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西塘

作者: avafish

導讀6月17日,晴看了好多地方的介紹,考慮到時間,財力和安全的原因,最終還是決定去西塘。因為2年前的第一次游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西塘是安靜的,古樸的,美麗的.. 因為睡懶覺的關系,原定中午到西塘的計劃變成了中午才出發。11:55到了徐家彙的長途客運站,買了12:10分的車票。車子准時出發了,大概是因為不是周末,20個座位只坐了十個人左右,很寬松。一路上 ...

6月17日,晴看了好多地方的介紹,考慮到時間,財力和安全的原因,最終還是決定去西塘。因為2年前的第一次游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西塘是安靜的,古樸的,美麗的..

因為睡懶覺的關系,原定中午到西塘的計劃變成了中午才出發。11:55到了徐家彙的長途客運站,買了12:10分的車票。車子准時出發了,大概是因為不是周末,20個座位只坐了十個人左右,很寬松。一路上沒什麼風景好看,所以決定還是睡覺。但是睡覺的打算並沒有實現,一路上都有警察叔叔在停車檢查,好像是有犯人逃出來了。

下午1:35到達嘉善汽車站,天太熱了,所以直接打了車,20分鐘後就到了西塘。根據網上的資料先前預定的民宅老板派了人來接我們,10分鐘後我們就到了預定的民宅——姚宅。

姚宅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幾歲的婦人,有個剛念中學的女兒,她叫我們叫她陳姐。(由於網友的誤導,我們還一直在找所謂的“陳阿姨”,其實就是陳姐)陳姐和她的小姐妹都很客氣,待我們稍作休息後帶我們看了房間。由於預定晚了,可以看到湖的房間已經沒有了,但是其他的客人還沒到,陳姐就在我們的請求下帶我們看了所有的房間。老宅的房間都不是很大的,一般在10個平方左右,最小的一間叫繡花樓,我看大概只有6個平方。我們住的那間是最大的,大概有16、7個平方,外面還有一個露台,陳姐說晚上可以聊天、喝茶、看星星什麼的。房裡的雕花大床,洗臉池、梳妝台等家私都是明清時東西,很特別也很精致,梳妝台鏡面的下面還貼了繪花的瓷磚。

稍作洗漱之後,我們決定出去走走,順便找點東西吃。平時的西塘還是很安靜的,各家做著各家的事,曬蘿蔔干的,炒青豆的,包小粽子的,老人們則聚在一起聊天,聽戲,打麻將。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西塘的安靜悠閑,這裡的狗狗貓貓們都很優哉游哉,能吃會睡。看那只大懶貓,睡得多可愛,嘎大的聲音也吵不醒她。還有那只大肥雞,在那邊閑庭信步,讓人看了不爽,我一時興起,就去驅趕它。那只大笨雞慌不擇路,竟然走到了河邊,有人大喊一聲“你不要把它趕到河裡去了”,我哪會,像我這麼有愛心的人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情。所以我當然放了它一馬,呵呵呵呵…

如果你來西塘,就會知道有一條弄堂——石皮弄,也就是最小的弄堂的意思。因為這是個景點,所以知道的人比較多,也就認為它是最小的弄堂。其實在西塘,最小的弄堂就是在我們住的老宅門前的那一條,它的名字“一線天”就是由此而來,但是它要比石皮弄短了不少。又一次走在石皮弄上,感覺她一點也沒變,走到底就是大名鼎鼎的靜怡軒了。靜怡軒是西塘比較早對外營業並且提供住宿的,所以知道西塘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她,我們到的時候是下午3點40分,好像店員們都在休息,但得知我們要吃飯後大家還是很積極的動了起來。我們點了半只草雞,蜂蜜紅棗、油燜茭白和一碗豆腐湯,不知道是真的餓了還是農家的菜特別新鮮,覺得好好吃哦。吃飽喝足之後,我們又品嘗了店家送的新茶,好舒服哦… 這樣我就有精神繼續我們游程,出發……

