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徽派文化現代脈搏游黃山中篇-道路

作者: penpengao

導讀山巒疊嶂 河流交錯 因交通的閉塞 進出皖南腹地-黃山 一直困難重重 黃山猶如深閨中的美麗女子 實難讓世人輕松欣賞 黃山 自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之後 黃山人則快馬加鞭 下大手筆修築高速公路 將皖南腹地的山城帶進長三角大都市的半日經濟圈 為黃山經濟騰飛插上了巨翅 並在屯溪打造現代化城區 1 現代徽商的氣魄 在修築高速公路上 表現 ...

山巒疊嶂 河流交錯 因交通的閉塞 進出皖南腹地-黃山 一直困難重重 黃山猶如深閨中的美麗女子 實難讓世人輕松欣賞

黃山 自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之後 黃山人則快馬加鞭 下大手筆修築高速公路 將皖南腹地的山城帶進長三角大都市的半日經濟圈 為黃山經濟騰飛插上了巨翅 並在屯溪打造現代化城區

1 現代徽商的氣魄 在修築高速公路上 表現了淋漓盡致

黃山市 將形成以屯溪為中心 東連杭州、西接景德鎮、南通福州、北達合肥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 成為繼合肥之外唯一擁有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城市

連接杭州方向的徽杭高速公路 在2004年10月正式通車

合銅黃高速公路湯口至屯溪段已正式開工

屯祁高速公路屯溪至祁門在規劃啟動中

屆時 從上海可以快速到達湯口 到達黃山西遞、宏村、齊雲山、牯牛降等景點 也可以穿過屯溪直達婺源

2 修築徽杭之路 一直是徽人的千年夢想

在古代 山越之民泛舟沿新安江順流而下 返途只能翻山越嶺 徒步行走 有民謠曰:“一灘又一灘,新安在天上……” 旅途漫長 艱難可想而知

如今早已沉睡在一座座大山綿綿的懷抱中的徽杭古道 由登山石階、懸崖棧道、羊腸小徑、山嶺關隘組成的 徽商們不辭辛勞 長途跋涉 幾個月後才能到達人間天堂-杭州

建設通衢的徽杭道路 一直是徽商們的夢想

徽州歷史上第一條省際公路-屯溪至昌化 在旅杭、旅滬徽州同鄉會倡議下 於1933年宣告誕生 那時候 從昱嶺關至歙縣段62公裡 汽車行駛 從徽州至杭州仍然要八九個小時的車程 但比起五六天的水路還是便捷了許多

改革開放的年代 山外的世界越發精彩 而山內黃山旅游經濟發展 仍受制於交通的現狀

1994年 建設徽杭(高速或一級)公路提到了議事日程 卻在尋找合作者投資者歷經磨難

3 面對徽杭高速公路建設之難 徽人毫不畏懼

徽杭高速公路 崇山峻嶺中穿行中 卻是中國最難修築高速公路之一

a 尋找投資者合作者難 歷時5年

在還沒有投資者合作者時候 政府擔保貸款 於1997年1月18日 黃山人果斷啟動建設徽杭高速公路第一個項目 建設市中心城區——率水大橋

此舉僅是像征性開工 展示了黃山人建設高速公路決心和意志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01年12月27日 黃山長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設立 標志徽杭高速公路的建設步入大規模、快速度

b 建設之難 徽杭高速公路堪稱建築領域的一本“百科全書”

徽杭高速 在地質復雜的山體中穿行 有三陽斷裂帶 有尼姑庵滑坡群朱村滑坡群 有近昱嶺關巨大滑坡體 等

治理強降雨的誘發的滑坡、崩塌等一道道地質災害難題 在建設者面前 迎刃而解

橋梁、隧道的高密度集中使得“遇山鑿洞,遇水架橋”成為建設者們的“家常便飯”

c 征地拆遷 徽人勇於自我犧牲

黃山地處皖南山區 土地少 耕地更是少之又少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就是如此寫照

據說 徽杭高速(安徽段)公路因線位資源緊缺不得不穿村鎮而過 途經了一區兩縣15個鄉鎮61個行政村 沿線人口共計8萬余人

如此戰線長、涉及面廣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方協調工作的難度 加之在工程中突然改線 少數徽人甚至還連續兩次遭遇拆遷 許多家人還因村鎮被高速道路分隔而分居路兩邊

所幸的是 舍家保路、勇於奉獻的徽人層出不窮

4 發現樟樹群和恐龍骨骼化石 成為徽杭高速建設的佳話

徽杭高速公路在鋪設到安徽境內30公裡處時 規劃線路的正前方出現了一個龐大的古樟樹群 這個樟樹群由3棵古樟樹組成 經過專家考證 這3棵古樟樹的樹齡非常長遠 其中一棵的樹齡超過了1000年 另外兩棵的樹齡均為600多年

為了保護古樟樹群 建設者決定改變原規劃線路 給千年古樟讓路 這一讓 使道路拐彎所增加的成本就超過了250萬元

2002年7月 屯溪區陽湖與歙縣橫關接壤的徽杭高速公路第二標段 一村民在尋找奇石中 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 是黃山市境內第五次發現恐龍化石

有專家分析 這裡原是湖澤 滄海桑田之後成為陸地山丘 一億多年前 這裡也許是恐龍的家鄉 此前 在黃山齊雲山曾發現恐龍肢印化石 在黃山區發現恐龍蛋化石 但這次恐龍化石量大且集中可能成群的發現 是安徽省首次在國內也罕見

當時 要開山修路 在化石埋藏地 已埋設了炸藥和電雷管 而且正處高溫雷雨季節 一觸即發,非常危險

為了保護恐龍化石發掘地 特定從南京調來爆破專家 拆除了雷管和炸藥

目前 黃山恐龍化石後文不祥

現在 行駛在徽杭高速公路上 可以看到路邊壯觀的樟樹群

曾有人建議 為了記錄黃山恐龍化石群 在高速公路上塑造一個巨型恐龍模型 讓車輛在巨型恐龍中穿行

5 徽杭高速 進黃山前的首道亮麗地質風光

現在徽杭高速 十分清靜 車輛量特別稀疏 全程路段好長時間 難見前車後車 路面不錯 這可能與杭州段的杭徽高速公路只修了一段有關

為了避免地質上的斷裂帶和山體滑坡 在山體中繞行穿越 S型的大轉彎的特別多

開夜車 因單調會引發瞌睡視覺疲勞 而在白天 卻可以欣賞許多在其他高速公路上見不到的地質風光 一幅一幅巨大的地質治理圖畫 非常壯觀 令人感慨建設巨大手筆

白天 在高速公路旁 還可以看到個別或成隊的山崖邊行人 這可能因高速公路建設 給他們出行帶來了不便

打造徽杭高速公路 正是現代徽商們一個精心傑作 他們樹立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成功範例 顯示了徽人的意志和氣魄 顯示了徽人建設通衢大道迫切願望

徽杭高速公路 圓了徽人千年之夢 堪稱現代版的徽派建築

上篇見

探徽派文化脈搏之源 游黃山首篇-山韻

下篇見

訪徽派文化新舊航跡 游黃山尾篇-城區

圖 黃山後山盤山路視角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