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自駕之旅2

作者: 菡羽

導讀逍遙自駕之旅(中)D11、清東陵 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布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占地78平方公裡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161位帝、後、妃及皇子公主們。 從山海關入京沈高速,到豐潤轉道遵化,再直奔清東陵,一路很順利。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佇立在寬敞壯觀,保存完整地神道上,望眼四周,北有昌瑞山 ...

逍遙自駕之旅(中)D11、清東陵

位於河北省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為宏大,體系最為完整,布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占地78平方公裡的15座陵寢中,長眠著161位帝、後、妃及皇子公主們。

從山海關入京沈高速,到豐潤轉道遵化,再直奔清東陵,一路很順利。

清東陵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佇立在寬敞壯觀,保存完整地神道上,望眼四周,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其建築壯觀、精美,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清東陵。是未來之前,所始料不及的。

如果清東陵與明十三陵相比,不難看出清王朝的繁榮鼎盛。也不難理喻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達。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扮演極為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都長眠於此,任憑自然的洗禮。而今,有權勢、有錢人,偶樂於修墳,已是歷史的倒退。君不見,莫過於如此凄凄,縱觀多大的官,也不過八寶山一埋了之。而能留在人民心中的,卻是永遠的豐碑。

墳塚裡,埋的是誰?我們並不在意。然而,華麗的祭殿、地宮,精湛的雕刻藝術和出土的稀世珍寶,是歷史的見證,更使人流連忘返。

清東陵,昔日的皇陵禁區,如今是中外游人,尋幽訪古的勝地,山陵的景色是迷人的。

D12、避暑山莊

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歷史上曾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所以這裡又有“承德離宮”之稱。1994年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離開清東陵去承德,取道興隆縣,就進入山區公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險,對於不常走山路的駕手,實在是膽顫心驚啊!回首再想,山區的公路很平整,心中發怵全是心理作祟,只要小心駕駛,還是有驚無險的。我嘴上不說,心裡也嚇怕了。

避暑山莊是皇家的園林,當然很美。有山、有湖、還有草地,游園的好地方。在山莊裡游覽,沿著湖邊走,一圈下來,大部分景點都看了,也走累了。

園內,有一位唱著地道京腔的拉洋片老人,讓人耳目一新。景箱,一共有四個鏡孔,每位二元,拉十二張洋片,十分鐘掙八元,一場接一場,生財有道,很受歡迎。

避暑山莊內的度假村,四人間,110/人,不講價。但可免90/人的山莊門票,應該算是很值的了,我們也預定了。

可是,到避暑山莊一看,河北的旅游景點六十歲以上,一律半價。其實,出游並未想過,這半價與否的事。不過真切地體現敬老愛幼的人情味,足見河北官員的做人做事。山西規定六十五歲半價,遼寧是一毛不拔,一律全價。從各地的主管官員制定政策的作為,就可見一斑了!

據說,承德特色風味小吃有:燒賣、油酥餑餑、八寶飯、二仙居碗坨、一百家子白蕎面 、涼粉、驢打滾、烙糕、煎餅盒子、蓨麥面小吃、八溝燒餅、羊湯、鮮花玫瑰餅、南沙餅、果丹皮等,別具地方特色。找不到正宗的地方,有的小吃店髒差,又實在不敢恭維。什麼都沒吃著。唯吃了烙糕,類似東北的稀面餅,不好吃。

D13、普陀宗乘之廟

在承德市避暑山莊正北,始建於乾隆三十二年,是為慶祝乾隆的60大壽而建的,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其樣式仿拉薩布達拉宮,氣勢壯觀,故又稱為“小布達拉宮”。

“外八廟”只看了普陀宗乘之廟。這座寺廟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藏式建築,廟內共有大小建築約60處,多是平頂白牆。主體建築大紅台是一座暗紅色的方形建築,在周圍白色樓宇的映襯下,非常搶眼。大紅台中心的萬法歸一殿,頂部全部被鎏金銅瓦所覆蓋,僅此一項造價即是黃金萬兩。

我們正趕上,這裡舉行宗教儀式。將一巨幅彩畫的佛像,展現在大紅台的巨大樓面上,樓前的平台,還有喇嘛教徒誦經和佛教舞蹈。

普陀宗乘之廟古木參天,環境清幽,還可在此遠眺棒槌山,是外八廟中不可不游的一處。

D14、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是一處自然淳樸、野趣天成的旅游勝地。盛夏時節,這裡氣候清涼宜人,綠草如茵,鮮花似錦,游人在觀光、騎馬、采集鮮花、蘑菇之余,還可體驗滑草的樂趣。

據說木蘭圍場比張北壩上好,但網友告誡,木蘭圍場去景區,有很難走的爛泥路,我的小破車,底盤高只有12釐米,實在不敢去冒險。

有位飯店的主兒是木蘭人,她繪聲繪色地說,去木蘭圍場全是高速路了。後來一打聽確實不假,不過,正在修建中!

