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煙水裡

作者: rikeika

導讀八閩煙水裡2005/4/29—2005/5/8 盈盈晚山,煙波水間。 始終找不到一個必須要去福建的理由,陌生,遙遠,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 夾在湖廣江浙之間,除了吳越爭霸短暫的輝煌,就只是遠離戰亂烽煙的桃源洞天。中原文化與地方民族的融合,形成了他獨特而堅韌的個性。 遷徙,再次遷徙。防御,繼續防御。 在逐鹿中原的歷史潮流裡,對於福建來說,就只有那樣淡淡的一抹。 ...

八閩煙水裡2005/4/29—2005/5/8

盈盈晚山,煙波水間。

始終找不到一個必須要去福建的理由,陌生,遙遠,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

夾在湖廣江浙之間,除了吳越爭霸短暫的輝煌,就只是遠離戰亂烽煙的桃源洞天。中原文化與地方民族的融合,形成了他獨特而堅韌的個性。

遷徙,再次遷徙。防御,繼續防御。

在逐鹿中原的歷史潮流裡,對於福建來說,就只有那樣淡淡的一抹。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接觸過的八閩山水,形形色色的人和物,讓我了解,並改變了頭腦中許多曾經固有的東西。

接觸,了解,改變,就是我的理由,所以我一意孤行的前往。

武夷山小記

廈門---武夷山,一輛從浪漫開往夢想的列車。

掠過青翠的山嶺,就已是閔贛浙交界處的武夷山脈。遠遠的看到挺立在淡淡霧氣中的三仰峰和大王峰,碧水丹山,一夜的沉睡,漸漸蘇醒。

相傳遠古黃帝的八世孫彭祖進獻雉羹於堯,被封領地於閔越,更有其二子彭武彭夷開山挖河,疏洪灌溉,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就稱此山為武夷山。

迎著清新的山野氣息,搭車兩元來到天游峰。身旁的溪水纏繞,山花爛漫,突兀圓潤的巨石早已壁立萬仞。這裡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峰也不過七百余米,卻是世界文化自然雙遺。從天游前山起步,一路上古代文人騷客的題字刻滿了山間的石壁,卻突然發現一行大字:漢奸汪精衛。不免有些嘆息,曾經以為書本上的東西就是正確的,可是歷史有他獨特的兩面性,人的思維往往又被桎梏於書卷的認知,我無意爭鋒歷史的對錯,卻渴望更多獨到的客觀的思索。

思緒一不留神,腳步居然已經接近了天游峰頂,正在思量沿途的景色稀松平常,竟然看到山頂供奉彭祖的小廟二樓,上書幾個大字:宋美齡舞廳舊址。想起遍布廬山的宋美齡舊址,美廬,圖書館等等,此番武夷山上又見她的足跡,看來宋美齡也是一個愛山之人,仁者愛山,智者愛水,而武夷山就是這樣一個不多的山水相映的地方。步入天游後山的石階,竟是鑿於巨石之上險峻無比,眼前豁然開朗,峰頂峭壁之處,武夷山脈的秀色一覽無遺,翠綠的九曲溪盤山流動,更有近在咫尺又奇峻險拔的隱屏峰與接筍峰兩兩呼應,果然是武夷之山的點睛一景。

遠遠的看到無法考證年代的高懸於峭壁之上的船棺,雖已破敗散亂,卻是精艷。如果說三峽峭壁之上的懸棺乃古代蜀人的墳塚,那麼武夷山上同樣神秘的船棺,一定是古代閔越人的遺跡了。他們雖然相隔千山萬水,卻是絕招同途異路。

