警惕的狂吠起來,那架勢,像是見到鬼子進村了一般,的確,這麼大清早就在村裡游手好閑的,的確不像好人,小狗看不慣也就可以理解了。走著看著突然想起有篇介紹說藍龍的村子為八卦型擺布,只可惜附近找不到高地證實這一點,不怪得司機要我繞著走,而我此時已在同區域走了兩個來回了。話雖如此,在村裡溜達還是不時會有驚喜,比如看到鍋型的接收器已接入不少村民家中,我甚至聽到樓裡傳出電視的聲音;又比如見到兩個可愛的布依孩子在樓下逗弄關著的豬,仔細看才知道穿藍裙子的是小女孩,是姐姐;還有,一早就有老人正在門口做木工活,修補家門;等等。

繞到正門已是十點半,這才看清楚正門是一個廣場,有山後的麥田大小,一幢小禮堂大小的木屋醒目的矗立村口,不幸的是唯一可見的老年村民卻又無法說普通話讓我理解這木屋的作用。站在廣場中央,感覺有些異樣,他們如此珍愛土地,為什麼舍得放棄這麼平整的一塊做廣場?看著閑坐樹下的老人,我似乎明白了,宗祠也好,廣場也罷,無非是為村民提供聚集的場所,如果說宗祠被賦有某種傳統與尊嚴色彩的話,那麼廣場也許顯得更平近、親和些。

走下正門樓梯,藍色昌河仍停在路邊,旁邊一輛中巴正欲掉頭出寨,急衝衝上前一看,中巴上赫然寫著興義二字,好運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司機確切的告訴我即便空車他也馬上回城。一時找不到藍色昌河的司機,只好留了張字條告訴這位好心人我已經找到車了,真是感激他,讓我的藍龍之旅如此完美,使我不僅只見到村寨,而且真切的感受到當地人的淳樸與內斂的熱情。

一路狂奔,中巴11點10分已抵達興義,司機熱心指點,坐出租去漂流一定要說清楚是漂流碼頭而不是峽谷。在城裡用了午餐後,我開始趕往興義行程安排中的最後一站,也是我之所以為興義心動的一站——馬嶺河峽谷.

馬嶺河峽谷漂流

馬嶺河有個略帶憂傷的名字——地球最美麗的疤痕,位處興義東14公裡,發源於烏蒙山脈,流入黔桂交界的南盤江,它不同於一般峽谷,實際上是一條地縫,正是這長100公裡深200-400米的地縫,造就了馬嶺河景區的奇觀。

馬嶺河漂流自江心島至峽谷大橋,12公裡的漂流需2小時。買完票發現自己排在47號,要排隊等待一個多小時。在碼頭休息點坐了十分鐘就耐不住了,於是拿著救生衣下了河邊,呵呵,原來大家都在下邊碰運氣,而此時漂下去的橡皮艇還沒有拉回來。由於每只艇需坐8人,不足不開,於是大家都急切的找拍檔,我就這麼幸運的被人盯上了,7個來自遵義的年輕人正煩著大過節的到哪找一個人湊數呢,見我自是驚喜異常,而我當然興奮不亞於他們,一下節約了大半個小時,到哪找這等美事,於是在岸上一片嫉妒的目光中上了船。

這是一次奇特的漂流,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坐船而是騎坐在充氣的橡皮棒上,掌握平衡只能靠手上的“韁繩”,最前面是兩名奮力劃漿的船工,最後面是拿著竹蒿的舵手。進入景區,大家全都靜了下來,等待放大版的天星公園展現眼前,果然,繞過大型“太湖石”,青綠的山峽呈現眼前。日正當午,太陽直直的照入美麗的峽谷,看著身邊青翠的山峰,簡直難以相信這覆蓋率高達95%的植被竟生長在石灰岩上,不知是山的綠映入水中,還是水原本就如此,身邊的馬嶺河水清澈、碧綠如翠,更難得的是這翡翠還是流動的,將一抹冷艷幽幽地遞向遠方。

