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鳳凰,醉在鳳凰

作者: 寂靜

導讀傳說古時有一對鳳凰從古城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這麼一個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但我在沱江泛舟時,卻忽然有了自己的領悟。沱江水不深,艄公用一根包著鐵頭的竹竿便可輕松撐船向前。江水呈綠色,因為水下長著茂密的水草。坐在舟上,看著水中搖曳著的修長水草,忽然發現,這不正是美麗絕倫的鳳凰尾翎嗎?纏纏綿綿地延續著,牽動著我們這些醉在鳳凰美色裡的 ...

傳說古時有一對鳳凰從古城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這麼一個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但我在沱江泛舟時,卻忽然有了自己的領悟。沱江水不深,艄公用一根包著鐵頭的竹竿便可輕松撐船向前。江水呈綠色,因為水下長著茂密的水草。坐在舟上,看著水中搖曳著的修長水草,忽然發現,這不正是美麗絕倫的鳳凰尾翎嗎?纏纏綿綿地延續著,牽動著我們這些醉在鳳凰美色裡的心...... 呆在鳳凰,醉在鳳凰 2004年6月

雖然鳳凰是我這次旅途的最後一站,但我卻想從這個小鎮開始落筆,因為我已經為它找好了定性——一個適合發呆的地方。

是的,適合發呆。

發呆,並不是在任何地方你都有心境去做的事情。比如在北京,這麼個大都市裡,太嘈雜。這不僅是你的耳朵裡充滿了各種聲音,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心裡充滿了各種亂亂的叫聲。你的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要去響應你耳朵裡或者你心裡的聲音,太忙了,忙到精疲力竭地爬上床,根本沒有時間奢侈地去發呆。

所以,可以發呆的第一個前提是你很閑。旅游絕對是個好主意,跳出了原來的圈子,你給了自己一個自由的空間,完全可以關掉手機,斷絕一切聯系,放心,這個世界少了你不會停止轉動的。

但是,這也不是說你去的任何旅游地點都適合發呆。比如上海,比如香港,你要忙著采購,忙著逛商場,忙著泡吧......發呆——太委屈這麼繁華的這麼喧囂的城市了。

發呆,就是得找這麼一個寧靜的小鎮。

寧靜,並不是真的一片安靜。鳳凰每天都很熱鬧,充滿各種聲響,從早上沱江邊婦人的洗衣棒錘聲,到白天沱江上的鼓聲和山歌聲,到晚上沱江上練習賽龍舟的鼓號聲。但是,你喜歡這些聲響,欣賞這些聲響,你的心裡一片寧靜。

地方也不能太大,就像鳳凰,一天工夫絕對可以把它的每條小巷都逛個遍,熟知哪兒有個訂做漂亮綬帶的,哪兒有家好吃的酒釀,哪兒的印染鋪外晾著剛剛撈起還是濕的印染花布......這些都在鳳凰不為人所熟知的小巷子裡,主道上那些早已聲名遠揚的店鋪,我亦喜歡,每天來回都是反復地逛,但卻沒有小巷中忽然發現的驚喜。

驚喜,有時候是竊喜。在鳳凰中學的門口,看到裡面蹦蹦跳跳的孩子們,忽然就心生艷羨,可是門衛已經攔下了幾撥旅友:"對不起,這不是旅游區域。"沒關系,一幅若無其事地往裡闖,居然就進去了,心裡想不狂喜都很難:"看來咱家還是很年輕的,仍然學生氣十足呢!"但人雖是進門了,心裡卻是怯的,怎麼說也是打擾別人的正常教學秩序了呵,於是也就在門周圍小遛一圈,便匆匆出門了。遠遠地,還聽見有學生在集體唱歌,但奇怪的是,唱得居然是一首流行歌曲,情啊愛的,怎麼都覺著不合適。

一路溜達,不必管方向,反正小城就這麼大,想要丟都很難的。果然,不知道亂竄了幾個巷子,居然抬頭又看見了熟悉的城牆,成就感頓生——果然沒丟也。

於是繼續一路向前,爬上城牆信步而去。漸漸卻開始著急,不為別的,只是羨慕城牆裡面、沱江邊上那些戲水的人們,卻不知何處可下城牆又如何進入那樣的一個天地。好在城牆也並不似長城那般沒個盡頭,到了一個牆樓那兒,順著破敗的、長著些枯草的樓梯下去,就看見了城門,一頭鑽進去,便融了進去。其實,路是很簡單的,如果我們沒有爬上城牆,只順著城牆走過去,看不見牆外的人,沒有期待地閑逛過去就自然看見城門了。但因有著期盼,同樣的路徑平添了幾分欣喜。

