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7月10日-7月13日 人物:我, coco(我的gf),我同事l,我同事y(l的gf),我同事k,m(k的bf),共六人。
出發點:上海
7月10日早上,6點半左右我從上海馬戲城地鐵站3號入口下,在6點40分的地鐵首節車廂和coco會師。我們一個30升的背包,一個20升的背包,再加上兩個腰包,開始了我們的旅行。
7點30分左右我們已經到了上海梅隴地鐵站,出來向左,上天橋(開始負重登高的熱身

),下去就到了火車南站,等l&y,k&m。
7點45分左右,l&y到達,8點k到達,8點01分,m到達。
坐8點18分上海至杭州的火車,25元/人。6個人正好面對面的兩個三人椅。
10點多左右,到達杭州。杭州火車站買13:10的大巴,從杭州汽車西站到屯溪。60元/人。
火車站對面20米處就有免費擺渡到汽車西站班車,11點多到杭州汽車西站,在候車廳二樓每人買了6至8元快餐,一葷兩素或兩葷兩素,味道蠻好,比較推薦腊雞腿。吃罷坐了一會兒,把帶來的黑布林、李子全部干掉,13:10分啟程。
路邊風景越來越好看,有不少連綿的山脈和不長的隧道,已經開始進入安徽境內。原本計劃2個半小時,結果15:00左右已經到了屯溪汽車站。
屯溪汽車站走到黃山國際青年旅社用不了5分鐘就到了。我們是非會員,35元/人,包了一個六人間-306室。三個上下鋪床,所有mm在上鋪,所有gg在下鋪。還有一個設施比較簡單的衛生間,衛生間外面是一個碗盆洗臉池,也算干濕分離。不太像賓館,到更有點像個大學宿舍,但是由於顏色搭配很好看,家具基本上是綠色和橙色為主的色塊搭配,因此頗有宜家味道,mm們覺得很溫馨。但是比起正規星級的旅館,客房內沒有電視機和電話,沒有洗漱用品和拖鞋,這些個人衛生用品需要自己帶好。(但是我記得上海的老船長青年旅社有洗漱個人用品的)
還有個1匹多的分體空調,鋁合金的百葉窗簾,很簡單,但細節處是花了點心思的。
青年旅社還有許多額外服務,比如黃山的旅店預定業務。還有5元/小時的上網,三樓有個很大的客堂間可以供大家看電視,聊天。
最值得一說的是一樓。
一樓是那種都是原木的桌椅,讓你感覺進來後有個小二會問你:“客官您是打尖呢還是吃面”的那種。進門口右邊還有一個很大的白板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塗鴉。我至少看到了英語、韓語、日語、俄羅斯語的留言。偶們6人也紛紛在上面塗鴉,並留影。
白板的右上邊有個大大的飛鏢靶子,於是從整頓好行李到那天晚飯前,我們都在那裡玩飛鏢。
當中我們也到旅社邊的菜場買了幾根黃瓜和幾個番茄,准備登山用。另外又買了一個大大的安徽本地西瓜。
來之前我們的l就在網上看了攻略。到了黃山青年旅社,就不能不吃吃該店廚娘的手藝。
點了這麼幾個菜:紅燒臭鮭魚,魚香茄子,小青菜,土雞塊,清炒芋母絲,.....。色香味俱全的。
還有四瓶當地的啤酒,很好喝呢!mm們也可以試試看,因為度數很低。黃山水好,所以啤酒口味當然也不錯,最主要,夏天冰鎮一下,對旅人來說,很享受呢!
