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蕩在陝西的日子

作者: luxch

導讀這是一篇自娛自樂的雜記,各位看官如果既無時間又無閑心,就無須勞神費力地看下去。 05年5月的暮春時節,我去了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陝西。心中向往的本是清麗、婉約、煙雨朦朧的桂林或江浙一帶,陰差陽錯間已游走在三秦大地,它獨有的古樸與雄渾同樣讓人如痴如醉。 D1 清晨6點多,出西安火車站,直奔火車站對面的5路汽車站,在和平門站下車後幾乎不費 ...

這是一篇自娛自樂的雜記,各位看官如果既無時間又無閑心,就無須勞神費力地看下去。

05年5月的暮春時節,我去了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陝西。心中向往的本是清麗、婉約、煙雨朦朧的桂林或江浙一帶,陰差陽錯間已游走在三秦大地,它獨有的古樸與雄渾同樣讓人如痴如醉。

D1

清晨6點多,出西安火車站,直奔火車站對面的5路汽車站,在和平門站下車後幾乎不費周折就找到了在網上預定的勝利飯店(110元/雙人間/天)。入住後發現真是物超所值,不僅一次性用品樣樣齊備,還可免費的市內電話可打,服務態度也不錯。出得店門,在清爽的晨風吹拂下,晃晃悠悠地穿過城門洞,一刻鐘左右就步行到了碑林。首先直撲網上名饃:秦豫肉夾饃。契而不舍地找到已遷至別處的新店,要了一個肉夾饃和一碗紫菜湯權當我在西安的第一頓早餐。雖然有紫菜湯的潤滑,南方人的細喉嚨處理起又干又厚的肉夾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揣上未吃完的半個饃,走進了名碑薈萃的碑林。石門與戟門之間的通道在參天古柏的映襯下,仿佛是一條時空隧道,經由此便可徜徉在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南北朝的墓志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之間…… 在這裡,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靜靜地流連於歷史的某個片段,細細地品味石碑滲出的厚重與滄桑。整個碑林博物館環境幽靜、莊重,一個蠻不錯的去處。

走出碑林博物館的大門,過街就是古城牆,沿著坦蕩蕩且空蕩蕩的城樓向北走一截兒,再下城樓,古樸的鐘鼓樓就矗立在前方筆直的大馬路上。行於其間,忽然覺得此路有點像中國的香榭裡舍大街,只是周圍的現代建築醜陋了點,缺少香榭裡舍的大氣與情調。鐘樓與鼓樓之間的那個現代廣場也與這兩座古建築不相稱。逛完鐘鼓樓出來,不禁感慨當今的朝九晚五不過是晨鐘暮鼓的翻版,而後者顯然要有情趣的多,悠悠歲月就在這清脆的鐘聲與渾厚的鼓點間悄然流過。

穿過鼓樓的門洞,七拐八轉就到了大清真寺。這座伊斯蘭教的古寺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相得益彰,很有意思。我在此靜靜地目睹了穆斯林教徒的禮拜,默默地感受宗教的無限力量。坐在寺內的石凳上小憩,不禁天馬行空地浮想聯翩:對照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不難發現一個共同現像,人們都是用膝蓋來表達對信仰的虔誠,藏傳佛教的等身長頭我沒有親眼所見,但在羅馬的一個天主教教堂內,我卻被深深地震撼:一些教徒用自己的膝蓋一點點地跪上通往聖壇的長階。此外,伊斯蘭教的大清真寺、佛教的宗廟古剎、基督教的大教堂一般都建在城市的中心。基督教的教堂最是富麗堂皇,如巴黎聖母院等,而梵提岡的聖保羅大教堂,更是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算得上是登峰造極之作,想來信徒們心中的天堂也不過如此。咕咕叫的肚子讓我回到了現實,此時已是傍晚時分,趕緊出了寺門,來到鐘鼓樓廣場旁的同盛祥羊肉泡饃店,要了一個小份,服務員流水作業般上齊食物,便轉身離去,全無老店店小兒的熱情與周到。過了一會兒,服務員回來看到我掰在碗裡的饃,終於忍不住露齒一笑,隨即又嚴肅地指出要掰成小手手指甲蓋的一半才算合格,最終我也未能達到此要求。嘗一口,感覺還不如幾年前我在北京的西安飯莊吃的羊肉泡饃。不知哪一個是正宗,哪一個是改良?個人認為目前全國大多數的老字號和名小吃都已變成快餐,少了老店獨有的精致與特色。

