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音色買票入院,一堵牆下放滿盆栽,也感覺平平無奇。
圖——進門花叢
圖——門
走進內院,突然豁然開朗。海就展現在眼前,而且海風很大,很清涼,一下吹去了煩悶,和一路走來的疲勞。
圖——海風習習
圖——石橋四十四
前方就是大海,太陽正在右前方。海浪滾滾,不時衝擊著礁石,濺起雪白的浪花。一些人在下面的碼頭等快艇,海浪很大,一會就有一個大浪衝上碼頭,把上面的人淋了個剔透。
圖——快艇碼頭
圖——波光鱗鱗
這邊的海灘人聲鼎沸,和前面看到的大德記浴場簡直是兩種場面。海裡還有摩托艇、小舟在浪尖翻滾。
另外一邊顯然安靜許多,被橋和堤壩圈起來的一片內海,平靜得就像一個公園得小湖。
圖——“內海”
湖上遠遠望去一片橙色的建築,我想那就是鋼琴博物館吧。
圖——遠景建築
海中的曲橋上還有一塊巨石,上面有人題字。繞過巨石又是一片豁然開朗。橋、海、亭組成了這裡動態景觀。在盡頭轉過一個彎之後發覺,山腳的另外一邊還有更美的景色。
圖——石正面
圖——大石背後
圖——身後日光岩
身後山頂一塊石頭就是日光岩,遠看還可以看到人頭攢動。
圖——海中浪滾滾
圖——平台浮橋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我們沿著樓梯往上爬,很快來到了聽濤軒,門口已經響起了悠揚的旋律。可惜當我們走進大廳,音樂嘎然而止。悄悄問了聲,原來這裡是一館,整點開始自動鋼琴演奏。聽濤軒是一幢2層小樓,正廳放置著各種各樣的三角鋼琴、四角鋼琴,全部是名琴。可惜沒有講解,而且館裡保持安靜,不能拍照,每個人都很自覺。二樓有一架管風琴,仔細一看介紹,原來空有外表,內裡還是鋼琴的“芯”。在二樓得知還有一個二館,4點半正好有一場表演,是真人彈奏。信步走在小徑,兩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環境真棒。
圖——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館內雖然只有一層,但是這裡的藏品更豐富,有很大的鋼琴,還有兒童鋼琴。我想布克來看一定會欣喜若狂,而我們只好等小姐解說了。一會小姐招呼大家集合,從門口開始講解鋼琴的歷史,先從牆上的琴弦說起,起初用的弦鋼絲少,而發展到現在已經全部鋼絲了,另外和聲部也更加豐富,敲一下音色果然渾厚。她報出來的鋼琴名字也是花裡胡梢,都是上百年歷史的老鋼琴了,但是敲擊時,音色仍然保持得很飽滿。轉到正廳時,還有兒童鋼琴。另外廳正中的兩部鋼琴表面都是用原木拼出的中國畫的圖案,可謂稀世之寶,這樣做可以讓音色的共鳴更好。另外小姐還介紹三角鋼琴的共鳴效果要好於四角鋼琴,所以在宴會中都三角鋼琴。最後小姐在一處愛國華僑胡有義最鐘愛的鋼琴下坐下,即興彈奏了一曲。可惜我忘了曲名,但是優美的琴音在我心中久久蕩漾。
我非常感嘆這裡的環境讓這裡的人特別有音樂情感,坐下的人無論技術多好,可能都沒有島上天天熏陶的鋼琴手來的動人吧。
參觀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和諧音。比如館內禁止照相而偏偏就有人找了角落留念,雖然她們不懂那是什麼鋼琴。小孩子隨意觸摸鋼琴……讓我頓生好感的是這裡的小姐,她們的柔聲勸阻雖然不能打消那些不和諧,卻有種能讓更多人自覺遵守的威信。而她出色的表演也震撼了每一位欣賞者。
出了展館,頓時被眼前的夕陽美景感動。這裡實在是鼓浪嶼上最佳的觀景處了。而清幽的住宿環境更是令人陶醉。
圖——曉竹
圖——小池
圖——水方
特愛那片水,潺潺的水聲,天然音色。我問老媽如果能夠住到這來就好了。老媽白了我一眼,努努嘴。先想想怎麼管好自己生活吧。
菽莊後院種著大片的綠地,我們沒有和大部隊旅游團下山,而是選擇另外一條小路走了出去。
圖——大喇叭花
