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淺記(三)

作者: zhuzih

導讀真沒想到,陰了幾天的小城在新年第二天迎來了太陽。沱江邊早就擠滿了那些真真假假搞攝影的人,江面上霧氣騰騰。陽光隱隱照在江面上。沱江跳岩的石墩上游客來來往往,忙著取景或擺姿勢。我走上去,不急於按快門,先在石墩上細細體味:空氣清新,霧景朦朧,吊腳樓沿江排列錯落有致,構成一幅水墨畫,家家戶戶屋檐上的紅燈籠讓這幅畫生動起來……對古巷對建築我 ...

真沒想到,陰了幾天的小城在新年第二天迎來了太陽。沱江邊早就擠滿了那些真真假假搞攝影的人,江面上霧氣騰騰。陽光隱隱照在江面上。沱江跳岩的石墩上游客來來往往,忙著取景或擺姿勢。我走上去,不急於按快門,先在石墩上細細體味:空氣清新,霧景朦朧,吊腳樓沿江排列錯落有致,構成一幅水墨畫,家家戶戶屋檐上的紅燈籠讓這幅畫生動起來……對古巷對建築我是外行,見一個裝備極好的男子對著巷口不厭其煩地撥弄他三腳架上的相機,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只見狹窄的巷子一直朝前延伸,長長的,昏暗的,到了盡頭,早晨9點的陽光從一米見寬的巷口擠進來,溫暖但不氣勢逼人,努力照亮巷子的一側,遠遠望過去,一片光霧自上而下迷漫在巷口,和小巷的灰暗形成柔和的對比,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取景,於是也想湊上前去拍它幾張。試了幾下,發現好位置被他占據著,我施展不開,只好耐心等待,偶爾也見縫插針擠在他的三腳架前面搶拍一兩張。最後他終於撤了,臨走撇下一句話,“多照照石板!”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我突然想起介紹鳳凰的文字中許多是關於青石板的,低頭細看,青石板斑駁破裂,陳舊滄桑,留下歲月打磨的痕跡。

回去叫大家起床來欣賞幾天來難得一見的美景。再次來到江邊,這時江霧在越來越強勁的陽光照耀下已散去不少,只剩薄薄的一層,同剛才的雲霧繚繞相比又是一番景像。於是繼續拍。此時的光線很好,陽光灑滿江面,水面蕩著金色波紋,水草有節律地飄逸起伏,輕揚曼舞。

最美的風景在離別時才不經意地出現。時候不早了,該回去退房,今天計劃去阿拉趕集。

鳳凰周邊鄉鎮的集市每天都有,這一天輪到阿拉營。得知我們想去阿拉趕集,房東勸我們不要去,說應該去山江鎮,因為那是苗集,集市上苗族銀飾會很多。而阿拉雖說是幾個集市中最大的一個,但只擺賣山民的日常用品……趕上什麼就是什麼,我們還是要去,倒不是想買什麼東西,只想感受一下熱鬧的氣氛。

阿拉營是和貴州銅仁接壤的一個小鎮,每人3元車費,路過南方古長城和黃絲橋古城,一小時後到達阿拉營。

趕集的山民們背著竹簍,頭上纏著厚厚的頭巾,在密集的攤檔中穿行,集市上人多得走都走不動,房頂的積雪被難得一見的太陽照耀得化成水流下來,地上污水橫流,加之人擠人人撞人造成的“摩擦生熱”,我們都被厚厚的冬衣捂得出汗了。其實氣溫仍是偏低的,讓人記起當下仍是冬季的是屋脊上未化的閃著銀光的雪和屋檐下垂掛的一尺長的冰棱,冰凌正流下一滴滴融化的雪水。

我們擠在人群中湊熱鬧,阿拉集市的水果比城中便宜且新鮮得多,大家買些水果帶走,算是給趕集畫個句號,也是給鳳凰游畫個句號。

從鳳凰到懷化的路基本上是崎嶇的山路,彎多而急,我和慧都被轉得暈車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市區,第二天中午1點坐懷化-廣州的火車,次日凌晨4點回到廣州。

其實本次鳳凰游並沒有深入地走進去融進去,但鳳凰的樓沱江的水在我的日子裡流動過。2005年元旦前後,曾流過我的生命,讓日復一日的日子有起伏有變化,有個不一樣的元旦。

記下以上文字給旅程留個紀念,充滿靈氣的鳳凰曾經在記憶中滑過。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