河道上不時的出現巨石,雖沒有太湖石的千奇百怪,卻以一種被水滋潤出來的圓潤質感和樸拙造型吸引著游客,它們矗立江中,分割河道引導水勢,直將水遂了它們的心願,蜿蜒曲折的向前穿行。遠遠的,兩座山峰如兩柄長劍立於關口,不一會我們的船只便在長劍的注視下入得關去。起先覺得景色有點似曾相識,類似武夷山,很快的馬嶺河峽谷的大氣與不斷出現的驚喜深深吸引了我,近水處不斷出現大面積的溶洞,成片的鐘乳石錯落有致的懸掛在石壁,直直地指向水面,而水中的波光反射到石壁上又造成迷離的景像。

初時水勢不猛,連著幾個石灘都出現了當地的孩子,他們笑著追逐我們的船,並和我們打水仗,而大家剛開始還小心翼翼的抓著韁繩,到後來船工、會水的游客相繼跳入水中暢泳,船因此暫時在石壁下歇息,而船上的遵義朋友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而放聲高歌起來,一個、兩個,到後來成了合唱,動人的歌聲伴隨著歡笑蕩漾在正午的馬嶺河上,回響於山林之間。很快的險灘漸次出現,水在一波波的浪中前行,每一次從亂石聚集的險灘漂過總是掀起大浪,直教船上的人濕了全身的衣裳,漸漸的,大家也不再緊握韁繩,轉而享受每一次衝擊的快樂。

繼續前行,一座大橋出現在前方,舵手告訴我它的名字叫天生橋,迄今已有500年的歷史了,我知道中國古代造橋工藝之高,但仍難以想像500年前的人是怎樣在這高山間架橋。船從橋下走過,顯得橋格外的狹窄、高懸。

兩岸山石益發秀麗起來,宛若天然雕刻,右方突然出現的玄色巨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一片灰白的岩石中突然出現這麼一塊黑如濃墨的巨石的確讓人驚喜,看著上方山泉滴落巨石之上,不禁想起從前看到關於硯台石的介紹,暗想這石也定能制成一方好硯。從緊湊的峽谷景致中仰望天空,天色格外明朗,找不到一絲雲彩,兩岸的樹蒼翠欲滴,濃綠有意化入山谷、化入馬嶺河,化入游人的心,到岸的一霎,這種綠更是達到極致,綠色的植物在石壁上作菇狀平平伸出,它們有著美麗的名字——“靈芝壁掛”。

出了景區我仍是意猶未盡,婉拒了遵義朋友們同上貴陽的邀請後,我慢慢走向峽谷大橋,因為我希望在高處感受地縫,希望在橋中間假想自己在峽谷上空飛翔。大橋上看峽谷有一種為之凜然的感覺,窄窄的馬嶺河被深深的嵌入谷底,遠遠的有如軟帶飄來,山的濃綠與水的翠綠自然的溶合在一起,偶爾有細長的瀑布從山間湧出,滑向谷底。我不知道在直升飛機上看馬嶺河是怎樣的情景,探身俯視,想必感覺到的也就是那個憂傷的名字——地球最美麗的疤痕吧。

五月四日晴熱25-30

天曉得誰總結的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今天起來居然又是個艷陽天。至於地是否平整的觀念我想今天是否可以以路論之,萬峰林一般的偏遠山區現如今也已開通了平整的柏油馬路,黔西南一帶千百年來的坦途已變通途,一尺一寸均為血汗堆積的大道如今一直延伸到目力所不及處,以致千裡山區如履平地。相隔6年,如果問什麼是貴州的最大變化,我首先想到的是交通改善。

