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號是個好日子,我們老少四人每人後面背著一個45升--55升的大背包,前面反背著個15升的小包,腰上還挎著個腰包就上路了。因為氣候的反差很大,衣服也是一件套著一件。9點在西客站登上開往桂林的列車,經過26小時的旅行,第二天中午11點多到了桂林。下車後買了下午4點開往南寧的車票,寄存了行李就信馬由韁的向像鼻山方向溜達,去找能填飽肚子的地方。幾經周折到了像鼻山附近,跟一個漓江船娘打聽哪裡的米粉好吃。她一指拐彎處不遠的小飯館,說:跟我來吧,去快樂米粉店,那裡的鹵菜米粉最好吃。果然那裡人氣最旺,幾排長條桌坐滿了食客,紅光滿面的廚師滿頭大汗的忙著在畚箕裡抓一把米粉,放進撈罩,然後在熱騰騰的大鍋裡一涮,出鍋裝碗。邊上那個助理忙著切肉,案板上堆切成薄片的叉燒肉和醬牛肉。每發放一碗你自己選要什麼品種,就給你抓上幾片,然後就可以去調料桌上自行調味了。放好各種作料,再澆上一勺滾燙的骨頭湯,一碗噴香的米粉轉眼間就進肚了。
可能是曉鹿覺得這碗米粉才一塊九,立刻心理不能平衡,雖然已經吃飽了,可是還覺得應該再吃點什麼才對得起自己。踅摸了片刻,又看上了別人吃的的沙鍋飯。沙鍋飯是現吃現做,用泡好的大米和香腸放在沙鍋裡燜煮。再發一個小碟子自己去選各種切好的素菜葷菜,裝好之後由伙計端去給廚師小炒。
曉鹿和vika兩個美女人小志大本領高,一人端著個小碟子,使出在比薩店裝沙拉的殺手锏。一番忙碌後,兩座岌岌可危的蔬菜塔就造好了,連大氣都不敢出,小心翼翼的端著送給店小二。接著就心存得意的等待著我們的大盤菜快點上桌,在望眼欲穿時,我們的兩盤菜上來,一看沒比別人隨意裝的多多少。肯定是被廚師在下鍋前手下留情給截流了,不禁感嘆道: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呀。
湯足飯飽,伴著清澈的漓江水,吮吸著濕潤清新的空氣,身邊高大的是榕樹和低矮的是灌木。興奮的手舞足蹈的四人組在這裡開始拍攝此行的第一段錄像,遠東這個稱職的攝像師不厭其煩的擺弄著設備。曉鹿當仁不讓的首先出鏡了,在幾句行程解說完後,她給鏡頭前的人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桂林快樂米粉店吃了一頓飯,四碗米粉加上兩份沙鍋飯,大家猜猜一共花了多少錢?”也許就是這頓十幾塊錢午餐的低消費,給這次旅行的創新低埋下了伏筆。
下午4點坐上桂林到南寧的城際列車,車票65元,還管一頓不錯的晚餐。經過四個小時的旅行,在夜色中進入南寧。買好第二天早晨7點多到憑祥的火車票,找旅館入住,吃飯休息。
1月20日早7點多,我們一行頂著小雨走到車站,乘上了南寧開往憑祥的列車。上車後才知道,買票時跟售票員一再確認的有座位,但是在票面上又沒有具體座號的車廂是一節硬臥車廂。車廂裡已經坐了許多人,空著的位置一問都說有人。無奈之下只好硬坐在一個空座最多的鋪位裡,聲明等人來了再讓開。結果到列車啟動,還不見人影,四人放下懸著的心,開始打牌觀景。總結經驗,下次再坐這樣沒號的車,一定要提前來占座。四個小時的旅行好像在畫中穿行,路兩邊青綠相接,矮的水稻,高的甘蔗。粉牆黛瓦的農舍掩映在搖曳的鳳尾竹間,在薄霧中徐徐升起縷縷炊煙。遠處呈現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山巒座座都是一峰突兀,拔地而起,千奇百怪的形狀讓人感嘆造化的神奇。
正當我漫不經心的出著手裡的牌,眼睛卻貪婪的欣賞著窗外的美景時。就見曉鹿指著遠處的一片甘蔗地感慨的發表議論:“看人家南方,這才一月,玉米就長這麼高了。”一聽曉鹿的高見,差點把我笑噴了,我們的明星主持在這裡又演繹了一出二十一世紀韭菜麥苗的版本。
中午到了邊陲小城憑祥,火車站離市區還有2公裡,找了一輛蹦蹦車進了城。這座在九十年代初因對越自衛反擊戰而名聲雀起的小城,今天又因為對越邊貿的興盛而熱鬧喧囂。既然這座小城被載入人生必去的十個小鎮之一,那就趕緊找好旅館,放下背包,去找想像中的古鎮吧。
邊走邊問,到了也沒看到一如江南小鎮的任何痕跡,到是在河邊看到一個熱鬧的大集市。當然最吸引我們的還是那一個挨一個的小吃攤,看到大煎鍋裡滋滋作響黃澄澄,油汪汪的各種各樣的糯米點心,立刻就像被施了定身法,大家就再也走不動了。只見你來一個方的,我要一個圓的;你買一個甜的,我買一個鹹的。你讓我咬一口,我讓你嘗一嘗,那順嘴流油的吃相真是斯文掃地,直看得老板娘兩眼發直。等到找錢時看到老板娘的眼神後面分明寫著:“傻冒,見過嗎?幾年沒吃啦?”一下午就在東吃西吃,東逛西逛。還在百貨市場裡看到大額兌換越南盾的,1000元RMB,彙率是1:1900。因為根本就不認識越南盾,再加上也換不了那麼多,就與這個能為今後的行動增加很多便利的機會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