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山上的精彩 現在已經延伸到山下 山下的城鎮區 如屯溪[黃山市] 如湯口 如黃山[原名太平]現在的黃山行政區域 是1987年底設立而成 全市面積已經達9823平方公裡 人口146萬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 游覽黃山山下的湯口鎮區 也會有不菲的收獲
1 游湯口鎮 風流人物數不盡
古稱湯川 因“水溫如湯,其味芳香”之出口 在唐代 得名“湯口” 自明萬歷年間沿用至今
湯口 從古至今 一直是黃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秦初 之後各路風流人物接踵而來
明代學者、地理學家羅洪先手書 在湯口村口留下了“黃山一望”石碑 原碑雖不知所蹤 可在原址已重立
明代醫學家江瓘 《游黃山記》中 :“並黃山行,陰霾倏收,攢瓘峰駢列,橫絕天表、登頓忘疲。”
清代詩人曹復來 《湯品主程山人家》中:“羨君享盡煙霞福,日日仙源獨嘯歌。”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 乾隆皇帝來過黃山 建一座“黃山勝境”牌坊 至今尚存於湯口山岔村苦竹溪自然村
1963年 陳毅元帥陪同39個國家駐華使節69人 浩浩蕩蕩游黃山 親筆所書“黃山”二字 至今留在1956年建的黃山大門坊門匾上
1965年 越南胡志明由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陪同試登黃山
1979年7月 鄧小平徒步游覽黃山 發表了“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建設黃山特區”的指示
1981年8月 現代畫家劉海粟 在湯口作成油畫《黃山湯口》 黃山襯景與橘紅色的古民居風火牆反射 成為佳作之一
現代畫家黃賓虹 《湯口》:“去曷來湯口意欣欣,卅六奇峰想出群,松槲千章岩蔽日,林巒四繞石間?生雲。”
2001年5月 江澤民游覽黃山 “黃山是祖國的大好山河中的瑰寶”的感慨 油然而生
湯口號稱黃山旅游第一鎮 名副其實 達90%的中外游客 都是從湯口黃山的南大門上山的
2 游湯口鎮 覓欣賞山景最佳地
湯口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湯口立交橋 橋長82米寬18米 1985年建 是通往黃山北大門主要干道 有二個主孔 一孔與湯口至雲谷寺公路交叉 上下通車 另一孔橫跨逍遙溪 接通屯溪至青陽縣過境公路 1987年竣工後 曾在當地引起轟動 在湯口狹谷地帶 立交橋猶如彩虹飛架 蔚為壯觀 成為湯口人造一景
古人欣賞黃山前海的最佳位置 從“黃山一望”石碑 現在應該轉移在湯口立交橋上 在此橋中央 仰可觀 黃山諸峰 峰回路轉 直插雲霄 辟地摩天 俯可視 逍遙溪 巨石奇姿、銀浪回滾
如果能見度好 駐足向西眺望 黃山峻險群峰 從前到後 依次是天都、蓮花、雲外等高峰絕頂 在正面陽光照耀下 特別清晰明媚 層層疊疊 並隨雲海飛浮 若隱若現 逶迤多姿 巍峨壯美 十分壯觀 有道是 黃山一望 永記萬古絕妙風光
拾台階而下 可以輕松走到逍遙溪邊 走到逍遙溪上一座逍遙橋中央 在此觀景中心 黃山前海 湯口立交橋 街邊建築 自然景人造景融為整體 感覺非凡 若移動拍攝位置 把變幻萬端的山巒裝入弓狀橋拱中 欣賞黃山 又建一功
3 逍遙溪穿鎮而過 若水量充沛 溪浪翻騰又一景
逍遙溪 在地圖上又稱為湯泉溪 源出黃山玉屏峰 經溫泉、湯口、石門由山岔入麻川河 和其他溪水並入豐樂河 彙入新安江 從錢塘江入海 黃山另一水脈 桃花峰、雲門峰北坡24溪水 合流青弋江 彙入長江入海
逍遙溪 全長15.5公裡 而流經鎮區僅僅幾百米 把鎮區劃為東西兩部分 逍遙東街和西街
現在 逍遙溪兩岸的狹長地帶上 依山臨水而建各式徽派建築 馬頭牆、小青瓦、白粉黛的牆錯落有致 多為4-5層連體式 估計是統一規劃後重建的
逍遙西街 有2大超市 上海聯華超市和蘇果超市 蘇果超市樓上是一家茶餐廳 西街一側 有2家網吧
而逍遙東街 則有多家賓館 也有美容店
東西兩街底層 多以小商店為多 有小吃店 有賣小商品 也有替游客篆刻寫字的鋪位
狹長的逍遙街 繁榮與敗落景像 以湯口立交橋為界 涇渭分明
橋南側 則商店林立 人頭攢動 而北側 則幾乎沒有像樣的建築物