早睡早起,6:45我就叫醒了值班人員辦退房手續,打算趕乘往貴陽的早班車,這是長途車站內最好的車型—金龍客車。由於到得早,我上車發現居然還有選位置的權利。

7:30汽車離站,較預計的晚了些,不過司機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客車很快就要經過馬嶺河峽谷了,我收拾心情,希望能在穿過峽谷大橋的一霎和美麗的馬嶺河道別。清晨的峽谷靜謐安詳,陽光無法照入谷底,而僅能遠遠的為群山披上金裝,沒有游客,沒有車輛,清晨的馬嶺河屬於布依人、屬於山間飛旋的翠鳥、屬於大自然。

萬峰林有若緩緩展開的山水長卷,峰峰相連到天邊,透著陽光、薄霧、遠山淡淡的泛著藍,間或還湧出些粉紅與橘黃,與近處的或黃或褐的田野柔柔的混在一起。漸漸的走入山中,山腳的岩石裸露著,故作猙獰露出敵意,而山的高處是那麼的綠,以致這猙獰竟成小兒狀。也不知是何時這山頭著了綠,也許是一場颶風席卷遠方的沙土、裹挾遠方的種子飄上了山頭,一場春雨使這離散的沙土、漂游的種子與石山永不分離,從此山不再冷峻、石不再蒼白,那猶如國畫大師皴出的石壁從此露出生機。

昨天見了太多的梯田,那種狹窄、貧瘠的梯田,而今天除了梯田我更多留意的是佇立田頭的墳,它們面向田野,默默的注視著自己耕耘一生的土地,一片片土地就這麼一代代傳下去,這些沉默的守望者就這麼平靜地、小心地照看著這生命的源頭,以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對生命對土地的熱愛。

道路在黔西南峰林間穿行,這是非常奇特的高速公路,首先是窄,只有兩車道;其次走在山上可以看到將走的山下的路,前一分鐘還在山頂為谷底的深遠驚嘆,下一分鐘已是在谷底穿行。公路就是奔流不息的河流,就是黔西南的動脈,將一村村、一寨寨連接起來,將過去與現在連接起來,將山裡的平實守舊與山外的繁華開放連接起來,看到路邊行走的山民,我不禁想“我們不一定都能張開喜悅的睿智的眼睛,但即便我們的眼神仍然呆滯,但我們的心已經動起來”。

之前的資料顯示說貴陽往荔波的車很少,因此1:30抵達貴陽後我就急衝衝的去售票處買麻尾或都勻的車票,結果都沒有,這不壞了我的計劃嗎?!心有不甘的搜索時刻表,不想出現了荔波的字樣,雖說4點開( 一天3班,8:00、12:00、16:00),但也好過坐一夜火車啊,更何況火車票也難買。利用兩個半小時的候車時間在貴陽街上轉了轉,和7年前一樣,貴陽依然熱鬧雜亂,五一的街頭人頭湧湧,我因此放棄了重游黔靈公園的念頭。還好,貴陽小吃仍然不錯,尤其花溪牛肉米粉,只可惜胃容量不夠。

呵呵,坐車的好運一下沒了,才開出車站,司機就宣稱螺絲松了,要修兩小時,結果車站汽修廠還修不了,於是又開到中曹司大橋下修了四小時,直到晚上8:00才離開貴陽。車上基本是荔波人,除了我,還有四個貴陽本地前往荔波的游客,大家對修理都沒有抱怨,總好過路上壞車吧。很快的,一對布依新婚夫婦和我成了朋友,他們分別在林業局和發電站工作,向我介紹了不少荔波風俗習慣,此外和司機閑聊中了解到荔波到廣西的車也很多,包括桂林,這一點實在讓我太高興了。

由於沒有都勻的乘客,客車因此可直達荔波,中途休息是在都勻附近的小村裡,除了一盞昏暗的路燈,四周沒有更多的光源,不意間抬頭張望,夜幕中的繁星深深吸引了我,多少年沒有見到這樣的夜晚了,夜色是那麼的濃,群星是那麼的近。

