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吃過午飯,寫了點明信片,乘上了到麗江的面包車。不用到下關去,只要是在四季定的票,面包車就會到四季門口來接我們。從大理到麗江,仍然是一路清爽的好風景,在路上我們就聯系好了住的地方——萍聚客棧。萍聚客棧是我們在大理認識的一個廣州人陳秋生推薦的,他告訴我們這是一家新開的客棧,老板娘叫王萍。王萍其實是東北人,她的弟弟在麗江討了個納西族的老婆,客棧就是用的那個納西弟妹的房子。號稱因為暫時營業執照什麼的還沒有批下來,所以現在的價錢比較便宜。大概晚上六點半我們到了麗江,事先已經收集聯系好的王萍來汽車站來接我們。從汽車站到古城非常近,公交車乘個短短的兩站就到了。
一到古城,就看到超級超級多的人,看上去比南京路的人還多,不要提和大理相比了。古城門口有修飾功能很明顯的江澤民的題詞,還有個很大的水車。進了古城,裡面的人還要多,有一條比較寬闊的石板路,兩邊有兩天小溝,小溝裡些許清澈的水流著,街道兩邊全部都是店家,賣各種各樣的民族商品。我們一邊驚訝於麗江的商業化,王萍一邊幫我們介紹麗江的文化。在麗江居住的主要就是納西族,納西族男的稱作“胖金哥”,女的稱作“胖金妹”。因為納西族是個勤勞的民族,特別是納西族的女性。納西婦女衣服的背上繡著七個黃色的日月星辰圖形圖案,被稱之為“披星戴月”。這個圖案表示納西女人的勤勞之習,終日披星而起,月上才息。納西人認為,女性胖一點,黑一點,表示其身體健康,是持家的好手。所以他們是以胖以黑為美的。另外,納西族還有自己的文字東巴文,東巴文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圖畫像形文字。納西的祭祀被稱為東巴,當初只有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東巴文。而在麗江,到處有賣印有東巴文的裝飾品。
在王萍的帶領下,我們一會就到了古城的四方街。四方街就像整個古城的一個小小的中心廣場,有一塊比較大的空地,以前就聽說一到晚上,在四方街就會有很多人聚在一起跳舞,看來我們待會就能領教到啦。萍聚客棧就在四方街旁邊的科貢坊內。納西人是非常重視文化的,而在麗江古城一連中了好多舉人榜眼什麼的,所以在四方街旁邊有個科貢坊。萍聚客棧的位置非常好,因為就在最熱鬧的四方街旁邊,在客棧的二樓,還能看到麗江古城的一個大概的景色。但是一點感覺不到古城的吵鬧,真有“鬧中取靜”的感覺。而且價錢非常便宜,我一個人住一間標房只要25塊,晚上還能在房間看看電視。
我們把行李放好後,便在古城隨便找了個地方吃晚飯。當然還是要吃特色的咯:麗江粑粑、納西炒飯、雞豆涼粉、砂鍋黃豆面、麗江餌絲。我們在大理也吃了餌絲,於是便問大理餌絲和麗江餌絲有什麼區別,老板說麗江餌絲是用米做的,大理餌絲是用糯米做的,所以吃起來味道還是會不一樣。晚飯後我們回到四方街,晚上的“打跳”已經開始了,很多人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隨著音樂的節拍,圍成一圈(甚至好幾圈)跳舞。玲姐和Zoe都說剛吃完飯跳不了,我的優勢就在此時體現出來了。我現在旁邊慢慢的看腳步是什麼樣的,剛看得差不多會了,一首歌竟然結束了。換了首歌又是完全不同的腳步,又得重學。後來只好跟著不能跳舞的Zoe的意見,晚上隨便逛逛古城。古城實在是蠻大的,我們最寬的那條街逛,都是的當地紀念品店。其間我們看到好多種飾品都是以魚為主題的,有用草繩編的魚門簾,還有各種魚圖形的裝飾品。我們問了當地一個老板娘,她說為什麼用魚有兩層含義。一是納西的房子都是木制結構的,用魚的裝飾品是為了祈求防火;二是意味著年年有余。在麗江,我們充分感到了從事商業化事業的人的不樸實。如果你不買東西,想問問路,店家裡一個個都很不熱情,話也不想和你搭理,就隨便一指。玲姐和Zoe本來看中幾條頭巾,討價還價了一番,但是沒有選到喜歡的花紋就沒有買。我們人還沒有完全走出那家小店,店主就已經神經病什麼的把我們罵了一番。
