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位置(成都--黃龍交通圖)
位於松潘縣的黃龍鄉。距九寨溝約100多公裡,距松潘縣城約55公裡,南起海拔3658米的望鄉台,北止於海拔3150米的涪江河谷,全長3.5公裡。
海撥
黃龍溝的海撥從3100到3500米,在去黃龍的途中會經過雪頂,其海撥為4300米。
名稱由來
關黃龍的得名有2種說法,一是景以寺名,當地有一座黃龍寺,而黃龍寺又由社的名字而得來,據稱夏禹治水至茂州,黃龍為其負舟導江,後人因而立廟祭祀,故稱黃龍寺。治水成功,黃龍舍棄龍宮,甘居此地美化人間,造就了這“人間瑤池”--黃龍寺風景區。另一說法則是黃龍主景是一條從山頂逶迤而來的黃色鈣華堆集體,上面彩池層層疊疊,登高遠望,酷似一條五彩斑讕的金色巨龍自皚皚雪峰、莽莽叢林騰空而起。
門票及游覽時間
黃龍全程游覽時時間3-4小時,路途來回約需三小時,門票110元。由於黃龍海撥較高(黃龍溝的海撥從3100到3500米),距離較長,全由人雙腳行,所以一般的人要想游覽完黃龍會景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年老體弱者,往往會產生呼吸上的困難及高山反應,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每年4月至11月為游覽黃龍的最佳時間,其余時間由於冬季將停止開放。
交通
1、汽車:從成都及九寨溝到黃龍均很方便,在川主寺下車,然後換乘當地車前往,但要注意,每年11月到次年三月由於大雪封山的原因,不能前往。川主寺至黃龍的39公裡路面現已全面整改為寬9米和全柏油路面的二級路面,並於2001年7月通車。以後可能還有修索道的計劃,相信黃龍的路況會越來越好。
2、飛機:九黃機場已於2003年9月28日開通,所以可乘飛機到九黃機場(位於川主寺鎮),機場距黃龍43公理,旅游季節(4-11月)從機場均有直達班車前往黃龍。車票價格為單程23元人民幣。
黃龍住宿
當地現有2家賓館,一是華龍山莊,三星級,條件很好,散客價旺季約600元左右,另一家是瑟爾錯賓館,實際是一家招待所,條件較差,價格也較便宜。
黃龍廟會
每年農歷6月15日,相傳為黃龍真人修道成仙日,都要舉辦盛大的廟會,地點在黃龍後寺,方園數百裡的各族民眾聚集在廣場上,盡情歌午,熱鬧非凡。
黃 龍 簡 介
黃龍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與九寨溝同時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景區以其奇、絕、秀、幽的自然風光而蜚外。2000年又被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黃龍景區早以罕見的岩溶地貌蜚聲中外。景區內整個山谷幾乎全被乳黃色的碳酸鈣質覆蓋,從高外看去,宛若一條從岷山雪峰飛騰而下的黃龍,蜿蜒於茂林翠谷之中。千層碧水形成層層疊疊的梯狀湖泊、池沼,如璞 玉,似牙雕。池水澄清無塵,水色因水底沉積物和樹木、山色的千變萬化,而呈黃、綠、淺藍、蔚藍等顏色,堪稱人間仙境。
溝谷兩側山坡上滿布著翠綠的原始鐘葉林,溝中是金黃凶蜿蜒的鈣華灘流,邊接著成百上千個千姿百態、斑斕奪目的鈣華彩池。地質學把這種獨特的地形稱為鈣華梯池,也叫灰華田。灰華田是一種並不少見的喀斯特地形,但像黃龍溝這樣灰華田數量之多、規模之大、色調之艷麗多彩,實屬舉世無雙。幾萬年來,黃龍溝四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表水不斷流淌下來,滲入冰磧物中,在松散的石灰岩下部形成淺層潛流,並在流動過程中溶解了大量石灰岩的碳酸鈣物質。隨後,飽含碳酸鈣質的潛水出露地表,形成無數小溪散流而下。這時因水溫和壓力降低,二氧化碳氣體逸出,使溶解於水中的碳酸鈣又結晶析出,澱積於植物的概莖、倒木或落地枯枝上,日積月累,形成了厚數十釐米、高10余釐米至2米不等的堅固的碳酸鈣圍堤。隨著地勢的高下和地形的起伏,結成的鈣華呈階梯狀疊置。漫山遍野的灰華圍堤,圍 成各種 趣天成、形狀絕妙的水池,大者畝余,小者僅一二平方米。在三維窨上展開,高低錯落,層層相連,仿佛神州仙境中的蓮台瑤池。