轉過一處土坡,赫然入眼一片石壁,朱紅大字:雲窩。好美的名字,隱屏峰下的這處勝景,就這樣不期而至。一位超凡脫塵的人物,就曾經在此隱居一十三年。這個人就是明嘉靖年間兵部右侍郎:陳省。以中國之大,官場之黑暗,從來就不缺少孤傲的隱者與名所,範蠡之於蠡園,楊五郎之於五台山。而陳省之於武夷山,卻更為真切。散落於雲窩周圍的遺跡,依然可辨,雲崖,雲台,噓雲,臥雲,當年的陳省卸下鐵甲金戈,泛舟九曲溪,來到這山野深處,坐看雲起雲散,雲舒雲卷,寄情山水與詩酒之間,此等放浪寫意,是怎樣的令人生羨,又令人無從做起。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穿過建在石壁之上的石門,是長滿了青苔的石桌與石凳,清涼而幽靜,山花競放,山草無語,陳省是否曾經在此湧起人生感悟呢?此間一壺酒,疑是仙凡界。

可是今天的雲窩已經不再是隱居的好地方。來來往往的游人,可以輕易的找到這裡,甚至都不會留意這段關於陳省的,刻在石壁上短短的文字;而曾經留意過的人,正在尋找歸去之路。

思緒神游間,霧氣漸濃,山雨初來。

剛要穿上雨衣,忽然一撐花傘中年婦女靠近過來,自詡為某某黨委,熱情相邀我們去品茶。我又何嘗不知這是變相的銷售呢?只是還是第一次聽到黨委親自出馬來賣茶,驚愕之余,不再理會她喋喋不休的尾隨,遙望一眼人工修建的朱熹紀念館,飄然而去。

落雨的山間,游人愈發稀少。星村鎮九曲溪畔,也看不出黃金周即將來臨的人潮。與老婆坐上竹筏,九曲溪水,真實的就在腳下了。

其實我真的是很想將大名鼎鼎的九曲溪與默默無名的陽朔遇龍河做個比較,最終卻發現它們是迥異的風光,暫且不說遇龍河的飄搖之美,九曲溪盤繞於武夷山脈之間,山與溪交相輝映,乘竹筏漂流其中,伸手可以觸摸兩岸的山壁,卻也是一番驚喜。從第九曲順溪而下,魚翔淺底,兩岸群山款款而立,不禁讓人吟出:春來江水綠如藍。處處可見石壁上的崖摩石刻,映入眼簾的風景,讓你放縱自己的想像,而溪水最深處有二十五米,肉眼已然不可見底,據說曾經拍攝過西游記的白龍馬出水。偶爾靠近溪邊,艄公奮力的撐篙,霎那間又遠離水岸,竹篙嵌入岸石上深深的石洞,九曲溪艄公的辛勞,無數點在。

就這樣愜意的漂流著自己的心情,不經意間就路過了剛剛爬過的天游峰,古渡口,雅致的玉女峰在目送我們,此刻,時間如溪流般緩緩流淌,摩擦出幾乎聽不到的聲音。

穿過灌木遮蔽的河道,來到終點碼頭。

溪澗婉婉的賞山,原來是不可奢求之悠閑。

經由武夷宮,返回度假區,大嚼一番武夷山美食,又是滂沱大雨。雖無法欣賞到落霞,卻依然執著的乘坐三輪車去了玉女峰邊的水岸。與玉女峰的再度相見,天色已是暗淡,就靜坐在這退去了人潮的岸邊,看水面上煙氣彌漫。

翌日清晨,見到了包車去自然保護區的司機,互相介紹一番,不由大吃一驚,原來這位司機曾經在網上被人指證為一大惡人,我不禁後悔昨天沒有認真考證。不過一天的游玩下來,發現其實情況並非如此,這位司機基本上盡心盡力,廢話不多,路線和時間都保證了。我想一定是因為網上指證的人價格壓得太低,導致了糾紛吧?不過一路上忐忑不安,卻也有趣的很。

修路中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略有一些不便。走馬觀花了龍川大峽谷和青龍大瀑布,那龍川大峽谷不提也罷,稀松平常;雨中的青龍大瀑布倒有一番景色,卻很搞笑的自詡為歐洲人體美攝影基地,讓人忍俊不已。