飯畢,兩位mm回房休息,k&m拉卡取錢,於是和l,以及我出去買點水、拖鞋、食品袋等東西。
一小時後,回旅館吃西瓜,飛鏢,和旅舍結算然後8點到306輪流洗漱。9點多睡覺,為第二天上黃山養精蓄銳。
攻略總結:
1、從上海到屯溪,其實可以有一部火車直達,但是價格在150元以上,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按照我們上海-杭州-屯溪的路線走,價格可以節省一半。如果節約時間,去屯溪那就走火車夜路,但是對次日白天爬黃山來說,可能體力提前就有消耗。
2、屯溪青年旅社的廚娘燒得一手好菜,所以一頓美味的晚餐為第二日黃山行的體力消耗會有非常好的預防作用。另外千萬不要忘了晚上就把第二天的早飯預訂好,另外還可以打包一份蛋炒飯用於首日黃山行的中飯。山上瓜果純水較貴,所以可以山下買一點黃瓜番茄(不要多買,否則很累),平均一人2根黃瓜+2個番茄的配置。
3、不要買水。買水是我們的失策,事後證明是很大的負擔。一天一人一瓶500ml足矣,旅館可以灌水,不管是山上還是山下屯溪國際青年旅舍。
4、拖鞋不用帶,可以到屯溪的聯華/華聯超市買,1.9元一雙,非常便宜。還有50抽的大號食品袋買兩包,又薄又輕,比馬甲袋有更多的用處。事後證明,用來保護鏡頭,電子儀器、手機、對講機、分放干淨的髒的衣物,放蔬菜瓜果等非常方便。
5、黃山當地啤酒、安徽西瓜應該嘗嘗,比起上海來說感覺更自然清新些。
6、現金要帶夠,不要出去atm拉卡。當天k&m居然沒頭腦,拉卡取錢忘了把卡拿走,結果幸好碰到民風淳樸的當地人,追著把卡還給他們。對於出門在外,最怕的就是這些沒頭腦的事情了。
在開始第二天記錄之前,我先總結一下我們自己的攝影裝備。
攝影裝備篇:
照相機,我考慮到爬山辛苦,帶了一個contax G1的旁軸膠卷,帶了三個頭G21/F2.8,G45/2,G90/F2.8。還帶了一個olympus u115 傻瓜機。膠卷Fuji RVP100 2卷,RDPIII1卷,Kodak100G 1卷,Kodak eb3一卷。負片fujifilm superia 100 2卷。我MM還是帶上她的數碼Sony DSC P7,小巧,方便。
L帶的是他的Fujifilm S602,M帶的是Nikon F80D和一個變焦鏡頭(好像是24-120,我老是記不住他的鏡頭)EB3兩卷,superia 200兩卷,superia 400兩卷;K帶著她的Canon ixus 。
L還帶了數碼伴侶,給用數碼照相機的解決了容量的後顧之憂。
總結:
1)事實上最後證明,我只需要帶一個G21的頭就可以了,到了黃山主要拍大場面的層巒疊嶂,G45和G90都沒有什麼用處,只是增加了負重。回來總結,其實G21這樣的廣角都還差一口氣。比較推薦Voigtlander的Bessa-T機身和heliar 15mm/F4.0,兩個加起來也只有一個G21價格,只是二手市場上最近看不太到。
2)三角架雖然帶了,但是我最後沒有用。趕路辛苦,能少一些就少一些。最後三個三角架只有M的一直隨身帶,我們就沾光了。另外兩個三角架都在賓館睡大覺。
3)攝影不是唯一的目的,所以遇上黃山下雨天,出於保護器材考慮,爬山的第一天(7月11日)我幾乎都沒有拍,除了山下南大門攝了幾張。
4)回來後,看了看照片,其實這次膠卷用法錯誤。合理的配置是:Contax G1+G21拍風光片,裡面放反轉,u機型放負片,拍人像;數碼的隨便,自由度比較大。
5)我帶了一個防X光袋,比較派用場。在火車站過X光,保護膠卷;在山上雨大的時候把相機一起放進去,可以防雨。只是,這個防X光袋不夠大,最後G45鏡頭沒有放進去,有點水汽了。回上海立即放干燥箱除濕,拯救了這個鏡頭。
6)膠卷機的電池要帶夠。我這次雖然帶了,但是可能淋著雨了,備用電池也電力不足........