D2

搭乘西安——延安的火車,平生第一次乘坐這樣逢站必停的慢車,8:15從西安開出,17:30左右才抵達延安。投宿清涼山招待所,80元/天,設施簡陋,不過站在陽台前,延安的標志——巍巍寶塔盡收眼底,延河水在腳下緩緩趟過。還有一點時間,決定去揚家坪接受革命教育。坐上1路中巴,請售票員到站叫我,誰知他早忘了這茬兒,直到我看見路牌,急忙叫停,才下得車來,還得走一截回頭路。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到因此省了18元的門票錢(不是故意的哦),原來進入揚家坪的旅游車都要在揚家坪所在的馬路入口處停車買票,但當地的公交車例外。30分鐘左右就游遍了偉人們住過的窯洞,坐在路邊稍事休息,打望著從旅游車上下來的各色人等,來此參觀的人中,外國人和像我這樣的散客非常少,大多是各單位集體組織的旅游團隊,看來是接受革命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天色已晚,起身去尋覓陝北小吃洋芋擦擦,其實就是土豆疙瘩伴面粉,再撒上作料,至於味道如何?嘿嘿,吃了就明白了。

D3

7:15我已坐上由延安開往壺口瀑布的中巴車,司機熱情地介紹說可以繞一點道去南泥灣看看,何樂而不為呢?最終的目的地沒啥意思,只有一個廣場、一個雕塑和一個南泥灣紀念館,不過沿途風光到令人難忘:一是359旅當年開墾的片片水田——這北方的水田雖不及南方的蜿麗,卻也是一水護田將綠繞,自有北方的灑逸之氣;二就是北京知青農場——記錄了年少輕狂的蹉跎歲月,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塵封記憶。

11:30左右,車終於抵達了壺口瀑布。遠遠地就看見一片雲煙迷漫,耳邊傳來獅吼虎嘯般的波濤聲,撲面而來的是疾風卷起的陣陣黃沙,終於見到了面值50元人民幣的畫面上那翻江倒海,奔騰跌泄,氣勢磅礡的壯觀:只見巨浪破空而下,激起無數百丈的水柱直射蒼穹,剎那間又化作爛漫的繁花,形成飄渺的煙波。黃河承載了中華民族太多的情愫,“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古人借此感慨人生的曲折坎坷;而在民族危難的近代,冼星海為詩人光未然那首不朽的詩篇《黃河頌》譜曲而成的《黃河大合唱》則代表著中華兒女歷經苦難而又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直面這洶湧澎湃的壺口瀑布,相信每個人都會思緒萬千,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感官與靈魂的雙重震撼。

從壺口回西安費了一些周折,因為沒有直達車,所以只能花8元錢先從壺口坐車到宜川,再從宜川乘大巴去西安。延安——壺口的盤山公路因受益於紅色旅游,已基本是柏油路,而壺口——宜川則全是土路,加上修路,塵土飛揚,歷經上下顛簸、左右搖晃,半道上還差點被賣豬仔的艱辛後才來到宜川。

從宜川回到西安已是凌晨時分,走出車站大門,向坐在門邊守夜的保安問路,不想竟碰上了大好人,這位保安非常熱心地幫我聯系了一家標間房費僅80元的賓館,打的起步價就到了。在此再次致謝這位好人並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D4