其實,此行自然保護區的最終目標,是為傳說中很刺激的華東第一漂:桐木溪皮艇漂流。至於怎樣刺激,卻完全沒有概念。

換上救生衣,固定好眼鏡,就興奮的跳上皮艇。同艇的還有一對兄妹,而船夫是個健壯的山裡漢子,年輕的面龐讓人羨慕,就在不留神之間,順著大山裡清澈的溪流,皮艇緩緩的前行了。

雖然是雨後,桐木溪卻仍然清澈見底,經過淺灘處,水底的砂石與皮艇毫不留情的摩擦,落差處又濺起冰涼的水花。不同於九曲溪的竹筏,乘皮艇與溪水的接觸,莫名間竟有些野性的味道。腦海中浮現出七星越野挑戰賽的宣傳畫,廣闊的湖天之間,一艘皮艇在奮力前行。

拐過幾處淺灘,河道漸窄,水流湍急,年輕的船夫用沉重的木槳探索著可以通行的河道。皮艇在激流間時而快速穿行,水花四濺,時而緩緩逐流,果然是比九曲溪的休閑漂流要刺激的多,不過距離老婆的大刺激要求卻也有一些距離。正失望間,前面所有的溪水彙入兩塊巨石之間,僅容一艇通過,皮艇急速前進,突入巨石間的激流,眾人齊聲驚叫,卻只叫到一半就嘎然而止,但見皮艇雖然已突入巨石之間,卻意外的被生生的卡住,傾斜在落差的水面,進退不得,湍急的水流傾瀉而下,到處就只有轟隆的水聲,年輕的船夫二話不說跳入冰涼的溪水,奮力想把我們的皮艇從巨石之間拖出,卻始終不能得手,正在無計可施之間,忽然看到後方的皮艇飛速而至,當發現到我們被卡住,已經無法控制速度了,一片亂叫中,兩艘皮艇在狹窄的河道中撞在一起,居然又意外的將我們的皮艇解脫,分不清是亂叫還是亂笑,皮艇內已是灌滿了冰涼的溪水,我們這才發現,艇內居然配備了一個塑料瓢,專門用來往外舀水,原來濕透透是預料之中的啊。早春的溪水,仍舊有些冰涼,接下來一路上有驚無險的接連衝過幾道落差,數次被溪水灌滿船艙,雖是歡聲笑語不斷,卻仍然感覺未嘗大爽,遠遠的看到了終點碼頭,就要結束了麼?不免有些失望。

此時突然發現靠近終點的溪流中間,有一塊巨石上,坐滿了船夫模樣打扮的人,大約有十幾個,心中不由暗想,好一群山野閑人啊,居然跑到水中央來看我們漂流。正亂想之間,皮艇已靠近巨石,恍惚間,一道高度不少於三米的巨大落差映入眼簾,還未來得及驚叫,就仿佛從瀑布頂端跌落一般,皮艇幾乎是倒栽蔥的自由落體,傾斜著翻了過去,水面的陽光,就僅僅維持了一秒鐘,我們全部都落入冰涼的水中,瞬間淹沒頭頂。我只感覺到不斷衝過的水流在身邊激烈湧動,不由得灌入了幾口溪水,朦朧間耳邊傳來怦怦落水的聲音,後來才知道一定是我曾經以為的山野閑人從巨石上跳下救我們來了!一雙有力的臂膀把我奮力舉出水面,我努力著,卻始終看不清他的臉,周圍就只有水和那塊巨石,水深而狹窄,巨石光滑的根本無從攀附,不知何時一條粗壯的繩索從天而降,原來也是巨石上的山野閑人拋下的,儀態全無狼狽的爬上皮艇,同船的妹妹突然大喊:還少了一個人!眾人大驚,定睛仔細一看,她的哥哥,正狼狽的趴在遠處的另外一塊石頭上吁吁喘氣。還未從剛才的落差中回過神來,皮艇卻又快速衝向下一個巨大的落差,這一次簡直是帶著哭腔驚叫起來,記不清是怎樣的過程,一切是天旋地動。

終於水面恢復平靜,山野閑人們,還有那塊水中央的巨石,在身後竊竊私笑我們的狼狽。原來這樣的翻船,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而為了保持意外的驚喜,我們事先都不曾知道皮艇居然會翻於水中!

