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樂山、峨眉山篇——見峨眉山欄)由於徒步下峨眉,回到成都後不得不休整一天,關鍵是所帶的衣服已在前三天的旅途中全部被汗水浸透,必須花時間清洗,以備下一站的行程:九寨溝。趁著休整的空閑,我提前去新南門站買好了次日早8:00去九寨溝的車票(後來事實證明提前購票是很明智的)。
去九寨溝的車車廂內顯得有些髒,不過出發時間倒很准時。我的座位雖然靠窗,但也無法一直靠眺望窗外景色來打發這漫長的十個小時,唯一可想的辦法只能是盡量多地呼呼大睡。也不知斷斷續續睡了多少覺,期間迷迷糊糊知道車在映秀、汶川一帶堵了好一陣子。接近中午時分,司機終於在過了茂縣縣城不遠的一家飯店門口宣布飯點到了。飯店一看就知道是專門做長途客生意的,葷菜12元/個,素菜8元,另加每人1元的飯錢,米飯不計碗數。菜是一鍋鍋批量生產的,好比買彩票開獎。這回大鍋蓋一揭開,答案揭曉,裡面放著十幾碗扣肉。如果不想吃扣肉,也可以等下一輪開獎,當然可以問問伙計下一輪或者再下一輪會是什麼。好在我不太計較也懶得等,既然中了扣肉就吃扣肉唄。不過米飯做得很粗糙,吃的時候要小心,時不時被石子兒崩兩下牙也是這頓彩票飯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飯後上車時,飯店外賣櫻桃的小販便主動將價格由下車時的5元/斤下調至4元/斤。
過茂縣約半個小時後坡度漸陡,此時向窗外望去,盤山公路和岷江的落差一下變得很大,這時才覺得在這條路上行車確實很危險。一個人坐車著實無聊,好在發現同我同排隔著過道的一對小夫妻也來自上海,閑談中竟發現接下來彼此的行程完全一致,看來這回又有伴了。其實一個人雲游四方也不見得寂寞,偶爾邂逅幾個“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不就是一件挺快樂的事嗎?再幾個小時後高原風貌凸顯,不時可見草甸上成群放牧的犛牛和馬匹。車至松潘、川主寺時陸續有乘客下車。又過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九寨溝。鎮沿公路而建,綿延數裡長,兩邊店鋪、賓館林立。車穿行了好一會兒才到達終點站:九通賓館,這天的車程總計用了十個半小時。下車的游客多在九通住宿,標間100元/晚,不帶衛生間的三人房30元/床位。估計這回花30.00元未必能獨占整個房間,干脆和這對上海夫婦一樣包一個100元的標間(後來才知道其實可以還價至80元的)。
稍事休息後便和那個男孩一起去逛街,鎮上的商業十分發達,游客所需的各種物品基本都能賣到。賓館附近新建的邊邊街類似小城市中的商業步行街,只是街上的商鋪還沒有全部入駐。我們倆在街上一家米粉店各花5元要了一碗米粉作為這一天的晚飯。
第二天早8:00左右步行至溝口(賓館至溝口步行約十分鐘),145元的門票加90元的溝內車票。景區內的車按公交制度運營,上下行車往來不息,各景點均設站點,90元的票當日有效,可在任一站點上車至任一站點下車,次數不限。每輛車配有一藏飾導游,不過好像都是漢族人。九寨溝已開發的景區由三條溝組成,進門即為樹正溝,直行至諾日朗中心站結束;自中心站有左右兩條溝似“Y”狀分叉開來,左邊是通往長海的則渣窪溝,右邊則是以原始森林為終點的日則溝。每條溝均建有公路和步行棧道各一條,沿途可見三個藏寨,分別是樹正溝的荷葉寨和樹正寨,中心站邊上沿則渣窪溝的則渣窪寨,九寨中的其余六寨不同公路,尚未開發。我們一行三人在中心站下車,直奔網上介紹的則渣窪寨寶鏡樓德卡大叔家。大叔的女兒在家,我們放下行李後便向日則溝出發了。
