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自駕之旅 (下) D21、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離開大同去五台山 ,路經渾源進入山區。去恆山有一岔道,拐下去就是懸空寺,迎面的峭壁上,仿佛貼著幾個不大的殿宇,懸空而峙,十分醒目,浮想翩翩,怎麼建造的?
D22、恆山
恆山,人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並稱為五岳。北岳恆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恆山後,把在恆山的見聞錄入《徐霞客游記》中。
恆山門前,拍了幾張片子。我和LG相對以視,都不想登山了。
D23、應縣木塔
即(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五層,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總高67.13米,底層直徑30米。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式建築。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順帝時,曾經歷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動。塔內每層都有塑像,頭層釋迦佛高大肅穆,頂部穹窿藻井給人以天高莫測的感覺。頭層內槽壁面有六尊如來畫像,比例適度,色彩鮮艷,六尊如來頂部兩側的飛天,更是活潑豐滿,神采奕奕,是壁畫中少見的佳作。
D24、五台山
五台山,自開文殊道場以來,朝台者絡繹不絕。朝台是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朝山拜佛不同於旅游觀光。旅游觀光的目的是為飽覽自然和名勝古跡;
離開應縣,大約過了沙河界,就進入五台山的山區。山高路陡,一步緊似一步,回旋馳行,越走越高,再低頭望下去,不覺毛骨悚然。下坡後,就是五台山的中心——台懷鎮。
走近鎮邊時,看見醒目的部隊招待所的牌子,好大的院子,出門應該注意人車的安全,就住在這裡了。本想FB一下,但是標准間沒有熱水,普間打折每間40元,後來,發現全院只我們一家三口(小狗兒子)客人,吃在食堂,每頓點菜一葷一素,不到30元錢。
次日,我們去五台山五大高峰像征的黛螺頂。人們常說:不登黛螺頂,不算朝台人。而登臨黛螺頂,來回有半天時間就夠了,了卻“朝台”的心願。於是沒有坐纜車,沿著側面的坡道登山,走一氣歇一氣,也不覺太累。人生如同登山一樣,充滿克服困難的信心,懷著登頂的希望和愉悅。
黛螺頂廟宇占地3000余方米。寺內第一進大殿為站檀殿。殿座六角台基,上部是六角重檐攢尖頂。看去如一座亭台,很是俏麗。殿內立供站檀佛,釋迦牟尼佛不是常見的趺坐形樣,而是站立於佛壇之上。又因佛像是用為檀木雕成的,又名為檀佛。現在佛像是後代補塑的。
第二進大殿為五文殊殿,正面三間,側面兩間,外加半間寬的四面出廊,單檐歇山頂。殿內供的就是集五座台頂五種文殊法像於一室的五文殊。正中殿壇上,中間供中台翠岩峰演教寺的孺童文殊,左側供北台葉鬥峰靈應寺的無垢文殊,右側供南台錦繡峰普濟寺的智慧文殊,左側殿壇供東台望海峰望海寺的聰明文殊,右側殿壇供西台桂月蜂法雷寺的獅子吼文殊。把五座台頂的五種文殊法像集於一殿,開辟小朝台勝地,免去了許多人朝五台路遙之苦,又可了卻朝佛之願。是頗見標新立異之心的,一躍而為盛譽聞名遐邇的佛徒朝台必到之地。
第三進大殿是該寺後殿,面闊五間,歇山頂,殿階台下長有一松一柏,松在北端,柏在南端,圍粗均在9尺左右,即是乾隆帝詩中所稱贊的“階下千年不老松”。松柏高大直立,無有彎曲,望去如戟指藍天,為廟宇增色不少。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青廟與黃廟共存的地方,因漢傳佛教寺院裡的僧人多穿青衣服,而藏傳佛教寺廟裡的僧人則穿黃色或絳紫色衣服,故稱“青廟”和“黃廟”。 顯通寺是青廟的領袖寺,菩薩頂是黃廟的領袖寺。
顯通寺建於東漢明帝時,是五台山最古、最大的一座寺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顯通寺的銅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於明朝萬歷年間,集全國13省布施,用10萬斤銅鑄成。妙峰大師曾鑄三座銅殿,一座在南京,一座在峨眉山,一座在五台山,規格樣式一樣。前二者已失,顯通寺的這座是國內僅存的。顯通寺留給我們印像最深的是銅殿。
