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前世今生 曾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湘西鳳凰,已經在沈從文、黃永玉先生的妙筆下燦爛了很久,所以我說:如果你沒有讀過《邊城》,就不要去鳳凰,因為你不會懂她。
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彎江水繞城過,一條紅紅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腳樓,一道風雨古城牆,一座滄桑老城堡,一個奇絕奇梁洞,一座雄偉古石橋,一群聞名世界的人……
自我懂事起這就是鳳凰給我的最初印像
清晨,漫步沱江邊,吊腳樓如一只只長腿的仙鶴,昂首挺立,托起一段沉沉的歷史。吊腳樓一半懸於沱江之上,有根根木柱支撐,一半依地勢先用石頭砌基,用木板搭樓。飛檐翹角,層瓦如鱗,掩襯於翠山薄霧之間,倒映於碧江清流之上,沿江連綿不斷,錯落有致。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鏽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裡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踏上被腳板打磨得光滑發亮的古城青石板路,走進臨江老街,走進比戴望舒《雨巷》還長的小巷,滿眼是堅定的磚牆和古樸的木板門檻,幾乎家家戶戶肆意敞開門扉和窗子,坦然並充滿信心地任你觀覽,這是城裡找不到的親切與溫情。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圍中,喚起了我們對久遠年代純樸民風的回憶,恍然依稀,我又回到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歲月中。
沱江的水不深,但清澈碧綠,江中的水草順水漂游。沱江上除了搭有虹橋,還有木板搭成的半米寬的“跳岩”。走在上面,讓人膽顫心驚,但對當地人來說確是如履平地,就算身後還背著竹簍、孩子,依然走得穩穩當當。江邊,男女老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敲打著衣服,搗衣聲,笑聲,孩子的嬉戲聲此起彼伏,仿佛就是一個《邊城》中還未結束的故事。
鳳凰古城是只適合一兩個人去閱讀的,選一個有雨的天氣,在古城老街、小巷或是河畔慢慢地走,不用說話,不需要表達,你會感到自己與鳳凰早已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