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幸杭州一日有雨相伴。無雨跟團一日游,恐怕要在這暮春時節提前中暑了。上午九點從寧波回到杭州,天氣稍微有點悶。等到全體團員集結完畢出發,已經九點半了。導游自稱小吳,是個漂亮利索的江南姑娘,言語爽利且幽默,盡管說的那些話肯定都是重復了百十遍的,但整個導游過程中,她的聲音都真摯而飽滿。這是我對這一天打仗似的游覽並不反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好像這樣的導游帶的團就該這樣利索而節奏明快。 一、黃龍洞雨
我們的大巴開出火車站,直搗黃龍而去。一路上,小吳給我們介紹了關於黃龍洞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黃龍洞無洞,而是道家的一個所在。黃龍洞的特色——求簽有名,求簽的講究:問情緣、仕緣、壽緣、姻緣、福緣等等。車到黃龍洞,小吳先告知了集合時間和地點,以及臨時出狀況的聯系辦法,然後大家簇擁著她一路進去。我們因為去了趟洗手間,掉隊了,也沒聽見她的講解,一路自由活動著往上走。途中聽見唱越劇的咿咿呀呀,覺得好聽,拐去玩玩。又看到一處小瀑布,由黃龍口中噴水而成,想這就是黃龍洞得名原由了吧,停下拍照。又記得小吳說這黃龍洞的簽如何出名,趕緊去求。人多,要排隊,耽誤了不少時間。好容易求了個情緣出來,是個中簽。上書:層層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掃不開。才被太陽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將來。自己怕解錯了,錯會了意,又去等解簽。解完了一出門,大雨兜頭下來。趕緊折進路旁的亭子躲避。站在亭裡,不時看到有同團的團友冒雨前奔,看看時間,離約定時間還有5分鐘了。幸虧小吳留了手機號給大家。趕緊打電話聯系,問她怎麼辦。她說當然先避雨了。我於是心安理得站在亭子裡欣賞黃龍洞大雨。
雨還是不見小,看看時間又過去十分鐘了。我開始有點急。突然看見小吳拿著兩把傘奔過這邊亭子來接我們。一下覺得滿亭擠著的人都在羨慕的看我們,那個得意!我和先生撐著傘,走在小吳身後,看她牛仔褲濕了大半截。她告訴我們車上就差我們倆人了。我們急急奔回停車場,偏偏座位在最後頭,穿過車廂,看到的盡是濕漉漉的頭發和潤澤的臉。沒人責怪我們,小吳也說這是不可預料狀況,但是,之後的每個景點集合地點我和先生都提前到達。
下一個景點到達前,我麻煩司機打開行李箱,取出本來防曬的太陽傘,一路帶著。
二、雨奇西湖
西湖的幾個著名景點,早已耳熟能詳。這次親歷,而且有雨,老天對我總算不薄。我先生執著的要見雷峰塔,導游說,可見真是個善良的好男人。我笑。
路過紀念秋瑾的風雨亭,因為還不能自由行動,所以無法逗留。匆匆一瞥而過。想起紹興的烏篷船老人對於秋瑾的敬仰,在紹興人眼裡,秋瑾絕對是個豪傑,與性別無關。匆匆舉起相機,無奈人影亂晃,怎麼也拍不出那亭本身透露的悲壯。後來在湖中遠攝一張,雨霧迷蒙,總算多少找到點感覺。
乘船游西湖,西湖游船徹底現代化,實用化的那種。這倒給人幾分實在之感,今天就是今天,昨天就是昨天,清清楚楚的。船上,好幾個旅行社的游客在一起,一位導游沿途講解。我站在船頭,只隱隱約約聽到些重音和高音。船頭說話的人少,跟等船時候的喧鬧相比,湖上比湖畔安靜了很多。遠遠的一帶長堤在灰白色雨霧中閃了過來,我知道,那該是蘇東坡清理西湖航道而築的蘇堤了。歷史的東西,仿佛在這樣的陰雨天裡更適合欣賞與回味。傳說中的斷橋,在這個雨天更像傳說。問起導游蘇小小墓,她笑說今天太陰了,那地方豈不更陰冷,你穿得少,改天陽光明媚再去吧。我知道我們這次游覽線路大概是不包括那裡了,作罷。
船到島上,確定了在無名傘形亭集合後,我們可以自由活動了。首先是拍由實用而成景觀的三潭映月。白天,陰雨,只拍出來霧蒙蒙的三個水位警示標志。倒是水那邊的雷峰塔,終於讓我們逮個正著,想方設法拍了一堆。全都灰蒙蒙一層霧氣,很有傳說中的凄苦。又去走九曲橋。因為佛家說,鬼是走直路的,只有人才會拐彎,所以走九曲橋也就有了避邪的意思。橋很窄,要拐彎的人很多,每個拐彎處站著個管理人員,催促大家不要停留時間過長。可是那橋下水中的魚和花,又著實吸引眼球和相機,我們就磨磨蹭蹭不肯大步前行,盤桓良久。奈何導游只給半小時自由活動,繞了一周,趕緊回去,不料等船卻等了近半小時,郁悶中,還不如再逛逛呢!