12:45到達荔波,小城似乎沒有興義喇叭不斷的惡習,於是在站旁的賓館住下。

五月五日晴黃昏大雨24-30

住在車站邊的好處就是不浪費時間,早上7:00我就走到站裡了解線路,柳州方向的乘務員稱金城江有很多去桂林的車,去金城江大約兩小時,而金城江到桂林也只要兩個多小時,這比到貴陽要花6小時可是近多了,當時就有購票的衝動。

早上往小七孔的車基本是面的,乘車位置安置在不起眼處,司機的報價和昨天荔波人說的一致,於是上了車。

一路風景宜人。河道蜿蜒,流經處遠山、田野、人家,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要說殺風景的只有河流名稱,布依族司機覃龍不好意思的告訴我美麗的樟江支流在荔波被稱為打狗河,而這個不雅的名稱居然堂而皇之地上了中國地圖,一直伸向廣西。從見到打狗河的那刻起,我將行程中的兩站定性為興義屬山、荔波屬水。荔波的一切由於水的滋潤顯得格外靈秀,以至於山也不孤兀了,峰峰相連;植物更茂盛了,直將奇山峻石收入濃蔭中,甚至農作物也從小麥換作水稻,一畦畦的攏在河邊。最有趣的是,興義作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80%的居民都是漢人,而黔南荔波的居民90%是布依族。以水作為劃分標志來看,荔波傍水而居的是布依族,其次是水族,而瑤族則遠遠的避到山裡。一路上走來,我看到布依族的服裝已基本漢化,而水族人還保持傳統服飾,簡單的說,布依族和水族服裝最大的區別在於上衣的長短,衣長近膝的是水族人。

原打算先去大七孔後去小七孔,但我的計劃招到車上所有人的反對,大家都熱心的說一定要先去小七孔才順,理由是大七孔離荔波近,司機覃龍更是建議直接將車開到西門附近的臥龍潭,這樣順勢下行,既合理又不累,我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提議。

小七孔景區

小七孔全長12公裡,其東門離荔波16公裡,西門距麻尾火車站36公裡。連接東西門的景區干道將小七孔景點盡納其中,景點由西至東依次為:臥龍潭、鴛鴦湖、野豬林、水上森林、龜背山、響水河、疊翠台、拉雅瀑布、小七孔橋,其中臥龍潭水或於地表呈湖呈河或經地下河道貫穿大半個景區。

未見臥龍潭,耳邊已傳來陣陣水鳴,高山的泉水彙集而下,在平台處稍作修整後形成幾十米寬的瀑布跌入臥龍潭,潭深水碧,波瀾不興,仔細端詳,這潭的上端總有瀑布轟鳴,而下方又悄悄將水泄去,來之凶猛與去之輕巧間竟形成一方如鏡潭水嵌入山林之間。潭水輕落,經山石、水壩流向鴛鴦湖,這湖也是奇特的,非汛期呈兩湖形態,一為鴛湖,一為鴦湖,中有水壩相隔,數月間可望不可及,及至汛期,水高壩低,兩湖在五個多月的時間裡得以融為一體。夏日裡泛舟鴛鴦湖是極愜意的,只將船停在樹陰下午睡也已是別處享受不到的靜美。

