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理,有很多的噱頭,而大理也是我心目中雲南之行必走的一個地方。從在初中的時候看《天龍八部》的時候,我就迷上了段譽,迷上了遙遠神秘吸引人的大理。在出發前,看到ctrip上的介紹,原來大理還有風花雪月的講究: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雖然這次大理之行沒有見到所有這四景,但大理絕對玩得開心。相傳有一個書生與一個姑娘相愛,引起了南詔國王的不滿,就命羅荃法師把書生打入洱海,姑娘為救書生向觀音菩薩要了劉瓶風,想讓大風把海水吹干,就出書生。誰知姑娘將風瓶背到天生橋時,跌了一跤,一下子打碎了五個鳳瓶,所以風全聚在了下關。下關風我經歷了兩次,一次是在從昆明剛到下關的時候,從車上下來,突然感到風兒呼呼的刮呀。本來在車上悶得要命,一下車就涼快好多,頓時感覺衣服穿少了。第二次是從麗江回下關,那時天已經快黑了,下關風是不論早晚不知疲倦的一直刮著。
到大理古城的時候已經晚上七點多了,但是天還是亮得像白天一樣。聽那邊的人說,雲南的天暗得很晚,要九點的時候才會變黑。這樣一算,雲南的白天的時間好長啊,讓人感覺活得時間也變長了。當晚,我們找到古城內博愛路上的四季客棧。四季客棧屬於國際青年旅館,裡面布置很有特色,工作人員也是清一色的當地人,國語英語都行,給人很愜意的感覺。把行李放在房間後,我們忍不住要出了客棧多看看大理古城的夜景。
先是去吃晚飯,我們隨便找了一家看上去還不錯的小飯店,叫做“大理一家人”(怎麼有點抄襲“上海人家”的感覺)我們點的菜完完全全是按照書上的攻略:大理砂鍋魚:顧名思義就是在砂鍋裡煮魚,魚號稱是洱海裡的魚。砂鍋裡還有好多亂七八糟的很多東西,有豆腐、海帶、肉片什麼的。砂鍋裡的湯很濃很鮮,同時砂鍋裡的東西還可以蘸著一種調味料吃。調味料本來是干的,裡面有香菜、辣椒什麼,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是雲南很普遍的一種調料叫做“蘸水”。然後可以在蘸水裡加進砂鍋魚的湯,於是蘸水變得比較濃稠,就可以當作調味料蘸魚蘸肉蘸菜吃都行。味道偏鹹偏辣,這也是那邊比較通常的口味,還是很好吃的。其次是炸乳扇,乳扇是大理比較特色的一種小吃,被稱作雲南十八怪之一“牛奶做成扇子賣”。其實就是把牛奶經過不同的處理,比如炸或者烤,變成凝固的扇狀,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這把“扇子”是卷起來的形狀。這樣聽起來乳扇有點像上海有賣的炸鮮奶,事實上完全不一樣。首先乳扇的奶味十分的重,感覺吃一口乳扇有整整一大瓶牛奶的奶味。如果吃不慣的人,可能吃一片乳扇就已經足夠了。其次乳扇的口感不脆不軟,感覺有點硬,也有嚼勁。第三道菜是素炒餌塊,同樣也是雲南十八怪之一“糌粑被叫做餌塊”。餌塊感覺有點像年糕,但是沒有年糕那麼粘。餌塊可以有各種做法,可以和各種不同的肉或菜一起燒。在大理的飯店一般都是沒有菜單的,一般店主就把他有的原料擺在門口,人們就看原料點菜,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選做法。
酒足飯飽後,我們隨便逛逛就到了舉世聞名的大理古城洋人街。以前一直聽說洋人街裡面外國人超級多,一看才發現其實沒有那麼誇張,中外人員的比例也就1:1。我們邊走邊逛,路邊有很多攤頭(但是和之後的麗江比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都是賣比較有特色的扎染或飾物。走著走著,看到有一家酒吧門口有兩個外國人,一高一矮,身穿小醜的衣服,面對面站著在把玩火把,算是余興節目。於是我們決定到這就酒吧坐坐,算是泡一下大理的吧。誰知我們剛坐下來,要好了飲料,面對著街上,他們的表演就結束了。等我們出了酒吧,再逛一圈,在回來的路上看到他們又在表演了。哎,他們怎麼就挑我們不在的時候表演啊。
