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上京覓古

作者: wengjia

導讀遼上京現代名字叫林東,是巴林左旗的旗府。從北京、天津、沈陽及通遼都有直達到該地的豪華大巴。不過沒有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所以路面極其顛簸,但景色奇佳,除了連綿不斷地草原外,還略有成型的白樺林,淺淺深深,層層疊疊地掩映其中。樹林中總有一兩戶人家,幾縷燈光,幾縷炊煙,還有幾個頑童,北方鄉村民俗畫就盡顯其中。 我和艾達約好在遼上京會合的,目 ...

遼上京現代名字叫林東,是巴林左旗的旗府。從北京、天津、沈陽及通遼都有直達到該地的豪華大巴。不過沒有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所以路面極其顛簸,但景色奇佳,除了連綿不斷地草原外,還略有成型的白樺林,淺淺深深,層層疊疊地掩映其中。樹林中總有一兩戶人家,幾縷燈光,幾縷炊煙,還有幾個頑童,北方鄉村民俗畫就盡顯其中。

我和艾達約好在遼上京會合的,目的是覓古兼尋寶。據說遼代創始人耶律阿保機妻妾成群,還個個腰纏萬貫,按今天的話來說,是一群富婆攜家財爭著嫁給了他。

我們到達林東的這一天,遇見了草原上幾年來的第一場雨,原本覓古兼尋寶的願望絕不會因為2005年的第一場雨就此擱淺,我和艾達各買了一件雨衣,租了一輛停靠在車站路邊的摩的,開始了一天的覓古之旅。

第一站是昭廟,又名真寂寺,是艾達從網下看到的藏傳佛教聖地,所以想去看看。開到昭廟附近就能感受到與眾不同之處,巨大的石頭橫臥在左邊,山霧繚繞,能隱約看見巨石上又頂了些石頭,門口處放置著一個蒙古包,但細看之下才發現是水泥與石灰修建的裝飾品,估計為招徠游客而設的現代招牌菜。其實林東的土質要比鄰旗阿魯科爾沁的天山好很多,大部分都是農產區,所以不大可能會碰到四處游動的游牧民們。

昭廟門票八元,摩的不收錢,但守門的認為能騙過外地人就要多收十元錢,但我們兩個堅持不給也一並放了進去。因為下雨,這天的昭廟就成了我們兩個人的樂園,寺廟就建在巨石中間,我們順著小道就直奔上面,小喇嘛跑出來開門,門口就是藏傳佛教所特有的祈福輪,我不知道真名該叫什麼,拉著輪布轉了三圈就覺得此生幸福即已開始。老喇嘛從裡間走出來,詢問我們來自何方,估計如此雨中漫步並不多見,當得知我們都是四川人後就講敘他在四川阿壩以及甘肅的佛學院旁聽生涯。艾達夢想是成為佛界高人,竟與老喇嘛講經說法起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我就屬於外行,在昏暗的燈火下繞著佛洞走了一圈,想看看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三生佛,千手觀音或如來都是姿態萬千,形像各異,比起中原佛像更為粗獷和艷麗些。忍不住想摸摸佛像背後的光環,感覺一下所謂來自希腊的風格。老喇嘛說佛像早在南北朝時就存在了,破四舊時旁座的佛像就被整個刮了去,我立即接上去問刮佛的人現今遭到報應了沒有?老喇嘛點頭又搖頭裝著似懂非懂的樣子竟含糊了過去。艾達正羨慕最早在此修行的得道高僧,能在內蒙這樣的地方找到這樣的風水寶地實在不易。還慶幸霞姐(房產經紀人)沒有同來觀光,要不她一路上都會想著這地方若是修樓一定行勢看漲,這就是專業!就跟我覺得最好一路上都鋪滿斷路器或傳感器一樣。

雨下得更大了,對面半山腰的座佛在雨中像真人似的,正准備點化我們。天頂上還是烏黑黑的一片,天邊的山頂上卻是金光燦爛。此景美得都讓我們幻想此地一日,北京上海就過了整整一百年。爬吧,抓住石頭、樹根和草,緩緩地向上爬著,路太滑了,褲子全濕了,鞋子裡全是水。上天會不會因為我們的毅力與勇氣而見報賜福於我們呢?艾達說我們不該索求什麼,貪婪會注定我們的毀滅。於是繞著佛像走了一圈,他仍舊安祥自如,天邊仍舊金光燦爛,天上仍舊下著雨,我只好唱著:我愛佛,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巨石頂上的石頭又成了我們的征服對像,因為下著很大的雨,石頭滑得像塊冰板,我們跟蜘蛛俠似的,貼在石頭上前進。沒有固定的路,想怎麼走都可以。巨石頂上的石頭叫桃石,樹立著的牌子上說如果繞上三圈就今生無災無難。桃石邊上系著鐵鏈,證明鐵鏈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艾達拉著我就開始了這段艱難之旅,向下看看隨時都有斃命的可能,桃石一定是佛考驗我們虔誠度的指示紙。繞完桃石就是滿臉的喜悅,而雨卻始終沒有停下過,老天是不是正忙在眷顧農民伯伯們?畢竟他們的虔誠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與昭廟相反的方向是石房子,據說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墓地,摩的載著我們抱怨不該雨天游這兒,經過雨水泡過的道路泥濘不堪,司機很心疼他的車子,開到山腳下就怎麼也不肯再往前行。於是我和艾達穿上雨衣,淌著水鞋,一路小跑著尋找傳說中的龍鳳之地。

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遠遠看著立碑的地方就是霧氣騰騰,看不出山勢的高低,石階曲曲折折,在杏花叢中若隱若現,此山可能真有靈氣,才會養育出一代帝王,禁不住怪起老媽將自個兒生在人潮湧動的都市中,才讓自己少了份帝王霸氣,多了份市井俗氣。艾達安慰說估計出生那會兒也是祥雲盤旋屋頂,老媽夢見長日落懷。我卻覺得長到這把年紀也就幼兒園輝煌過一陣,因為那時是幼兒園裡最胖的孩子。

討論了一番帝王的兒時征兆,我們也不知彎過幾個拐道,終於出現在石房子面前,平整的石頭達成的遮雨蓬,一只松鼠正信步漫游,突然看見兩個濕淋淋的人便跳著躲了起來。牆上布滿了青苔,也會看見某個人到此一游的留言,卻沒能讀到類似此地空余黃鶴樓的名言錦句。我和艾達也不是什麼詩家詞人,雨中沉思片刻,就邊唱“老鼠愛大米”,邊四周看看,契丹耶律阿保機,女真完顔阿骨打,西夏李元昊,蒙古鐵木真一樣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為中華民族寫下過波瀾壯闊的史詩巨篇。今日有幸憑吊這位草原英雄不禁感慨萬千。我們決定回去深讀北方游牧民族史,正是這些人一拔一拔地南下,才促進了整個世界的迅速變化與進步。

裝著滿腦子的欣喜回到鎮上,想換下濕透的衣褲,走到商場裡,賣褲子的老板一聽我們去了石房子便緊問我們是否找到了金鐲子或玉耳環,氣得我們忙著跺腳還後悔,只顧著憑吊英雄而忘了尋寶機會,畢竟石房子這地方幾乎還沒有什麼人去過,除了省上派來的幾個考古學家,由此也證明祥雲繞屋,長日落懷的事壓根兒就沒在我們家發生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