參觀桐村雅居其實是很偶然的,我們一路閑逛就經過了它。桐村雅居是西塘最大的宅院吧,以前住的是西塘的首富,解放後被收繳了國有,再分給現在的主人居住。主人姓錢,大名我記不清了,只知道他的剪紙藝術很出名,大大小小在報紙上發表過很多次,中央電視台還特地來西塘拍了個專輯,好像搞得挺大的:P 。言歸正傳,桐村雅居確實蠻大的,有好幾進。一踏進大門,首先是落轎處,是以前老爺、小姐們下轎之處了。第二進叫做些子景,名字蠻怪的吧,據介紹,些子就是微小的意思,那整個些子景就是指微小的景觀。整個園內都是主人種的盆景,聽說這裡本來是個廳,但是因為年久失修,整個頂棚已經全部塌陷了,所以後來就用作盆景園。在這邊我來為大家長個見識,廳是指房頂上再沒有房間的,而堂則是指樓上還有房間的,以前的人廳、堂分得很清楚的。過了些子景,則是一間穿堂間,和我們上海老房子裡的概念差不多,這裡擺放了桌子和凳子,大概是讓人休息的吧,桌子上放著一塊金磚,不是真的黃金哦,因為是鋪在皇宮金鑾殿上的地磚才得此名。走過穿堂間,穿過一個小庭院,就到了主堂——賦休堂。堂裡的家具擺設都是有一定年頭的,整個堂裡都擺放著主人的收藏,好多好多的古董鐘,還有5把水煙鬥,看來主人現在最大的興趣已經不是剪紙了。主人錢先生為我們表演了他的雙手書法,和我高中時研究的簽名頗有相似,他寫的字實際上是鏡子裡看到的那樣,和平時是左右相反的。那我的簽名就更厲害了,不僅是左右相反,還是躺下來的,哼哼… 在解說員的推薦下,我買了2幅主人的生肖剪紙作品,打算拿回家孝敬偶父母,就當作父親、母親節的禮物好了。

走出桐村雅居,我們就馬上往水陽樓的地方趕了,一是因為距離有點遠;二是時間晚了,怕人家關門了。水陽樓是網上比較推崇的一個私家景點,上次來的時候還沒有對外開放,這次一定要去看看了。

水陽樓的所在離西塘的主要游覽區還是有一點距離的,還好我們趕到那兒的時候還不到5點,女主人還是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聽女主人說,他們家解放前的房產解放後都被沒收了,後來用補償的款項買了現在這幢樓,裡面的東西都是主人家慢慢積累起來的。

水陽樓的門牆特別高,聽說是用來防火的,以前救火不方便,只能把門牆造的高高的以拖延時間。水陽樓的大堂裡掛的都是主人家女兒的畫,各式各樣的貓咪。女主人說她女兒從小隨名師學畫,現在大學就讀。因為她有聽懂風水的人說要掛畫還是掛自己家裡的好,所以她就把她女兒小時候的一些習作拿來作裝飾。大堂裡還陳列了一個玻璃櫃,裡面擺放的是男主人的根雕作品,真的不錯,很難想像這是從一名物理老師手中誕生的,大概只有物理老師才能掌握好雕刻時的精准度吧:P水陽樓一樓還有個小偏廳,那裡現在擺滿了男主人的各種盆栽,主人每天都會早晚兩次親自料理。這邊另外一個功用就是水碼頭了,以前家家戶戶出門都是從這裡上船,沿河而上,現在就只能利用這兒洗洗東西了。主人家還從各地收集了不同的古董回來,琴磚就是其中之一,她相當於以前的混響吧,好像是明清時的物件。歷史更加久遠的是擺在樓梯口的一個不起眼的土陶罐,竟然是漢朝的,厲害.. 拾級而上,一扇扇屏風隔斷出現在眼前,聽說這裡剛剛拍完關錦鵬導演的畫魂。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主人的書房。這裡的家俱都是明清時的紅木制作,簡單大方。書房的擺設也很簡單,整個房間有著很好的透光性,窗外的景致也是附近最棒的,聽說這裡是男主人和她女兒最中意的一間房間。我最喜歡的是男主人用爛樹根雕刻拼接而成的駱駝擺設,進門的時候一眼就看到了,很獨特的一件藝術品,覺得世上萬物真的很神奇,可以以不同的形式生活著。水陽樓的二樓還有主人夫婦的臥室和他女兒的一間小書房,整棟房屋不算是很大,但五髒俱全,很有生活情趣,真的值得來看一看。女主人還介紹說,我們可以沿著河往前走欣賞兩岸的景致,等折返過來從對岸看水陽樓,那是最好的。