坐車至原始森林,發現這個時候游客都集中於此,十分擁擠,於是干脆沿棧道而下,避開高峰。棧道由原木鋪設而成,寬闊平整,偶爾與公路交叉、平行,但大多是穿行於樹林之中。樹林中的植被種類繁多,我叫不出名字,唯見一介於樹與灌木間的植物長著小而密的葉子,葉子和樹體均呈橘紅色,點綴在周圍的一片綠色中格外搶眼。一路上除了和個別游客擦肩而過外,便是不時會遇到幾只小松鼠在棧道和樹林中來回蹦跳。當然最奇特的還得數這裡的水。
在我看來,九寨溝的靈氣一多半得歸功於這清澈透底的水,浸蔓了整片整片的山,而樹木便在水中拔地而起。這種景致若非歷其中,斷難憑借言語來領會。順勢而下的水或緩或急流至開闊處便彙聚成了一個個海——高原湖泊。在這裡把湖泊稱作海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鈣化作用,湖水湛藍湛藍,水中的樹枝、水草,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見,站在一邊,感覺像是在看真正大海中的珊瑚群。湖面偶爾有一兩只似海鷗的飛鳥橫空掠過,及至我們的視線去追逐飛鳥的蹤跡,眼光所及處是環繞著大海的那一座座郁郁蔥蔥的高山。正值春夏之際,山上的樹木盡顯綠色,或淡或濃,間次相錯。再遠處的山頂,積雪皚皚,在太陽光的反射下,純白無暇。在這空曠寂靜中,一幅天然的寫意丹青折射到天空,毫無顧忌地渲染開來,於是我們抬頭終於又看到了都市中久違了的天真無邪的藍天白雲,與這裡的湖水和雪山遙相呼應。
湖邊常常可見倒下的巨大的樹干橫亙湖面,天長日久,各種植物的種子許是由湖畔的樹下飄落,許是由飛鳥銜來,落在樹干上的淤泥中長出新芽,遠遠望去,當真是枯木逢春,妙不可言。
和我同行的這對夫婦腳力顯然遠不如峨眉山時邂逅的那對,不過他們也有很好的方式來打發頻繁的休息間隙——不停地攝影攝像。其隨身所帶裝備有數碼攝像機、數碼相機、三腳架和多達7塊的128M memory stick。男的對攝影似乎頗在行,每每停留一地輪番用攝像機和相機拍攝一路的旖旎風光;女的積極扮演業余模特,不斷變換姿勢把自己融入到湖光山色中去。我則在一邊和他們探討些久已生疏了的攝影技術,如此緩緩而行,時而徒步,時而坐車,等游完日則溝回到中心站時,已時下午2:00多了。於是趕緊坐車趕往則渣窪溝的盡頭——長海——九寨溝最大的湖泊。
高原的天氣說變就變,剛才還是陽光燦爛,這會兒卻下起了小雨。總算雨還不大,長海步行至五彩池也不遠。可到了五彩池一看,不免有些失望。湖面小小的,和之前見到的各個“海”不可同日而語,難怪這裡叫“池”不叫“海”了。湖水呈半干涸狀,也不見有名字中的“五彩”,估計還是來得季節不對的緣故吧。
總之,則渣窪溝的景色似乎比不上日則溝。看完五彩池後便又坐車返回中心站,已是4:00多了。因之前看網上介紹說是在5:00工作人員下班前滯留溝中的游客如被發現的話可能會被強行遞解出溝,故干脆回寶鏡樓休息。