東線一日游,游遍錦繡如故的華清池,登臨依然蔥綠的驪山,不知何故心中竟浮起了“六朝如夢鳥空鳴”的感傷。帶著這樣的愁緒來到兵馬俑,看到一號坑內威武雄壯的方陣,腦海裡閃現的卻是杜甫在《兵車行》裡所描繪的慘境。腦殼裡有乒乓?眾多巧奪天工的出土文物讓人嘆為觀止,只是游客雲集,不時有人要你讓開,以便他拍照。在這裡不能不提那個用於支撐馬車傘蓋的青銅傘柄:這個看似普通的傘柄其實暗藏玄機,在傘柄的上下各有一個機關,只有同時上撥下開,才可以使傘柄隨太陽照射角度的改變而向不同的方向傾斜,從而起到良好的遮陽效果;而在危急時刻,傘柄又可單獨取下,用作防御的武器。這個游客可以動手操作的傘柄只是一個復制品,我在團隊導游輪番演示中見縫插針,才得以實踐,由衷地為先人的奇思妙想而折服。在西安,游客們不約而同地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的祖宗實在太聰明了”,搞不好我們的祖先是外星人哦?兵馬俑也給我留下了一點遺憾:一、 90元的門票費,除了一張電子門票,連個簡介之類的小冊子都沒有,門票費只有12元的大清真寺還免費贈送一本中英文簡介呢。二、環幕電影的內容太粗糙、拖沓。在再現秦始皇君臨天下、征戰諸侯、大興土木修陵墓等場景中,節奏緩慢,演員的演技平庸,實在等不及看看後面是否會對兵馬俑作一些介紹就離開了。相信大多數去參觀兵馬俑的人(包括外國人),事前都會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識,因此前面提到的那些場景是不是就可以免了,而著重介紹一些諸如秦軍作戰陣形的特點,秦時的服飾、器物特征,最新考古動向等方面的情況。

D5

西線一日游。西線交通不便,於是我選擇了跟散客團。在西安各旅游景點門口,都有人塞給你各種組團包車的資料單,選了一個最便宜的報價打電話聯系,確定了名片上20元車費+10元導游費,的報價。第二天早上七點過被帶到火車站候車,這一候候到快九點人才湊齊,然後發車,這一路自然是走馬觀花,誰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呢?最難忘的是法門寺的珍寶館,裡面的展品美侖美換,攝人心魄,真真算得是件件國寶,有一件看似普通的玉青色盤子,看上去總覺著盤裡盛有一點水,其實不然,而這一特殊的制造工藝,明朝就以失傳了;唐人用來吃茶(注意不是喝茶)各種器皿,簡直精美到了極致;還有各種造型別致而又設計合理的香爐……這次沒人要我讓開,可我仍沒能慢慢地、細細地欣賞這些珍品,因為已快晚上七點,是閉館的時候了。今後如有機會,還要要重游此地,不跟團。

D6

7:00在火車站找到了開往華山的游1路旅游公交車,我是第一位乘客,左等右等,快8:00了,我仍是唯一的乘客,於是有些誠惶誠恐地問司機師傅,如果只有我一人,這車還開不開啊?師傅毫不遲疑地回答 “開!”果然,8:05,車開了,車上除了司機和售票員,就剩下我了。哈哈!18元就包了輛這麼寬敞的車,快哉快哉!車直接開到東山門,然後買票進山再乘索道直上北峰,

約10:30左右,我開始由北峰獨自徒步游華山,我選擇的是由東向西的路線(傳統線路是由西向東),然後回到北峰,再由此徒步下山至玉泉院(西山門),個人認為這樣既節省體力又能漸入佳境。

這次只身登華山的經歷永難忘懷,一是它的奇峰聳立,絕壁巍峙,有著懾人魂魄的奇拔峻秀,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國之繡;二則是夜宿華山的經歷。

最著名的奇險景點鷂子翻身和長空棧道,都一一親身體驗。人說鷂子翻身比長空棧道險要,我的感覺正好相反,這也許是我有點恐高症的緣故,前者只須雙手緊握垂在這塊三面凌空上凸下凹的巨石上的一條鐵鏈,腳踏石窩,面壁挪步。眼不見雲遮霧繞萬丈深淵,心自然就不會發慌;後者修在懸崖峭壁上,寬不盈尺,只有靠山的一邊有鐵鏈,下臨深淵的這一邊則沒有,走了一半,覺著神情恍惚,就退了回來。有趣的是在鷂子翻身處,當我完成了上下求索的歷程勝利歸來時,一旁沒敢下去的須眉們甚是羨慕,有的問我是否是攀岩高手(從未涉及此類時尚運動)?有的問我是怎麼想的(學習古人“視死如視生”灑脫唄)?還有的請我與他們拍照留念,慚愧,吾非奇女子也。