創建於北魏的菩薩頂,是五台山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雲集,雄偉壯觀。從山麓仰望,陽光下,飛檐鬥拱相托,紅牆黃頂輝映,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菩薩頂,非常像拉薩的布達拉宮,所以,菩薩頂又有喇嘛宮之稱。
上菩薩頂的一百零八級石階,代表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踏完這一百零八級石階,就等於把人世間的煩惱全部踩在腳下,成為沒有煩惱之人,然後進入“靈峰勝景”。
往上登一百零八級石階時,眼尖看見迎面來的,那不是大宅門的‘白三爺’嗎,我稍一遲疑,他已走到台階下,舉手正指著影壁牆的大‘佛’字,影星‘白三爺’的影子,已經拉進我的數碼機裡。
塔院寺是台懷鎮十分引人注目的建築,游人一到台懷即能見到塔院寺內高高聳峙的大白塔,這是五台山標志之一。塔院寺因塔得名。大白塔,按佛家正統的叫法是佛舍利塔。很遺憾大白塔正在維修,只露出塔頂亦很美。
五台山不愧為四大佛山之首,它的廟宇之多、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都是首屈一指的。不時可見幾步一叩的長途跋涉的朝聖者,僧侶、信徒上山朝拜的虔誠使人感動。我不是佛教徒,但心中有佛,佛在我心中。說白了,佛就是人生的哲理,悟道勝於抱佛腳,浸透於生活的點滴,口是心非勝於無。在五台山,我深感佛教的魅力,朝朝夕夕、年年月月,佛教竟如此興旺,鮮見如此深入人心。
D25、初識太原
初來乍到,親眼所見,太原很大,也很繁榮。沒有想到如此壯美,大概源於對西北偏遠城市的心理錯覺所致。
我不喜歡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太鬧。一心想找驢友推薦的‘太原面食店’,幾經打聽,走了很長的路,穿城到了南門。
在二樓雅座,服務員拿來的菜譜,看得我眼花潦爛。我告訴她,我想嘗嘗山西各種面食,請她推薦幾種山西特色菜。她特意幫我點了一套,似乎為外地人特備的,有七種各式各樣小碗的面食,加上一碗一碗的酌料和澆面的鹵,幾乎擺滿餐桌。又要了燒麥、涼粉、碗坨等。
吃不了,也很開心。結賬40多元,吃全了山西面食還貴嗎!涼粉沒有渾源飯攤的好吃。
飯後,不想戀棧,直奔晉祠去了。
D26、晉祠
晉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 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
到晉祠要穿過好大的晉祠公園,溜達一番,也很愜意。
晉祠的門前,冷清地別一番景氣,十幾個老頭、老太和中年人,坐在長凳上聊天。大門已閉,門前有橫躺著幾輛空空的賣貨車,門楣上懸著白布的橫額,上面書寫著“還我住房”。出事了,倒很平靜。
D27、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是我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縣城。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
離開晉祠,就上‘大運’高速。到了平遙服務站一看,住宿的地方新修的,條件也很好,就不想走了。
網友評論說“平遙城極可惡之處就是賣通票,由於我逛古城的主要目的是尋求那種古舊的氛圍,所以就省了那筆錢,而只是讓三輪車拉著我們在城裡亂逛一氣兒”。每張門票120元哪,我也決心不買通票了。
次晨,看有車進城南門,LG也就跟進去了。窄窄的街道胡同,兩側寧靜的宅院,看了很舒服。停車問路時,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靠近我,說自己下崗了,願意帶我們解說,逛平遙十二景,給十元錢就行。態度很誠懇!回望LG,已然應允的輕輕點頭了。就請她上車領路,存車、觀景、逛街、購物。一路走下來,心情很愉快。
街上有“冠雲牛肉”專賣,買一斤散裝的和一點蹄筋現吃,又買一點包裝的和曹家熏肘,花掉近百元。又買了幾個當地的硬面餅,夾著牛肉和蹄筋吃,佳肴啊!