換上了衣褲,耳邊傳來其他皮艇的尖叫聲,不由暗笑。

翻船是個秘密,我不會告訴別人。

泰寧紀行

沒有想過會站在這裡,這只是座閔西北小巧而古老的縣城,在古代,卻是: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今天的泰寧,和大多數內陸中國的縣城一樣,一條寬廣的江水橫穿這裡,帶來勃勃的生機。

經過綠綠的山巒,看到這裡的人們辛勞而滿足著。田野的盡頭,火紅的落日溫暖而活力,慌忙叫醒昏昏欲睡的老婆欣賞,可是真的沒有料到,連續的降雨,那天的落日,竟然是此行唯一一次看到的太陽。

其實雨中的旅行,更有另一番韻味。

經邵武到達泰寧,已是深夜。小小的縣城依然熱鬧非凡,放下行囊衝出大街,概括地說,發現這裡的夜晚,有三條主要的街道:卡拉OK街,大排擋街,賓館街。

燈紅酒綠間,居然看到酷似麥當勞的店鋪,不同的是名字變成了:麥肯勞。不由大笑。果然是天高皇帝遠,不料後來又看到了:麥肯基這樣奇怪的名字,暗暗感慨這中國獨有的風景。

坐在臨江的大排擋裡,濕潤的晚風,混合著河鮮與辣子的爆炒香氣,一瓶冰鎮的雪津啤酒,微微的便有了些醉意。

傳說中九十九曲,八十八灘的上清溪,就在這裡。

雖是黃金周的第一天,但在如此偏僻之處,竟然也須要排隊,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一個多小時之後,看到竹筏順溪而下,我們的上清溪旅程,就此開始了。

穿過窄窄的河道,水面渾濁不堪,船夫解釋說是因為昨天的一場大雨,正要失望間,兩岸風化的丹霞地貌石壁呼嘯而至,才知道這裡在今年才剛剛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不由吃驚。漸漸的從船夫口中了解到,丹霞地貌,根據形成年代的不同,形狀也會迥異。久遠一些的,如廣東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廣西八角寨,會看到圓潤沙礫形成的山貌,而上清溪,因為年輕一些,才會有今天看到的這種千倉百孔的山貌。巨大的石壁,緊緊地夾住溪水,窄處如同經過一線天,所到之處,步步景色幽奧,恍若誤入桃花源中。石壁上布滿巨大的石洞,讓人觸目心驚,這些就是千百年來被侵蝕的證據,小的拳頭般,大的可作幾十人的舞廳,夏日蔭涼,更有眼前的水景幽深,又是一處隱居的好去處。兩岸的山石,千姿百態,任由你放縱自己的想像。相傳明禮部主事池顯方曾經數次溯溪游玩,被這裡秀美的景色所折服,發出“茲奇果逾九曲,以辟處無知者”之感慨。今日後人探訪至此,景色仍舊,感慨仍舊。不知是否是天意,我一不小心,把鏡頭蓋跌入水中,自然是無從拾得。看到船夫緊張起來,我自嘲道:看來老天為了讓我永遠記得這裡,留下了一個物證吧?

