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4月23日。晚上睡眠不是太好,早早的醒來躺著,想著待會兒早點去買去大理的票。結果深圳小姑娘也醒了,喊我們二人去花卉市場,去就去,我也不管我的行程安排了。尚義街,小西門5路車出發。快到市場的小巷裡就已看到擔擔子的花商了,問了那麼一擔才十元,三人興奮的跑進去。市場沒有想像中的大,但也令愛花的我眼花繚亂。一進去就問人家這花那花的多少錢,三個人在裡邊轉了好幾圈,拉拉到處取景拍照。太便宜了,還是忍不住五元錢就買了一大捧的捧著。那種金盞菊快二十朵才五毛錢。深圳小妹和賣花大姐要了她剪掉不要的花朵,心痛的說那些花兒都被拋棄了,還去飯館要了小紙杯裝著,看到她才是真正的愛花呢。而拉拉五元買了一捧她最愛的藍色玫瑰,在背包後插著背回了旅社。旅社的小廳裡有許多花,感覺更有味道了。匆忙結帳,和拉拉一同去汽車站買票。隨時上車就走,只是和活潑的拉拉匆匆的道了再見,也沒留聯系方式。這種聚散,原本就是自然的事,卻令我唏噓。
車上只我一位女的,到最後一排坐好,太累了,開始打盹。一路遇到警察核槍實彈的抓毒販,一個多小時的堵車,到了下關,已經五點多,臨時決定直接去麗江,補交了35元繼續坐車。結果一路多磨難,快到麗江司機又謊稱沒油了,換我們車上八九個人去小巴。大理上來的一位阿姨和姑娘還有昆明上車的一老頭吵著要投訴他們。沒辦法,我們一幫人趕時間,只好上車,沒想到這三位卻成了我一路上的三個驢友。搖搖晃晃,到麗江已九點多了。
下得車來,主動打招呼,都要去古城,於是一同前往。沒想到由於是晚上,又是從一個小巷子進去的,路過名字熟悉的家庭客棧想要住進來,但女孩堅持要找國際青年旅社。於是翻著攻略,四個人背著大包,提著箱子,在古城像迷宮一樣的穿行,找密士巷,還不時的被旁邊小鋪子裡的小東西吸引著,在這樣游人如織的小巷子裡,看著紅紅的燈籠,有點暈的感覺。終於找到,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三女人每個床位二十元入住三人間,老頭一人三十元住二人間。收拾停當一人出來,到四方街周圍轉轉,酒巴街上人聲鼎沸,在對歌,每個人似乎都臉紅紅的興奮著,也有偏一點的小店裡,旁若無人聽著音樂讀著書的小酒吧。夜深了,仍舊沒有一點點安靜,難道這就是可以發呆的麗江,我有些的不喜歡起來,因為這樣的喧鬧,因為這樣的張揚,也因為這樣的做作。不過,許多的游人,那些只選擇麗江的游人,也許要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氣忿吧。也許,各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已的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不論張揚或收斂,都可以隨心所欲吧。
四方街邊隨便吃了點,趕快回去睡覺。同屋阿姨是東北一個人來的,姑娘和我同歲,我們叫她小余,浙江蕭山的,一個人背包,而那位河南付叔,更令我佩服,一個至少70升的大包,准備一路去西藏。太累了,一夜仍是睡不踏實,我的睡眠一直不太好,這是我這次出游最無奈的事了。
早早的就醒來,眼睛都腫了。一個人出來,才發現,清晨的麗江原來才是最美麗的。人們還有這小城都還在睡夢之中,我慢慢的在各個巷子中散步,細細的打量那青色的石子小路,悠閑踱步的鵒子,小路邊木制的小凳,古舊的客棧,別樣的酒吧,淌過家戶門前的水流發出細細的聲音,水流中斑斕的小魚。還有早起的納西當地人,或從小溪中取水清洗院落,或取水澆花。遠遠的看到枘西老太太,舉起相機偷拍,還是被她發現,與我擦肩而過時,小聲的說“很討厭”,我懷有歉意的想,也許就是我們這些所謂的游人,打擾了她們原本就如此清靜的生活,做生意的大都是外地人,而當地納西人雖無法法抗拒這種霸道,只能無奈的守著剩余的一點點固執了。太陽已經一點點的高了,陽光從小城的小巷照進來,並不強烈的灑在我身上,令我有種恍然不知所去的迷茫,現在的小城仍舊安靜,太陽出來了,就又會繼續每日的繁鬧了。
又踱回到四方街,去有名的萬古樓看看,一路慢慢的上行,不時的看到納西裝束的女人們。還看到幾個背磚的女人,每人背上都有三十塊紅磚,才真正體會到納西女人“披星戴月”的辛勞。而所有的這些“非生意人”的當地納西人,看到游客,都沒有偽裝的世利笑容,也並非冷漠,只是令我感到有種“你游你的,我走我的”的二種不能融合的生活方式,也許這就是麗江,這個既流行又古樸的地方。路過旁邊的小院,我都很好奇的瞧進去,但遺憾的是,好多的小院都變成了客棧,多少有些外來的痕跡。而我喜歡的,是那些沒有經過任何修飾造作的花草,就悄悄在那裡開放著。到了萬古樓,據說可以看到古城全景,但此的古城,已經感覺並不那麼的清亮了,陽光照著,被淡淡的灰色輕輕籠罩著,它已經睡醒了。而遠處的玉龍雪山,也並不清晰的灰灰的立在那裡,並沒有給我這個第一次見到雪山的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繼續找比較偏僻的小巷進去,看到二個男人正拉著一頭大豬,問了他們是去菜市場,於是就跟著去了。我一貫喜歡逛當地人的菜市場,不是去買菜,而是在那裡,往往可以真實的感受到當地的人生活,有時還能吃到最正宗的當地小吃。可惜我去得太早了,許多灘位還沒有擺出來,只好在門口的小灘上吃了一碗什麼牛肉餌絲的,這類餌和米線是雲南人的主食,在接下來的許多天,我每天都會遇到。
大約九點多了,不打算去玉龍,還是去束河看看吧,有人說它是麗江的前身,也許能給我意外的驚喜呢。在大水車對面的橋旁等車,此時的游團已經一批批的進來了,不例外的導游領著介紹江主席的題字,我也照例去拍了照片,“到此一游”吧。小橋邊一位白頭發長胡子的老爺爺旁若無人的在喂魚,很專注的一塊塊的細細的掰碎了才丟下去,我很驚訝河中居然有那麼多的魚兒。就和他一起看他的魚兒成群的搶食,就這樣消磨掉快一個小時的時間,去束河的車才來,於是上車,出發去束河。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