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蒼茫時光

作者: 絨兒

導讀天那麼藍。有大團的雲朵安靜而沉穩地舒展著白色的肢體。陽光明亮而清澈。像水一樣從空中傾瀉而下,流淌開去。 看不見一個人。只有流動的空氣從耳邊呼嘯著穿過。滿山的紅葉透出秋天的凝重。窄窄的公路,在山嶺間穿行,無聲地蜿蜒著向前。 偶爾,有汽車疾馳而過,留下一串馬達的轟鳴聲,消失在山路的盡頭。瞬間,又歸於寂靜。 這就是伊豆。走在天城嶺的山路上 ...

天那麼藍。有大團的雲朵安靜而沉穩地舒展著白色的肢體。陽光明亮而清澈。像水一樣從空中傾瀉而下,流淌開去。

看不見一個人。只有流動的空氣從耳邊呼嘯著穿過。滿山的紅葉透出秋天的凝重。窄窄的公路,在山嶺間穿行,無聲地蜿蜒著向前。

偶爾,有汽車疾馳而過,留下一串馬達的轟鳴聲,消失在山路的盡頭。瞬間,又歸於寂靜。

這就是伊豆。走在天城嶺的山路上,我疑惑著,伊豆的舞女,那無邪而美麗薰子似乎還在前面趕路。風中隱隱傳來她清脆的笑聲。

在天城嶺的昭和之森文學博物館,川端康成的大幅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憂郁而深邃的眼神,平和滄桑的表情。我似聽見了那個高中生,懷著悲涼而寂寞的心境,在天城山的小路上追趕著流浪藝人隊伍的腳步聲。

從修善寺到河津町再到下田港,短短的旅程,成為作家生命中一段至純至美的記憶。與舞女薰子的交流,使作家的內心變得美好、純淨。旅途結束時,川端說,“……我的頭腦變成了一泓清澈的水,它一滴一滴溢了出來,最後什麼也沒留下——我心裡明澈得甜滋滋的。”

幾十年前的天城山脈,因川端康成的這次旅行,留下了一段美麗的傳說,成就了一篇千古流傳的美文。

時光翩躚。

流逝的歲月中,有多少人走過這天城山?旅途上又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我們無從得知。

2002年的深秋。伊豆半島蒼翠群山的色彩變得斑斕起來的季節。我和我的朋友們有過一次穿越天城山的旅行。

在這次旅行中我們邂逅了一段故事。

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是公元2005年的夏天。窗外,灼熱的陽光正明晃晃的四處流動,炙烤著都市的行人。和那次旅行已經間隔了兩年又8個月的時間。我不知道我的記憶是否完全真實,是否有主觀想像的成分。但故事的確存在於我的腦海中。

修善寺。伊豆半島上的一個安靜而美麗的小鎮。是穿越天成嶺之旅的起點。

一千多年前的一天,一個叫空海的和尚,來到這裡。站在桂川上,放眼望去,一川空寂,水流花開。決意在此結廬弘法。手中的鐵杵往旁邊的岩石上深深一柱,一股溫泉噴湧而出。那溫泉流淌 千年,便是今天的名泉“獨鈷之湯”。

那草廬,就成了“修善寺”。

千年的歲月,洗淨了俗世的塵土。小鎮是那麼空寂,安詳。

窄窄的街道。不太有行人。有汽車快速而無聲地駛過。街道兩旁的小店或敞開或半掩著店門,一些工藝品和生活用品擺在那裡出售。

有客人進店,主人只是淡淡地含笑點頭致意。買或者不買,都不會有太多的寒暄給你。看夠了,離去時,給你的依然是淡淡的笑意。淺淺的一躬身子,以示謝意。

這樣的一個小鎮。你極喜歡的地方。

你在修善寺逗留。兩天裡,什麼也不干。只是在淡雅之極的街道上流連。在修善寺山門外的高台階上坐著發呆。在桂川旁的岩石上駐足,聽那一川水流的低吟淺唱。

每到傍晚,便能聽到一曲蒼涼悠遠的簫聲在小鎮的上空盤旋。循聲尋去,簫聲源自修善寺古老而幽深的院子。登上高高的台階,推開虛掩著的門扉,院子裡參天古樹下,看見一白衣白發的老者,微閉雙眼,手中是一支長長的竹簫。那古老的樂曲正從那裡飄然而來。

那音樂,空靈悲涼,瞬間就擊中了你易感的心。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感動。你覺得這是留在你腦海裡的屬於你前世的旋律。