從鴛鴦湖到野豬林有著相當艱苦的一段路程,一來路遠,二來風景平平,此時選擇以車代步無疑是件美事,當然車得是敞棚的,這樣才不辜負周邊的好空氣。經過一番顛簸,我來到野豬林前,順路而下,風景沒有想像的好,除了樹種不同,竟和一般風景區無甚區別,我是樂觀的,總相信好風景會不期而至,於是堅持走到谷地,此時眼前出現兩個選擇,前行是醉林,右方則通往飛雲洞,引路標志表明飛雲洞全長110米,可通往龜背山,只是其中50米伸手不見五指,僅可摸索前進,我猶豫了一下,環顧四周又沒有其他游客,決定還是先去醉林。醉林的來歷沒有說明,以我的理解,估計要麼是行進過程中容易迷路,要麼是風景絕佳醉倒游人,這兩種解釋都非常吸引,於是開始了小小的探險。林裡落葉已深,藤蔓交錯,一些不知名的昆蟲在林中高聲鳴唱,偶爾前方地上的樹葉會突然抖動,正擔心有蛇,卻見黑影跳出落入旁邊草叢。陽光在密林裡顯得十分暗淡,偶爾出現的水流也因為渾濁和飄滿落葉而顯肮髒。行走間突然感到快樂起來,一個人在偌大的林子裡穿行將旅途變得十分簡單,那就是在潛伏的危險中尋找美麗,想想自己腳下踩著的石山和這石山上冒出的密林,難道不是件極為有趣的事嗎?!兜兜轉轉,重又回到岔路口,因為仍未見到跟進的游客,而獨自一人穿越飛雲洞又不夠膽量,我只好悻悻然踏上歸途,

與野豬林平行的水上森林是我期盼已久的景點。水上森林亦名瑤池,長約300米,屬溶岩地貌的水上森林,其特別之處在於將地下水抬出地表,看似小河卻又暗藏瀑布。初入景區感覺頗有九寨珍珠灘的影子,只是更奇的是水中石縫竟生長著形如盆景的樹木,以致形成“水在石上流,樹在水中生”的佳境。這水中樹木貌似矮小,卻恰到好處地將游人收入林陰中,陽光透過葉縫,斑駁的灑入水中,隨著水的晃動軟軟地流去。入水更能感受到水上森林的曼妙,哪個景區能像它這麼讓人感到親近?!這淺瀑布竟能讓人步行其中,而不必擔心石滑,這水底的磐石雖是日夜衝刷,踩上去依然堅實,而水經過樹木的梳理竟不帶一絲泥沙,因此只要小心平衡就可在石上行走。水淺處僅至腳背,水深處不過膝蓋,即便笨拙的跌落水中也是快樂的經歷。攀著藤蔓前行,腳下時而如瀑布衝擊,時而又平靜如止,水中的歡笑直惹得游人不再作岸邊行,天曉得這黔南的淺灘瀑布為何如此美麗可親。

出得水上森林已是正午,不遠處便是龜背山森林公園,它的另一個名稱就是石頭上的森林,屬於茂蘭喀斯特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在這裡山石與樹木共存,每一支竹每一棵樹都倔強的從石中伸出,努力向上伸延,即便是攀附的藤蔓也用彎曲訴說著生命的不屈與艱辛,它們就這麼倔強地立足於天地之間,直到與山石不再分離。

一個好消息傳入耳中,龜背山的山路通向響水河,我因此興奮地在人跡漸少的路上繼續前進,看身旁的巨石罅隙,流過的僅有細細的水流,難以相信傳說中汛期水面可平路面。

轟隆的巨響似千軍萬馬呼嘯而來,響水河以張揚的姿態走入我的眼簾。響水河的形成十分有趣,這裡本來是一個瀑布,修路後為了不影響人車通行,工程人員在路上方設架將水導向河中。從側面看,一道白水從數百米的高空奔騰而下,狂瀉入河,此後層層下跌,直形成68階瀑布—疊翠台。68階跌水瀑布之平靜與上方的轟鳴形成極大的對比,這裡有著黃龍的影子,不同的是鑲有綠邊,往往幾階過後便形成水色碧綠的深潭。隨著或緩或急的層層奔落,我來到了收筆之作——拉雅瀑布,它來得那麼突然,在平靜的路上只一拐彎就被不期而至緊貼身邊的瀑布懾住,它的水量不如黃果樹,但勝在秀美,正如它的名字“漂亮的瀑布”,仔細端詳拉雅瀑布秀美之余還有偉岸,意志上的偉岸。

前行數百米已是終點——小七孔橋,一座不張揚不顯耀的靜臥深潭之上的古橋,水是藍的,橋是舊的,潭邊的樹也是奇特的,經過的人都安靜的小心的在湖邊坐下,不忍擾了這一方寧靜。