寶鏡樓是典型的木制藏居,一樓客廳及大叔一家自居的房間,二樓客房供驢友投宿,三樓堆放雜物。此刻這裡又多了一對來自廣州的夫婦,五人圍坐在客廳中的藏式爐灶邊邊烤火取暖邊交流一天下來的見聞。這對夫婦和我們一樣,也是昨天從成都趕來的,由於是當天買的車票,結果坐了另一班8:01出發的車,據說車況很差,而且在出發後還去了市裡的其它站點接客,結果比我們的車晚到了整整兩個小時。不過他們聰明的是在九通砍了價,結果拿到了80元的標間,算是個不錯的補償。
隨旅游業的發展,這裡沿公路各寨的藏民都很富裕,家家都有小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輛是新型的雅閣。大叔好像比較低調,只買了輛長安奧拓。不過大叔讓我們見識了他家真正的銀鞘藏刀(1800元)和一條鑲嵌著紅珊瑚和純銀打制的圓盤飾物的飾帶(4000多元),做工相當精致。
晚飯由大叔的女兒准備,四菜一湯,量很實在而且非常可口。晚飯後我和上海的夫婦又一起散步去了附近的諾日朗瀑布。其時工作人員都已下班,游人也早已出溝,一路非常安靜。正當我們在瀑布前拍照時,不知從哪裡走出來一位工作人員,著實讓我們緊張了一把。不過那人似乎也只是隨處走走,呆了一會兒又不知走到何處去了。後來才知道這裡的工作人員只是擔心游客太晚還沒出溝的話,一旦班車下了班,那時想出去也出不了了。如果說明留宿溝內藏家,工作人員一般是不會管的。在我們之前,寶鏡樓曾接待過一個德國留學生,一住就是八天,最後一晚便因為錯過班車不得不在原始森林中熬了一宿。
九寨溝地出高原,氣候涼爽,加之山路平坦,一天下來,倒也沒怎麼出汗,不洗澡也可以將就。住寶鏡樓另一個不便之處在於廁所建在一樓,晚上若要上廁所須摸黑下樓梯,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第二天一早6:00多趁還沒有起風先去鏡海。鏡海位於日則溝前端,從寶鏡樓步行去20分鐘左右。天空依然下著蒙蒙細雨,湖面還算平靜,遠處群山倒影清晰可見。不過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網上都愛提去鏡海看倒影。其實一路上看到的各個湖泊都很清澈,都能看倒影。但若是想趁湖面平靜時看倒影,早起倒是必須的,7:00過後起了風,湖面開始波光粼粼。於是我們返回寶鏡樓用早餐,而這時載著第一批游客的班車也開始陸續上山。
早餐是稀飯、饅頭、雞蛋加泡菜,簡單可口,飯後結賬計35元/人(住宿20元,晚飯10元,早飯5元)。臨行,大叔告訴我們這一天正好是九寨溝地區一年一度的廟會,在扎如寺可以看藏家的舞蹈表演,這裡的藏民大多會去。
接下來的行程是樹正溝,自中心站一路向下往溝口方向步行。廣州夫婦的腳力與我相仿,只怕一口氣走完這條溝都未必會覺得累,上海夫婦則走上一、二公裡就得休息一下,不過他們的背包著實吸引人,裡面藏有大量食物,計有巧克力、火腿腸、面包、各式餅干、零食等等,加之對攝影的執著,休息的時候也不會閑著,很讓人羨慕。趁著他們休息的檔兒,我和廣州夫婦去了樹正寨看看,這個寨子商店很多,但那天大部分點都關門,留守的人寥寥,估計都去趕廟會了。回去的時候發現廣州夫婦不見了,於是找到上海夫婦繼續前行。