自己亂逛會漏掉點什麼,這是一定的。當然,自己當時肯定不會知道,卻也是可惜的。不過我們有旅友,可以互通有無。

這次就很高興遇見了幾位新加坡先生和那位讓人心生佩服的阿姨。他們都是畫家或攝影家,那股執著勁頭絕對專業,比如第一天剛下火車就狂顛簸著去了翠翠的渡口,事後,他們都對那條路心生余悸。其實,渡口肯定是已經廢棄了,離鳳凰古鎮又遠,陸上交通又很糟糕,去的人自然很少。他們是為著沈從文先生來的鳳凰,所以堅持要去那個渡口。可是,長豪說,他有些失望,"因為沒有翠翠"。

與他們的相識要感謝嬌小俏麗的客站老板娘玲玲。玲玲是土家族姑娘,為人極熱情能干爽朗。她的歌聲甜笑聲更甜,長豪說他覺得鳳凰比麗江更好,"因為麗江沒有玲玲姐那麼動聽的笑聲"。正是玲玲姐給我們提前留好了沱江畔那正對萬名塔的絕佳房間,讓阿姨(她媽媽)去接我們,又在第二天讓我們和老先生們一起去了叭咕老家寨。

去老家寨之前幾位老先生先要去一家苗族博物館,因為知道一些背景對創作是很有裨益的。我對背景歷史都不熟,卻一直對博物館不感冒,覺得那些沒有真正的生活鮮活。便在他們參觀時,信步游覽了旁邊的一個苗寨。

也許是因為這個寨子的普通,並沒有游客,所以他們的生活也就更接近本色。我們看到有婦人在井台邊洗著床單,有男人在田裡散種子,有老婆婆背著好大一個背簍拿著砍刀上了山......他們有人穿著民族的衣服,帶著銀飾,有的並無異樣。房子和貴州看見的一樣,很多都是用那種扁扁的石片堆成牆,路也都是那些扁扁的石片。

我們一路邊走邊看,不料路邊台階上忽然叫著衝下一條狗,很凶的樣子,似乎馬上就要為我們的私闖禁地咬上幾口。本能地大叫,想逃,腦子裡殘留的一點理性卻告訴自己不要動,"千萬別動,要不它一定會咬"。果然,那狗看我們不動,自己也就不敢向前,直衝著我們大叫。一片狼狽之中,主人出現了,一個普通打扮的婦人叫住了狗,訓斥了兩句,便領著走了。我連說謝謝,她卻只是嘟噥了幾個我不懂的單詞,也許,在他們,我們這些亂闖的陌生人是不受歡迎的。

回頭目送,也許更是確定那狗走了,我們才繼續上路,直至到了山邊。小憩片刻,覺得上山不夠安全,便揀了條田埂,穿到對面的菜園那邊。本以為會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卻發現只是平常的一些蔬菜,只能復習一下我的生物學知識。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趕回博物館,剛好趕上看了一場免費的打鼓表演,是特意為遠道而來的朋友的送賓鼓。

繼續上路,前去老家寨。

遠遠地,便看見一個很像西游記裡山寨王會有的塔亭,穿過去,便看見平靜似鏡子的一個大潭。繞過大潭,我們便到了目的地了。

車上未停穩,就聽見了山歌聲。下得車來,便看見扁平石頭砌成的城門外幾個女孩扯著跟紅布條,中間兩個捧著兩碗酒。歌詞是我們聽不懂的,只覺得音律悅耳。女孩們唱完了歌,向我們解釋道,在苗寨,要進寨子需要過三道坎,一坎歌二坎酒三坎鼓,便要我們唱歌。老先生們自然把目光看向我們兩個年輕人,也不好推辭,我便唱了家鄉的黃梅戲《女駙馬》。這一段黃梅戲,我是百試百靈,適應性極強。這次也不例外,得到一片喝彩,卻不知我只會唱這麼一小段,呵呵。

坎酒對男生來講比較頭疼,因為要喝那麼一小碗,但女同胞們只需嘗一口或者用舌尖觸意下即可,並不強求,喝完會說一些祝福的話。坎鼓要到寨子裡面再學,這樣我們就得以進了寨子。

便有女孩領著我們串鄉逛寨,跟我們說著寨子的歷史、苗寨人生活的習慣、風俗等等,我們也會不時地問房屋的結構等問題。比較特別的一個是那個烤煙用的屋子,有老先生就很是奇怪為什麼那麼高溫玻璃卻不會裂。另外一個是無意中發現的他們的柵欄門,很簡單的幾片木板釘成,是插入式的,老先生們很是贊賞,定要合影。我卻對那戶人家的懶洋洋在睡大覺的看門狗有些興趣,定要合影,後來卻被告知那是寨子裡最凶的一條狗,呼呼,好生後怕!

