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徽派文化脈搏之源游黃山首篇--山韻

作者: penpengao

導讀每次游黃山 雖說山還是此山 可身歷變幻無窮的雲海中 令人觸景生情 啟迪人生 總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生命領悟 黃山 濃縮了人生的生命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就是黃山山景最好的寫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神秘的黃山 而其魅力 則是北緯30度神秘地帶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1 黃山de山韻律 今天的黃山 其花崗岩峰叢地貌 是在距今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就開始孕 ...

每次游黃山 雖說山還是此山 可身歷變幻無窮的雲海中 令人觸景生情 啟迪人生 總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生命領悟 黃山 濃縮了人生的生命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就是黃山山景最好的寫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神秘的黃山 而其魅力 則是北緯30度神秘地帶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1 黃山de山韻律

今天的黃山 其花崗岩峰叢地貌 是在距今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世就開始孕育 滄海桑田 自第四紀(距今175萬年)以來 間歇性上升 終於形成了今天的黃山

現在 有名的千米以上高峰就達72座 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稱四絕

讓她名揚天下 是雲之海 峰之林 騰雲駕霧 峰回路轉 在黃山之巔 令人神采飛揚 流連忘返

一會兒陽光普照 一會兒雲霧繚繞 在純潔人的靈魂的同時 讓人感慨世事變幻無常

在攀爬天都峰與蓮花峰喘氣中 仰望山峰下視陡峭的山地 讓人心驚膽戰 不敢有絲毫松懈

在海拔1860米平坦的光明頂 在山顛之坡上歇息 群峰爭雄壯景 歷歷在目 海拔1864米de蓮花峰和海拔1830米de天都峰 俯首稱臣 獨霸一方

黃山風景區已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的地方

2 黃山孕育了徽文化

譬如 黃山畫派在中國畫壇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黃山層巒疊嶂 雲海飄忽 是中國山水畫構圖範本 山水畫中許多構圖手法 根本就源於大自然的臨摹 張大干、劉海粟的潑墨寫意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大自然大氣勢

譬如 黃山與宗教文化也密切相關 淵源流長

至今 中國道教和佛教文化遺跡 尚留山峰之間山峰名之上 仙人神仙故事依然流傳著

譬如 黃山也是孕育詩人的絕佳地方

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的大詩篇 更加襯托出雄偉壯觀的峰林世界 千姿百態的怪石景觀

在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之中 古橋、古登道、摩崖石刻等 與天然黃山山水畫 互為文化滲透互為映襯 完美和諧 在豐富多變中總能達到有機統一

“薄海內外,無如微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 是徽派文化精髓之源 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表達形式 反映了中國自然風景的民族特色

黃山 中國山之魂 號稱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名山 和長江、長城、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像征之一

3 徽派文化古老情結

按現在的提法 徽派文化 是由徽商 徽建築 徽菜 徽雕 徽派四雕(磚、木、竹、石) 徽派篆刻 徽派書版 徽派盆景 新安醫學 新安理學 新安畫派 等各種元素組成

“徽商”興起 在於“理學”扎根 並最終形成“官商學一體”的經濟文化體系

徽派文化獨樹一幟

目前 黃山屯溪老街 黃山周邊的徽派民居--宏村 西遞 潛口 婺源 仍然散發著幽幽的徽派文化氣息

在全國上下追捧徽派民居建築21世紀的今天 許多徽商 守護在前輩們留下的徽建築和尚存的文化遺產面前 專營旅游 讓徽派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但 和原來曾遍布大半個中國的徽商而言 優勢蕩然無存 不可同日而語

待續 見

覓徽派文化現代脈搏 游黃山中篇—道路

圖 黃山 湯口遠眺前海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