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蕩在紐約(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者: 微笑的理由

導讀在美國逐漸養成了逛博物館的習慣,雖然自己也知道有附庸風雅之嫌,但多少個博物館看下來,畢竟也形成了一些欣賞能力,對某些大師的作品也可以慧眼識君了。這周去的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博物館位於鬧市區,緊鄰第五大道,在狹窄的街道中占據了一棟樓,據說整棟樓的設計是一個日本人完成的,風格很簡約,特別是那個微縮型的雕塑園,頗有日本園林的感 ...

在美國逐漸養成了逛博物館的習慣,雖然自己也知道有附庸風雅之嫌,但多少個博物館看下來,畢竟也形成了一些欣賞能力,對某些大師的作品也可以慧眼識君了。這周去的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博物館位於鬧市區,緊鄰第五大道,在狹窄的街道中占據了一棟樓,據說整棟樓的設計是一個日本人完成的,風格很簡約,特別是那個微縮型的雕塑園,頗有日本園林的感覺。整個博物館全部是現代藝術,比較有意思的是三樓的建築和設計,特別是其中的很多家居設計,陳列了很多六七年代的家居產品,在當時可能算是前衛吧,可是到今天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像big的crystal 圓珠筆,微型的照相機。博物館裡還有好多攝影作品,主要是反映當代美國人的生活,細細看下來從六七年代到現在,世事變遷,美國也不例外。在MOMA六層樓、近13500件作品中,我最想推薦的卻是三樓的一個特別攝影展。從自動扶椅上三樓後向前直走會有一個長廊,左側是落地的坡璃窗,右側的牆上掛著幾幅大型照片。乍一看,沒有什麼特別,不過是MOMA四周的街景,可是看題目卻有點奇怪:“Aug. 2001-April 2004 MOMA”。通常攝影作品會注明自己的拍攝年份,但是一張照片怎麼可能用了三年之久呢?原來這幾幅照片是德國一個藝術家Michael Wesely的作品,,他在MOMA附近的幾棟樓上放置了幾架相機,每一架都采用特別技術放慢了曝光時間,用近三年完成一張照片。於是,我們有幸看到了時間的記錄。在照片上,行人,汽車由於速度太快只余下有一些像小塵埃的光點,拆遷掉的大樓在照片上仿佛一個幻影,只有那些亙久未變的建築物才是最實在的存在。人,不過是這個世界的過客。正如這組照片的主旨所說,“在這組照片中,時間才是真正的拍攝對像,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們看到時間的存在。”

在MOMA還有一個必逛項目,就是它的商店和街對面的design store。都是一些設計家的家具產品,很多靈巧而有心思的設計,應該也算不錯的紀念品吧。不過,價錢比較貴。

交通:MOMA在西53街上,東邊緊鄰第五大道。如果坐地鐵的話,坐E線到第五大道和53街那一站下車出站往西就可以看到那個醒目的黑色MOMA標志。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