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路漫漫兮,其修遠兮。
當我選擇了行走生涯時,已注定了我與路的不解之緣。前方總有不斷延伸的路,有前人留下的、也有自己走出來的。不斷的超越前面的路,這是我的追求。
對於行走,我始終不願意認為自己是個旅行者,我知道我是在追逐我的夢想。在享受追逐夢想中的快樂、憂愁甚至痛苦。
此次五一假期我再次選擇了行走,目標:我心目中的苗疆—湘西
湘西—一個中國最神秘的地區之一,大多數人對湘西的印像都是來自於各種電視、電影(如烏龍山剿匪記、邊城、芙蓉鎮以及各種恐怖片)以及金庸先生的小說(各種出神入化的用蠱手段和趕屍法)。我也不例外。我是懷著對傳說中湘西神秘的蠱毒和趕屍、彪悍凶殘的湘西土匪、美麗多情的苗家少女、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鳳凰、絕美的湘西自然風光感到興奮、渴望而又緊張的復雜心情從上海出發的。
湘西地處湖南西部地區,與貴州銅仁相鄰。主要居住著苗族、土家族和漢族。解放前湘西為泛指包括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懷化、張家界等地。現在為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州首府為吉首。從吉首到鳳凰汽運班車為每20分鐘一班,行程大概一個半小時。到張家界每30分鐘一班,行程大概四個小時。我們此次計劃路線為上海--懷化—鳳凰—吉首---張家界。人數5人。
4月30日上午8點開始行走
天氣預報說4月30日上海天氣為多雲轉晴。上午8時上海的天還是陰沉的,我們乘坐的上海至懷化的火車已邁著輕快的步伐駛出上海火車站。我們28小時的硬座生活開始了。可能是五一的緣故,我們可愛的農民兄弟們在行李架上、過道上塞著大包小包的包裹,鍋碗瓢盆無所不有。車廂裡人聲鼎沸,夾雜著各種南北音調。在火車輪軌“哢嚓哢嚓”的伴奏下簡直就可以組織一場“列車協奏曲”了。空氣裡雖然充斥著各種鹵料、方便面的味道,但總體感覺還算比較干淨。座位上、地板上、洗手間裡密密麻麻、橫七豎八的躺著或者坐著、站著天南地北的旅客,絕對可以畫一幅簡裝版的清明上河圖了。
我興奮還有人比我更興奮,這年頭居然還有比興奮的。暈倒!坐在我們對面的一位青年就是其中之一。他學過一些心理學見人就想分析分析。當然我們也無法幸免成為他的研究分析對像。對他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還是十分欣佩的。也許整個車廂中我是唯一一個抱著“學習的態度”在接受他喋喋不休的“教誨”吧。當聽他分析到第二十一個人時,我的心理學習班結束了---到懷化了。
5月1日 懷化-鳳凰
我們是5月1日上午9點半到達懷化的。在買完5日的回程票後,我們就開始到懷化汽車北站坐汽車直接去鳳凰。盡管路上出現了整車轉賣的不愉快事情,也沒有影響我的興奮感。只是在看到路邊的一輛小貨車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包括駕駛倉頂上也坐了六七個人)坐了四五十人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印像中這幅畫面應該是屬於印度的。為何會在中國的湖南出現呢?………………
在開過了九轉十八灣的所謂高級高路後,下午兩點半我們到達鳳凰了。從山路上俯瞰鳳凰古城,在一片郁郁蔥蔥的青山和以秦磚漢瓦為主建築風格的鳳凰古城之間,一條彎曲的猶如玉帶般的綠水飄然而過.
