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最常見的那種造型。由三個“門”字形組成。右首小“門”的門楣上書“禪字祖庭”,左首上面寫著“武林勝地”,中間的兩座石柱上是一副對子:“少室山下禪林靜,五乳峰前鐘聲悠,橫批“天下第一名剎”。行書筆走蛇形,龍飛鳳舞,與沉穩厚重的青灰色牌坊相得益彰。我和同伴早已捺不住性子,趕忙cut相了。這時,一女子朝我們這群人走來。灰白色風雨衣,暗黃色條絨褲,一把頭發利索地扎成個刷子,看起來倒挺清爽可人。原來她是個專職導游。大家一合計,有個導游帶著也好,總比自己稀裡糊塗,走馬觀花地瞎轉悠強些,還能知道些典故,看出些門道兒,回去也好在姐妹面前顯顯,賣弄一番。這樣每人門票市是55元,人手一張嵩山風景區聯票和一個旅行社團徽。
這嵩山風景區的聯票由八塊兒組成:全周影院,武術館,科幻館,少林寺,十方禪院,達摩洞,少林塔林和百鳥林。景點是依大致的地理位置排列的。這藍白相間的社徽上面印著“嵩山少林旅行社”的字樣,旁邊還有一個圖像,太抽像了,反正我看不出畫了些什麼,大約講述的是一只鴨子,一個釘子和兩顆豆芽的故事。如何別這徽章也叫我損失了若干腦細胞。別在胸口吧,太普通了,也太俗氣;領口呢,照相太醒目了,又不是什麼金銀物什;衣服兜上,也有損整體效果。最後別在了袖口上,走起路來歡快地跳動,就像拴在腳裸上的小鈴鐺,挺可愛的,而我也著實為自己的新穎創思自鳴得意了一番。
由導游(那導游挺稱職的,可卻忘了人家姓什麼,真是罪過。又不能瞎寫一個對不起她,所以只好不呼其姓了)口中得知,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少林寺的第二關。以前少林弟子若欲學成下山,必先闖過十八羅漢所擺的三關,否則只能繼續苦練或從狗洞爬出。影視劇作中也常有少林弟子闖關的片斷,但版本眾多,真假難辨,再加上導演編劇天馬行空地暢想一番,什麼奇門怪陣都擺得出來,反正神乎其神的陣勢讓你看得暈頭轉向後還大呼過癮。而現實往往是平常無奇,但卻也更為殘酷,好像眼前這第二關。一座牌坊,一塊空地,前面就是藍天白雲,群山峻嶺,也許之後就是一馬平川,錦繡前程。而少林弟子若在這裡倒下,那份已見光明卻未達光明的遺憾一定比他被關在一座陰森可怖的密室中闖關失敗來得強烈。也許這外界的青山綠水,花花世界也是一層魔障,弟子們若不出去心魔,抵制誘惑,根本無法盡情施展所學,功成名就。的確,放下某些東西也能看清某些東西,闖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我們沿著兩旁垂柳依依的平坦大道走下來便到了全周影院。說實話,我並沒想進去。據導游說,裡面在放介紹少林的紀錄片,看了算作熱身。可我的心早就被急欲目睹少林寺風采的欲望烤炙得受不住了。影院名曰“全周”是因為是個環形影院,四壁同時放像。少林武僧拳腳棍棒,各路功夫,一齊施展,看得我頭暈腦脹,倉皇逃離。你想,四面武僧齊向你殺將過來,張牙舞爪,凶神惡煞似的,而你立在當中就像待宰的羔羊。真不明白影院規規矩矩地在一面牆上放像有什麼不好,非要玩什麼花活兒,反倒可能適得其反,過猶不及了。
逃離了影院的喧囂,我問導游片中僧侶身著黃袍與藍袍有什麼分別。她笑答僧人們既然頓入空門,看破紅塵,又豈會在乎身上僧袍的顏色?我為自己這個世俗的問題感到汗顏,也對僧人們的忘我境界肅然起敬。而後我得知和尚道行的高低可由他們身著的拼湊起來的袈裟的塊數來辨別,塊數越多,道行越高。或從他們頭頂的白點的個數來分辨,3、6、9點,點數越高,道行越高。說起這“點頂供佛”,其實手段還挺殘忍的。將煮熟的糯米搓成團子放在頭頂上,搽上層油,戳根小木棍在團子上,然後點火,讓火苗將團子慢慢地融了,最後揭去頭頂的糯米疤,那糯米與腦袋瓜就永不分離了。
和尚沒有一定道行是無緣享此殊榮的。曾經有些和尚因此燒壞了腦神經而致死,所以現在的和尚已廢棄了這道手續。我想,立個字據,定個契約,若是反悔,一紙文書告上法庭,叫你吃不了兜著走。所以你一樣要一言九鼎,注重承諾,只不過這真心還是假意就無關痛癢,不予追究了。
說話間,已經來到少林寺的山門,也是第一關。“少林寺”的匾額已然入目,少林寺與我真正地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