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實習的緣故,在紐約呆了兩個月,雖然工作總是讓人心煩的,但是卻有機會體會到紐約的魅力。Theres always something happening here.If you are bored in New York, it is your own fault.下面的東西都是在紐約期間斷斷續續所寫,現在貼出來希望能對以後去紐約的朋友有幫助。
去大都會的交通非常方便,地鐵,公交都有,大都會的地理位置很好,面朝第五大道旁,背靠中央公園,可惜今天去的時候大都會在進行修整,入門處的建築全部被罩上了,留下了進出口的大洞,只有在牆上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讓我確認這就是自己今天的主要目標。走進大廳,中間是一個信息中心,有多種語言的接待員和各種文字的說明書,很是方便各國游客,建議在這裡拿一本自己熟悉語言的紐約藝術的小冊子,上面有紐約當年的文化活動和時間安排,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合適的活動。再說回來,在大廳的兩側各有幾個售票台,隨便選一個都可以,門票大概是十五元吧,不過事先有朋友教了一個妙招,可以省掉這個門票。其實很簡單,就是買票前先問售票人員,Can I make a donation?售票員會很熱情的說,當然可以。然後你就按自己的心理價位給點錢了,我給了一元錢,據說有的台灣人才給二十五美分,真夠摳門的。不管你給多少錢都可以得到進門證,和別人花錢買的一模一樣,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金屬扣別在衣服上,金屬扣的顏色每天不同,今天是綠色的,明天可能就是黃色的。我很喜歡這個別致的入門證,上面是一個大大的M,也就是大都會的標志,其實是一件很不錯的紀念品呢。
大都會最有名的展廳應該是他的埃及藝術館,在大廳入門後的右側。據說這是除開羅以外埃及藝術品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著名的藏品有埃及為數不多的女王Queen Hatshepsut的像, Tomb of Perneb和Temple of Dendur.特別是最後一個,是埃及國送給美國的禮物,原來這個廟是在埃及尼羅河岸邊,由於下游修了水壩結果搞得這座廟每年有很大一段時間是淹沒在尼羅河水中。為了保護這些古跡,埃及向全世界尋求幫助,美國人慷慨地給了1600萬美元,把這座廟搬到了大都會。為了保存這一珍貴古跡,大都會甚至建了一座巨型溫室般的房間做它的新家。可是失去了尼羅河的滋潤和非洲遼闊土地的襯托,那座古廟在我眼裡已經失去了靈氣,和一般的復制品也沒有多大區別了。其實這也是整個埃及藝術館給我的感覺,雖然館藏豐富,但是當他們離開了埃及的土地,放在高科技維護的玻璃櫥窗後,就失去了他們的根基和生命力,不再是個活物了。也許是人類的占有欲作崇,總是想把夢寐以求的東西占有已有,可是卻不知當我們擁有時也是我們失去它們的時候。
大都會還有一個特色是屋頂花園,其實沒有幾棵植物,主要是因為可以登高眺望曼哈頓的景色而已。上面還點綴著一些花花綠綠的所謂現代藝術,實在是難看之極。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大都會之行有點失望,可能是展品過多審美疲勞了吧,也可能是自己的藝術細胞實在有限,逛了兩個多小時後就實在是走不動也看不動了。
索性走出到第五大道上,向南走幾步就立刻看到了中央公園的草坪。陽光明媚,草坪上擠擠歪歪的全是曬太陽的紐約人,那一景絕對可以和北京植物園春天時的人潮相比。其實也只有在紐約才讓我發現原來美國也可以如此擁擠。沒走幾步又發現一個小小的pool,上面飄滿了白色的迷你帆船,走近才發現原來是遙控帆船,就像《精靈鼠小弟》小男主人公玩的那種帆船。池子岸邊遙控的孩子們一個個神情緊張,他們的父母則坐在後面的長椅上,陪伴著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其實,中央公園擁有的絕對不僅僅是草坪,那更是一個家庭的樂園,那裡有動物園,有水族館,有樹木,有湖泊,占地面積奇大。不得不佩服紐約人的想像力,能夠在這一繁華都市的中心建起這樣一座綠洲。中央公園可能沒有最美的景色,但是這裡是真正屬於紐約人的樂土,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這裡,他們在這裡留下許多珍貴的屬於家庭的回憶。中央公園永遠不屬於我這樣的過客,這種家的親切感是我永遠無法體會到的。在公園的南頭看到了著名的中央公園馬車,還記得Carrie和那個俄國藝術家一起坐馬車的浪漫場景,所以立馬奔到了馬車前。可是,近看才發現為了招引顧客,馬車上還插滿了各色的假花,馬車架也被漆成了各種惡俗的顏色,更倒胃的是空氣中彌漫的馬騷味,實在是太煞風景了,唉,原來浪漫只適合遠觀啊。
最讓我享受的還是在第五大道上閑逛。處處可見的街頭藝術,大都會門口用叉子做小工藝品的,中央公園裡玩雜耍的,擺造型的,銀行門口孤獨的薩克斯手,還有十幾個黑人小孩跳街舞,期間還伴著籃球技藝表演,精彩之極。第五大道上還有很多地標性建築,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隨便一座樓也有不凡的歷史呢。第五大道上還有一個特點,教堂奇多,幾條街的功夫就看到了五六座,而且個個建築精美,不斷吸引我的眼球向上看。最好玩的是路過一座巨大的教堂,便好奇推門進去瞧了瞧,教堂裡面氣勢恢宏,黑壓壓坐了幾百號信徒,原來是在為memorial day 做禮拜活動。一個身著紅袍的老人站在講台上領唱,音色之美可以與專業歌者相比。中間的主座上坐著個大主教模樣的老者,氣氛格外地平和,我不由得找了個側面的座位坐下,坐在那長椅上,聽著天籟之音,欣賞著教堂美侖美奐的建築藝術,那一刻不僅休息了跋涉半天的雙腿,更是讓自己操勞了一周的心情得以放松。直到後來我才知道自己誤打誤撞居然闖進了紐約最大的天主教堂St. Patrick’s Catholic Church。 就這樣一路閑走著,一不留神自己已經從第八十二街走到了五十幾街,進入到了最in的時裝區,Prada, Gucci, Burberry, Chanel, LV, Versace,當然免不了大飽眼福,可是口袋實在是購買力有限,只能養眼了,真恨自己掙錢太少。
不過,紀念品還算買的起,路邊的小書店在打折,搶到了一本精美的美加文化的畫冊,還有一本lonely planet的紐約指南,粗粗翻了一下,自己這一天居然逛了好像must呢,原來自己剛路過拍照的一個雕塑居然就是洛克菲勒中心旁的Atlas!原來早上在CityHall旁看到的就是布魯克林大橋,原來……喜歡這種不期而遇的感覺,我開始喜歡上紐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