黃龍溝的彩池大小共有2300多個,沿溝谷向上,聚集成8群,每群各不相同,獨具特色。自涪源橋上溯,穿過一叢密林,一組彩池以樹叢為背景,閃爍著耀眼的光輝,用輕歌曼舞的美姿,歡迎來訪者,此即第一組“彩池迎賓”。第二組“飛瀑流渾”,彩池的邊石外側垂直高度達6.8米,創世界地表邊石坎最高紀錄。第三組“盆景多姿 ”,池中或楊柳倒垂,或松柏蒼古,儼然是一組大大小小的盆景展覽。往北不到1裡地,即到了“明鏡倒映”彩池群,這裡緊傍森林,幽雅寂靜,山色、樹影倒映水中,如詩如畫。再往前的是“姿蘿映彩”群池,池邊姿蘿(一種杜鵑)花開時,彩池即被打扮得分外嬌艷。第六組“彩池爭艷”規模最大,由500多個大小彩池組成,樸素爭艷媲美,天然卓越。與其相信的“琪樹流芳”,海拔3417米至3428米,多數池中長有姿 態奇特的樹木。第八組“石塔鎮海”位於黃龍寺之後,池中有古塔兩座,修建於明代。此處彩池池底、池壁、池堤的顏色各異,呈乳白、銀灰、淺黃、金黃、絳紫、褐紅、金紅、深藍、天藍、青黑各色,十分艷麗精美。
黃龍彩池之間還有多級瀑布。距涪源橋約1華裡的“ 飛瀑流輝”,瀑高約10米,寬約60多米,飛流直下,如銀龍入海,十分壯觀。在洗身洞之下的“金瀑瀉銀”,由海拔3265米降至3235米,長約160米,銀色飛泉從金黃色的溝壁上飛瀉而下,氣勢磅礡。
從洗身洞絕壁頂至姿蘿映彩池,一段長80020到100米的河灘為“金沙鋪地”,因河灘沉積了大面積的鈣華而如金沙閃耀,璀璨奪目。在溝內上段有一小型瀑布“觀音灑水”尤為奇妙,當面對瀑布呼喊時,瀑布立刻化作水珠飄灑。聲音停止,瀑布依舊掛落岩壁之上。
著名景點
A.迎賓池
進入黃龍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迎賓池。池子大小不一,形狀奇特,色彩艷麗,錯落有效,四周山岳環峙,林木蔥蘢,山間野花競放,彩蝶飛舞。山間石徑曲折盤旋,點綴著觀景亭閣,倍添情趣。
B.飛瀑流輝
告別迎賓池,沿著曲折的棧道蜿蜒而上,可見到千層碧水衝破密林,順坡而下,在高約10米、寬約60余米的岩坎上飛瀉而來,形成數十道梯形瀑布,如珍珠流滾落,銀光閃爍;如水簾高掛,雲霧蒸騰;如絲般緩流,舒展飄逸;如珠簾閃動,風姿綽約。瀑布後有一座陡崖,多為馬肺狀和片狀鈣華覺積,凝垂欲滴,色澤金黃,使整個瀑布顯得富麗壯觀。經太陽余輝點染,反射出不同的色彩,遠望如彩霞從天而降,分外輝煌奪目,號稱“飛瀑流輝”。
C.洗身洞
登上黃龍第二台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溶洞位於一堵40米寬的鈣華掛壁下部,洞高約1米、寬1.5米,進洞1米處,布滿了淺黃色、乳白色鐘乳石。洞口水霧彌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淨身的地方,不育婦女入洞洗身喜得貴子。這些傳說給洗身洞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D.盆景池
從洗身洞到婆蘿彩池,有一道長約1500米,寬70-120米的鈣華流,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中最壯觀、最長、色彩最豐富,稱為“金沙鋪地”。左側是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淨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池中,到處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山花含笑,野果繽紛。這一片絢麗的景觀,儼然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使園藝師們也嘆為觀止。
這一片景觀,還有緊傍森林的明鏡倒影池、掩映於杜鵑花叢間的婆蘿彩池和擁有彩池500多個,鈣華景觀中色彩最為豐富的爭艷池。
E.黃龍寺
距溝口約3.5公裡,有黃龍中寺可讓游客休息。據《松潘縣志》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建,亦名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養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裡。”
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約5100平方米,現存觀音殿及殿內十作羅漢塑像位於黃龍溝盡頭海拔3558米 地2100平方米,廟宇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相傳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後人為祭祀而在此修廟立碑。另一說是因黃龍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黃龍寺。現寺內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態安詳的黃龍真人座像。