你無法忘記這樣的畫面,長長的白發白須在風中飄動,白衣白褲和腳上白色的襪子以及木屐,纖塵不染。

於是,這一個瞬間,就這樣, 成為了永恆。

修善寺,以這樣的方式,進入了你的記憶。

故事的畫面裡是一個中國女孩。明亮而清澈的眼神。背著大大的行囊。無聲地在小鎮上穿行。

畫面中還有一個高個而帥氣的男孩。日本人。用手中碩大而沉重的相機,捕捉著一個一個美麗的瞬間。

在那片竹林裡。那片在修善寺對面的隔著桂川的綠色竹林中,一座紅色的拱橋橫跨桂川。女孩靠在橋欄上,望著遠處淡淡的山影,看大團的白雲在藍天上舒卷,眼睛漸漸變得濕潤起來。她閉上眼睛,仰起頭,聽著風從耳邊穿過的聲音。

這個瞬間,清純的女孩、綠色的竹林、紅色的拱橋以及藍天白雲在男孩的鏡頭裡凝固成一個個畫面。畫面中的女孩眼睛很亮,浸潤著水,淚光閃爍。

他整理好數碼相機的圖片,要給女孩去看時,女孩已經不在橋上了。

竹林深處。綠色掩映下,有一座茅屋。那是著名的竹林茶室。

女孩進去,找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要了一杯抹茶。綠色的抹茶在拙樸的手工制作的茶碗裡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那茶碗,那古拙簡單的造型,那種源於自然的靈感,和這茶室、和這周圍的環境是那麼和諧。她捧著那茶碗,凝神著,久久,久久,忘了喝茶。

在街上的陶藝工房。她遇見那男孩。

小小的陶藝工房出售店主人親手制作的陶藝品。

女孩進去,看見一只抹茶陶藝碗。也是那麼的拙樸,那麼的簡潔,透出一種不完美的美。她為自己的發現驚喜。

那男孩也在。被陳列架上的茶碗所吸引。

兩雙手同時伸向了那茶碗。瞬即又都縮了回來。“ 哦,對不起。”

女孩在日本有一段短期學習的時間。從小就喜歡川端康成。喜歡《伊豆的舞女》。喜歡日本文化中空寂幽遠的意境。喜歡拙樸的美。假期,就一個人來伊豆半島旅行。准備穿越天成嶺,完成一次伊豆舞女的旅程。

男孩說,這個陶碗我買了,送給你。感謝你對日本文化的喜歡。

在一旁聽到他們對話的店主人,這時候走過來說,謝謝你們喜歡我的作品。我還有一個差不多樣子的,兩個,送你們,一人一個。店主人是個在小鎮上畫畫、做陶藝的散淡地生活著的畫家。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全國的大獎。

離開修善寺町,你的旅程向前延伸至天城山的中部,一個叫湯島的地方。

正是黃昏時刻。深不可測的狩野川水流潺潺,狹窄的道路兩旁是高大的銀杏樹。夕陽斜斜地照過來,灑下一片透明的金色。風中有落葉飄落如雨。

尋尋覓覓,找到了那家叫湯本館的旅館。當年川端康成在這裡寫下了《伊豆的舞女》。那房子,有些頹敗。留下漫長的時光的痕跡。在暮色中透出隱隱的滄桑。

旅館不大,旅客寥寥。似乎整座旅館只有你們幾個人。寂靜中帶著幾分神秘。

那個四榻半的房間,是川端康成住過的。你坐在通往那個著名的房間的樓梯上照了一張相,然後又坐在川端康成坐過的墊子上照了一張相。感受著這位睿智的作家的氣息。

旅館的後面是一個大大的庭院。一直延伸到狩野川邊。用岩石砌起來的露天風呂(溫泉池)緊挨著狩野川。池內升騰著的熱氣,讓你知道這是溫泉。隔著一塊岩石,便是深秋有些寒意的河水了。

浴池低部鋪上了打磨過的圓石,踩在上面,腳心被按摩著,一股說不出的快感從腳傳遍全身。泉水是透明的,橙色的雲朵隱約其中。你被誘惑著,想融入那片紅色。於是,你讓自己的沉入水中,溫熱的泉水漫過你的身體,柔柔的,像愛人的撫摸。