第四天早上在古城買了個甜的粑粑(前一天晚上的粑粑是鹹味的),便到古城外紅太陽廣場租自行車。計劃是一直從古城騎到玉龍雪山腳下,途中會路過玉湖村、玉峰寺什麼的。其實玉湖村不在攻略裡面,我們來之前也不知道這個地方,也沒想到要去這個地方。飾玲姐幫我們介紹說,玉湖村是當年洛克在雲南呆的地方,也就是洛克故居所在地。洛克1922年受美國農業部派遣來到中國學找動植物標本,當他來到了雲南,在雲南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們一路騎啊騎,一路上雖說還算是好走的公路,但是幾乎都是上坡。騎了兩個半小時,實在騎得我累死了。騎到後面,我不得不騎一段路,下來邊推邊走休息一段路。與我比起來,玲姐實在是太強了,體力超強,她一路走在我們前面,以致到再後面我們實在跟不上,拖了玲姐後腿,於是便分開旅行。
無論怎麼說,最終還是到了玉湖村了。玉湖村顯然不像麗江古城那樣被開發,村裡鮮有游客,我們一路上只看到了兩個游客。正是因為這樣未被開發的純樸的風情,讓我們感覺來對了地方。在玉湖村的近入口的地方,看到當地人正在一個類似山泉的管道下洗菜。看到這麼清澈的水我們實在是很興奮,因為一路上早已把我們帶在身上的水喝完了。在征求了當地婆婆的同意後,我們用這從玉龍雪山流下來的山泉洗了洗臉,又把帶著的瓶瓶罐罐裝滿山泉。哇!這山泉真是叫好喝!冰冰涼涼的,又有一點甜。剛才疲倦的身體似乎又恢復了不少。在玉湖村裡,我們看到了真真正正的高原小村落的樣子,還看到小村深處人們用來祭祀用的類似圖騰的建築物。所以要看平靜樸實的麗江小村,還是來這種尚未遭開發之手蹂躪的地方吧。
離開玉湖村回到大路是一條曲曲折折但很平坦的下坡路,一路上我們坐在車上,腳根本不用踩,輕輕松松的回到大路。到了玉湖村旁邊的玉水寨,我們就和玲姐分開了。因為玲姐有一整條的旅游路線,她還打算一路騎車繞行回到麗江古城;而我們體力感覺不行,要是和玲姐一起走,一定會讓她來不及的。於是我們決定自己包一輛車去看看玉峰寺,然後讓車載著我們的自行車回麗江古城。在玉水寨我們碰到了好心人,她是一個四川人/重慶人,一個人包了一部小桑車。我們說想要加入包車,她一口答應了。接下來我們把兩輛自行車放在車子的後車箱,然後到了玉峰寺小逛一下。玉峰寺是一所藏傳佛教的寺廟,並不大。本來進門的時候我還很期待地想看玉峰寺裡的招牌景點萬朵茶花,可是後來才發覺這個季節現在根本就沒有茶花,最多也只看到了一點點。
玉峰寺的門口有六七個身著民族服裝的中年人手拉手說要給我們跳舞,我本來就對寺廟什麼的興趣不大,就拒絕了。晚上玲姐和我們碰面的時候對我們說,她在玉峰寺看了這些人跳舞,並給她們拍照來著。接下來這些人就問她討錢,玲姐給了(好像是)5元,她們還嫌錢少。玲姐說,其實藏傳佛教是很虔誠的,也是很寬闊的。對藏傳佛教的捐貢,你那10塊錢給他,但你只想捐5塊錢,他還帶找的。當初我們聽了只是笑笑,想想這也不怎麼可能,但是後來在迪慶真的是親眼看到了這種事。
接下來我們直接隨車回到了麗江古城,盤算著回到古城要去木府。那個和我們一起租車的四川/重慶人很好心的一路邊打聽邊把我們帶到木府,但是她自己其實是不大算去木府的,只是完全出於好心。世上好人真不少,Zoe說這是因為她是信佛的。木府是納西人首領的宮殿,也正是因為首領姓木,麗江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古城,因為“木”字加上圍牆就變成了“困”字。小小的一個麗江,木府的規模卻不小,儼然一個小故宮。據說當年徐霞客游歷到此,木氏都沒敢讓他進去,怕他會去稟告皇上,說木氏的住宅與其在朝廷中的三品官位不符。我們進了以後,發覺木府果然就是小故宮,但是比故宮清靜多了。在木府兜了一大圈,接到玲姐的短信,說她已經快到麗江古城了,把我們約在還車的地方見面。
把車還了以後,我們在古城門口對面的一塊有很多麗江菜的地方找了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吃晚飯。坐的地方是露天的,旁邊就是參天的大樹,腳邊就是清澈的人工渠道的流水,還是很愜意的。哈哈,又到吃特色菜的時候啦:蛋煎米灌腸、杜鵑花炒洋芋、醬燒節節菜、氣鍋乳鴿,還有麻辣豆腐。經過了一整個白天的勞累,這頓飯吃得特別起勁,也吃得特別飽。吃完稍微逛了一會,玲姐在大理認識的人Bruce短信來說想見面,大家一起聊聊,在確定一下路程。我們本來想去很安靜的Blue Page,但是似乎Bruce不認識,我們就去了Bruce和他的朋友們已經去了的酒吧街的一家店。麗江的酒吧街和大理的洋人街雖說都是以酒吧為主題,但是非常不一樣。