這就是美麗的陀江.江邊整排的吊腳樓依山傍水而建.極為漂亮.一座深具中國古代造橋工藝水平的石拱房橋猶如一道彩虹橫跨陀江兩岸.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在虹橋上留下了太多痕跡。讓人不得不感慨萬千。這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
當汽車開近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江邊和跳岩上游人如織、人頭攢動,江上游船很多。雖然人們的到來打破了邊城往日的寧靜,失去了鳳凰原有的精髓。但百舸爭流好像也別有一番味道。
初到鳳凰感覺一切皆有靈性的,鳳凰的山綠的讓你真想掐上一把,都說女人是水,我說應該是陀江的水才更貼切。山在水上、水在山上相互輝映中山更綠、水更蘭。懸於江邊兩岸的吊腳樓在背後青山綠水的點綴下在樸實平淡中透出無限的生機。讓人不禁遙想當年翠翠憑窗而望的情景。古老的水車還在“依呀依呀”的轉著,這些承載著邊城千年歷史的年輪還在簡單而又不段重復的記載著身邊的一切。這一切讓人想起了“能不憶江南”的唐人詩句。
沱江上最美的要數虹橋了,《廊橋遺夢》的導演如看過虹橋,一准後悔當初選錯了外景地。虹橋美得讓你對每一根廓柱、每一塊青磚都想擁抱。在清晨時在恢復寧靜的古城石板街上獨自行走,獨自聆聽著街邊古宅“吱吱呀呀”的開門聲、城裡人家燒火做飯的聲音,看著煙囪冒出的淡淡炊煙好像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沈從文先生的書中。清晨的鳳凰寧靜中帶著安祥。陀江上形成的霧在江上、樓在霧上三層層層迭迭但又層次分明的霧景讓人嘆為觀止。江邊早已聚集著很多婦女在洗衣服,時而響起的杵衣聲。把陀江杵的更加美麗動人。孩童在旁邊嘻戲。連一直跟在我身後的一只小狗也不落後,也許是處於思春期,見到母狗就壓上去。實在可愛之極!到了這裡你才能理解沈從文先生描寫的 “生命另一種形式的表現,即人與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現。”;這不正是我所追求的鳳凰嗎!
說到吃,由於鳳凰地區屬於苗漢等多民族混居地,所以食物以酸辣為主,酸魚、糍粑、黃牛肉、山羊肉、民間制法的腊肉都是當地有名的特產;還有味美鮮香的灌灌菌、著名的湘西碰柑等。最出名的莫過於血耙鴨和牛肝菌了。辣的夠勁、辣的舒服,一個字“爽”。現在回想起來還在流口水呢。誰叫咱愛吃呢!價格不貴,味道一級棒。鳳凰人還是挺純樸的哦(我澄清一點:絕對沒有收他們廣告費)。城內住宿比較便宜,可視經濟情況選擇,且環境都不錯,干淨衛生。
鳳凰地區少數民族以苗族為主,民間工藝極為悅目,苗族銀飾、編織、布藝、剪紙、蠟染、扎染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劉大炮蠟染號稱湘西一絕。
苗族群眾每五天會在鳳凰附近的山江鎮趕集,山江鎮為原來苗王的居住地。如果你認真觀察的話,有可能在角落裡就有苗家青年男女在唱情歌找對像呢。每年的四月八是他們的重大節日。那時就可以看到很多苗家的絕技了。比如上刀山、下火海、吃火碳等等。
5月2日 都羅大峽谷—挨拉苗寨—鳳凰—吉首
2號早上7點半在當地向導帶領下直奔都羅大峽谷。翻過山勢險峻的剪刀山,沿著崎嶇山路連續驅車一個小時後到達都羅土家族山寨。現在的土家山寨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寨子了。基本已被漢族同化,在服裝、飲食、建築上已經沒什麼特別了。不過我們感興趣的是這個村寨旁邊的都羅大峽谷。這裡是當年解放軍湘西剿匪的主戰場之一,峽谷內溶洞從生,洞中有洞。我們在村口找了一個當地的小女孩帶路(絕對不是使用童工,他們只是在幫家裡減少點負擔。小費自定)。
當我們山間小路上走了十分鐘後,突然眼前一片豁然開朗。一個迂回轉折的大峽谷映入眼簾。兩邊懸崖峭壁,綠樹成蔭,山下碧水彎彎,小溪邊異石嶙峮。峽谷下游寬廣處分布著一些農田。幾個山民趕著老黃牛在田間耕作著。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小女孩的帶領下我們到達谷底後直奔土匪洞, 可惜的是由於在前段時間出了一些問題後,當地的政府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就用水泥把內部洞口封住了。在青山綠水間,清脆的鳥叫聲、土家姑娘和漢子動聽悠揚的山歌聲、流水潺潺聲在寧靜的山谷中回蕩。微風拂面而過的感覺讓我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只想靜靜的坐著。身後的土匪洞那深遂的洞口好像還在訴說著在那激情燃燒的年代解放軍浴血奮戰的戰鬥故事。
在峽谷中泛舟行船絕對也是件很膩意的事情,竹杆“得得”、流水“潺潺”、船夫相互呼應的號子,山谷間清脆的鳥鳴聲可比《高山流水》之意境。如此情形高歌一曲豈不快栽!美栽!