之後搭乘三輪車返回泰寧,去了當地著名的尚書第,一個怪怪的名字,卻是南方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最早的主人是明天啟年間的兵部尚書兼太子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更為驚訝的是,此人的祖先竟然和宋代抗金名將李綱是親兄弟。此人牛逼之處,就是曾經得到皇上賜封四代享受一品官的待遇,所以,正廳最顯眼之處,就是一塊:四世一品。之匾額。而那首著名的詩:千裡來書僅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竟然也是此人所作。

古風蕩蕩的大宅院,清晰可辨當年的盛景。古代中國的文明,智慧,與今天的千篇一律,浮躁,形成鮮明的對比。何時可重振我盛唐風光,國人尚需必死努力。

夕陽下,已然有些疲倦,猶豫在十字路口,不知何處是下一個方向。

意外將樂

去將樂,實在是一個意外。本來都已經坐在了去建寧的車准備去長汀,卻突然厭倦了還要繼續等待30分鐘才能發車,居然就這樣跳上前往將樂的依維可客運汽車,改變了旅行的方向。

暮色已來臨,昏暗中,穿越連綿的竹林,燈火通明之處,就是古縣將樂。據說這裡是八閩最早立縣的地方之一。

不經意間踏入汽車站周圍的一棟普通的大樓,卻驚奇的發現這裡密密麻麻的居然有不下二十家旅店,都是普通住房改建,頗有南方的感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於住進福裕旅社,90元。其實在平常這裡最多40元,僅僅是因為黃金周,給了老板漲價的理由。

放下行李,才感覺到天氣是悶熱的,滿眼望去皆是沙縣小吃的招牌。

門前就是跨江的大橋,洶湧的人群,有節奏的往對岸走去,橋面上有序而又混亂著,各種車輛,各種臉孔,融在暖暖的晚風裡,是無窮的生活氣息。

正在陶醉間,遠遠的傳來不成曲調的喇叭聲,定睛一看,一輛宣傳車掛滿了巨幅廣告,正從對岸緩緩駛來,廣告是花花綠綠的,封面上的女子欲遮還休,內容更讓我大吃一驚:縣電影院今天放映內部特供片《現代妓女淚》。和老婆不由相視大笑,終於來到這傳說中的地方了,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熙熙攘攘又略帶驚喜地縣城,正是當代中國典型的色彩。

宣傳車在跨江大橋上反復的行駛,小小的縣城,恐怕沒有人不知道今天的這場現代妓女淚了吧?

終於走到橋頭,人山人海,我想這裡一定是縣城的中心了,廣場旁,巨幅的電視屏正在轉播中央一台的新聞聯播,讓我吃驚不小,而突然激烈湧起的噴泉的水花,更是把五一黃金周,將樂縣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其實來到將樂的目的,只是為了傳說中徐霞客曾經流連忘返的玉華洞。

坐上破舊的三輪摩托車一路顛簸,終於看到徐霞客的銅像,游客不是很多且多為本地人。深入到黑暗的洞底,本來以為這裡會和以前看過的那些洞穴沒有什麼區別,卻發覺仍然給了我許多的奇特的感覺。

因為開發的年代久遠,加之規模比較大,除了石灰石溶蝕而成的千姿百態的景點,也略有人工痕跡。我曾經很鄙視這種人工的東西,可是這一次卻可以靜下心來欣賞。站在洞內的最高點俯視,可以看到腳下一片燈火,幾經拐角處突然電動的雕像嚇了我們一跳,原來是人造的雷公電婆,解說員說起人工景點,莫不略有愧色,我再度想起這許多年國內的大改造,走了那麼多彎路,今天終於可以認識到,雖然辛酸,但也欣慰。

除了那些有些搞笑而過氣的人工痕跡,其實玉華洞的景色還是很美的,蜿蜒的洞內路線竟然有大約六公裡之長,淺淺的水面輝映石灰岩,有深深的寒氣,有一處景觀竟然仿佛是微縮的黃龍的鈣化神仙池,讓人嘆為觀止。而大部分的熔岩雖已停止生長,卻仍有許多在以每年毫米量的速度緩緩生長,散發著的勃勃生機。

