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行----95.8.22
踏上去煙台的車,日漸西暮,這在青島的幾天,見了一些親戚,而且感覺青島人是很不錯的。城市也是新興待發,海濱的沙灘更是美極,怎麼也沒料到今夏的第一次下海竟然會是在青島。
昨天去了久仰的嶗山,為何是久仰呢?小時侯就曾熟讀蒲松齡的《嶗山道士》,在我心中,那裡應該是仙氣很重的地方。
順著盤山的公路而上行,身邊是萬丈的懸崖。遠遠望去,在前方不遠處的大海之中,一個酷似蛤蟆背影的石頭穩穩地佇立,逼真之極。導游卻告訴大家等車開過去後千萬不要回頭,否則會後悔的。然而欲蓋彌彰,等車開過之後我們偏偏忍不住回頭去看,卻一起大笑起來,原來就這麼好奇地回頭一看,卻發現那塊石頭的正面竟然完全不再像一只蛤蟆,如此極端的東西,造物主是何等的神奇?我管那快石頭叫做“後悔石”。
看見了水墨畫的棱角分明的山石,這是嶗山最大的特點,山上多的是古松古柏。拐進一間道堂,就是著名的太清宮了,當年丘處機與張三豐都曾住過的地方,不是很大,但在門前幾千年古木的圍襯下,顯得極為肅穆。不遠處,有一個供奉關羽和岳飛的關岳廟,名字都蠻有意思的,因為關羽是義的化身,岳飛是忠的像征,所以這見廟其實也是供奉忠義的,人無論如何,俗氣勞苦或成功,又如何可以拋卻忠義二字,做無恥小人呢!!!否則真正人生的意義又在何方。
沉醉在松的氣息裡,不知不覺已來到了一座小亭,我只覺那旁邊的圍牆是如此眼熟,猛然想起,這裡便是動畫片嶗山道士中那個假道士曾一穿而過的牆!蒲松齡老先生就在那亭子裡,以這堵牆為縮影,寫下了這篇婦孺皆知的名篇,而今,那堵牆早已苔跡斑斑,卻並不破舊,據說未做過虧心事的人仍可一穿而過,然而在當今社會裡,恐怕只有咿呀學語的嬰孩才會有這種資格罷。
爬了幾百級台階之後,去了高高在上的瑤池,一個很小的水坑,卻從不干涸或漫溢,在這高山之上,更是讓人訝異,山中是繚繞的雲氣,處處是凝結欲滴的水珠和奔流的山溪,雖說靠山賣水人們早已習以為常,可嶗山的礦泉水的確是更有名氣一些。瑤池裡的水有些苦,但更有山間草木的氣息,龍泉瀑的水就很商品化了,清澈見底,甘甜爽口,據說是喝一口多活十年,喝兩口多活20年,喝三口就想活多少年就可以活多少年了,於是我脫了鞋襪,跑到上游暢飲一番,竟然感覺已脫胎換骨,可以長生不老了呢。
遠離了嶗山,想起兒時寫過的許多游記,與先進相比已大不一樣,這是一種心境的恬然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