大理的洋人街處處體現一種怡然悠閑的感覺,而麗江的酒吧街中間被一條小河隔開,兩邊布滿了與其說是酒吧,更像是小店,和兩邊是小店布在門外的台子椅子,來回的人流不止。也就是說,大理的酒吧在於悠閑,麗江的酒吧在於熱鬧。我們到的時候,Bruce已經和他的好幾個朋友已經坐好了。由於我們的到來,外面的位子坐不下了,我們只好做到室內,但是仍然能通過超大的窗和外界交流。還沒坐下多久,“拉歌”就開始了。這裡的拉歌就和軍訓時候的拉歌差不多,區別就是不用限制於軍歌,還有就是是隔著一條小河拉歌。在沒唱完一段後,都要加上“亞索、亞索、亞亞索”,意思就是加油。我們當然也立即加入到拉歌的主力隊伍中,由店家的胖金妹領銜,我們大家都跟著她們唱。她們的嗓子又亮又高,非常動聽。就這樣,邊喝喝東西,邊吃吃燕窩絲(當地的一種點心,完全是白色的),邊拉歌,不知不覺就到了很晚。
晚上我們回到客棧,玲姐教了我們放松身體的辦法,以免隔天早上起來由於騎車而全身酸痛。其實很簡單,就是按摩按摩手和腿,再不斷的小抖,持續個20分鐘到半小時。這招果然非常有用,本以為會全身酸痛很不舒服的,隔天起來一點也沒有感覺有什麼不舒服。
第五天的計劃很簡單,這幾天來終於睡了個大懶覺。早飯我和Zoe一起去了當地一家類似KFC的地方吃了漢堡。我聽說雲南的奶酪不錯,特地要了一份芒果奶酪。在KFC這種店裡賣的當然是已經經過改良的,不過味道還真是不錯呢,有點像酸奶,但是是凝固的。中午的時候我們到客運中心買了到橋頭的車票,打算去虎跳峽。虎跳峽在麗江和中甸之間,長江在此處聚成窄窄的一條,江面最窄處只有30余米。長江被玉龍、哈巴兩大雪山所挾持,從山頂到水面海拔高差3900多米。虎跳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雖然同是去虎跳峽,我們和玲姐的行程還是有所不同。玲姐是超強的人,她打算花一天半的時候全程徒步虎跳,包括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我們只是去被稱為“老年人活動中心”的上虎跳看看,然後當天返回橋頭搭車直接去中甸。我們把一些東西寄存在了王萍姐這裡,就出發了。
到了橋頭下車,我們本來想找到虎跳得班車,後來找到一個司機。他聽了我們的計劃後,說可以把玲姐帶到徒步的入口只收5塊錢,而我們去上虎跳靠近金沙江的地方是要門票的,他可以送我們去幫我們逃票,只收我們門票的價錢30塊一個人。我們欣然答應,車開進虎跳,我們便在這裡和玲姐分手了。在司機的幫助下,我們很容易的沒有花額外的門票費就下到上虎跳的金沙江邊。攻略上的介紹是這樣的:“上虎跳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在金沙江入口處,有一巨石橫臥江心,激流從僅有30米寬的巨石兩側穿流而過,濤聲震天,白浪翻滾。傳說有一只猛虎依靠這塊巨石躍上對岸,所以得來虎跳峽這個名字。”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如攻略所述,一點也沒有誇張。其景之險、之奇讓我們驚嘆。
虎跳峽吸引了無數的游客,也有一些在此喪生。就在我們到虎跳的幾天前,虎跳這兒死了三個人。一個是在上虎跳的公路上走,被一輛汽車撞死了,這倒是死得有點莫名其妙。另外有一個以色列人在中虎跳,因為想拍一處景,下到江邊,不慎人被夾在兩塊石頭中間出不來了。那邊有好心的當地人,用繩子把自己捆起來下去想救那個以色列人。誰知那跟繩子整天暴曬浸水的,承受不了那個當地人的重量,竟然斷了。於是兩人都死於中虎跳。不過據說這種事發生還是很少的。
為了趕到中甸的客車,我們在上虎跳匆匆花了一個多小時兜了一圈,便由司機把我們送回到橋頭。司機告訴我們,其實如果要看到虎跳不同的好看的風景的話,徒步還是最好的選擇。可惜,在領教了前一天自殘的旅游理念後,我對這種徒步什麼的,已經是一點興趣也沒了。我們在橋頭等啊等,就是等有沒有客車去中甸的。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終於被我們攔到一輛到中甸的車。於是我們就上了車,開往中甸——傳說中的香格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