出了菽莊,我們鼓浪嶼之行已經要接近尾聲了。循著路牌我們走了大約20分鐘到了熱鬧的龍頭路,這裡小商販叫賣著,海鮮店伙計也熱力推銷盆裡鮮活的水產。我們看到一種紙做的帽子,帶上去還特別好玩,可惜還有幾個小時我們就要上飛機,攜帶不便。
圖——龍頭路
圖——Sex Toy Shop
圖——百貨商場
走出龍頭路,一眼就可以看到碼頭了。在售票處特意多買了一個輪渡幣,因為確實很好看,有紀念意義。回程的輪渡一樣很擠,雖然一天下來很疲憊,但是心情格外舒坦平靜。可能剛剛熏陶過了吧,呵呵。
鼓浪嶼指南
鼓浪嶼上收費景點不多,日光岩和菽莊花園是最出名的。票價分別是60元和20元。當然一大早6點以前和晚上7點之後是免費進入的。
日光岩是鼓浪嶼的最高處,一般游客都喜歡登高遠眺。而在旅游旺季,基本上就是人擠人。與日光岩相連的琴園景區可以坐一條極短的索道,憑日光岩票免費。據說,但是建這條“舉世最短”索道時,譏笑不斷。唉,在中國只要有山(或者土包)的地方,不管多高,總有索道、滑道。
菽莊花園原屬私人,現對外開放。門外平平無奇,一進去就豁然開朗。分為藏海等幾個園。海浪陣陣,在海上的四十四橋上感覺好極了,當然,也要等人少的時候。園內兩個鋼琴博物館是精髓,第一館聽濤軒縫整點有自動鋼琴演奏,第二館在第一館後,山勢更高,布置更佳,風景極美。縫半時(我們聽的是4點半那場)有鋼琴知識、歷史講解最後有一段表演。
皓園就是近距離看鄭成功像,聽說裡面還有住宿。此外還有一個毓園。
福建路上有很多老別墅,也是看點。這次沒有時間看有些遺憾。看老別墅的之前最好做些功課,從歷史,故事,建築風格多方面做些了解,否則也是走馬觀花。
鼓浪嶼整個是有一條環島路線,但是一直沿著海邊看不到福建路、音樂學院等景點。總的來說,至少花3天時間游歷,另外在島上住上2晚,徹夜感受琴島美麗。
其他水上樂園,我認為沒什麼意思。
另外關於吃和購物。島上物價偏高陸地1倍,礦泉水作為基准,當地產2塊,其他哇哈哈3塊。茶飲料5塊。王老吉涼茶很好喝,是華南地區的一種飲料,不過還是回大陸上喝,超市肯定都有。在離碼頭挺近的,龍頭路一帶有很多小飯店,有很多海鮮盆,不過價格不菲,龍頭路作為商業街,也是針對游客的,自然報的都是游客價。
關於鋼琴博物館(資料來源:新華網)
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廈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展示世界各國名古鋼琴的專業博物館,第一展館2000年12月8日開館,館藏30台鋼琴。一、二兩個展館收藏的總計70台世界名古鋼琴和百盞古鋼琴台燈,分別產自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均為原籍鼓浪嶼現旅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的畢生珍藏。
在這40台館藏鋼琴藏品中,有只有一個踏板的世界最早的立式鋼琴;有歷時100多年、但保存得完好無損的法國大畫家雷諾亞畫中的原樣鋼琴;有英國1868年生產、深受肖邦喜愛的埃拉德鋼琴;有1900年法國產的酒巴專用投幣手搖鋼琴,它的斜琴蓋是為避免酒客將酒杯放在琴蓋上而設計;也有英國人原以為可以進行成本革命而生產出的世界上最差的鋼琴,琴鍵、琴鍾都是用塑料做的,因為無法維修而在鋼琴制造史上曇花一現;1928年美國制造的有“魔琴”之稱的“海那斯”琴,是純機械制造、利用電做動力的全自動鋼琴,能完全逼真地復制出演奏家的演奏效果,達到鋼琴制造的最高境界,是當時價值最昂貴的鋼琴;還有一種最名貴的用澳大利亞原色木料鑲嵌花草蟲鳥的藝術型鋼琴,是澳大利亞藝術家胡友義先生委托為鋼琴博物館專門制作的古鍵琴,鋼琴是擊弦,鍵琴是撥弦,有如琵琶以撥弦發音,兩層鍵盤黑白鍵的排列與鋼琴正好相反。
鋼琴博物館網址:http://www.x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