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我們在巴釐島見到的老外幾乎都是自由行。我看到有一對年輕游客在酒店的結賬處抱怨,新航的登機牌可以在酒店的餐飲或其他服務消費打8折,可能酒店沒打折,他們就拿著2張A4大小密密麻麻的清單在一一查算。
這一件事就可以概括了他們的度假方式:幾乎都在酒店內消費,他們足不出戶,一日三餐,然後游泳曬太陽發呆看書運動全在這裡搞定,這就是他們的度假方式,在這裡放松地休息自己的身體和大腦,而不是像中國旅游團那樣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房再睡覺,旅游比上班還累。
另外,他們也很實惠,該花的錢就花,但有打折的機會也一定不放過,比大多數國人都坦誠理智地面對消費,至少老外不會花錢充面子。
日本
在巴釐島的時候,有98%的人都認為我們是日本人,開始我會覺得很不舒服,憑什麼把我們當作日本人,但後來想想,還是有原因的。
在他們眼中,中國人無非就兩種:圓滑的生意人、跟大團Bus的游客。前者成為了印尼人的眼中釘,後者留下的印像自然不用說了……
巴釐島的亞洲游客大多來自日韓台(香港人比較保命,怕海嘯爆炸什麼的),自然,我們兩個自由出行、舉止衣著還算得體、也就被人認為“長得像日本人”了,從而也受到過“優待”。
再把視角放高些,其實這正是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至少是消費力的地位。日本人能令當地人做到,在高檔飯店賓館服務場所,都會配備一名日語會話者或干脆日本人,專門接待日本游客;由於日本人普遍英語很差,所有的資料菜單上都有日語版本。
中國人的財力和素質提高,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明顯成效。所以,雖然我也有反日情緒,但那是針對日本政府或某些猥瑣的中年日本男。但這個民族其實很多方面的確做得比我們優秀。放平心態,提升自我也許是目前國人更應該做的,而非一味地仇日。
最後,我們坐車在路上遇到紅燈,就會有賣報的小販上來兜售,他們總會先向我們出示日本的報紙,我們搖頭,他就拿出韓國報紙,我們再搖頭,就看到了台灣報紙。
哪天,我們會看到中國的報紙?這個,很難,即使他們想賣,也不知該進北京的還是上海的抑或南方的,因為中國實在太大,區域性報紙難調眾口。什麼,賣全國性的人民日報?算了,我依然會搖頭……
小費
在我的理解中,小費就是對對方服務的肯定,是在滿意後給對方的額外報酬,但僅限在國外(國內給小費的,那叫老外)。
我們在巴釐島享受的服務都很滿意,自然也給了不少小費,出機場幫我們提行李的人、出租車司機、打掃房間的阿姨、飯店的侍應、做SPA的按摩師等,我們給得滿意,他們亦很開心。
由於當地的服務人員收入水平都不高,如出租司機的收入僅為營業收入的10%,他們願意以更好的服務質量換來相對高些的收入,這無可厚非,這也是為何國外的服務水平普遍比國內高的原因之一。
等到哪天中國的服務水准上去了,也該用小費來鼓勵並肯定對方了。
交通
車輛是靠左行駛的。島上的主要公路不多,從Kuta到Dusa Dua只有一條路。最寬的路也就兩車道,而且還包括了非機動車道。看似道路條件不好,但效率很高,車開起來幾乎不停,速度為60~80碼,除了遇到少量的紅燈,這種狀態在上海只有深夜才有可能。
他們開車都很謙讓,沒有超車搶道的行為,而且車輛絕對讓行人,好幾次我們過馬路,本想讓車先過,結果司機停下了車朝我們笑笑,我們也就打個招呼先過了。
另外,這兒的摩托車特別多,而且和機動車開在一條道上,互不影響,8天內我們也沒見到任何險境,以後有機會要坐一次試試。
淳樸
去之前有些擔心印尼人反華的情緒,也怕這個旅游成熟的地方斬人不手軟,結果體會後才發現當地的人們是淳樸的。(除了Jimbaran所有的海鮮飯店過秤的家伙們:)
到達後第一個晚上,我們在Kuta經過一家Tour Agent,名為MBA,裡面的小伙子Owen給我們介紹了漂流的情況,談到價格,他先給了我們一個可以接受的價格,後來我們說了曾在網上看到的最低價,他有些為難,後來打了個電話給老板,就給了我們一個比這更低的價格,並且給我們看了成本價,我們這筆生意賺的很少。當然,我知道他們以後一定有一定量的返點或折扣,但至少,Owen的誠意我們是能感覺到的。漂流的那天,Owen一早就來酒店,就是為了確認我們是否順利上了免費班車,真是服務到家!
包車司機Wawan算是我們接觸時間最久的當地居民,第二天我們去做SPA和吃髒鴨子,由於時間不確定,他就在附近等了我們近6個小時,最後開快車送我們回去,也沒要求增加費用,當然,我們後來多給了些小費。
有一名清理房間的大嫂最淳樸,我們放在桌上的小費都不拿,後來下午我見到她在打掃其他房間,就過去告訴她:我是xxx房間的客人,謝謝你的清理。並且親自給了她小費,看得出她很高興。當然,我也會告訴她我們是中國人,雖然她一開始以為是日本人。
Kirana SPA裡的兩名當地女孩在給我們做精油按摩時非常認真,而且搬動我們手腳時動作很輕,我和女友都舒服地睡著了。重要的是,她們在工作時沒有互相說過一句話,使得我們在安靜的深山裡如此放松。什麼叫professional?這就是。
目前,中國的旅游開發地區已經感覺不到“淳樸”了,有的只是惡高的票價和視財如命的小販們。
隔世
在島上的8天,天天和女友在一起,沒有email和手機的打擾,不用考慮工作的事宜,想的只是今天去哪兒玩、晚上去吃什麼……
回來後才發現,這種生活是隔世的,完全不同於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如果說一根琴弦在上海一直緊繃著,那去了巴釐島,就是它放松的時候。身體是放松的,大腦是放松的,狀態是放松的。當然,創造這一切的基礎來源就是城市裡的工作。
我認為在那裡最多留一個月,再久的話人就松散地懶掉了,最後干脆在那兒找份工作定居,因為那裡實在太舒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