此種現像 至今沒有能弄明白
湯口立交橋下 西側 有一個簡陋的室內農貿市場 在早晨時分 還有攤位設在街邊的 有蔬菜禽蛋 有水果干貨 有水產海鮮 看來是當地人日常食品主要的供應點
站在逍遙溪上的逍遙橋上之中央 可以說站在鎮區的中心 回顧四周 歷歷在目 若水量充沛 逍遙溪白浪翻騰急流勇進 讓人倍感熱血沸騰振奮無比 只可惜 此次正逢枯水 溪水寥寥無量 讓人遺憾
但若真遇上了特大暴雨 那逍遙溪溪水泛濫 那不是湯口居民願意看到的
1991年7月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 之後 1995年6月1996年6月受大暴雨襲擊 湯口居民依然記憶猶新
現在 在溪邊或橋上 可以看到不少湯口當地人 踩在逍遙溪中的石頭上 洗滌著衣服和食品 有老有少 有男有女 湯口水價雖然不貴 這也看出當地居民節儉的傳統
4 湯口翡翠谷 譜寫浪漫愛情故事
在當地 流傳著這麼個動人故事 說是1988年 上海曾有36位青年男女相繼到黃山游玩 在當地人介紹下 不約而同來到距湯口鎮幾公裡外的翡翠谷 邂逅於這條峽谷中
那時候 翡翠谷如一片美麗的處女地 尚未有游客光顧過 道路坎坷 甚至無路可走
這些上海青年男女游客 憑一腔熱血 相互鼓勵 相互幫助 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 擺脫了數度險境 從初次相識變成了知心朋友 並在靜謐而美妙的峽谷中 度過了人生難以忘懷的男女共同生活日子
回到上海後 有20人10對結成了終身伴侶
此後 湯口翡翠谷 被人譽稱“情人谷”[此故事又記載於湯口信息網中]
上海人好游山玩水 好浪漫的海派特質 在此故事中 淋漓盡致得到了佐證
獲最佳外語片獎杯等四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臥虎藏龍》 也曾經在此取景 fans追捧也帶旺了此景點
5 方便進出湯口
湯口 現位於103省道[屯黃公路]和205國道交彙口
從屯溪到湯口約69公裡 若自駕車上下山 僅需化1小時左右
而從屯溪汽車站 只要花10元錢乘班車就可以到湯口 進出湯口十分便捷
此外 現在 湯屯高速公路湯口段又名銅黃高速公路湯屯段正在加速建設 屆時從上海來的車輛就可以直接抵達黃山南大門-湯口
自駕車進入湯口鎮 得在抵達湯口立交橋之前岔口進入 路幅很窄 對大巴士言 需謹慎
到前山慈光閣 沿盤山公路 僅1500米 步行卻得花費25分鐘 車行10分鐘 到後山雲谷寺 沿盤山公路有7公裡 一般乘班車為主 自駕車約15分鐘
對於喜歡提高駕車技術的城市車手來說 這兩段盤山公路 急轉彎急爬坡急下坡急彎道交會 非常有挑戰性 是練習車技的好地方
現在 湯口開設的旅店和商店等 以私人投資見多 不少湯口人 還去屯溪投資建酒店 私人老板如果經營的規模大些 都有自己的網址或網站來推銷 這也正好吻合自助游的時代潮流
目前 湯口人的生活水平 在徽州地帶 算是中上游 物價水平 對來自大上海的游客言 算是可以承受的
如果說景區以攬勝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 桃花溪和逍遙溪貫穿其中 那海拔高度僅在650米左右湯口鎮區中心 得算在逍遙溪上的逍遙橋中央
有時間游覽湯口 則是不錯的選擇
數據1
湯口鎮的地質構造方向和山脈走向 同黃山風景區一樣 基本一致 均為北東-南西向 是長江和錢塘江水系在安徽的分水嶺
數據2
湯口-上海 510公裡 湯口-杭州 285公裡 湯口-翡翠谷 5公裡
數據3
湯口鎮東西長 18.3公裡,南北寬 13公裡 總面積129.35平方公裡
轄山岔、湯口、寨西、大嶺下、崗村/岡村 、芳村等 6個村委會/行政村 30個自然村 共 74個村民組/居民組 全鎮 3324戶 1.17萬人口 其中農業人口10901人 勞動力 5608人
山場 19.2萬畝 其中竹林 3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90% 水田950畝 茶園8601畝 果園面積580畝
鎮政府設在湯口
省市直及黃山管委會等43個單位常駐湯口
數據4
境內景點 有翡翠谷、九龍瀑、野生猴谷、天湖景區、鳳凰源和妙趣橫生的香河竹筏漂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