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囈鳳凰尋夢老洞

作者: 夢詩

導讀夢囈鳳凰行當姐姐建議利用長假去鳳凰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沈從文的故鄉,早就向往,我想,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他的《邊城》而萌生去鳳凰的想法吧。 沈先生是個純粹文人,寫著些純粹的文字,鳳凰,湘西的邊城,更享有中國最美小鎮的美譽,這樣的鳳凰卻已不是世人眼裡那般純粹的小鎮。走在虹橋的集市裡,其實就已經可以清晰地觸摸到繁華的影子,往來的旅客 ...

夢囈鳳凰行當姐姐建議利用長假去鳳凰的時候,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沈從文的故鄉,早就向往,我想,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他的《邊城》而萌生去鳳凰的想法吧。

沈先生是個純粹文人,寫著些純粹的文字,鳳凰,湘西的邊城,更享有中國最美小鎮的美譽,這樣的鳳凰卻已不是世人眼裡那般純粹的小鎮。走在虹橋的集市裡,其實就已經可以清晰地觸摸到繁華的影子,往來的旅客,林立的招牌,人頭攢動的銀鋪……只有街腳的苗族大娘氣定神閑地編著彩色的腰帶抑或精心雕剪著各式的窗花,臉上那種歲月留下的皺痕在午後的陽光下定格成一種滄桑以外的幸福。舉起相機就開始慶幸口袋裡還塞著兩張256MB的內存卡,身一轉,頭一偏,就是一番風景、一副畫。

從吉首轉乘一個多小時的汽車就可以來到鳳凰,出租車司機會很默契地把你送到虹橋,當你背著行囊,仰頭看到虹橋市集的門洞,從心底會湧動一種溫暖的情愫,走進那個門洞,就仿佛來到了一個你依稀見過的,陌生卻也親切的世界。

下幾步台階,就聞到撲鼻的香氣,那是姜糖的味道,姜糖是鳳凰的特產,用生姜和麥芽糖熬制,制作過程有點像我們兒時吃的糯米糖,女孩子們拿在手裡左右扯動,好吃又好玩的那種。只是姜糖除了多些濃濃的生姜味道以外,拉扯的部分也比小孩子玩的糯米糖要大出許多,反復拉扯後的姜糖會很松脆,趁熱把姜糖拉成細細的條子,等冷卻後變硬,再用剪刀剪成小三角的樣子,放一個到口裡,甜蜜過後竟是又香又辣的生姜味道。

接著逛下去就可以發現每個旅客頭上、身上都是一片“藍花花”,那是當地苗族扎染的藍布,頭巾把女孩們裝扮得笑靨如花,帽子則闊在絕大多數男孩子們的頭上,還有許多游客穿著扎染的衣服,圍著特色的披肩,整條街就單看游人就風情萬種了。

街邊有各式各樣的小店,各店的招牌都極有特色,但風格很類似,都是仿古的造型。所有的店面都門庭若市,這裡估計是鳳凰最熱鬧的地方了。

一路走一路看,置身於一種與我們所處都市不一樣的繁華。

到鳳凰最向往的就是吊腳樓了,提著行李沿著沱江走,自然會有人招呼你住店,但是遇上旅游旺季,江邊的房子可是全部客滿喔。你若有幸碰到空著的臨江吊腳樓,就別挑剔它的內部設施了,古樸是絕對古樸,可是內部環境會和你住慣的標准間相去甚遠,好在還有樓外旖旎的風光,看到一江靜謐的江水,聽到樓下苗家少女高亢的歌聲,你會飛快掏出錢來遞給房東的。

有了住的地兒,就開始找吃的了。鳳凰特色小吃還是不少,早餐要想吃出風味就來碗當地的米豆腐,再吃個用大片葉子裹起來包著野菜的米粑粑,雖然味道不一定習慣,但絕對新鮮。午飯可以去幾個有名的菜館,老房子、樓外樓還有潘長江菜館,據說潘長江菜館的老板長得神似潘長江,因此得名。牛肝菌和血粑鴨是這裡的地道特色菜,味道不錯喔。至於晚餐,去虹橋夜市吧。大個的口味蝦、噴香的吵田螺,還有各式時令小菜,再加上一支啤酒,兩個新結識的游伴就再完美不過了。想來點餐後水果的話,你可以選擇獼猴桃,當地人稱作楊桃,個大,味甜,而且超級便宜,只要6角一斤,敞開肚子吃吧,既然到鳳凰來了,誰會想著減肥?

吃飽喝足以後,再去逛逛白天沒逛夠的集市,在沱江邊看看如虹的夜色。鳳凰夜晚的集市是喧騰生動的,可緊挨著這份喧騰的沱江卻蕩漾著靜謐與溫柔。不由得就舉起手中的相機,可每拍一張總覺得不滿意,仿佛虧待了這裡的色彩,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帶三腳架,看到許多攝影發燒友忙著支架、選景、對焦……心裡那個悔啊!