走出了水陽樓,此次西塘游想看的地方就OVER了,輕輕松松,隨意走走。

晚上,我們是在河邊的響堂飯店吃的晚飯,照片裡的夜景就是那個時候拍的。不遠處有人在古戲台唱戲,聲音裊裊的傳來.. 河上泛著小舟,一個由愛好者組成的小樂團正在演奏.. 偶有載著游客的小船帶來一陣嘻鬧.. 一切是那麼的祥和,平靜,這,大概就是西塘的本色吧。

第二天,睡了個懶覺才出門找吃的。因為是周末,所以有點擔心人會很多,出去一看,還好,大批的游客大概會到10點以後才入鎮。找到了慕名已久的陸師傅餛飩攤,一人吃了兩碗,很鮮,皮很薄,刺溜一下就下去了。雖然有人說根本沒什麼肉,但是吃小餛飩難道是為了吃肉的嗎?那你還不如去吃大餛飩吧。

在吃第二碗餛飩的時候,開始有點下雨了,不大,但細密。我是懶人,不可能撐傘,就這樣在雨中走走不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在我們慢慢晃悠的時候,雨漸漸大了起來,我們決定在河邊的一個絲瓜棚下稍作休息,喝著冰鎮綠豆湯,看著煙雨中的西塘,哎…真是舒服啊。就在此時,我還抓拍到了狗狗吃肉的場景,好可愛哦。坐在那邊,看著靜靜的河水,兩岸的人家都掛著紅紅的燈籠,想著,晚上很漂亮。對面有幾幢老宅好像空空的,沒有人住的樣子,或許不久後就會變成哪個餐館,或是哪家客棧。 沿著長廊往深處走,那邊的臨河居民有好多在大興土木,修建可以出租的標准房。看來,西塘住宿以後不再是老宅的天下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至於我,還是會選擇老宅,因為她的古樸,她的美麗,也因為她的種種傳說..

臨走的時候,我到森林芡實糕買了幾包帶回家吃。盡管網上對他的評論很多,有好有壞,到了西塘也是如此,褒貶不一。但是,我還是覺得他們家的芡實糕是最好吃的,第一天晚上我有試過另外4-5家的,都覺得入口比較干,但徐森林的芡實糕就不會,吃多了也不會感覺干。不過,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選擇,我只是說出自己的感受。不過,必需要提的是他的營銷做的不錯,江浙地區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貨到付款,他應該是第一家吧,或許也是因為他以前的名頭比較大的緣故吧。

要離開西塘了,覺得這個地方以後可以常來,在這裡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可以安靜的享受一下生活。只是希望,千萬不要因為她的盛名,就變得像周莊那樣俗不可耐就好。

離開的時候不是很開心,因為TAXI司機的態度不好,和來時的那個師傅不能比,大概是因為周末吧,不怕沒人叫。

回上海的路程所需時間和去的時候差不多,我有趕在交通高峰前進市區,順便在港彙廣場吃了晚飯,覺得好貴哦!其實也不算貴啦,只是在西塘吃了2天價廉物美的飯菜,突然覺得這邊的吃的哪能嘎巨。V(^_^)

總而言之,在上海附近的古鎮中,西塘還是不錯的,我覺得還是值得去走一走。(完)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