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公裡川黔行毛立本
(一)
1. 行程
2. 平遙古城與晉商
3. 法門寺與唐代文化
4. 翻越秦嶺
5. 黃龍和九寨溝
6. 都江堰
7. 樂山大佛與樂山—自貢路
8. 川黔路
9.黃果樹瀑布
9. 黔湘路
2004年5月29日從北京啟程,經河北、山西和陝西,於6月1日到四川,歷時3.5天
在成都休息游玩了十天。6月10日去貴陽黃果樹游覽後踏上歸程,經湖南、湖北、河南和河北,於6月16日回到北京。歷時19天,行程6425公裡。其間跨越了黃河、漢江、長江和淮河,翻過了秦嶺、川黔交界和湘黔交界的大山,飽覽了西南的青山綠水,深感祖國領土的遼闊,山河的秀麗,更加熱愛我們偉大和可愛的國家。
1. 行程
5月29日
北京
石家莊(京石線),從石家莊換石太線
石太線中間有60公裡斷路修路,繞行小路到井逕,過井逕後回到石太線
經太原到平遙,游玩平遙古城
從平遙,沿大(同)運(城)線到臨汾
當晚住臨汾
5月30日
從臨汾出發,跑完大運線,到運城
換運城到風陵渡的高速(?)
從風陵渡過黃河
沿臨潼-西安高速路過西安
到寶雞前的菜家坡(?)下高速到法門寺,參觀藏有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門寺
當晚住寶雞
5月31日
從寶雞出發翻秦嶺,經鳳縣、留壩、馬道,路過漢中,到廣元
當晚住廣元
6月1日
從廣元出發,經廣元--成都高速,到成都後經三環路,後換雙華路到華陽鎮
6月5日——7日
參加旅行團,去黃龍和九寨溝
6月8日
去都江堰,當日往返。
6月10日
從成都踏上歸程,去樂山
參觀樂山大佛
樂山----自貢(四川最爛的路)‘到自貢附近路就變好了
經自貢—內江
從內江,沿大納線到瀘洲
當晚住-瀘洲
6月11日繼繼續沿大納線到納溪
從納溪,經敘永---普宜到大方(西南出海輔助通道),翻越川黔邊境的大山,但路況較好
從大方上畢節---貴陽高速,到貴陽。畢貴高速有特點的是,一個方向只有一條線,超車時要開到對面車道上,當兩邊車的速度都很快時,超車相當危險。
當晚住貴陽
6月12日
從貴陽走貴黃高速,到黃果樹(137km)。所謂貴黃高速,只是二級公路而已,但新的符合標准的高速即將建成。
游覽黃果樹大瀑布。
從黃果樹到凱裡,一路高速
當晚住凱裡
6月13日
從凱裡出發,沿320國道,去懷化
320國道正好與建設中的懷化—邵陽高速同行。建設這一高速的中鐵集團將320國道破壞得一塌糊塗,坑坑窪窪,有的地方車轍深達40——50公分,一不小心,就會剮了底盤,碰了油箱。
當晚住懷化
6月14日
從懷化翻越雪寶頂到洞口,過了洞口後路就好了
經隆回到邵陽
從邵陽上上(海)—瑞(麗)高速的邵陽—湘潭段
湘潭—長沙—岳陽
當晚住岳陽
6月15日
從岳陽出發,沿京珠高速,一路北上
從臨湘出湖南到湖北
經武漢,在軍山過新的長江大橋
從孝感北出湖南到河南
過鄭州
過黃河大橋
當晚住新鄉
6月16日
從新鄉出發,經安陽北上(奇怪的是前一段一直稱京珠高速,後來不知從什麼地方開始叫京深高速了)
經邯鄲、邢台、石家莊、保定回到北京
沿西四環回天通苑
2.平遙古城和晉商
過太原不久,就到了平遙,而且平遙古城離高速公路不遠。下了高速後,問了1-2次路就找到了。
古城的城牆十分雄偉。城內商鋪林立,行人熙熙攘攘。不時有游覽車穿梭街上。平遙縣有1500多年歷史,現城牆為明朝洪武3年(公元1370年)所建,古城保存的十分完好,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居民仍舊在城內工作生活。也就是說,它是一座活著的古城,而不是像故宮那樣無人居住、僅供參觀和游覽的“死城”。1997年12月31日被聯合國正式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令人稱奇的另一點是古城竟能逃過文革那場浩劫,而能完好地保存到現在。原因可能有幾個:1。那時平遙經濟發展不快,無須像北京那樣要拆除城牆為城市發展讓路,2。平遙當時籍籍無名,沒有引起當時顯貴和紅衛兵的注意,3。城牆和城樓太高大,紅衛兵難以一砸毀之。紅衛兵是衝動有之,耐心和毅力是沒有的。種種因緣際會,才使這座古城逃脫文革被
毀壞的命運,給今人留下一個寶貴的遺產。
,
平遙古城的建立和繁盛是與晉商的發展緊密相連的。對於晉商,我沒有研究,直觀上覺得應與山西溝通華北和塞外的地理位置相關。1964年在山西洪洞縣搞“四清”時知道,當地以前的一些大戶是靠販鹽致富的,在家中蓋起縱深5-6進、上百間房屋的大院子 。
在平遙參觀了一家票號博物館和一家鏢局博物館,二者都與商人相關。前者為資金流通,後者為金錢、人員和貨物運輸的安全。參觀這些當年巨富的商家的一個突出印像是,與江浙富商相比,他們的店鋪和住宅是相當窄小和簡陋的。猜想這可能與當地的治安不佳(富商家中皆有地窖藏身和儲存金銀富),當地生活水平較低,以及民風簡撲和慳吝有關。