第二天早上一出門,我們還是衝著大理的特色小吃去。在路口買了一個破酥吃,是鹹味的。鹹味的破酥有點像我們上海的蔥油餅,但是面粉比蔥油餅厚,蔥也沒有蔥油餅那麼多,也沒有蔥油餅那麼油,總的來說和蔥油餅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其實說到破酥,還是大理古城旁的喜洲破酥最為出名。在買破酥的時候,我們碰到了我們在雲南第一個出行的同伴玲姐(曾玲霞)。她是一個人出來旅行的,那天早上剛到從昆明到大理,正好在破酥的攤子碰到了我們,可以和我們一起包車游大理。後來我們知道,原來玲姐是浙江的一名高中地理老師,這次正好趁教高三放假比較早,出來玩也比較早。玲姐是超強的人物,之前她曾進藏兩次,還背包和當地藏民一樣“轉山”。總之玲姐是在太讓人佩服了,後面的經歷讓我的敬佩之心更重。這次玲姐雲南之行的主要目的地是怒江,怒江是好難進的地方,這次她說准備雇馬幫進怒江。
古城路上到處有跟著你想讓你包車或者介紹你住店的當地人。我們隨便找了一個包車的,包夏利這樣的車一天就30塊,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路線走。之所以那麼便宜是因為這些車會沿路帶你到某些地方,在這些地方買東西他們應該都是有回扣的。在車上,司機幫我們介紹,在大理主要是白族,白族的姑娘稱作“金花”,男的稱作“阿鵬”。
首先沿著公路開一會兒,就到了喜洲。喜洲以喜洲民居著名,喜洲民居是典型的白族民族,其格局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司機帶我們去了一家能看白族民俗表演和三道茶的民居。我們進了大院,身穿白族民族服裝的金花立即幫我們送來了三道茶。三道茶非常著名,一苦二甜三回味。第一杯是很苦的綠茶,第二杯中有生姜,又很重的奶味,很甜,第三杯的味道怪怪的難以形容。一邊喝三道茶一邊看白族表演,演得非常有趣。最為印像深刻的是“掐新娘”,演得是白族結婚的時候。新娘帶著一副黑黑的墨鏡,然後親朋好友都爭先恐後地去掐新娘,然後新郎就裝裝樣子地保護新娘不被掐。在表演的最後,我們幾個上到台上和演員們一起跳了個小舞。
出了大院,我們在四周繼續自己瞎兜,買到了正宗的喜洲破酥,這回買的是甜味的,好像加的是蔗糖醬。果然是在喜洲買的最好,非常好吃。又走了幾步,發覺一棵參天大樹。司機告訴我們每個鎮都有自己的一棵古樹,在喜洲就是我們看到的這棵,在樹上有許多白色的鷺鷥。這些鷺鷥別的樹都不去的,只在這棵古樹上棲息。
接下來我們到了周城,周城是大理州內最大的白族村鎮,以扎染最出名。司機先帶我們到了一家沿路的家庭作坊,果然有好多好多扎染,有不同的大小尺寸,不同的顏色圖案。一進門就能看到扎染的制作工廠,有幾個巨大的染缸,有裝清水的,也有非常藍的。當家的金花告訴我們,在周城的扎染都是用植物染的,不像別的地方是用化學染料染的。用植物染,藍色的就用板藍根,紫色的就用板藍根的花,綠色的就用當地的各種草。隨即,金花帶我們到了她家的二樓,那裡堆滿了扎染的成品。我們對這些扎染都很有興趣,很想買些帶回來做禮物。可是這家人家的開價給我們感覺有點貴,我們馬上想到這可能和我們的司機有關,因為是司機帶我們到的這家作坊,我們買的價錢裡肯定還包括司機他們的好處。於是我們毅然決定再換一家,司機一副不怎麼肯給我們指路的樣子,我們就自己在周城瞎兜。兜伐兜伐,我們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條小溪,溪水的顏色就是那種扎染的藍色。我們喜出望外,只要沿著這條小溪到源頭,這不就找到了。於是我們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找到了另一家扎染的家庭作坊,在那裡以便宜合理的價錢買到了正宗好看的扎染。我們後來把這段經歷告訴麗江的王萍姐,她也連誇我們買的好。
可能是之前我們都沒給司機得到什麼好處(之後也沒有),司機有點不爽,沒有把我們載到上關,直接回程了。其實也沒關系,對於上關花而言,我們去的不是很好的季節,因為那些花兒正好都沒怎麼開,或者說已經剛開完。回程的路上路過崇聖寺三塔,聽了網上大多數人的意見,我們沒有進去,只在外面看了個大概,然後直奔就在三塔旁邊的三塔倒影公園。倒影公園其實很小,但是非常著名。因為號稱這個倒影公園是觀三塔最好的一個地方。果然如此,在公園裡的湖邊,湖水裡倒影三座塔,天空中矗立著三座塔,天水一色,真是非常漂亮。