穿過昏暗的鑿在石灰石中央的”時空隧道”,看到陽光從巨大的出口處灑過來,仿佛已在此洞中修行了千年,而洞中一日,世上又千年。

一百萬年之後的將樂,沒有料到的是仍有縣電影院的宣傳車在沿途聒噪,卻也並非完全沒有改變,因為今夜的特供片,已非《現代妓女淚》,而是《邪花》了。

土與樓

在三明市轉火車的時候,已經沒有臥鋪車票。夜裡兩點,天空依舊滂沱的大雨,坐在三明火車站旁邊的小旅館裡,聞著懷念的蚊香味道,看手中的兩張:三明至永定的車票,一張是硬座,而另一張是無座。

本來打算上了火車再買臥鋪,卻再度失望。連硬座也沒有多余,絕望之余,想起了餐車。

從來沒有在餐車停留過。

年輕時的旅途中,每次都把餐車看作了奢侈的地方,從來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今天,餐車成了我們最後的希望。

搖曳的暗淡的火車裡的光線,車輪在有節奏的向南前行,感覺身邊掠過八閩大地的山山水水,是那樣的年輕,仿佛讓我回到年輕的學生時代。

於是人生第一次使用火車餐車,就在三明到永定的旅途,一碗五元的泡面,格外的香甜。

就這樣在餐車裡睡了下來,曾經是兒時不可奢求的享受。

車過永安,漳平,龍岩,雨愈發的大起來。要了一份閩南的特色魚丸,整理一下以後的路線。

永定的客家土樓,近年來名氣漸大。去年看過一期鳳凰衛視做的關於土樓的節目,讓我不由得想親臨為快。

福建的民居,早早的在兒時的四分錢郵票上就可經常看到。而土樓算是福建民居中特色中的特色了。古代中原大地的百姓為了逃避戰亂,步步退縮,來到這人跡罕至荒蠻之地,落地生根,勤勞奮鬥,開辟了今天這樣的一片家園。在早期與野獸瘟疫搏擊之後,又要面對同樣逼上絕路的土匪的搶掠攻擊,客家人就在山嶺之間,創建了神奇的土樓,星星之火,卻遍布閩南。看到今天的福建人在世界各地揾食,成功者有之,艱苦者有之,都毫無怨言,仿佛發生的一切都是冥冥中天意,離開,奮鬥,失敗或者成功,就是這樣簡單的過程,卻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縮影。離開是無奈,需要怎樣的勇氣。歷史在劇烈的變遷,為何對於福建這塊土地,卻是不變的離開,退讓,千百年來不曾改變,是怎樣的傷感。

盤旋在山嶺間,汽車駛向我完全陌生的地方:下洋。曾經不毛之地的下洋,因為土樓的開發,漸漸鎮子上多起了旅館,攬客的摩托車和農用車仔細的打量著每一個外來游客,一個猶豫的眼神,便會有一群人圍攏上來。用摩托車的價格雇用了一輛相對安全一些的農用車,女主人雖然不是很情願,卻也總好過沒有生意。

有時候我會想像在攬客中競爭失敗的車主的心情,應該是極度的失望吧?他們每天都要經歷過幾次甚至幾十次這樣心情的大起大落,才能攬到一個客人呢?靜下心來,我會想起他們閑散而又忙碌的身影,憂郁而又閃亮的眼睛,真的需要在一個安靜的時刻,一顆安靜的心,仔細的回想,可以感覺到深處的東西,卻無法表達出來。

從下洋繼續盤山而行,農用車發出的巨大噪音,殘忍的刻入青山綠水的寧靜之中。二十公裡的路程,卻走了一個小時,終於看到初溪村了,村落邊散落的夢中的土樓,就靜靜的在那裡。

初溪村,多麼優美的名字。傳說中一對兄弟打獵追蹤鹿群來到這裡,看到這裡的山明水秀,從此生根落戶。最早建立在這裡的土樓,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小小的村落,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煞是秀氣。早年遠離的族人,雖然生根於他鄉,卻不忘從遙遠的地方捐贈錢物,修建了通往對面山頂的路和休憩的涼亭。在這處涼亭裡,可以俯瞰初溪村全貌,大小不一,方圓不一的土樓,沿著溪流和山勢,錯落有致的分布,村落邊有十二生肖的石雕,據說古老的已經無法追溯年代。