據《松潘縣志》載:“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導水,自茂州而止,始有蝸江......後黃龍修道成仙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耙。”
距後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龍王廟。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為黃龍寺廟會。屆時,藏、羌、回、漢各族群眾便攜帶帳篷、炊具、食品來此趕會。人們登山飽嘗大自然美景,祈禱吉詳和豐收,青年男女更在這裡相互傾訴愛慕之情。黃龍廟會已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友愛的盛會。
黃龍中寺建築占地約500平方米。屬佛教寺畝,為單檐歇山式造型,古樸雄偉。原有五殿,分別為靈官殿、彌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現僅存觀音殿及十八羅漢塑像。近年已修聾一新。殿內有茶水、儀器以及旅游紀念品等供應。
距中寺約2.5公裡為黃龍後寺,亦為馬朝覲所建。廟字隨山就勢,宏偉壯觀,飛格鬥拱,雕梁畫棟,獨具風格。寺門繪有彩色巨龍,上有古匾,正中為“黃龍古寺”,左書“飛閣流丹”,右書“山空水碧”,筆法雄渾,氣勢端莊。
黃龍寺周圍的群山,青翠起伏,又稱藏龍山。白雪皚皚、玉嶂參天的玉翠山和頂峰雪寶頂,雄踞於黃龍之。雪寶頂上有發育良好的冰川地貌,角峰刃脊在陽光映照之下險幻無比。
寺前有近萬平方米的開闊地,每年舉辦廟會。寺後約一平方公裡範圍為黃龍景區中的“黃金”景區。
F.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黃龍後寺左側約10米處,大小深淺尚未探明。
進洞十米有一游覽大廳,高20米,寬50米,廳內遍布鐘乳石,千姿百態。廳左有一石級,上有建於明朝的三尊坐佛,身上披滿鈣華結晶,為自然與人工完美結合的產物。每年冬季,洞內冰林、冰筍、冰幔、冰瀑構成一幅冰晶畫面,景像絢麗。
G.石塔鎮海
後寺之背是黃龍溝最高的池群“石塔鎮海”。有彩池400余個,石壩造型優美,色彩協調,壩坎呈弧形、雙扇形、裙邊形,層層交疊,線條流暢。池水隨池底、地邊的色彩和水的深淺、水底沉積物的不同而色彩各異,斑斕奪目,動人心魄。池中有兩對石塔和翹檐石屋頂,池水齊胸,被喻為“人間瑤池”,是黃龍景觀中最美、最有特色的景點。水中石塔和石屋建於明代,經歷多年,大部分被鈣華沉澱埋沒。冬季時,整個黃龍玉樹瓊花,白白茫茫,唯有這裡依舊碧藍。
H.轉花池
轉花池距“石塔鎮海”百米,池面約4平方米,藏匿於綠蔭叢中,清澈見底。水下有泉水湧出,旋流在水面掀起漣漪,日復一日,永不柘竭。如果向池中投以鮮花、紅葉,會隨著波流有節奏地旋轉,仿佛陶醉於山水之間,樂而起舞。
彩池生輝,雪峰巍峨,溶洞幽深,灌叢翠繞,登上後山玉翠峰,放眼鳥瞰,“玉蟑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美景,盡收眼底,使人樂而忘返。
黃龍溝內恐龍另還有洗身洞、石山洞等溶洞。這些鈣華洞穴是鈣華體被地下水溶蝕,或地面局部陷落所形成的。
溝內原有前、中、後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約5100平方米,現存觀音殿及殿內十作羅漢塑像位於黃龍溝盡頭海拔3558米 地2100平方米,廟宇建築基本保存完好。相傳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後人為祭祀而在此修廟立碑。另一說是因黃龍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黃龍寺。現寺內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態安詳的黃龍真人座像。
距後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龍王廟。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為黃龍寺廟會。屆時,藏、羌、回、漢各族群眾便攜帶帳篷、炊具、食品來此趕會。人們登山飽嘗大自然美景,祈禱吉詳和豐收,青年男女更在這裡相互傾訴愛慕之情。黃龍廟會已成為各族群眾團結友愛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