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01年)以前到廣州,都是來去匆匆,感覺它很混亂,現在想想,那時只是把大家的傳言當
成了自己的想法,而沒有真正去體會過。
現在,我已在廣州呆了數月,雖不能說很懂它,但也多半能說出自己的感受了。我
覺得廣州是個既現代又有古典氣息的城市,她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樸的民俗風
情,現代化的城市面貌,當然還有讓人“一見鐘情”的廣州美食啦!:)
先從最普遍的衣食住行說起,總體的感覺是適合生活。
雖說廣州是全國服裝的一個集散地,大家也都很看好廣貨,但真正生活在廣州,你
就會發現這裡的人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時尚。這裡的人,多半崇尚一種輕松隨意的著裝
風格,大街上的人多半都穿著T恤,休閑裝,到了晚上更是短褲、拖鞋滿天飛。正規的
西服、套裝也只有上班時間在寫字樓裡才看得到。在服裝的款式上也不完全追求新潮。
在廣州,可以去各大購物中心選購你喜愛的品牌。這裡的專賣店也是一年四季都打折的,讓你看著就高興。而且廣州商業街很多,千萬別怕逛了一處就沒得逛了,北京路,上下九,天河城,中華廣場都是可選項!除了綜合商業街,還有飾品、體育用品、鮮花、海產品、工藝品、花鳥魚蟲、鞋類、婚紗、布匹、童裝、音像、圖書等等很多很多專業`街的。
"食在廣州"一點都不假,廣州人非常的講究吃。記得第一次到廣州的時候,朋友是
這樣招待我的:
早上起來去喝早茶,一壺茶,數十種小吃,蒸的、煮的、煎的、炸的、燉的、還有
各種甜點,看得人眼花繚亂。
出去轉了轉,就到了吃中飯的時間,去的是"客家王"。在廣州,這是一個很出名的
飯店,以客家傳統菜系為主。(客家--在古代,中原的一部分人由於戰亂而南遷至梅江
町江、贛江三江流域,與當地民俗文化融合又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種文化習俗並沿
襲至今。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啦,大概是這樣的)很好吃的!大家要是來廣州旅游,一定要記得喝煲湯,這裡的湯和我們吃的其他菜系的湯真的是不一樣的,好鮮美的哦!:)
吃過午飯又出去轉了轉,在街邊的甜品店坐了坐,品種真多,我都挑花了眼,有紅豆沙、綠豆沙、椰汁西米、龜菱膏、窩蛋奶、雙皮奶、芝麻糊、鮮奶木瓜、海帶綠豆、燕麥粥等等好多好多,看哪個都想吃!:)這裡面要特別介紹芝麻糊,這裡的芝麻糊可不是我們常見得"南方黑芝麻糊"那個質量越來越差的東東,這可是手磨的,很細很香的說!還有龜菱膏,剛開始吃,覺得它苦,後來就挺喜歡的啦或是澆上椰汁或是澆上蜂蜜或是別的什麼糖水,有點苦有點甜,感覺不錯!:)吃它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含中草藥,有清熱解毒、健脾胃等功效。廣州人家裡常備的一種健康食品!
然後去到一間咖啡廳,喝下午茶。當然也可以選擇去中式餐廳吃類似早茶一樣的下
午茶。要一杯咖啡,幾樣點心,幾個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感覺很不錯!
晚餐,我們去了"綠茵閣咖啡廳",在廣州可能沒有人不知道"綠茵閣"的,價格適中,是朋友聚餐、喝咖啡小憩的好地方。這裡有鋼琴演奏,有服務小姐細心周到的服務,讓人倍感親切!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我吃了一天?我也覺得自己挺腐敗的,呵呵!可是腐敗仍在繼續!廣東人有宵夜這麼一說,我們去到江邊的"西貢食街",這裡人氣可真旺啊,熱鬧非凡,一邊欣賞著美麗的江邊夜景,一邊喝著啤酒吃著海鮮,!
腐敗到極點的一天終於落幕了,呵呵,我也快撐死了!
在廣州,除了清淡鮮美精致的粵菜,湘菜、川菜、東北菜、淮揚菜、東北菜、魯菜
也能找到的,川菜就給你推薦"巴國布衣"、"紅高粱""巴蜀人家",湘菜就有"湘村館"、
"辣妹子",東北菜"松花江"等等。
街邊的小食店,也能找到好吃的東東。什麼傳統銀絲面、潮汕魚丸、牛肉丸、牛腩
面、手撕雞、鹽鋦雞、燒鵝、腊腸、腊肉、蜜汁排骨、叉燒、煲仔飯等等。這裡要特別
介紹煲仔飯,煲仔飯決不是拿一個沙鍋裝點飯,再把炒好的菜往上一放這麼簡單的。真正的煲仔飯做起來是很費時間的,而且工序頗多,先用水把米泡一會,再放到沙鍋裡,用大火煮,在米快熟時,放入葷菜,比如排骨、腊味、滑雞、鱔魚、什麼的,加入姜絲、鮮味汁、用油壺沿沙鍋邊沿澆一圈,讓油沿鍋內壁滲到鍋底(此法是避免粘鍋,油香至下而上穿透米)然後蓋上蓋子,火調小,7,8分鐘後加入素菜,再蓋上蓋子悶2,3分鐘,關火。不要開
蓋,再悶幾分鐘。這樣才叫煲仔飯呢!:)
還要特別說說廣州的外賣。在很多地方,叫一份外賣,可能會讓你等很久,還可能碰上
對方"理直氣壯"的說一份不送。在這裡,即使你叫的是一份兩元的齋粉,即使天氣極為惡劣,也會很快送到的!
再說說老城區的房子,這裡有著西關人家特有的"騎樓"。"騎樓"的一層為商鋪,二、
三樓伸出街面,所以下雨天逛街也不用帶傘了,頭頂有房子遮蓋。作為廣州繁華商業街
的上九路、下九路、北京路都是這種"騎樓",而且都被粉刷一新,看起來還是很漂亮的。
但不是商業街的老城區確實很破舊,不過,走進鋪著青石板的小巷,看著那些古老的牌
坊,橫木作的門,以及屋檐上的雕刻,牆上的壁畫,枝繁葉茂的老榕樹,神態安詳的老
阿婆,這一切似乎都在靜靜的訴說一個個動人的西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