D15、居庸關

京承高速尚未開通。這回是路經古北口,靠北京的邊,由懷柔上京宣高速,車不多,很通暢。比起重巒疊嶂迂回盤旋的山路,心情輕松多了。

路過居庸關,停車逗留一下,遠攝近拍了一氣。蜿蜒、巍峨而雄偉的長城,很美。車過塞北,萬裡晴空,遠山白雲,無際曠野,依依綠水,心曠神怡的飽覽別樣情趣。

D16、宣化古城清遠樓

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為明宣府鎮地,四門外環以甕城,並設濠塹,吊橋,成為明朝九邊中建築最為堅固的鎮城。沒有考古的知識和意境,城址若何?也就漠不關心了。

清遠樓依然矗立,宏偉壯觀。俗稱鐘樓,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古城中心,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樓高17米,共分三層,為三重檐歇山式建築,三層樓上,四面均懸有匾額,東為“聳峙嚴疆”,西為“震靖邊氛”,南為“清遠樓”,北為“聲通天籟”。

D17、大鏡門

在張家口市區北,明洪武元年,大將徐達在此督邊時,曾修補邊牆,設置門口。明成化二十一年,在關口之上建了大境門。清代時又在門上加築城樓,使之成為扼守京都的北大門。大境門為磚築磚門,門額有“大好河山”四個蒼勁大字。

張家口市政官員,還沒把它當成生財之道。不要門票,隨便瞧、隨便看、隨便來往通行。

D18、張北壩上草原

位於張家口市張北縣以北,曾經是清帝秋游巡獵的地方。這裡空氣純淨,污染極少,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天然草原。夏季的草原上天氣涼爽,繁花遍野,白雲飄飄,你可以住在風味獨特的蒙古包中,也可以自帶帳篷。

過去,沒有到過大草原,特意跑來看看。

此時,綠草青青,一望無際;繁花遍野尚無,白雲飄飄真美。風情獨特的蒙古包仍在,已無人經管,想呆一天,已無望了,大概未到旅游旺季?筆直筆直的草原公路,實為一景。

回張北縣時,因不識蘑菇的真假,只買了一點散裝的口蘑,每斤25元。回家急於嘗嘗,果真名不虛傳,口味真好。只是含細泥沙太多,要多洗幾次。蘑菇湯不要扔,很鮮很鮮。

D19、大同印像

宣化到大同有高速路直通,一路漸漸展露黃土高原的西北風情。到了大同,下榻在同學加老友的家裡。我才發現山西的鄉土音,真是難懂。其夫,原哈工大畢業的山西人,在東北干了16年,我不得不請他的老婆或兒子當翻譯,這個‘老西子’。

我聽驢友的話,急著要去‘紅旗美食城’,急著要吃‘饃夾扣肉’。原來美食城是一處門面很大的飯店,我們一行六人,四涼六熱的菜,各式特色的面點,盤子很大,味道很好,吃不了還打包。我以為‘饃夾扣肉’如陝西的烤餅夾肉呢,上桌一看,就是一盤東北常見的扣肉,圍上一圈花卷。啊,忘了山西把蒸面饅頭就叫饃呀! 買單二百出頭,很便宜的。

‘老西子’的老家在農村,我們想體驗窯洞的生活,他也想回家探望老母親,一拍即合。我們有約在先,不許打電話事前通知,就吃山西普通的的農家飯。‘老西子’孝心是出名的,在家燉了一只雞、給老娘到點心店買了一大包,半路又買了十多斤豬肉等等。車快要到家時,又拐到他妹妹家裡,他說把妹妹捎上當炊事員。老娘就一個人過活,兒女家哪也不去。住在弟弟家的青磚大瓦房裡,生活很富裕。據說在老一輩中,村裡的‘首富’呢。

‘老西子’的二舅家,老兩口仍住在他家老房的窯洞裡。七個兒女都務農,二舅家很窮,七十多歲了,還要放羊。老倆口格外熱情,我們都爬到炕上,扯起家長裡短和陳年舊事,很開心。臨走,老西子’邀他二舅老倆口,到老娘家裡吃飯。

飯好了,主食是稠粥,小米加山藥蛋熬制的粘糊糊的飯,臨到起鍋時,要充分的搗拌,讓粥裡的土豆都變成碎泥狀。晾涼的稠粥成膠凍狀。新口味,新感覺。

帶來的燉雞端上了。老妹子做了茄子、西紅柿、青椒、新鮮的粉條、和豬肉混在一起的‘爛燉’,好吃!還有酸鹹口的自腌胡蘿蔔鹹菜,山西俗稱:‘爛腌菜’,用燒熱的麻油拌和,好吃!

據說,山西農村很少有飯桌子,就是大家圍在擺到炕上的飯菜一起吃。我特意觀察他們怎麼吃法?先把菜夾到碗裡一些,然後,在飯盆裡弄一塊稠粥飯坨,拌和或沾著自己碗裡的菜吃。很新鮮,很快樂。

在大同,買了一個鍍膜的UV鏡,花了80元。給老公買了一件,前胸和後背有很多兜的坎肩,才花40元。足見大同的物價,還算便宜。

D20、雲崗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為中外游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

曾去過敦煌,再來看雲岡石窟,雖然規模比不上,但我更喜歡雲岡的石雕造像。究竟好在哪?我說不明白,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直覺上,佛祖豐腴藹藹,溫淳祥和,栩栩如生,活在心中。

(小俐)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