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澳門之行比較累,但是因為春節期間茶樓是很容易霸不到位的,我們7:00多就起床了,到附近的海南辦事處嘆茶。今天除了吃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了——這才是真正的嘆茶。總有一種感覺:只要離開了自己長期生活(尤其是工作)的城市,身心就會極度的放松。滾粥、牛腩粉、蝦餃——我至愛的廣州早茶,我們六個人吃了80多元,嘆到11點左右,表哥打來電話,約我們去澳門街吃午飯。因為提前在澳門街定了位,我們霸了個12位的大桌。菜品質量之高比我們在澳門吃到的還要好。豬頸肉、咖喱蟹、蛋撻都是深深打動我的美味,大家連吃帶聊,吃到了下午2點多,表哥埋單,300多元。
晚上,確實沒什麼胃口了,准備在家裡喝點白粥,姑父還是端上我最愛的燒鵝、燒肉,我也照單全收,回了北京哪裡去找?免得遺憾,嘻嘻……
媽媽已經很累了,留在家裡陪阿婆,我和爸爸出街溜食。在龍津東上541路在寶華路下車,順便看了一下位於長壽西路的老宅,然後步行到上下九方向去。路過順記,經不住椰子雪糕的召喚,進去吃了一份,6.5元(節日要加5交錢),這樣香濃的雪糕,在北京是有錢難買的。不知道北京為什麼沒有人把這樣的美食發揚光大,其實老北京的小吃也很不錯的,但是一次看電視上采訪某個小吃店為什麼發展不了,小吃店經理的回答是“小吃費工、利薄,吃的人再多也賺不了多少錢”。奇怪,廣州所有的酒樓都經營兩餐、兩茶、一夜宵,而且品種之多數不勝數,也沒見到誰家倒閉。
北京80年代也有冷飲店做的很好,什麼冰霜、奶酪、雪人,也都精致、好吃,而現在幾乎沒有什麼生存下來的,街上是雀巢、和路雪的天下,想去個冷飲店坐一下好像除了去星巴克、哈根達斯、DQ當冤大頭,沒什麼其他選擇。
北京人的收入水平並不比其他城市高,卻缺失了給市民休閑消費的場所,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東西保留太少。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大都市?那些在國外只是街頭平民消費的品牌,在北京卻成了高檔消費的標志,這不應該是一個城市國際化的代價。個人覺得哈根達斯的冰淇淋和順記還有很大差距,以為它號稱只用世界上最好、最新鮮的原料,在冰淇淋裡至少應該用蘭罐曲奇吧,在服務員那裡得到的答案卻是“統泰”——於是,再也不會那樣無知的花天價去給國外的街頭的“蒙牛”捧場。僅就美食的角度來講,北京沒有廣州人的那種執著和認真,害的我只有到廣州吃的肚歪。
上下九買的東西真是越來越差,我們只好繼續覓食。到了銀記腸粉,雖然已經很飽,但還是買了一份牛肉腸粉和爸爸和吃,胃裡很飽,但還是很想吃,哎。
回到家,覺得這幾天吃的有些不善,在黃振龍賣了一瓶涼茶,喝下去覺得稍稍放心了一點,廣州真的是為“美食”想的無比周到,涼茶就是吃過美食的後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