對面的懸崖上的神秘壁畫更是讓人聯想翩翩。到底是古人的大手筆還是自然形成的?至今無人可以讀懂的天書就讓他留待後人來解讀吧。
當天我們從都羅大峽谷出來後就直奔挨拉苗寨,也許是因為市場化的緣故吧。除了一些漂亮的苗家MM以及味道不錯的米酒和菜以外,其他只能算一般了。興奮了一天也該平靜平靜了,免的晚上睡不著(說明一點:絕對不是因為想著苗家MM)。
當天晚上我們就直接從鳳凰到吉首。
5月3日 吉首—張家界—楊家界
3日上午我們從吉首到鳳凰時已經接近中午,汽車站我們找了一個當地的向導。既可以做挑夫也可以做向導。中午從張家界市區出發先到張家界風景區,從進山門後就直衝黃石寨(黃石寨海拔1108M)。深入翠谷之中,石峰攢簇,澗水縈回,古木參天,寒雲鋪地,登高俯瞰,似天然盆景,石峰成百上千,高入雲,矮臥地,如獅如虎,如兔如龜,大起大落,相映生輝。我們算是真正領略了號稱“天下第一奇山”的魅力了。
如果要用什麼來形容它的美。我覺得在腦海中已經搜索不出什麼詞語可以來贊美它了。如果非要用感覺來形容:在山下時我欲乘風歸去,到了山頂就是天地人合一了,我已經和山結合在一起,我行走在一幅世界上最美的水墨山水畫裡。
也許是我們的運氣好,也許是上天對我們背包上山的辛苦表示鼓勵吧。張家界已經連續幾天都是大霧籠罩的,在我們登到峰頂後20分鐘。一陣山風吹開了籠罩在山上的大霧。遠處的奇峰怪石在霧中若隱若現,頓覺心曠神怡。有如人間仙境。登高遠眺可比天上瑤池。無怪乎多少大師稱贊其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
下午六點半後我們從張家 界後山小路下山准備翻到楊家界住旅館。山路灣延陡峭直插谷底。路旁古木參天遮蔭蔽日,再加上天色已晚。四面一片漆黑,天空中開始瀝瀝的漂著小雨。大家開始全部打開頭燈相互扶持著拾級而下。雨越下越大,路越來越難走了。原來的石階已變成了泥濘小路。剛才在山上吃了那點干糧好像都消耗的差不多了。為了減少被路邊或者樹林裡毒蛇攻擊的可能性,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用登山杖試探著前面的路面。也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聽到前面不遠處傳來幾個老年人接近於呼救的聲音。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加快了腳步。原來是五位從蘭州來的老年游客白天從後山下來時,沒有算好時間被困在峽谷裡了。他們一直在摸黑前進幸好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這種情況下大家做了分工,力保把他們順利帶出峽谷。向導在最前面帶路,我的頭燈功率最大所以我押後。
一位有嚴重哮喘的阿姨和我走在最後,我感覺她的手冰涼冰涼的。但考慮到暴雨有可能帶來山洪或者泥石流,大家都不敢休息了。這時也唯有不斷互相鼓勁才能走出這個峽谷了。可能是因為我身上背著兩個包的緣故走起路來也不像原來那麼靈活了。感覺全身已經濕透,滴在臉上的已經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用舌頭舔舔是鹹的,估計還是汗水多點。呵呵!
