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把古長城寫完,下周二俺要去江南(無錫附近城市)走一趟,一周後回石不攀古長城,枉為老頑童3
上回說到晚上住在農家小院,閑談中,男主人告訴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村邊的山上就有古長城,他明日清晨帶著我們去,並且可以從長城直接到青龍峽景區,門票也免了(22元門票)。當然人家也不白帶,一人10元帶路費。說心裡話有了古長城,青龍峽去不去都無所謂,我們自然滿心歡喜的答應了。爬古長城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村裡炮聲不斷煙花不斷,那是北京的游客在過煙花癮(平時在北京市區是不能放煙花炮竹的)。
熱水泡了泡腳,趕快睡覺,明早還得起早爬山呢。
第二天早六點就同男主人上山了,山路不算陡,路上有不少馬糞,這是游客騎馬上山留下的“遺產”。路上老鄉說他們過去常用長城的磚壘院牆,現在不允許了。走了約半個小時,我們爬到了長城邊,“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也扯淡”,這是老鄉們總結的。的確對於他們來說,長城天天見,已司空見慣。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外鄉人”可不一樣,綿延不斷的長城沿著山脊起伏跌宕萬余裡,這是多麼偉大的工程啊!
當我們上氣不結下氣爬上長城,視野豁然開朗,這裡是山的脊部,長城就像是脊柱,遠看去白白的一條蜿蜒曲折的線,向遠方延伸延伸直到視力所不能及。
長城雖長但並不寬,我們爬的這段長城就很窄,只夠倆人並行,絕不像八達嶺長城那麼寬。長城也不是絕對連續的,從我們爬的這段長城就可看出:在某些地段沒長城,過了這段就又有了。而這段沒有的地段,一定外方(長城是抵御外番入侵的軍事設施,外方為番區一方)是懸崖絕壁,番軍無法攀登,建上長城也沒意義。人們常說,封建王朝勞民傷財用老百姓的血汗修築了長城,這話不假。但從另一角度講,長城在那種社會發展階段,確實起到了抵御外族入侵的屏障作用,這比修建圓明園、阿房宮要有意義的多。並且在修建長城勞民傷財同時,注意了節約,比如有天然屏障的地方不建長城,比如不需很多兵力把守的地方不建寬長城,當然這是老頑童各人愚見,不一定正確。
這裡的長城基本上都不是完好的,有些地方只有城基。城基基本上是石塊砌成,上部才是用磚砌的,城磚比現在的大,呈青灰色。那時沒有水泥,連接磚及石塊的是用糯米汁攪拌的白石灰。因米汁有粘性,所以長城也很堅固。我曾用撿起一塊散落的石灰膏,用手捏根本捏不碎,不次於現在的水泥。
每隔200多米建有一個烽火台,且烽火台多建在山峰上,登上烽火台就可俯瞰遠近山巒,的確是及時發現敵情的好地方。這不,眼前就是一座烽火台,嘟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緊跑了幾步,一腳沒踩穩,一塊長城古磚被帶起砸在嘟嘟的小腿上,小腿前部脛骨只有一層皮包裹,最經不起磕碰,可偏偏這塊古磚砸在此處,疼的嘟嘟直吸冷氣,挽開褲腿一看,血都流出來了,這不禁使老頑童想起了國歌:“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話說回來,長城的磚可不是隨時都可遇到的,唯有緣人砸之。(看官不會以為老頑童是興災樂禍吧,本老頭絕無此意,只是一時興起饒舌罷了)
這裡還有幾座保留相對完好的烽火台,只是上烽火台的台階已殘缺不全,攀上時要小心。今天早晨有霧,照出相來長城不很明顯,但用眼睛在實地看,還是能看很遠,想想他有一萬多裡,感覺自己的心胸也開闊了許多。山海關咱去過(長城的東頭),嘉峪關還沒到過(長城的西頭),啥時咱也去瞅瞅。坐在烽火台上老頭我又暢想起來。
嘟嘟坐在我的旁邊,雙手捂著被砸的腿,眼望著前方出神,不知他在想腿還是想別的什麼。
長城不算難走,多半是高低不平的碎磚或碎石,我自然是昂首闊步大踏步,嘟嘟自然是瘸腿瘸步蹣跚步。這時的他血是止住了,但卻腫起了一大塊,這滋味咱嘗過,有一次騎自行車馱水泥摔倒了,腿也砸成這樣,的確不大好受。
在長城上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青龍峽索道站(頂部的索道站),再往前走是一個烽火台,本打算爬上去,可沿著烽火台轉了一周,竟找不到上去的台階,如果說台階被毀了,可連一點台階的痕跡也沒有,真不知過去的守軍是怎麼上去的。嘟嘟受了傷,咱也不能讓他太累了,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長城,坐索道下山。坐在纜車上還不時回頭望,一首歌在心頭激蕩:“一生愛不完的是你呀,一生看不夠的是你呀------------”。
青龍峽比雁棲湖大,四周群山環抱,長城綿延峰上,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大水峪村邊有“青龍峽”火車站,旅游旺季有北京旅游列車停靠。.
青龍峽旅游設施不少,出大部分與雁棲湖相同外,高空秋千雁棲湖沒有:人從湖面吊到距湖50米高空,向下墜落復又吊起,可謂“大起大落”,老頑童一把年歲,不敢拿老命開玩笑,估計其中滋味:肯定不是享受,但絕對是刺激。
在青龍峽轉了一圈,時間已經快中午,打的回到懷柔(10元),轉乘到北京的公交車勝利回京,感覺最深的是那農家小院和那魂牽夢縈的古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