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的井

作者: yhx61557503

導讀水鄉的井當您來到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水鄉同裡,將會驚訝地發現:在同裡鄉下人居住了的門前屋後,或是河浜漾潭竹林森森,或是湖泊蕩灘水蘆搖嘎 ;在以埭以圩為街名的同裡古鎮,浩瀚的太湖水自西穿越京杭大運河潺潺而來,途徑同裡的眾多河流後又急急向東彙入屯浦流向東海。水,其實是同裡人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資源了。 水井,對同裡人來說:它雖然沒有河水來 ...

水鄉的井當您來到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水鄉同裡,將會驚訝地發現:在同裡鄉下人居住了的門前屋後,或是河浜漾潭竹林森森,或是湖泊蕩灘水蘆搖嘎

;在以埭以圩為街名的同裡古鎮,浩瀚的太湖水自西穿越京杭大運河潺潺而來,途徑同裡的眾多河流後又急急向東彙入屯浦流向東海。水,其實是同裡人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資源了。

水井,對同裡人來說:它雖然沒有河水來得喧嘩、靈動,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是必不可少的。

入住在同裡鎮老年公寓裡的陸榮伯老人是本地一帶比較有名的挖井人,年輕時他學會了挖井這門手藝後,曾經在同裡為鄉裡鄉親的挖過無數口大大小小的水井。

挖井其實是一門髒累活,挖井的工具倒是簡單,通常是一把專用的長柄鋼鍬、一只吊泥水用的提桶和一只拷水的瓢或小勺子。挖的人倒是不簡單的,除了要有一把過人的體力外還要懂得挖掘技巧和地層泥土的識別。除此還得有幾個搭擋,用於吊挖出來的泥水和傳落砌井壁用的磚頭等。

鄉下人的井,其深度通常是五六米、一個人的開寬。地表的泥土一般比較松軟,挖起來容易些,一天挖一口井沒問題。但是,由於鄉下的泥土大都比較松軟,在挖掘時你得當心點。井壁上一旦有裂縫出現那就得趕緊停手,如果再挖,松軟的泥土就會癱塌下來弄不好甚至埋人。此時用磚頭打腰箍盤結是唯一可行的解救的辦法。鄉下人比較隨意些,往往將井挖在翻軒外面的曬場上或者天井裡,便於日常使用;也有一些干脆將井挖在灶屋間裡的,俗稱“灶壁井”。

鎮上人卻不同,如葉家牆門裡的佛御第,只因園主聽信了風水先生,生怕驚動了自家門前那只臥著的仙鶴,即使庭院深深,差人去外面自門前的石河埠擔水十分的不便利,也不願輕易地挖下一口井。但是鎮上人在井的使用上比鄉下人講究些,對於一些年久了的水井,一有齷齪或水質變味就會請人來洗井。這些活大多被挖井的人包攬了。

洗井也是有步驟的,先用繩子將人宕落,用涮子自上而下涮洗井壁,用清水衝洗干淨,再將下面的淤泥除去。

同裡鎮上的思德堂,曾有人在一次清洗水井的過程中,在井下挖出了大量的黃金。

同裡的鎮上,河流縱橫、迂徊。形態各異的石拱橋,橫跨碧水,連接著舊時繁華的三十來條老街。滿是青苔綠草的石板路兩側,是密集的明清建築。當您走進寬大的石庫門,沿著斑駁幽暗的牆壁拐進深深的陪弄,輕手推開枯舊的木門,跨進顯示著舊時等級的門檻時,豪華氣派的廳堂、庭院及散布著各種花卉氣息的後花園將立馬展現在您的眼前,在奇花異草的下面或許有一口石坎圈起的古井。

井已成為同裡鎮上一道亮麗的景至。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