西湖十景,此行一景未見。傳說中的平湖秋月不是時候,月白風清、湖水盈盈“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只好等下一個黃金周再來預約了。
晨光初啟,宿霧如煙,湖面騰起薄霧時,現出的"六橋煙柳"美輪美奐之迷離也無緣得見,且待下一個晴朗的黎明吧!
人說西湖的美,在於晴中見瀲灩,雨中顯空蒙。無論雨雪晴陰,在落霞、煙霧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能於雨中賞其空蒙,於我,也算幸事一樁,無憾!
三、龍井問茶
車到梅家塢已是下午五點。這是一個軍區下屬的茶園。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房間,有軍嫂過來講解、介紹關於龍井茶的歷史淵源及相關生活常識。本人不才還學到一招,用龍井茶薰眼睛,當時就試了,果然不錯。聞過茶香,薰過眼睛,可以喝茶了。知道這是品茶,不能學劉姥姥的作派。但真是渴了,顧不了那麼多,牛飲了一大杯,服務員不等我敲桌子趕緊來續上,吹一吹又咕咚進去了。沒什麼太特別的感覺,和一般茶一樣有苦味而已。出門上車的時候,覺得喉嚨裡泛出絲絲的似甜非甜的味道,才知道,前面講解員關於龍井品味的回味說,所說非虛了。竊喜買了他們的茶,待回家再細細品品看。
美中不足是由於人太多,品茶的茶具只能是玻璃杯。我雖然不通茶道,但固執認為,品茶就該用古老的茶具。玻璃杯太現代了,至少應該用像牙瓷的茶碗。當然,可能宜興紫砂壺全套茶具用上會更有品茶的格調和意境,這個不懂,不亂說了。
龍井問茶學到不少知識倒是真的。比如喝龍井要“一聞二品三回味”;續茶用食指和中指輕扣桌面;如何辨別西湖龍井與杭州龍井;西路龍井不分等級,而分“黃毛丫頭、姑娘、媳婦”三種。最好的西湖龍井是“黃毛丫頭”,就是指清明節前采摘的明前茶等等。此外,還有藥用偏方:10克龍井茶、10克山楂、5克陳皮,用200好生冷礦泉水浸泡四個小時以上喝,隨喝隨飲,對治療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我為此買了一盒他們的明前茶。家父糖尿病四年了,或許有用呢!這是我此行較為實用的收獲。
四、夜幕宋城
宋城是南宋小王朝偏安江南的地方。作為旅游景點,它的別致在於城裡一切都努力古裝原貌,包括工作人員、小攤小販。到達的時候已經六點多了。同行的許多人都怪導游在前面的龍井問茶耽誤太久,只有我獨自竊喜。我喜歡看燈火通明的城,尤其是這樣竭力古裝的城,要在燈火中才能給人故舊的味道。正趕上火把節,幾根圓木捆在一起,還扎上漂亮的禮花,立在那裡,像個景致,等待儀式開始。我們走上旌旗招展的橋頭,穿過盔甲衛兵守著的城門,進了城。城中燈火通明、店鋪林立。抬轎的、騎馬的不時從身邊吆喝著穿過。小販的吆喝、傳統賣藝耍大刀的當街而舞、皮影戲、捏泥人的敲著梆子,吸引孩子們。有清泉瀑布從山上一瀉而下,山下有古老的水車吱呀呀的轉。登上宋城高處,山下宮燈回環,樓閣交疊,街市熱鬧,人影幢幢,恍惚中,真以為在看古裝片了。歷史,這麼容易就被回放了嗎?也許是我太信以為真吧!
下得山來,看看集合時間還早,就和先生四處亂逛。一處回廊上坐著很多休息的人,一座橋連著裡面的建築,走過去看,原來是影劇院。宋城這點訪古有誤。穿過回廊往前去,是一處臨河的街市,人很少,店鋪門前都掛著古老的燈籠,映出紅紅的光,看過去很長的一串。有人駕著馬車過來,招呼我們讓道,車上坐著游人。給馬車留影,給那些燈籠拍照之後,我們提前十分鐘去大門口集合。繞出來轉了兩圈也沒找到出口,廣場上,火把節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又急又貪看,不知道是想出去還是不想出去。先生拖著我左拐又拐不知怎麼就拐出了城門,導游等在那裡,我說裡面火把節呢!她遺憾的說:“可是我們有游客要趕8點的火車啊!”好在我很富有集體主義精神,否則,一定賴在裡面看完再打怎樣回市區的主意。
跟著伶牙俐齒、風風火火的小導游,一天逛了八個地方,累是肯定的,走馬觀花是必然的。盡管導游送傘去接,但我還是因雨感冒是在所難免的。打仗似的杭州一日,仍讓人心生留戀,本來當晚就可以離開,結果還是留下了,又多在西子湖畔盤桓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