到達西峰的時候已是下午5點過,按計劃在此住宿,明早看日出。在西峰飯店,以40元的價格包了一間房,裡面除了兩張床,一張桌子和一面鏡子,就還有我了。無事可做,便在陋室坐看風起雲湧,華山的雲霧捉摸不定,剛才還陽光班駁,鳥鳴翠林,就看見霧從山下升騰而起,片刻間,雲淹霧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幾分鐘後,又是萬裡晴空。這裡的雲霧來也灑脫,去也干脆,就這樣與太陽反復糾纏直至日落。這時開燈,卻沒電,經問訊才得知前夜暴風雨造成華山大面積停電,難怪在看房時,我順手拉了拉過道的燈線,燈沒亮,當時還自作主張地認為這裡是限時用電。可恨店家心黑,不將實情相告,望著對面氣像站招待所自己發電帶來的幾縷燈光,悔得腸子都青了,更可怕的是天色已暗,仍只有我一個房客,這可不像今早包車那麼好玩。四周一片寂靜,樓下的兩三個小攤也不知何時銷聲匿跡了,對面的道觀裡也只剩下一個守夜的道士,回屋正待關門上鎖,卻被氣得七竅生煙,哪裡有鎖,兩扇門被舊時的窗戶搭鉤拉上就算是上鎖了,門的縫隙大得可以從屋外伸進一根小棍,只須一撥,就可輕易地打開房門。只好再次發揚“視死如視生”的大無畏精神,拿出大手電(當初嫌它重差點就不想帶)、小水果刀(新疆英吉沙出產的,鋒利無比哦),准備時刻警惕,坐到天亮。 最奇怪的是頭晚才充足電的手機電池,居然沒電了(估計與氣像站的設備有關),今晚有點凶多吉少,劫數難逃?夜幕中不時傳來的夜登華山者的聲音和在黑暗中閃爍的手電光,讓我稍感安慰,爾後終於有客人住店了,我也終於決定躺下睡覺。

忽被樓下的人語聲驚醒,呵,天已大亮,這一夜有驚無險,看來吉人自有天相。趕緊爬上西峰峰頂蓮花峰,向早已等候於此的游客打聽時間,才5點過,抬頭一望,疏朗的月牙兒還掛在天上,朝陽正被綿綿的雲朵悄悄托起,這不就是“日月同輝”?在西峰觀東升的旭日,太陽就跟蛋黃一樣大小,柔柔的,圓圓的,但不一會兒,便開始放射出萬丈的光芒,滿天的彩霞映紅了峰頂的古松,小徑,還有坐在盛開的石蓮上的我,很有禪味。觀完滌蕩胸襟的日出,我便開始下山,一個人走在清晨的林間,一切都是那樣的賞心悅目,太陽透過蒼勁的古松,撒下點點班駁的霞光,難得一見的小松鼠在樹間跳躍,小鳥悅耳的歌唱遙相呼應,愈發襯托了山林的靜謐和清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沒想到一個人游山也能游得如此興致盎然,帶著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清泉的閑情逸致,一一走過名勝古跡,游遍了這奇險天下第一山。

在網上看到回西安的游1有兩三趟,但當我從玉泉院趕到東山門准備搭乘14:00的班車時才知道計劃不如變化快,如今淡季就只有17:00這一趟。炎炎烈日,無處可遁,只能從下午一點左右就坐在停車場的樹蔭下吃午飯,打瞌睡,脫了鞋襪挑水泡,屁股還得隨著樹影的變化而挪窩,當我圍著大樹快挪了一圈之時,才得以上車回城。

D7

西安的氣溫日漸炎熱,我也要打道回府了。一早出發,走馬觀花地游了大小雁塔,又在回民街吃了味道一般的著名的賈三灌湯包子,下午就一路酣睡回了老家。

零亂、鎖碎的記憶串起的是一幅幅鮮活的記憶,游罷歸來抒胸意,美哉美哉!最後,在此衷心感謝網友提供的信息。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