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5)——江湖【黃龍、九寨、成都游記】

作者: pwifs

導讀7月1日唯一一個大懶覺,直睡到渾身筋骨酸痛。一個人走出賓館,在春熙路上隨便走走,看看美女。春熙路是條短來兮的步行街,基本和我在全國各地看到的步行街沒什麼兩樣,包括多得不像話的人流——自然我也是這萬惡根源的一份子。兩邊的沿街店鋪以一些牌子的衣服鞋子的專賣店居多,夾雜一些賣小飾品的店家。分岔路口一家頗大的商廈,走進去一看,地下一層是整個樓 ...

7月1日唯一一個大懶覺,直睡到渾身筋骨酸痛。一個人走出賓館,在春熙路上隨便走走,看看美女。春熙路是條短來兮的步行街,基本和我在全國各地看到的步行街沒什麼兩樣,包括多得不像話的人流——自然我也是這萬惡根源的一份子。兩邊的沿街店鋪以一些牌子的衣服鞋子的專賣店居多,夾雜一些賣小飾品的店家。分岔路口一家頗大的商廈,走進去一看,地下一層是整個樓面的食品超市,很合我的心意。主要目標是成都特產燈影牛肉,五香麻辣各搜羅一點,再捎帶點桂花糕之類,順便買點早餐(事後證明這是個極端糟糕的決定)。

午飯定在一家喚作“味道.江湖”的店家。一樣竹為本的廳堂,紫色幔帳鋪展開來,誇張飄忽的美感,有點《青蛇》的場景感覺。這毫無疑問是吃得最滿意的一餐,我想大概是可以代表川菜的真正實力的,真希望能開到上海去——正應了Leslie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頭一道“架子白肉”就驚艷四方,竹質的掛架上披著切得很薄的五花肉片和黃瓜片,配上特制的醬料,裹在面餅裡大嚼一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面餅,絕對的手擀面,很有韌勁,攤的厚薄正好,蒸得透,且沒有發面時易見的堿味——一直以為只有北方才吃得到如此好的面餅,單是吃這光餅也是美味一樁。同座也有同好者,末了特地加要了一份餅過癮。一道“長江香肘”,就是蹄膀,是這裡的特色,浸在鮮辣的湯料裡,肥而不膩,連皮帶肉,入口滑嫩,加上碎芝麻點綴的香味,記憶猶新。“雞絲涼面”,雞的做法類似於上海常見的手撕雞或者口水雞,特別之處在於作料裡放上大量的花生醬,香氣撲鼻,又衝淡辣椒和花椒的刺激,入口有柔順的感覺;底下面條筋道而爽滑,又正中我等面食愛好者下懷。“酸菜粉絲湯”本來沒什麼特別,然後比較清淡爽口的滋味挨在重口味的各色菜肴之後就顯現出巧妙之處了。當然也不是十全十美,蔥姜燒蟹和扇貝就比較一般,畢竟不是川菜,學得型也學不到神,大家若去就不必點了。還有一道“半湯爽口蛙”。鑒於本人生來不吃兩棲類生物,不做評價。

一頓飯吃到三點來鐘,再想去都江堰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轉道就近的杜甫草堂。門票高達60元——事後才知道敢情就是從那天開始漲的價,被活生生痛斬一刀。裡面的建築大都是清代以後重修的,要想體會杜工部的心境實在是無可能了。遇到一個正在這裡實習的旅游學校的小姑娘義務為我們作向導,言談間得知人家才17歲,反躬自省,啥也不說了……大家似乎對於購物的念頭比游覽本身更甚,有人買了幅大字,有人則提回了一套編鐘!

離開草堂去往領事館路——號稱成都著名繁華的購物街。然而除了街口商廈上大大的Prada條幅令我們高山仰止外,後面一路上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逛頭。都走得很累,隨便找家咖啡館進去,要了幾壺茶,一邊打牌一邊歇腳。中午吃得夠飽,出來是雖然時間不早但都毫無進食欲望,只好再以一眾疲憊之師攻向剛才那座商廈。男人們坐在凳子上犯困,女人們流連於衣服架子前,老掉牙的劇情。

來成都不吃火鍋好像總有些說不過去。在某人的執意要求下點了鴛鴦鍋,後果果然如我預言:白鍋沸起來慢得令人心焦,而紅鍋在嘗過兩口後基本無人問津。加上沒什麼胃口,這頓飯吃得如何失敗大家就自己推想去吧。

回賓館理行裝,聚在房間裡無釐頭瘋狂一把耗掉最後的體力,然後悶頭睡覺。我們的旅程,就到此為止了。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