跨過溪流,踏上幾百年來客家人汲水的古老石板台階,終於可以步入夢中的土樓。

黃土與木頭修建起來的,寬大結實的土樓,最初幾乎都是方的,在歲月的考驗中,由於發現了諸多缺點,終於漸漸的出現了後來的圓形的結構。四樓以下的外牆,幾乎沒有窗戶和煙筒,據說是為了不給土匪留下任何的攻擊點,圓形環繞的內部空間,處處有窄小的樓梯,而大門處的樓梯卻寬大得很,也是為了土匪來襲時可以從容的運動抵抗,整個外圍的樓牆足有一米半厚,但是在某幾處隱蔽的地方,卻薄薄的只有幾百釐米,原來,這裡是防止一旦土匪從大門處攻入,可以從這薄弱之處打開通往外面的逃生之路,不由讓我想起活死人墓中的斷龍石,固然萬夫莫開,卻也有水路可以逃遁。

土樓的內部,往往圓中套圓,方中套方,一樓是大廳和廚房,正中間是祖堂,為全樓公共場所,形成以中央為中心的向心力,整個土樓在建築結構上,不但美觀實用,更可以抵御地震,台風等等天災。幾百人住在這堅固的土樓裡,共同生活,共同抵御,是怎樣的壯觀阿。今天的土樓,已經略顯破敗,時代在變遷,土樓的房間也漸漸讓人感到狹小和昏暗,無法想像當年的客家人是怎樣的利用這裡的結構和物資來抵抗土匪的侵襲,而更加令人感興趣的是,當年的那些土匪又是住在哪裡的呢?雖然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土樓內,裊裊的炊煙升起,斑駁的石板地面,有水侵蝕的痕跡。

我真的是很喜歡這種痕跡,古老而又年輕,生機勃勃。

返回了下洋,居然找到了大排擋,周圍是亂亂的小型超市和五金店,沒有路燈,所有的光亮,來自沿途的民居。

翌日包車去了湖坑鎮,這裡雖然有一個土樓博物館,而且土樓要比初溪多得多,但開發過多,土樓之間都有水泥柏油路相連,仿佛走在一個人工修建的大公園裡一般,不由懷念昨日的初溪之旅。

湖坑鎮的土樓最著名的要數振成樓了,據說花了五年時間,八萬大洋(約四百萬人民幣)才修建而成,雖然在結構上大同小異,讓我吃驚的卻是他的匾額。這“振成樓“三個大字,據說是當地的一個秀才所書,倒也是蒼勁有力,驚奇的是,這三個大字,每一個字的代價,竟然是樓內的一個房間,三個大字,就是三間大房,可謂一字千金。

有了昨日初溪村的震撼,湖坑的土樓已經無法讓我興奮了。但是因為特點鮮明,這裡雖然有些人工痕跡,卻也不失為研究土樓的絕佳地點。和初溪不同,湖坑已成為來永定土樓參觀的游客必去之處,見諸報端網絡的介紹也不勝枚舉,曾經看到一篇略有同感的文章,在此引用,以免去我描寫之費時。