你平躺在池中,頭枕著岩石,看天邊的晚霞變幻著圖形。漸漸,旁邊的狩野川不存在了。溫泉不存在了。你也不存在了。心中是一片空明。

故事中的場景依然是中國女孩和日本男孩。

他們行走著。兩個萍水相逢的陌生男女,背著他們大大的行囊,在黃昏的伊豆天城嶺上,無聲地行走。夕陽照在他們身上。女孩抬起頭,臉上沉靜如水。

到了湯島。有川端康成住過的湯本館在這裡。她決定住下來。

她的旅途是一條沒有設定目標的線路,隨時可以停留。

一條有坡度的小路。盡頭,便是這座從久遠的年代裡走來的著名旅館。

有歐巴桑從窄窄的木樓梯把他們引向相鄰的兩個榻榻米房間。回旋的小走廊幽暗逼仄。黃昏的風,拍打著木窗框,吧嗒吧嗒地響。推開窗子,是庭園裡參天的古樹。幽幽的小徑通向不遠處的狩野川。

房間有些陳舊,簡單靜雅的和式陳設裡,木頭牆柱木頭家具隱隱然暗藏的潤澤輝光,和著窗外庭園裡遍生於石階老樹小徑上的綠苔,彌漫著一種若即若離的哀傷。

暮色蒼茫。

伊豆湯島的夜。安靜的聽不見一點人聲。風吹過,有樹葉嘩嘩作響。狩野川的流水聲清晰而靈動。男孩在鋪滿鵝卵石的小徑上走著。他去露天浴池。

已近午夜,應該是不會有什麼人還在那裡。湯本館的露天風呂,是目前伊豆半島上已經很難尋覓的男女混浴的浴池。河邊的草地上有一茅草搭建的棚子,棚子的藤框裡放著干淨的浴巾。還有小小的木頭臉盆。旁邊是通往露天風呂的石階。

從石階上下去,隱隱約約看見風呂中有一長發女孩抱膝坐著,對著狩野川凝神。男孩本能地把手中的浴巾往身上遮。他聽見了自己加快的心跳聲。

女孩沒有回頭。平靜地說,你來了。

男孩站住了。月光如水,寒星閃爍。眼前的女孩披著一身的月光,純淨的沒有一點雜質。似融進了自然,與河流,與月色,與深藍色的天宇和這草地樹林成為一體。

這畫面,這意境,頃刻間便感染了男孩。他覺得自己變得通體透明的澄澈。心無雜念。

他一揚手,把浴巾遠遠地扔到了草地上。一步一步跨進了風呂,安靜地在女孩身邊坐下。他們一起,感受著自然的伊豆,深秋美麗的夜的景色。天空中有繁盛的星光。

沒有一點塵世的聲響。銀色的月光下,是超凡脫俗的世界。

風聲、水聲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蟲的鳴叫組合成一曲天籟之音。

故事是聽來的。

男孩和女孩,他們一起,手牽著手,走過了穿越天城山之旅。在熱海分手。女孩沒有給男孩留她的通訊方式。男孩也沒有問她要。只是在送女孩上新干線的時候,在那月台上,他們,有過一個深情的擁抱。列車啟動了,透過那雙層玻璃的隔斷,我們依然可以看見那女孩,眼睛裡一片晶瑩。

在2002年深秋的那次旅行中,我和我的朋友們一起到過天成嶺湯島的湯本館。在那個露天風呂中,我們沐浴著秋天溫暖而明亮的陽光,有風柔柔地吹過,沁人心脾。

我說,我相信,這樣的故事,在這裡,的確真實地發生過。

朋友仰望著寥廓的藍天,只說了一句,生命是那麼地美好。

你的旅程一直向前延伸。走出天城山脈,就是河津町下田港了。汽車轉過一個山口,迎面而來的便是一片碧藍碧藍的浩瀚。那是太平洋。於是停下車,在這看不到邊際的大海邊,做短暫的停留。

風有點大,吹起你的長發飄飄。海浪拍打著陡峭的岩石,一下,又一下。你走一會,就在石頭上坐下來。休息。聽風。這樣清涼而古老的石頭,不知在這裡停留了多少年了。

你看著那大海,無邊無際。你說,真想就這麼一直地走,直至走到世界的盡頭。

這樣地喜歡伊豆。但你知道,你不會停留,你只是一個旅行者。你還要繼續前行。

你能記得的,是伊豆滿山那凝重的紅葉,午後的清澈的陽光和清涼的風。鳥群飛過天空,能夠聽到鳥聲和樹葉落地的啪啪聲。就是這樣的聲音。

閉上眼睛,仰起頭,讓陽光和海風在你的臉上駐足。你要用這樣的方式,記住伊豆。記住這座進入你靈魂的半島。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