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的暑假顯得異常寶貴,逃離酷熱的上海,轉戰海濱消暑,雖然三日小憩充滿了車馬勞頓,不過旅行中的辛勞也是一份別樣的自由。出於經濟&時間&方便的綜合考慮,來回的交通工具都選擇了臥鋪長途車。旅行的內容基本上以市內閑逛為主,海浴游泳為輔,郊區遠足作結。第一天的行程:棧橋-小青島-水族館-第一海浴-第二海浴-八大關。棧橋永遠都熙熙攘攘擠滿了人,遠遠望去人頭攢動,也許這便是旅游旺季的表征,為了避開熱鬧,三天裡N次路過都沒走上橋面。小青島一段很是安靜,不過似乎不太受旅游團的青睞。沿著海慢慢走,聽著海濤拍岸的聲音非常愜意。水族館,海底世界是中小學生的天下,認識海洋裡的動物是個豐富而有趣的課題。買了海產博物館的票,可以逛四個館:海洋生物標本館,淡水魚類館,水族館,還有水獸館。見過許多活的海底動物,標本卻是第一次見。最讓人震撼的那具抹香鯨的實物標本,親臨比較才體會到它的龐大。淡水魚類裡面印像比較深刻的有兩條魚:一個是裸臀魚,除了一條背鰭從頭長到尾,其他的魚鰭一概省略,游動的時候長長的背鰭像錦緞一樣晃動搖曳,很是婀娜。另一條叫非洲肺魚,長著一張很委屈的臉,好像受了冤枉,常常一動不動靠著玻璃,一副有氣無力的嬌弱模樣,不過它的可愛之處在於隔段時間就會張大嘴深呼吸,一靜一動的對比非常有意思。我極力向人推薦這只“喘氣魚”,招徠很多小朋友陪我一起守候它張嘴。
逛完四個展館,已是午飯時間,在一浴旁邊的酒家吃了頓海鮮,味道還不錯。一浴的人也不少,沙灘上熱辣辣的不僅是陽光的溫度,還有下海游泳的熱情。在沙子上踩了一圈,就出發去了二浴。兩個浴場離得不遠,不過二浴更加安靜一些,也許是因為身處幽靜的八大關景區,也許是因為這裡需要兩塊錢的門票。第一次下海,抱著游泳圈浮在水裡,感受游泳館裡感受不到的寬廣與自由。時不時地抓到紫菜,仰面漂浮看著藍天,不游的時候被海浪衝上岸,體會曝屍海灘的狼狽。沙灘上,幾位漂亮俄羅斯mm曬日光浴的倩影很是吸引眼球。濕漉漉地從浴場出來,傍晚時分走進八大關景區。交錯的街道,濃密的樹蔭,安靜的池塘,錯落的院落,一副“綠樹濃蔭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幽雅情致。從一關拐到另一關,再拐到另一關,每條路上都是同樣的寧謐,相似的風韻,令人不忍舍棄這份難得的平靜。
第一天的晚飯回到酒店附近的紅屋子牛排館解決,低價位體驗了一把小資情調。嘿嘿,不過吃得太飽還要再去海灘散步消化。第二天上午坐公交去了石老人,沿途欣賞著青島的街景,既有北方城市的豪邁,又有海濱勝地的溫婉。青島的街面不寬,但高樓也不算多,所以並沒有局促之嫌,加之海的寬廣延伸,反而感覺很開闊。也許離開了上海,任何一處都會讓人覺得少了幾許空間上的壓迫。青島的道路和大連很類似,傾斜的坡度非常多,因此這裡很少有人騎單車,無論是海濱步行街,還是繁華的香港路,除了送水,收購舊物的特殊從業人員,街上就不再有自行車,電動車,甚至摩托車的影子。很好奇當地人拿什麼作為交通工具,想必除了11路人工方式,公交車便發揮了卓越顯著的功效。也難怪,青島的公交極其發達,線路遍布各處角落,市內相鄰兩站的距離很短,這應該也算作一大地域特色。青島的公交車上總是人員滿滿,幾天來無論何時從沒遇到過乘客寥落的景像。不過即便如此,大家也都非常謙恭禮讓,沒有搶占座位的焦急,讓座更是常見,這使得我對青島人的善意禮貌加了許多分。用了五十分鐘到達石老人浴場。雖然門口的牌子上寫著“浴場整修,沒有防鯊網,請游客不要下海游泳”的告示,可裡面的人們依然勇敢無畏地紛紛跳入海中經受風浪的衝洗。石老人的海岸很長,沙子也比市內浴場的海灘細膩,更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海浪更加洶湧澎湃。站到海裡,滾來的波浪幾乎要蓋過頭,縱身向上一跳,它便打在腰間,正叫嚷著“好爽”,又一股浪濤翻轉而來,來不及跳起,就被衝得一頭鹹濕。這種踏浪的方式頗為刺激。海邊,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孩被老爸放進海裡,撲騰撲騰喝了好幾口海水,還呵呵地傻樂著。
