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子“小姑山”

作者: nineday

導讀凌波仙子“小姑山” 風光旖旎的小孤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65公裡的大江中,素有“長江絕島”、凌波仙子等稱號。 碧峰飛峙大江心,是此山的獨特風貌。遠遠望去,山峰雖然不高,但她躍江而起,中流砥柱,絕壁臨水,似刀切斧削,氣勢非凡。正如陸游所贊美的:“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信造化之尤物也。 ...

凌波仙子“小姑山” 風光旖旎的小孤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65公裡的大江中,素有“長江絕島”、凌波仙子等稱號。

碧峰飛峙大江心,是此山的獨特風貌。遠遠望去,山峰雖然不高,但她躍江而起,中流砥柱,絕壁臨水,似刀切斧削,氣勢非凡。正如陸游所贊美的:“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信造化之尤物也。”昔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紀功,秦始皇東巡,勒“中流砥柱”於石,《水經注》對此作了記載。盛唐時小孤山的名字,正式出現在詩人筆端,以其獨立不倚而得名。說她小者,是為了區別於鄱陽湖口的大孤山。因山形像古代婦女的發髻,又名髻山。相沿日久,遂轉小孤為“小姑”,好事者並把對岸的澎浪磯,索性說成“彭郎”,生發出許多小姑與彭郎相愛的美麗傳說,使此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歷代文人多把她描繪成“凌波仙子”、“綽約佳人”、“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化身”。

曲徑通幽啟秀寺,是此山的神游勝境。啟秀寺為唐代高僧馬祖始建,以小孤秀過靈隱,故名“啟秀”。山門辟在龍角石之西北麓,稱“一天門”。門首嵌有元俞瀚所書的“啟秀寺”和乾隆篆書的“靈昭江嶼”石刻。洞門內曲徑通幽,宛若一座神秘的仙府。右轉入龍耳洞,可聽潺潺濤聲,仰窺洞井雲天。左折經二嘉祠、靈官殿,可上陽光飄灑的陽台。出陽台東行十余米,便至規模宏偉的啟秀寺佛殿。寺分先月樓、凌虛閣、天妃殿三部分,與南北兩側的臨江軒、幽明鐘、半邊塔、海神龕、關聖殿、界潮祠、彌陀閣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寺前楹聯是“碧漢空中懸古寺,白雲堆裡響殘鐘”。小憩此寺,似入“蓬萊仙境”。

煙鬟縹緲梳妝亭,是此山的絕妙奇觀。由寺側右折攀援而上穿過碧玉纏腰的竹林,可直達碧峰絕頂的梳妝亭。再從御詩碑前嘯龍口穿橋而過,沿著環山石道順亭攀登,可上東峰險崖的觀濤亭,俯覽海眼、攔江石諸景,蔚為壯觀。亭為六角三層,構造精致,上有琉瓦飾頂,翹角飄鈴,下有曲欄環護,古樹幽篁掩映,游者或高踞亭上,或徘徊階前,若從“梳妝”的特定意境欣賞,南望胭脂港,西觀鏡子山,北盼娥眉洲,煙柳婀娜,雲霞出沒,江山多嬌。此時此境,朗誦坡翁“哦哦兩煙鬟,曉鏡開新妝”的絕唱,會使你樂而忘返。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