走到山上,那女孩就開始說起苗寨年輕男女的愛情,說道男孩看中了一個女孩就會拉她得衣角,女孩看中了一個男孩就會反復盯著他看,於是大家就開始開開玩笑。一位老先生開始說他要注意有沒有女孩在看他,我就開始反復看他,然後很喪氣地說"為什麼我已經反復看了您三遍你還不理我呢?"大家便大笑。

一圈繞過來,最後到了中間插著旗幟的寨主的院落裡。院子裡有兩面大鼓,裡面穿梭著幾個青年男女,看見我們都熱情地招呼。

大家在靠牆的一排凳椅上坐下,不一會,便開始有各種節目上演。

首先是介紹苗寨的歷史、布局特點,苗族人的生活特點,更有兩三位盛裝的女孩,向我們講解苗族人的服飾特點。她們的頭飾之重,我是在貴州就見識過的。讓我驚異的是她們做女紅的一個銀制小盒,很是精致,裡面有勾、針、挑等工具,她們就是運用這些簡單的工具自己繡出那些漂亮的圖案。

然後開始教學苗語,什麼木繞是你好,大亞運是我愛你,弄黑是吃飯,很是有趣。接著又出來了一個小伙子說是表演特異功能。先是請神,然後自己手摸燙熱的鐵鉗,嘶嘶作響他卻是一點沒事。我是不大喜歡這樣有點自虐傾向的節目的。

開始坎鼓了。先是幾段表演,據說他們的鼓在湘西打得是最好的,不過的確是很有聲勢,男女穿梭其中很是漂亮。表演完畢便是讓我們學。我是外行,不過在師傅的調教下倒也有模有樣,就是氣勢差點。

之後便是等著吃飯了。不料又來了一撥客人,於是又一輪表演開始。這一回節目竟然完全不同,有表演吹樹葉,也有跳竹竿舞,還有走高蹺。我是無知者無畏,什麼都敢上。最後是樹葉吹不出聲音,高蹺只能站在上面不能動,只有竹竿舞,自我感覺跳得還可以。

飯菜好了。香噴噴的燉土雞,誘人的腊肉和各色蔬菜。可能是餓了,大家都是風卷殘雲般,都誇雞湯的鮮美。飯至七分飽,忽然每人都被偷襲,兩只黑手從背後伸過來,摸到臉上——原來是苗寨待客的最高禮節抹鍋灰,據說要保存三個月不可以洗呢!一片尖叫聲中,大家相視爆笑,紛紛留影紀念。

前文提到苗家飯,其實鳳凰古鎮上的飯菜更是好吃。在旅友的推薦下,我們幾天都是在老屋和黑仔吃的。

黑仔的位置很好,就在虹橋旁邊,坐在靠窗的桌子,可以邊吃飯邊賞景。我們的第一頓飯就是在黑仔吃的,點了一個酸湯魚、一盤野山菌炒肉和一個素菜。酸湯魚魚肉夠嫩,湯也鮮美,但酸菜欠酸。我念念不忘的是那盤野山菌炒肉,那叫一個香啊!三大盤菜也不過五十元錢。

黑仔是我們初來時去玲玲客棧的路上發現的,老屋則是我們一路問過去的。老板聽說我們是慕名而來,雖是高興卻也習以為常,畢竟名氣大了,經常有人找上門是很正常的。就是那天中午,我們吃到了鳳凰最是出名的血粑鴨子。老板很爽快地答應賣給我們半份,鴨子端上來,果然香氣撲鼻。我很喜歡吃那個血粑,香香的,像軟軟的鍋巴,不過更粘一些。雖是半份,分量卻也很足,我們難為地請老板幫忙存到晚上,老板一口答應,還說晚上幫我們點菜。那天好像還吃了一個鳳凰野菜鴨腳板,的確是山野風味,我們卻是有些不習慣,感覺有點粗。

印像比較深刻的還有在玲玲客棧的一頓飯。那是阿姨親自下廚的,我們是沾了新加坡旅友的光。那條魚做的真是好吃,肉嫩細滑,韌而不軟。後來走前一天特意去了老屋吃魚,卻沒有那般的好感覺。

我們吃飯都是規矩的坐在客廳裡,桌子旁。玲玲告訴我們,鳳凰當地人都喜歡捧著一個大碗,加上很多菜在碗裡,然後蹲在自家門口吃。我很是奇怪,這麼吃難道不累嗎?不過,後來幾天發現果然如此。多是婦人,蹲在自家門口,有時幾人一起邊吃邊聊,有時邊吃邊看路人,有時只是埋頭苦吃。

傳說古時有一對鳳凰從古城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這麼一個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但我在沱江泛舟時,卻忽然有了自己的領悟。沱江水不深,艄公用一根包著鐵頭的竹竿便可輕松撐船向前。江水呈綠色,因為水下長著茂密的水草。坐在舟上,看著水中搖曳著的修長水草,忽然發現,這不正是美麗絕倫的鳳凰尾翎嗎?纏纏綿綿地延續著,牽動著我們這些醉在鳳凰美色裡的心......

玲玲電話0743-3225670

13574396535


(我們住的房間陽台)



(哈哈)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