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印像(上)

作者: 丁香花開

導讀幾天假期,臨時決定自駕去井岡山,聯系那邊的朋友,說酒店已經沒房了,長假是這樣的。井岡山去不了,這邊同去的人已經做好了准備,計劃開長途,連四個車輪全換成新的,可見我們自覺命很珍貴。大家商量,找個方便、舒適的地方,轉一轉就行了。廈門吧,比較熟悉。 深圳自然環境有三個特點,少看到星星,月亮總帶著面紗,基本不下雨。我們車剛出深圳,在惠州路段 ...

幾天假期,臨時決定自駕去井岡山,聯系那邊的朋友,說酒店已經沒房了,長假是這樣的。井岡山去不了,這邊同去的人已經做好了准備,計劃開長途,連四個車輪全換成新的,可見我們自覺命很珍貴。大家商量,找個方便、舒適的地方,轉一轉就行了。廈門吧,比較熟悉。 深圳自然環境有三個特點,少看到星星,月亮總帶著面紗,基本不下雨。我們車剛出深圳,在惠州路段,突然下起瓢潑大雨,看不到路了,豆大的雨點打在車箱上,很響,人好像縮在一面大鼓裡,聽到鼓面上“叮咚叮咚”的,車如偏舟趴在海面上,風雨飄搖。過了惠東,雨漸漸停了,空氣被雨水衝洗得只剩下氧氣了,還讓風吹得漫山遍野都是。福建境內的高速公路好過深汕高速公路,全程六小時,吃晚飯的時候,已經進入廈門市區了。

朋友家是典型的閩南風格的新樓房,女主人特愛干淨,地板擦得像一面鏡子,照著我們五個風塵僕僕的家伙,有些自慚形穢,大包小包先丟在地上,飯菜已經准備好了,廈門的海鮮味道和深圳不同,特別鮮美,吃的是什麼記不清了。很佩服有些人,在異地游玩,直奔當地風味小吃,入腸進肚消化了,回來還能娓娓道來。我們啤酒倒是喝了不少,酒足飯飽,還是去酒店住吧。朋友原是准備讓我們在他家裡住,沒有預先定房,問遍市區的酒店,居然沒房了,最後在偏僻的地方,找了一家三星的,只剩兩個標間,平常日子280元一晚,現在420元,總台小姐說,只保留半個小時,過時不候。本著為廈門人民做貢獻的心態,我們飛也似的去了。

金門和鼓浪嶼

同來的人是第一次來廈門,我以前來過兩次,不過,我不善於導游,記不住那些風土人情,還是請職業導游吧。出租車停在輪渡碼頭,我們一下車,眼前已經站著一位穿綠衣服的女孩,二十歲左右,自我介紹,小黃,導游金門和鼓浪嶼,收費20元。前幾天看電視,對歌唱家李谷一的專訪,李谷一說人的外部形像很重要。大凡成功者,唱民歌的,要長得很甜美;唱美聲的,要長得很端莊;唱流行音樂的,不說美和醜,但一定要長得有個性。我以為做導游或是做保險的,應該眉清目秀,言語清新,感覺可信。而站在眼前的導游小黃,正是如此。同伴當場取笑,說因為我們已被秀色迷惑,小黃才能一擊中的。後來知道,小黃是東北人,在廈門讀旅游學校,畢業後就留下了,她還說廈門有很多老鄉都在做導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就像一塊開滿鮮花的土地,吸引遠處的蝴蝶和蜜蜂,紛至沓來。

小黃介紹我們先坐船,去看金門和附近的大擔、二擔等島嶼。小時侯,就聽過解放軍炮轟金門,而最近台灣已從金門撤軍了,時事變遷,金門是要看一眼的。我們坐的船外形狀像一條巨龍,上下分三層,頂層敞開,很多桌椅,第二層是茶座,底層有木偶戲表演。小黃建議我們坐頂層,視野開闊。等我們在頂層剛坐好,也就是瞬間工夫,頂層已經被其他游客坐滿了。船在內海行駛,旁邊很多漁船在作業,有來回鼓浪嶼的輪渡,廈門軍港停泊了近十艘軍艦,近距離看到軍艦,銀灰色,升出幾根炮管。不如小時侯想像的那麼雄壯,小小的,跟我們坐的游船倒有得一比,不過,要收復台灣肯定不會靠它們吧。假如有一天台獨了,中央軍委一聲號令,台灣海峽突然冒出我們航母艦隊,核潛艇戰群等,一舉拿下。在傻想時,船經過鄭成功雕像,鄭成功雕像在鼓浪嶼上,民族英雄的臉正對台灣。聽介紹說鄭成功的父親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娶了個日本女人做妻子,我們大吃一驚,心想英雄的父親就是不一樣。。。。。