D28、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莊園的規模,據介紹,它的房屋總建築面積比故宮還要多,王姓人家家族建了這麼一個宏大的大院,確實很震撼人。慈僖太後當年逃難時還在這裡住過兩個晚上。據說王家歸來不看院,王家大院的名字是由朱镕基老先生題的,朱很少題字,可能也被這裡震撼了。
王家太有錢了,深宅高牆令人訝異。深宅多到上千間,雕梁畫棟,一切為了顯貴;高牆是帶豁口的城牆,怕搶怕殺,一切為了安全。高供佛祖,一切為了永續。歷史的滄桑,卻只留下了故事。
噌聽導游聲情皆佳的解說,也覺得很有意思。細聽不過是盛贊江南的名物、京畿的金石等等,這些繪聲繪色的描述,都是玩古的往事煙雲,聽幾句也就興趣索然了。跟著一幫人東聞西顧的邊聽邊看,還不如自己弛張有度賞心悅目的閑逛呢。
無論從歷史的意義和民居的藝術價值上,大開眼界,值得一游。如果讓我住下,我嫌悶得慌,家居設備也不舒服,還是找店住標准間好。
D29、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在山西省吉縣西南25公裡處,黃河流經此處時,由於兩岸高山挾持,河水猶如進入一個狹窄的瓶頸,由原來的300米寬驟然縮減至50多米,最後形成落差二三十米的壺口瀑布。站在瀑布旁邊不遠處,可見激浪滔天,氣勢非常壯觀。
依預計行程,壺口瀑布是這次旅游的最後一站。平遙距臨汾180公裡,從臨汾照路牌指引,走十幾公裡處,有一同方向的岔道口,一個上坡一個下坡,問路說都到吉縣。結果錯走了上坡路,闖進了盤山道裡,一直到吉縣。好在已連續走過幾次山路,這段路相比山不算高,走起來也就輕松多了。
當晚,宿在一個地名叫‘屯裡’的客飯店。是一個臨街前、後兩進的二樓小院,主人看似發了財的精明老板,交談中,仍保有農民的熱情與厚道。我和LG飢渴的只想喝粥,特為我們熬了四大碗小米粥,還送來一盤地道的山西腌菜,讓我倆吃個碗盤精光。次日,結賬只收二元錢。自嘆,設事自問,不如其人!
從吉縣去壺口,又開了一條新公路,有人說還沒通,另有反駁說,已經走過了。我就冒險走新道了,其實,已有十多公裡修好了,還有另一半正在鋪瀝青,但路面已很平整,沒爬山就到了壺口。公路是沿著環繞山間峽谷走行,臨近壺口時,公路伴隨一條兩岸溝壑險峻的,卻是河床不寬的狹小河流,原來,這就是黃河!
到了壺口驗票處,展現面前大片夾在兩山中間的開闊地面,見遠見近的聽到隆隆的聲音,眼見與剛才的小河,反差很大的黃河,聆聽黃河咆哮的聲音。驟然,腦海浮現出節節大黃河交響曲的奏鳴,震撼情緒,激越心靈!
大部河床是干涸的,我們朝著圍有許多人群的霧氣的方向走去,黃河的吼聲越來越大,轟隆隆的越來越響,幾乎連講話聲都聽不清了。瀑布看見了,是在地平面往下看瀑布,感覺很新奇。洶湧的黃河水,激起層層水霧,驚濤駭浪,萬馬奔騰!在狀如壺口之處,濃烈的夾雜著黃土氣味的黃河,彙聚成氣勢磅礡的濃霧和激浪,飛流直下的展現在眼前,奔騰咆哮的氣勢撲面而來!
身歷如此情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似乎陌生,卻又覺得熟悉,似乎平淡,卻又覺得親切。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來到母親河邊的黃土地上行走,都油然而生躺在母親懷裡的感受。是的,感動的激情一時,留在心中的,卻是永久的。
一句話,離開壺口 ,我和老公的親密之旅,當謝幕的時候,畫上了一個美滿的句號!
歸途拾零
我們按原路由襄汾上‘大運’高速,到了太原環城高速路,天下起淅淅瀝瀝小雨,轉道‘太石’高速到了壽陽,我們就不想走了,一則天還在下雨,再說也該找個超市補充給養了。壽陽小城不大很寧靜,賓館服務也很周到,飯館的吃喝既便宜又實惠,幸福的小康之地。
我沒到過天津,此行按預算有結余,LG說要拿出千元讓我逛‘勸業場’買東西。還說請我吃‘狗不理包子’,很高興的盼著。
打車去了狗不理老店,誰說‘狗子’不理人?門前有門童趨前,開車門撐傘迎請,門廳兩旁分立八位靚女,穿著旗袍的小姐,異口同聲地微笑問候。禮儀變得讓人拘謹,門臉變得闊氣了,老公驚異的笑了,吃個包子變成檢閱美女儀仗了!
客堂小姐引領就座,老公不動聲色地看了菜譜,飢腸轆轆只點了一小盤羅漢肚、16個豬肉包子、兩碗小米綠豆粥,還有兩瓶‘狗不理’牌子的啤酒。
為讓我品嘗天津的小吃,結賬一共小吃進去九十二元。一薄片羅漢肚約二元,一個傳統包子二元五,一小碗米粥三元。不難看出如今的狗不理經營之道,狗子賣身藥鋪,包子也當藥賣了,客堂冷落點,本微利大嘛!是的,如老公所說,狗不理的一切都變了!
第二天,路經唐山逛了瓷器城,買了一套骨質瓷的中餐具,金邊、素色、暗花、薄白、精細、剔透。侃價才300元,物有所值,既精致又便宜。
一路高速北行,傍晚到家。親密的旅行自有樂趣,不過還是家裡的窩舒服啊!
(小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