清朝票號的內院清朝鏢局的內院
晉商和江南富商對待財富的態度也有顯著的不同。晉商富有以後,大多是買地、蓋房,而鮮有投資近代工商業的,而江南富商中不少投資紡織、面粉等近代工業。這可能與沿海國外商人的影響相關,山西處於封閉保守的內地,難以接觸外部信息,從而固守傳統的思想和理財方式。
3.法門寺與盛唐的佛教和文化
從臨汾上大同—運城高速後,2個小時左右便到了運城。然後,順著大運高速就上了運城至風陵渡的高速。在臨汾出發時油箱還有一多半油,想到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去加油,上了高速以後路牌顯示“距前方服務區60公裡”,心想沒有問題。但開了60多公裡到達服務區出口時發現服務區還沒有修好,出口封閉著,但指示牌已經立在那裡不斷地“誤導”著司機。這時心裡犯了一點嘀咕,想轉到運城—風陵渡的高速後在那裡的服務區加油。上了這條高速後,就不斷的尋找服務區,然而沒有任何服務區或加油站的指示牌,油表的指針不停地往下掉,越走越感到緊張。前方何處、多遠才有加油站?剩下的油能不能堅持到?都是未知數。只好將車速降下來,以經濟時速90 km/hr行駛。為了得到確實的信息,將車停下來,詢問修路的工人哪裡有加油站。工人的回答使人氣餒,他說這100多公裡的路上就沒有加油站。為了保險起見,在風陵渡的前面,永濟就下高速加油,加完油後重新回到高速繼續向風陵渡前進,從風陵渡過黃河。
黃河流過河口鎮後,為南北走向的呂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騰於陝西、山西兩省邊界的峽谷之間。河水從壺口瀑布瀉下後,出龍門繼續向南流,到潼關附近,因受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中一條支脈華山所阻,折向東流。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衝,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在風陵渡過了黃河,就進入了陝西省的潼關。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成功地將日本侵略軍阻擋在潼關之東。
過了潼關,很快就到了西岳——華山。華山突兀地在平原上送拔地而起,非常雄偉。遺憾地此次沒有時間去登。
潼關—西安的高速公路修的很好,西安的繞城高速路好,指示清楚,顯示西安確系西北的中心。過了西安,一直往法門寺所在的扶風縣。1987年4月,法門寺在重建其坍塌的磚塔時,發現了藏有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地宮而轟動於世。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先後去台灣和香港展覽,受到當地佛教信眾史無前例的隆重歡迎。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桓靈之世,距今約有1700余年歷史,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聖地。
重修後的法門寺主殿
重修後的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因是皇家寺廟,在唐朝香火達到鼎盛,曾先後有8位皇帝供養和迎奉佛骨。貢獻了大量的金銀玉器,可說是聚當時最好的珍品貢獻與佛,從而為我們留下了記錄當時世界上最發達國家——唐朝經濟文化的大量物品。因地宮展覽的文物不許拍照,難以詳細述說。
物品的精美使你可以想像當時經濟和文化的發達,其手工的極端精美和費時也使人想到唐朝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頂峰,要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這種動用巨量的社會財富和資源的奢靡的供養是非生產性的,是不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社會發展已經走到當時經濟文化制度的極限了,難以再往前走了。
法門寺令人稱奇的是在發掘中獲得一本供奉物品的清冊,然後,與發掘出的物品相對照竟然一件不少。再有,它供奉了一個真的指骨(稱為佛指真身舍利)和三個陪供的骨舍利(稱為影骨)。有意思的是,包裝最講究有7層寶函裝的是影骨,且放在地宮的中心,而佛指真身舍利包裝則簡單的多,且放在不起眼的偏僻處。這樣的安排是出於防盜的目的。
(照片請見“照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