大七孔

去大七孔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鬼斧神工的天生橋。原以為大小七孔景致相仿,不想一入大門就感受到大七孔的大,大氣的大。門前寬廣的河面與兩岸的高山峻嶺無一不透露著這一點。

這裡的一切似乎專為針對小七孔而設,小七孔的婉約已達極致,而大七孔劍走偏鋒,開門就以恐怖峽命名。恐怖峽的山之高、水之寬確與小七孔成鮮明對比,據說在峽谷內不能高聲大叫,否則將引發亂石飛濺。已是下午,陽光灑落水面泛起片片鱗光,石灘上形成的瀑布在山水的比照下顯得有些慘白。沒有過多的游客,我因此可以隨心的坐在高處看水,攀上石山觀樹,走入淺灘納涼,午後的倦怠與燥熱漸漸為水散去。

沿著棧道,繞過石筍,經過不斷出現的“飛石地段,請勿久留”的提示牌,我終於走近天生橋。似一斧將山豁了口,天生橋的高、險、奇令人嘆為觀止。天生橋系喀斯特地貌洞穴頂板較薄,洞頂崩坍形成,代表了斜坡洞穴演化的峽谷天生階段。橋高60余米,寬20米,兩側石壁怪石嶙峋,橋底水深難側,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密布橋下。在棧道上看橋總讓人有“空”的感覺,高空的空、時空的空、人跡稀少的空,混雜洞邊如刀刻般的痕跡,不由讓人感到寒意。而站在中間看兩邊景色,入口處陽光燦爛,轉彎出口處陰雲密布,而橋下觀陰雲委實有些陰森可怖。

一段淺灘一汪碧水,繞過天生橋風景變得柔和起來,漫步石灘間一場大雨不期而至,避雨是沒有意義的,更何況石下、樹邊都不是避雨的好去處,於是索性在水汀上打坐,感受河中看峽谷的感覺。大雨來去匆匆,轉瞬間陽光重又浮現,繼續前行豁然發現一幽深景致呈現眼前——“妖風洞”,這是大七孔目前對外的最後一個景點,介紹說明妖風洞為喀斯特暗河出口,全長3公裡,洞內有多級瀑布,落差最大的達70米,此外深潭三處,深水河內有娃娃魚和其他珍稀魚種,由於開發難度大,目前棧道僅修到350米瀑布處。洞深難測,門口怪石顯露猙獰,至洞口已讓人產生怯意,更何況洞內沒有光線,我曾試圖用手機照明,卻發現根本不起作用,只好租了電筒前進。望著腳下棧道不僅感慨萬分,要知道這350米的棧道僅依附在陡峭的石壁,而石下就是暗河,看不見有何依附處。棧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延伸,瀑布在回音的作用下有如雷鳴,越前行越感陰風陣陣,行至盡頭突然有人驚呼“看天頂”,回頭仰望,幾十米高的上空依稀有著光感,但洞口猶如怪獸露齒讓人不寒而栗。真是妖風洞,我加快腳步逃離,卻仍感到後怕。

不知道未開發的風神洞、地峨宮又是怎番摸樣,我的想像中總是摻雜著妖風洞的影子。

出來已近5點,正愜意地在旅客接待處看荔波介紹,不想門外風雨大作,而且這次烏雲堆積,下整晚也不是不可能的,不由回想剛才的那場大雨,也許在當地人看來就是一場預示吧。看著車來不由加緊腳步速速離去。