拍完照,覺得累了,就回吊腳樓睡上一覺,不累的話,這兒也有各式酒吧可以泡。古鎮的別有風味。早晨的鳳凰有點淡淡的薄霧,從站在吊腳樓窗口伸懶腰的那一刻,就醉到在水墨一般的沱江景色裡了。

在湖南省鳳凰縣城的西北部有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湘西苗王城老洞。老洞因寨旁有一神秘原始山洞,在漢代以前寨內的苗民居住在此山洞內因而得名“老洞”(苗名:板窟汴)。老洞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老洞屯於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為了加強對苗疆的控制,於洪武六年(公元1337年)置貴州衛指使司,以控制湘黔驛道,因老洞閣位於湖南入貴州門戶的貴(陽)鎮(竿)主驛道之 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的“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板窟邊驛道旁建屯,史稱“老洞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湘、黔、川、滇,大批軍隊進入湘西後駐下屯田,“屯”逐較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年—1627年)時領老洞土司;領72寨,控制入番十二司的麻老官在老洞閣建石頭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老洞 屯的雛形。石頭城居高踞險,原老洞閣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石頭城內居住,使石頭城初具規模,成了南下 阿拉,此上新寨(腊爾山),西入正大(貴州省銅 仁地區),東走鎮竿(鳳凰古城)的十字 交通要塞,經數百年的歷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石城不斷完善,石砌的街巷隨處可見。走進苗王城你會遇見鱗次櫛枇的吊腳樓,從山巔一直往山腳延伸,那些古城牆、古戰壕像一座古老的化石靜靜地躺在哪兒。

如果說苗王城的選址是天下一絕,那麼說苗王城的巷道布局和結構,也稱得上獨具匠心。自古以來苗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由於戰爭與遷徒伴隨的歷史,確立了老洞古建築的性質,從整個建築群九宮八卦布局中,足以證明歷代苗王的軍事防御構想,在古寨內巷道縱橫交錯,似通非通,整個布局猶如一張蛛網,又宛若一座迷宮,家家相通,戶戶相連,似連卻斷,似通卻閉,巷道兩邊房屋的高牆隔斷,兩邊高牆內槍孔密布,防不勝防,在古寨各處方向分別建有6個保家樓,5個閘子門,每家每戶之間有專用的地下通道,互為連接,四通八達, 由此形成了老洞立體防御網。 由於戰爭抵擋不住短時間內全寨人可以從各自的後門繞道聚在一起或撤退,在苗王城中只要有路,就會有石牆作為屏障,只要有路就會有龍門、寨門、和陷井,寨中所有的巷道都沒有名字,也沒有路標又十分地相似,陋生人進入城中往往找不到出口,特別有2 處將主干道建成直角使人有山窮水盡凝無路之感,有關專家考察後一致認為此城的設計,既能攻又能守還能退是一個具有相當軍事構築攻事水平的古城堡,是民風民俗保存地比較完整,體現地比較充分地苗鄉建築的工藝品,是全國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古王城之一。

所以置身於苗王城除了感受生活歷史的氣息外,更能體會到鬥笠沙場的心跳余悸。苗王城的集防御功能不僅巷道布局上,還體現在住房的結構上,這是苗族戰爭文化和遷徙命運長期衝撞後發生一系列的蛻變和變異,是苗族戰爭文化和遷徙命運長期衝撞後的文化精萃,是苗族戰爭文化與遷徙命運長期衝撞後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的創意,是苗族軍事文化與建築文化撞擊融合的完美結晶。

老洞是國內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不大,都是清式建築的高大城樓,站在城樓向外望去,極目四野,良田綠水,是一種不同於江南清秀的田園景致,只有伸手就可以觸到的烽火台和箭垛才提醒我們,這座石頭城也曾是屯兵之所、雲貴要塞。

到鳳凰來,除了享受虹橋、老洞這樣的舊日古鎮之外,到華夏第二岩洞——奇梁洞去看看也絕對不虛此行。在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條清溪穿洞而過,水清而靜,在光線黯淡的溶洞內,水的清澈不足以體現,但是到這裡一看,便真切地領悟了水平如鏡的含義了。這灣溪水靜得不泛一絲漣漪,最奇的是整個洞頂的奇石種乳都倒映在水面,上下渾然一體,真假難辨,景致頗為壯觀。看到這樣的景色,有一台高性能的數碼相機便更覺貼心了,普通的傻瓜機在洞內昏暗的光線下估計很難記錄那份雄奇和壯觀。

假期結束,帶回將近1G的照片,衝鳳凰輕輕揮手,其實,我多想把這裡的雲彩帶走啊!好在相機記錄的每個瞬間,能讓我能隨時都真實地觸摸到鳳凰。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