在游船上,有兩件事有點意思。船在內海行駛,船上的廣播大聲說,太陽很曬,天氣炎熱,第二層有收費茶座,有空調,可以喝茶。後來,船駛出內海,已看不到太陽了,海風很大且涼,我們坐在頂層,短衣短褲,凍得不行了,有個家伙說凍得肚痛。這時船上的廣播又大聲說,天氣很冷,海風很大,第二層有收費茶座,可以喝茶御寒。商人就是善於見風駛舵。第二件事是關於金門菜刀的來由,游船上在推銷金門菜刀,金門菜刀的特點就是純鋼制造,刀刃鋒利,究其源頭,原來是解放軍炮轟金門,當地居民收集炮殼,廢物利用,做出了金門菜刀。

船很快就到了金門島附近,停在離島很近的海面上,可以看到島上石壁上刻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大字。旁邊有人說,廈門也對應有“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字,不過怎樣,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一致的吧。在廈門港口時,看見過一種快船,導游介紹說當地居民憑一個什麼證件,可以坐船直航廈門金門。

廈門的地形像一只白鷺,故名鷺島。有說廈門是白鷺聚居地,海天一色,白鷺群飛,因此,把廈門別稱鷺島。鼓浪嶼是鷺島上的明珠。廈門上鼓浪嶼沒有橋和海底隧道,輪渡碼頭就像一個公交車站,每天用大大的輪船迎來送往當地居民和游客。五分鐘時間,就到了鼓浪嶼。鼓浪嶼又名鋼琴島,島上每兩、三戶居民家裡就有一架鋼琴。小黃手指一棵樹,樹干筆直且高,枝繁葉茂,說是鋼琴樹,全世界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棵了,這種樹裁切成板,塗上清漆,直接可做成鋼琴,音質純美。

鼓浪嶼像一個古舊、精致的盆景,郁郁蔥蔥的綠樹覆蓋在島上曲折的小路上,坡很多,沒有機動車,只有幾輛電瓶車,供有需要的游客租用。有個同伴突然內急,小黃很熱情,主動帶我們去她公司駐島基地,很近,免去了在景點到處尋找洗手間的尷尬。這時,小黃指著基地裡面的一輛自行車,很驚訝說,你們很幸運啊,島上只有三輛,只是用來送信的,你們剛上島,就看到一輛了。自然,我們覺得若不是她帶到基地方便,我們是看不到自行車的。

鼓浪嶼我去過兩次,不想去日光岩、菽莊花園等人多的地方,建議大家隨意走吧。小路兩邊有很多百年古樹和老建築,有的修葺一新,有的卻頹敗衰落。有點名氣的建築在門前都有塊黑色的牌子做簡明的介紹。小黃介紹,解放前外國人喜歡在鼓浪嶼建使館,我們看到了美國使領館、西班牙使領館等,現在裡面住著一些島上居民。還有一個忘了名字的使領館,已經是島上老年人療養院了,總算發揮一點正面作用。還有日本使領館,一個大大的院子,裡面幾棟三層舊樓,很多不知名的樹,擋住光亮,陰森森的,台階濕滑,滿地落葉。小黃說樓下面有地下室,以前關押很多抗日志士,不少英雄犧牲在這裡,現在整個院子裡面沒有人住,感覺很不舒服。隨著小路的延伸,我們站在一棟非常破敗的舊樓前面,之所以吸引人,這樓太像我小時候看恐怖片裡面的鬼樓,看得出,這樓以前有過輝煌,上下兩層,進去是很高的門庭,不過已看不出石磚的底色,灰黑暗淡,院子有幾棵古樹,樓塌了一半,碎石舊土躺在院子裡,上面雜草叢生,壯著膽子走近樓下,透過黑黑的窗框,依稀看到房間裡還有一些舊的家私,草席什麼的。旁邊殘留的磚石上還有一段木梯,可以上樓,樓梯很矮,人要彎腰才可上,潮濕陰暗得很,味道怪怪的,上到一半,眼前一把生鏽的舊鎖鎖住一道木門,有縫,還想多看點,同伴突然“啊”一聲,本來有點忐忑的心再也承受不住,哈哈怪笑著,狂奔出院。小黃介紹,這家解放前很富裕,後來破敗了。不過,中國有句有名的話就出自這裡:走後門。這家主人娶了二房太太,不知什麼原因,二太太得了重病,快沒氣了,自古以來,二房都是沒地位的,要是死了,出殯都不能走大門,特地在樓後面修了一個小門,小門修好了,二太太的病卻奇跡般的好了。所以,大家都喜歡走後門,流傳至今。導游介紹的可信度無從考究。小黃還有一句話嚇我們一跳,這不是鬼樓,鼓浪嶼有個真正的鬼樓,大家都沒說話,最終,失之交臂。

鼓浪嶼是個悠閑、舒適的地方,在小路上走著,不時可以聽到路旁居民家裡傳出的鋼琴聲。伸長眼睛,看到有些當地人在家裡玩撲克,細看看,歲數不大,他們也習慣窗外有人探頭探腦,神態自然,表情恬淡。想像若是晚上,游客都走了,島上應該很安靜。人靜了,聽風吹樹響,海潮拍岸,聽小路和古樓間你腳步“踢踏”聲,依稀的琴音,一兩聲狗吠,再下點毛毛細雨吧。還真想在島上租間房,看海聽潮,閑情信步。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