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藏族手工藝品調查報告

作者: trekkerhome

導讀藏族的一切生活用品,不僅是實用的器具,也是對生活的裝飾美化,以滿足審美的需求,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了許多精美的工藝品。金銀玉器德欽藏族擅長金銀玉器技藝。金銀玉器大體分為三類: 宗教器物:法器和寺院建築飾物。如金剛杵、手鈴、手鼓、法號、“曼陀羅”、金壺、金瓶、玉碗、神燈、香爐等等。這些器物多是用純金、純銀、瑪瑙、松石、翡翠和珍珠等精心 ...

藏族的一切生活用品,不僅是實用的器具,也是對生活的裝飾美化,以滿足審美的需求,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了許多精美的工藝品。金銀玉器德欽藏族擅長金銀玉器技藝。金銀玉器大體分為三類:

宗教器物:法器和寺院建築飾物。如金剛杵、手鈴、手鼓、法號、“曼陀羅”、金壺、金瓶、玉碗、神燈、香爐等等。這些器物多是用純金、純銀、瑪瑙、松石、翡翠和珍珠等精心雕鏤鑲嵌而成。東竹林寺第七世噶達活佛是塔鑲嵌有200多顆珍珠和珊瑚,純銀打制,黃金鏤刻而成,精美絕倫,堪稱巧奪天工。宗教器物和法器造刑,凡屬壺、瓶、碗、燈、爐等,其腹部多采用圓形或球體,質拙敦厚卻又有一種旋轉感,體現了“通圓無礙”的宗教觀念。器樂、器柄、器頸、頂蓋等附屬部分,多用直線和拋物線,緊束收攏,不僅典雅高潔、超塵脫俗,而且有很強烈的流動感,似飛天舞雲,空靈飄蕩。色彩以金黃為基座,器體用龍、鳳或纏枝並蓮八寶紋裝飾,以像征一塵不染和吉祥如意。鈴、金剛和金剛杵等法器,均有鋒利的尖頭,通體各種瑞獸等,金光閃爍,光耀奪目。

日用生活器具:如酒壺、酒杯、勺、筷、碗、盤等,有的是純金、純銀,有的是以金、銀、玉石鑲嵌或包裹。銅制器具主要是火爐、鍋、瓢、盆、壺、缸、桶箍等。在這些日用器具上,有的還雕刻有吉祥紋飾。在這些日常用品上,充分體現了功利和審美的和諧統一。

裝飾品:如鐲子、戒指、項鏈、頭飾、胸飾和鼻煙壺上的裝飾等。藏族金銀玉器工藝技術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吐蕃時期,已出現了金銀玉器行業,進行專門生產,並經常向唐皇贈獻金銀銅器。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為慶賀唐朝平定遼東之戰勝利,吐蕃王派大臣祿東贊奉表並獻金鵝,“其鵝黃金鑄成,內可盛酒三斛”。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吐蕃王派遣使臣向唐皇獻金城一座,“城上有獅子、像、馳馬、原羝等,並有人騎。並獻金甕、金頗羅等”。可見藏族金工工藝在當時已聞名遐邇。

陶器釉陶、紅陶是德欽各地廣泛使用的生活用器,如酒壇、水罐、火盆、茶壺、餅鍋、藥瓶等。這些陶器一般都有寬厚的把手,寬敞的壺嘴和突出的腹肚,“圓”、“滿”、“穩”、“拙”是基本的造刑追求,給人以質拙、古樸和渾厚的審美感,表現出藏族人民開朗、樸實和豪爽的精神風貌。釉陶和釉色有黑、黃、綠、棕等,熱烈而奔放。紅陶土的花紋大都是幾何形圖案,簡約、明快,富有像征性,表現幸福吉祥的意願。線條粗直,紋樣刻度不深,甚至隱約可見。

木制品藏桌、藏櫃:一般放在薩墊(坐席)的前面,其高低是根據薩墊高低設計的,比較低矮。藏桌呈正方形,櫃式,三面或兩面封嚴,一面或兩面有扇門,內放杯盤碗盞果品等物。桌面無伸展的外檐。四只立柱和四個立面的橫豎木骨凸出,屏板內凹。藏櫃多為長方形,平頭式,高度及於成人胸部。一般是成雙結對地連排成套,立於屋內迎門的壁前。藏櫃也是木制骨凸出,屏板內凹,多數在屏板上還鑲嵌正方形木格,組成一幅幅棋格畫屏。藏式桌、櫃,以朱紅色和金黃色塗漆木骨和方格,黑白兩色勾邊,金粉勾線,畫屏以藍色為背景主調,然後繪畫圖案紋飾。繪畫圖案紋飾多用紅、黃、青(藍)三原色,調以綠、紫等間色。在技法上采用骨法用筆,單線平塗,對稱布局,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