樹正溝的景色同日則溝相仿,依勢而下遍布大小湖泊,其中又以蘆葦海最為靚麗。有一段路蜿蜒於蘆葦叢中,極目望去,但見蘆葦,不見湖水,比之以前去過的沙家浜蘆葦蕩壯觀許多。盆景灘是這一路的最後一個景點,這裡也是九寨溝樹看在水中長的奇觀的最佳去處。逛完盆景灘我們便蹭上班車(車票是昨天的,已過期)繼續向下去找扎如寺,不料錯過了這一站一直坐到溝口,只好隨車又折回,終於到了去扎如寺的岔口,從岔口步行到寺裡一裡多路。
趕到寺裡的時候雨開始下大了,表演仍在進行,這才發現廣州夫婦早到了,原來他們從樹正寨出來後便直接坐車來寺裡了。表演在寺廟前的廣場上舉行,觀眾多是寺裡的喇嘛和本地的藏民,間或夾雜著幾個游客,大叔也早早在那裡了,看來這確實是藏民自己的節日,並不向游客宣傳。如果不是大叔主動告知,我們是無緣來此觀看的。
趁著一檔節目結束的空隙,我溜進寺裡參觀,此時大殿中央用繩圍了一圈,演員們正在這裡制妝換行頭,忙個不停。大殿外門廊上的一為戴著眼鏡上了歲數的喇嘛很熱情地同我打招呼,他告訴我九寨溝每年農歷四月十五舉辦為期一周的廟會,第一天是舞蹈表演,接下來的幾天念經。寺廟二樓正對著廣場的陽台上聚集著從附近各寺趕來的活佛,廣場另一端則停著好幾輛藏民的小車,有的藏民便坐在車裡打開雨刮看表演;廣場兩邊長長的廂房的屋檐下站滿了人,右邊那排廂房的二樓也有一條長長的陽台,有的觀眾坐在陽台上看演出,為表演配樂的喇嘛們手持各種樂器也在那兒坐了一排。我上這包廂似的二樓坐了一會兒,這才發現原來二樓陽台後的房間是喇嘛的宿舍,房間內僅有木板床和地鋪,看來一般喇嘛的生活還是很艱苦的。
此刻廣場上正上演一出馴獅,由於地面積水,演出不得不暫停,幾個喇嘛和場內人員趕緊拿著大苕帚來清掃積水,表演得以繼續。待到獅子被馴服跪倒在佛塔前,這出節目便到了高潮,有的人端著盛滿谷物的臉盆不斷向獅子拋灑谷物,有的人跑過來在獅子身上系上哈達,當然還有人蹲到獅子邊上合影留念。
馴獅節目結束後,我們便先行離去,搭上一輛運送藏民觀眾的車來到了溝口,已是下午4:00多了,兩天的九寨溝之旅終於結束。
溝口有很多出租車接送游客回賓館,我們五人想包一輛車去松潘,卻總也談不攏價格。廣州夫婦為了趕行程意志堅定,好不容易找到一輛當地村民的車,以170元成交,三個多小時後來到了松潘縣城,打算第二天從這裡去桃坪羌寨,可問了一圈,誰也說不清楚去羌寨怎麼走最合理,最後只好買了次日去茂縣的車票(28元/人)。
兩對夫婦在汽車站對面的一家旅店各自要了一間標間(60元/晚),問題是這家旅店只剩下兩間標間了,好在我一個人容易對付,於是在隔壁的吉祥旅館花15元要了一個二樓三人間的床位,結果又是一人獨占整個房間。二樓有兩個廁所,其中一個帶淋浴,整個環境倒也干淨整潔。安頓下來後在對面的一家清真飯館吃面,犛牛肉拉面5元/份,我不愛吃犛牛肉,就要了碗雞蛋土豆絲辣椒絲拌面,8元錢,量很足,味道也不錯。鄰桌的一對荷蘭夫婦一個勁兒誇面做得好就是量太多。
飯後去逛松州古城牆,我沿著L型的城牆走了一遍,又在縣城裡最熱鬧的步行街從頭逛到尾,這才回旅館。出乎我意料的是偏僻的松潘竟然有不少老外游客,街上還有一家叫“小歐”的西餐館,裡面坐滿了老外。真是佩服老外會找地方,不知是什麼吸引他們來到松潘。
注:自成都出發至九寨溝再至松潘三天行程計花費57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