回到荔波已近6點,車站僅剩下發往都勻的班車,本想購買第二天去金城江的車票,售票處卻告知沒有預售一說,仔細想想還是回來看看機票情況再作打算吧。

五月六日晴荔波清涼、河池尚可、桂林炎熱

打了一晚的電話,結果都一樣,五一期間不預定機票。就5日晚的售票情況看,貴陽6號下午飛深圳的機票剩5張,桂林飛深圳的班機還有3張機票,貴陽、桂林的想了很久,睡前決定還是貴陽吧,5張機票中彩的機會大點。而6點起來,見窗外陽光燦爛,在窗邊站著站著就又改了主意,去貴陽實在乏味,就算買不到機票、找不到旅館也是桂林街頭更值得逗留,更何況比較比較興義、荔波、桂林三地的不同地貌也可以為行程劃上完美的句號。

雖則先前也經過興義-貴陽-荔波的疲憊,但今天將是省際流動,腳踏實地地穿行於黔、桂、粵三省,呵呵,還有搏機票,就這麼帶著好奇、帶著賭博的心態踏上去金城江的旅途。

6:30荔波—金城江的早班車准時開出,司機確定金城江有不少開往桂林的客車,我於是坦然坐下,車上自忖好在沒有旅伴,否則誰也受不了我的變化,昨晚還信誓旦旦往貴陽,這會卻成了桂林。車不如我想像的那麼守時,畢竟是承包車,而此刻車上僅有5、6名乘客,我預料到了晚點,只是明顯低估了司機的耐性,在荔波城外等了15分鐘,在茂蘭又等了20分鐘,好在時間充裕,加上周邊環境吸引索性當觀光游好了。

經過大雨的衝刷,荔波變得清新宜人,樟江在陽光的照耀下緩緩西去,窗外田園柔美如畫,清清的水香淡淡的土味充滿著整個車廂,該是農人外出耕作、放牧牛羊的時候了,果然一會牛群出現了,一會農人牽牛出村了,水稻田裡,農人與牛奮力的拉著犁。曾經想過到茂蘭的森林,後來因為交通不便、通訊不暢作罷,沒想到今天早上能有機會在茂蘭小鎮溜達,小鎮十分破舊,兩條小道貫穿了整個小鎮,看上去很是乏味,好在荔波司機覃龍曾說茂蘭必須深入到各山寨才能有所感覺,果然接下來在茂蘭轄區的森林邊緣穿行,森林蔥郁、山寨隱現,經過處總能讓人不斷回頭張望。

一個不可思議的景像出現了,從三三兩兩的山峰間前行,猛然發現一座鑲嵌在山上的城市出現眼前,剎那間頗有海市蜃樓的感覺,它那麼突兀、那麼美麗的出現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我幾乎想為它唱一首“綠野仙蹤”。只是路邊的招牌讓我迷糊,一會金城江一會河池的,難道金城江屬於河池這座桂北有色金屬之鄉嗎?抵達已近十點半,顧不得多想便打車衝往長途客站,10:40去桂林的車票竟已售罄,而下一班將是下午兩點,和客站管理員磨了半天,終於得到到車邊等缺的機會,呵呵,運氣真好,居然有人沒來,這下我可以按計劃去桂林了。和身邊的司機聊天才知道金城江是河池的舊稱,取自流經河池的江名,這下總算解了疑,而此刻坐在車上除了興奮就是幸福,以致看著河池覺得分外美。

一路狂奔,客車僅在柳州附近的鹿寨稍做休整,4小時後准點抵達桂林客運站,滿車場居然都是廣東方向的客車,這下安心了,大不了坐汽車回去。

好運真是擋也擋不住,民航售票處帶給我更大的歡喜,我買到了當天往深圳的最後一張機票,呵呵,幸運得一塌糊塗。飛機將在21:50起飛,而我因此可以在桂林逛五個小時,簡直奢侈。民航售票處離像山景區僅兩站地,幾年沒來,我決定在市裡好好走個來回,最好的路線莫過於像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線路全長2公裡,緊貼漓江而行。在江邊觀賞漓江夕照的一刻,在心裡比較了一下貴州與桂林,就山貌看,桂林與貴州非常相似,區別僅在於底座更大些,而細細回想,貴州似乎更自然更充滿野趣。


精選遊記: 興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