路越來越小,雨越來越大,很多路面已經窄到只能一個人通行,一腳踩空就可能直接摔下山谷。泥濘的山路在雨水的衝擊下變的很滑,走起路來真的有點如履薄冰的味道了。突然幾個巨大的球形閃電撕破黑暗的夜空照亮了旁邊樹林裡讓人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蛇”我前面的一個女孩驚叫了一聲。還好只是一條土蛇橫在路中間(土蛇是無毒的)。路邊的流水衝擊石頭的聲音越來越大。我心裡對山洪的擔心業已提到嗓門上了。阿姨的喘息聲越來越粗,我感覺拉著阿姨的手要用的力氣一直在不斷加大。我們開始喊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口號,在激勵他們也是在激勵我們自己。就這樣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中走過了漫長的一個小時,當我們看到了遠處隱隱約約的燈光時。我知道我們已經勝利了。遠處的燈光星星點點的分布著,顯的多麼的柔和多麼的可愛。以前從沒對燈光產生過這麼強烈的渴望,原來光明與黑暗真的就在一瞬間。
我想2005年5月3日這天晚上對他們對我們都將是一樣難忘。
當天晚上我們就住在半山腰的一戶農民家裡,雖然外面雷電交加暴雨傾盆。但我們已經可以很安心的睡覺了。盡管是一大堆人在一個儲物間裡睡覺,我也覺得很舒服。可能真的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吧。
第二天清早聽向導說我們昨天晚上走了接近十五公裡的山路。天哪!三個半小時走十五公裡山路啊!不可思議。當我們開始下山時,看到路邊到處都是塌方的泥土堆。現在感覺昨天晚上我們睡在農戶家裡是多麼明智的選擇啊!
此時此刻發現身邊的風景都是這麼美好,下山的路我們還是決定繼續行走。只有這樣才能繼續領略天下第一奇山的美景,才能對得起我們昨夜走過的山山水水。當然主要是要對的起那張248元的門票。嘿嘿!雖然楊家界的居民做生意普遍都有點不太厚道。不過沒關系要宰也就一次嘛。
來到張家界不能不提到吃,土家菜譜,辛香酸辣,極具民族特色。 土家人自古愛吃辣,辣椒即能開胃又能健脾還能助消化,最常規的吃法有:炒辣椒、剪辣椒、油榨辣椒、酸辣椒、醬辣椒、辣椒水、辣椒湯等等,一日三餐可以沒有別的菜,但不能沒有辣。 除了辣外,土家人還特別鐘愛吃帶有腊、酸、腌制菜食。 腊味菜的制作,通過腊制的風味菜有——腊豬肉、腊羊肉、腊牛肉、腊狗肉、腊豬蹄、腊香腸、腊豬肝、腊豆腐、腊血豆腐等等,一般的吃法是燉著吃,但也可以炒著吃;,土家家常菜還有:和渣、南瓜湯、苦瓜湯、紅薯粉絲、蝦米湯、米豆腐、粉蒸肉、扣肉、岩耳燉雞、泥鰍煮豆腐、索溪魚等等。不過在吃前一定要問清楚價格哦。
相對而言張家界的住宿就較昂貴了,現在景區內沒有賓館只有農家可住。上海—張家界只有到上海西站乘坐1607次列車。一般可通過懷化中轉較為方便。
晚上終於要離開張家界了,在開往懷化的火車上我們已經在商量著下次再到張家界的行程了。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到張家界,因為張家界人可以把他狠宰一頓,如果你愛他也讓他到張家界來,因為張家界是人間仙境,土家MM也很漂亮。這是我們的結論。4日晚上住懷化。5日中午我們正式踏上回上海的火車。結束了這次難以忘懷的苗疆之旅。
路有寬廣、有曲折、有險阻,我選擇了必將一往無前的走下去。我將繼續我的行走生崖。這也是行走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