注明:下列文字引自網絡,作者不詳。

湖坑民俗文化村作為一個開發的景點,包括了村子裡的十余座圓樓,大大小小各具特點。直徑最小的叫如升樓,當地人的說法是像量米的鬥大小,所以喻比。而最古老的土樓是奎聚樓,共有三進,款式猶如宮殿,原來該樓主人祖上中過進士當過官。福裕樓臨水背山,高達七層,氣勢迫人,也許這裡住的曾是一位顯赫的人物。最上幾層已經破敗不堪,殘舊的木板和厚厚的灰塵與樓下收音機裡傳出的流行歌曲恍如隔世之遙。振成樓是圓樓裡最壯麗堂皇、最有代表性的。它從民國元年就開始建造了,因為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時間,花費了8萬光洋才得以建成。內外兩環按八卦建造。外環四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谷倉,三四層為臥室;卦與卦之間設防火牆,建造成輻射狀八等分,每封之間設有男女浴室和豬舍。卦門打開即連成一體,卦門封閉則自成小單元。 大廳牆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國時期的名人名聯,其中還有當時總統黎元洪的手筆。廳中有4根懷抱不過,兩丈余高的花崗岩大石柱——真不知道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機械化的情況下,是如何運來的。平時樓內居民一般都從左右兩側門出入,東方住戶走地門,西方住戶走人門,而天門則長年關閉,要等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者貴客來臨才啟開。現在去振成樓,裡面已經增設了衛生設施、客房、服務部,樓外還有大型停車場。前後左右,裡裡外外,上上下下,逛了幾遍,肚子有點餓了,想去土樓裡面吃點客家菜,一看菜單,嚇了一跳,貴得驚人,不禁發出“樓主不厚道”的感慨。

樓主不厚道的感慨,確實是有相當的同感。而臨別前,眼睜睜看到一輛別克SRV倒車中撞上豐田PRADO,又平添了幾分飛來笑料。

廈門的雨

經過大雨中居然還燃燒著熊熊大火的龍岩市,終點就要回到起點,廈門,這個浪漫名字的城市,我來為你認真的停留。

電閃雷鳴中,遙遙的就再度望見了廈門島。而雨過之後,透過城市的鋼筋水泥,雖然落日不再,余暉卻艷麗的映照在海的那邊。久仰了廈門的海鮮,嘗過之後,卻是失望,無論價格,種類,做法,幾乎無一處可以和大連相比。

可是,穿越在廈門的小街巷裡,卻找到一份難得的市井的氣息。這裡很好的保留了近代的建築,恍若隔世般,時光不經意間倒流百年,窄窄的胡同,整潔的門面,小小的廳堂,仍舊擺放了舊式的木制或藤條家具,讓人感到淡淡的親切,悠閑的老人,孩童,在市井中打著招呼,抑或匆匆擦肩而過,更有街頭巷尾無處不在的吳再添,黃則和小吃店,味道雖已稀松平常,卻曾經在閩南輝煌燦爛過,落雨的清晨,街邊的小食店,一碗陌生的扁食,竟然莫名的有些依戀。這座近代史上被殖民過的城市,從街巷裡的建築,有些已過眼雲煙,有些,又讓人心境復雜的回想。

終於,再度來到渡口,對岸就是曾經被十三個國家殖民統治過的小島:鼓浪嶼。對岸的台灣島,大小金門,我沒有興趣去張望,鄭成功的雕像,威嚴的聳立在鼓浪嶼上,寄托了後人太多的希望。鷺江的水,不再清澈,又仿佛聽見大清國抵御日軍的炮火隆隆,施莨操練水軍的吼聲震天;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死守鼓浪嶼,無奈,驚恐,放棄,乃至廈門的解放,都在這座小小的島嶼上,留下了歷史的痕跡。踏上日光岩眺望,島上的風光壓迫而入眼簾,高樓林立的廈門島就在對岸,傳說中的大小金門島,也在看不透的霧氣裡。沿途慢慢的走來,鼓浪嶼上形形色色的各國風格別墅,迷宮般交織,特別的歷史,給了鼓浪嶼太多特別值得回憶的東西,渡口邊紛亂的人潮,融入島中,竟就散落開去,在芒果菠蘿西瓜調配的刨冰裡,感受海邊波浪的聲音。

歷史的書寫,今天終於告一段落。

鼓浪嶼的美麗之中,卻也深深的烙刻過心酸與悲哀的過往。對於未來的鼓浪嶼,我衷心的祝願她能有一段完全不同的,輕松一些的歷史,讓後人,不至於像今天的我一樣,懷古的那樣辛苦。

華燈初上,鼓浪嶼就在淡淡的煙水裡。

(完)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