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
諸位大概都聽過這個名字。據影視劇作上面所說,當年武則天出家時,曾承蒙白馬寺一小和尚之悉心照料,二人也建立了模糊不清之情誼。日後武皇登基,那小和尚也榮登住持之位,而該寺亦身價倍增,名垂青史。所以諸位一定要救人於危難之間,因為不定何時我們就像小和尚那樣善有善報了。(當然,那小和尚當了方丈後便利欲熏心,囂張跋扈起來,此一點我們當然萬萬學不得。)
去少林會途經白馬寺。自車窗向外望,頓時失望萬分。寺一看便是新近建的,油彩上得極重,我還從未看過那麼乍眼的紅柱子呢。紅得發亮,像是滴血的罌粟,我沒見過罌粟,但因為覺得這寺廟的柱子紅得邪惡,所以就那麼形容。不過好在車上沒人提出要進去看看,我也就不想在對白馬寺惡語相向了,畢竟它也是佛教聖地,這麼諷刺實在是罪過罪過。
狄公祠
狄公當是指武則天在位期間的宰相狄人傑。此人為官剛正不阿,政績斐然,也因“桃李滿天下”而聞名古今。
狄公祠就在白馬寺旁邊,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現在顯然已經破廢了。“狄公祠”匾額兩側各書“清”“廉”字樣。字跡雖歷經風霜雨雪,酷暑嚴寒的摧殘折磨,倒還清晰可辨。也許是這清廉二字的分量太過沉重,太過觸目驚心吧,車子駛出好久兩個字依舊像重錘擊打著我的心。
感業寺
車子接下來路過的是感業寺。
該寺正是當年武則天出家的寺院,也許同為女流之輩的緣故,路過時也不禁多瞄了幾眼。外表看去,她給人一種親切感,樸實無華的顏色,參天的古樹。我似乎依稀見到了幽靜的禪院,深邃的小徑,閃爍的油燈和虔心向佛的女尼。
“道人庭寧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也許詩中描述的正是現在寺內的情形吧。
劉副手還講了一個寺內的奇觀。寺中有一十三層木塔(此塔由外面可見),在離塔十三步的距離可聽到奇怪的蛙鳴聲。我感到好笑的是這個“十三”,為什麼要是十三步呢?外國人忌諱的數字我們中國人卻喜歡的不得了,“十三太保”也是一個極好的例子。看來中西方文化之差異確是俯拾即是的。
遺憾的是感業寺並不對外開放,那女尼也是真正地清心修為了,這份不識人間煙火的決心和勇氣挺讓我們這些浮躁虛華的城市人為之汗顏的。
玄奘寺
沿途的寺廟不可謂不多。接下來我們又見到了玄奘寺。
老實講,我對唐僧可沒什麼好感,因為受了《西游記》的影響。我知道這對一代高僧是不公平的,但有時人還就愛任個死理兒,明知自己不對,卻還是心存偏見。所以說沒的救啦。
不過要向諸位仁兄作一點說明。該寺規模恢弘,占地面積較大,而且玄奘還是在此圓寂的。所以如果哪位對他沒有偏見,該寺倒不妨一看。
油菜地
車子已然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沿途的莊稼地也愈發多起來,一派綺麗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大片大片的油菜地令我怦然心動。
原先只是在文學作品中看到過對於油菜花的描寫,黃燦燦的,可我卻像不出是如何得耀眼。而愛情小說的善男信女們也喜在油菜地裡奔跑嬉戲,我心說那裡有什麼好轉游的呢?
現在,我終於親眼看到油菜地了!那是怎樣的一種黃啊。黃得清澈澄明。黃綠相間較之“萬綠叢中一點紅”更為讓人精神氣爽,意氣風發。梯田裡滿是油菜花,高低分明,錯落有致,遠望似條條金黃絲環於綠衣間,輔之以遠處的青山綠水,真是疑在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