從石老人回來已是下午。回市內吃過午飯,坐車又來到八大關,循著海沿兒接著昨天的路繼續走。從太平角走到三浴,再走到五四廣場,從傍晚走到黃昏,再走到入夜。走得腿腳酸痛,走的人困馬乏,卻還是不舍得停住腳步,恨不能把這裡的點滴風貌全部收進眼底。簡約樸實的海景別墅,憑海臨風的木質棧道,穿著泳褲走在街上的行人,自由酣暢的表情潛藏著大海就是自家泳池的得意,五四廣場上在夜色中閃亮滑翔的風箏,建築上的彩色霓虹與海面船只上閃耀的燈火相互輝映。海濱的盛夏之夜彌漫著平靜安適卻又濃烈熱情的氣息。
夜晚回到棧橋,在廣西路上的一家名叫“金華孚”的宰客黑店吃了頓極其郁悶的晚餐。無論菜品,店品,還是服務人員的人品都令顧客因為踏入此門心生悔意。沒興致去投訴,只得在網上宣揚一番以泄怨憤。第三日起得很早,為的是趕上一天三班的311去北九水。兩個小時的車程加之窗外太陽的曝曬,困頓之極。進門便是內九水,由於不是雨季,水量不是很足。不過還是有許多孩子爭先恐後地往各個潭中玩耍嬉戲。九水十八潭的名字都很有意境:“坐忘”“自取”。。大多來源《莊子》。可惜當時身心俱疲,沒能仔細研究。走走停停地也僅用了一個多小時便來到終點。潮台瀑不過是從岩壁上傾瀉下來的小水流,俺們都是見過大瀑布的人兒,看到如此袖珍的瀑布不禁啞然。原路下山找了一塊有樹蔭的潭邊大石,躺在上面小睡了半個鐘頭,起來看到水面上低飛著一只巨大的藍色蜻蜓,興致和精神都恢復了不少。不過緩過來的神氣兒在回程的兩個小時顛簸中又被消耗干淨。把行李拖到車上,一身清爽地去吃晚飯。在浙江路上偶然撞到一家“老屋土菜館”,味道價格服務都不賴,想起前兒個晚上在小店裡受的氣,不禁感嘆還是正規人家的菜香。吃過飯,又來到棧橋旁的海邊。坐在欄杆上,凝望暮色中的青島,沉吟著的大海,心中一片安寧。旁邊的第六浴場依舊人聲鼎沸,海中的泳衣,浮圈色彩繽紛,人們爭分奪秒地消受著夏日的饋贈。“熱鬧是他們的,我看看就走。”最愛篡改朱自清的這句話,用在這裡剛合適。竊笑著把眼光從遠處收回,不經意間看到了近處的一對父子,他們穿得很簡樸,甚至有些寒酸。兒子站在台階上扶著欄杆,在“一分鐘快照”的鏡頭前靦腆局促地笑著,父親則站在攝影師旁邊慈愛地望著兒子。“看這裡,笑一笑”攝影師喊到,閃光燈亮了一下,照相結束了。父親從褲袋裡摸出幾張鈔票交給攝影師,充滿期待地接過照片。不知為什麼看到這一幕,心裡突然疼了一下。“爸爸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照呢?”也許是怕自己不上相,也許是為了給兒子留下一份童年的紀念吧。一直覺得那些在景點處設攤照相的人不會有什麼生意,卻忘了那些沒有相機的人們也有留念的願望。想起第一次來青島是十幾年前和爸爸一起,那時我們也沒有相機,是不是也在這樣的拍照點駐足過呢?在青島停留的最後一個鐘頭裡,我非常想念爸爸。
很想用別致的方式,講究的文字記述這次旅行,卻絮絮叨叨成了這樣。浪漫似乎看不到了,只希望平實的記錄能幫助以後的自己清晰地回憶起2005年夏天裡的特殊之旅。2005/7/26

(衝浪)

(孤獨扁舟)

(夜晚的五四廣場)

(海濱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