我們在倒影公園呆了好一會兒,坐在湖心亭聊天,都快忘了在門外等的司機。等到司機他們進來叫我們,我們才頓時明白。看來大理這個地方真是能把時間拉長啊。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洱海,洱海屬於高原湖泊,海拔有1972米。之所以叫洱海,是因為從高處看下去,這個海是一只耳朵的形狀。在這裡我們與司機又起了小衝突。司機我們直接拉到了做那種大型的旅游游船的岸口,那裡的船家也是漫天要價,說是要100塊一個人。我們本來就對做這種大的旅游船,到洱海裡隨便逛一圈、上幾個極度開發的小島沒什麼興趣,所以向司機提出了想做自己劃的小船的意見。旁邊的大型旅游船的船家一聽我們不怎麼感興趣,馬上把價錢降到60塊一個人。可是我們仍然是沒什麼興趣,就盯著司機想讓他幫我們安排小船。他一開始說是這裡沒有小船坐,我們把攻略拿出來給他看後,他又說小船只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劃,劃不到洱海裡面的。在我們的堅定要求下,他也沒了法子,只得放棄讓我們坐大船的想法,把我們帶到了附近的一家人家。這家人家是當地的漁村,平時就在洱海裡捕魚。於是我們就跟著這家的小漁船,和他們一起在高原捕魚。
坐的是一種很簡陋但是很樸實的木制小船,在小船的兩邊站著四五只鸕鶿,也就是俗稱的魚鷹。鸕鶿有很大的嘴巴和頭頸,漁家在鸕鶿的脖子上套上一根繩子,使得鸕鶿不到的大魚不會被吞到他們的肚子裡。這樣的捕魚的旅程就開始了。先是這些小家伙到水裡面熱熱身,它們都很聰明有很乖。漁家不時地發出“oho, oho”的聲音,然後這些鸕鶿就跟著小船的路線,在船附近游啊游。在過了一會,就有所收獲了,一只鸕鶿吃到了一條洱海裡的魚。漁家把那只鸕鶿引回到船上,然後掐住它的脖子,一條魚就從那只鸕鶿的口中出來了。接下來是收獲不斷,隔幾秒鐘就聽見我們幾個指著某只鸕鶿的碩大的脖子說:“它吃到了!”。然後漁家再一個連一個地把鸕鶿引到船上,有的鸕鶿還非常厲害,能一下子吃到兩條魚。整個捕魚的過程持續了一小時,我們就被漁家送到附近的一個岸口。
回到岸上,我們的司機還沒到,我乘此機會品嘗了一下當地的小吃“甜米粉”。一碗甜米粉,米粉就像透明的小蝌蚪,再加上其他料,用吸管一吸,入口即化,超級美味。讓我感覺一碗不過癮,於是連吃了兩碗。
晚上回到大理古城四季,趕在晚飯前和一個瑞士女孩玩了會乒乓球,人家還真是打得不錯呢。晚飯還是要了當地比較特產的幾個菜:砂鍋魚、炒餌塊、螺絲還有洱海裡的海菜。我很想嘗嘗攻略裡面推薦的青梅酒,是用大理的梅子泡成的,度數很低,但是我不確定大家是不是愛喝。於是老板娘倒了一點給我們嘗嘗,Zoe嘗後立即說不,她說這味道就像是很難吃的酸梅湯,其他幾位看來對青梅酒也不感興趣,那就算了吧。
夜色黑了以後,我們想去看看洱海月,所謂洱海月就是只明月倒映在洱海的美景。我們慢慢悠悠地從古城走向洱海。回頭一望,就能看到蒼山。晚上的蒼山的山峰被白色的雲浮蓋著,暗色的山加上乳白色的雲,就像冰激淋倒在堅實的布丁上,美極了。除了城門,當地人告訴我們再向前走一段時間就是洱海了,但是想要看到洱海月起碼要等到12點。此時,玲姐作為地理老師也馬上擺出了理論依據,說是現在是下旬,月亮只在下半夜出現。雖然看不到洱海月,但是看到蒼山傍晚的雲還是很漂亮的。
第三天早上就一個安排,騎馬上蒼山,而後下午就要乘車去麗江了。白天的蒼山和前一天晚上看到的蒼山完全不一樣。同樣有雲,但是雲不是像晚上那樣蓋在山峰上。白天的雲看上去比較稀薄,蒼山在雲霧之間若隱若現,山和雲一起綿延不絕。有時候我想光看雲南的雲,就值得看一輩子。隨著馬在蒼山上越走越高,整個大理古城和洱海的景色也越來越看的宏觀清楚。俯瞰古城和洱海,真是美極了。因為我們來得是夏季,所以也無緣看到蒼山雪,但是現在已經看到的已經足以讓我信服。
http://yann2005.yculblog.com
yann_zhangbin@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