出了點洋相,這以後再表。
以後去就知道了,不會像這次這麼狼狽。
對了,前面忘說了,我們在第一天下午四點多的時候已經把13日從屯溪到杭州的大巴車票也買了,60元/人。
第二天早上,我們都很興奮地起了個大早。大概5點鐘起,大家就陸續起床,排隊輪流洗漱。由於coco細心的媽媽交待她帶一根繩子,系在房間裡面,所以我們把前一天的濕毛巾都晾干了,起來用手洗洗臉,干毛巾擦擦就可以了。不要小看這細節,干毛巾不但節省那麼一點份量,而且不會放在包裡餿掉。勤勞的我第一天還把穿的襪子洗干淨並晾干了呢![em31]
小事暫且不表,我們六點左右下去吃早飯,一碗粥,一個饅頭、一個蛋,花生醬菜等(好像這些菜,我忘了)。飯吃好,蛋炒飯也已經好了,盒飯裝打包,每個gg都背兩個盒飯,再在青年旅舍裡面買了黃山地圖(兩元一份),一人一件雨衣(兩元錢一件)。
等到6點半的時候,門口就有車把我們接到黃山腳下的湯口南大門。這部車平均一人大概6元還是12元我忘了,反正是和青年旅舍結算的。這部車從青年旅舍到火車站,然後再走屯溪的一條交通干道(不知道叫啥路),一路接人過去,在一個賓館前,為了接兩個人停留了半個小時。全車人都很氣憤,為了這兩個人,白白地就浪費了一車人每人半個小時!實在是太不自覺了!
車子路上開了一個多小時,外面的溫度也好像越來越低了,開窗感到風都是涼爽舒適的,大概只有20多度的樣子。到了湯口的南大門。
我們幾個人被南大門的氣勢折倒,於是拍了一張六人的留影。然後我們和南大門門口開出租的討價還價,每輛車30元(一人10元),共兩部車到紫光閣。還不錯,都是中華車,空間比較寬敞。
紫光閣門口到處都是小販和挑夫,繞著我們要幫我們挑東西,說一斤8元後來6元價格。我們不勝其煩,逃也逃不了,索性就不說話,沉默作為最好的拒絕語言。
黃山門票一人200元,師生半價。coco是老師,事先帶好了教師證,所以100元價格的門票。我們的m同學在工作後又回到了交大讀研究生,所以幫我們也借了學生證。賣門票的看也不看就賣給我們門票了。我們還在暗自慶幸,結果到了紫光閣入口處,要證件和門票一起提供驗明正身。
我大無畏地走在了第一個,用凌然正氣鎮住了驗票員,放我進去了,後面也是一路順風,coco和m都是真證件,經得起推敲。y的學生證上面實在是太像y了,那個發型和面孔,也唬住了驗票員,然後k也是沒有多查,最後居然把l上上下下看了兩分鐘左右,質問他是否拿別人學生證。l一臉冤枉說:“我原來戴眼鏡現在戴隱形眼鏡的,怎麼就不是我?”。驗票員一糊塗,也把他放了進來,算是一個小插曲,我們的cost又down了!
登山了,大家都很興奮,真正開始了游程。一溜煙地,mm們都身輕如燕,跑在前面。我們幾個男的反而在最後面,一來負重少許比mm們多了一點,另外身上的肉平均都比mm們重上幾十斤,所以相比較之下要走得慢點。最慘的是我,走上大概相當於6層樓左右的距離就開始有點氣喘吁吁了,同時還和他們說:不要走得太快,要保持體力,慢慢走,呼吸要調整。結果慢慢地走到了最後面,而且,看上去是最累的一個。
一直對我們不死心的挑夫看到我的疲態,就開始從精神上打擊我,知道我是我們這個團隊的軟肋,就老向我提議給他挑包。我盡管累,但是仍然死撐。走出去快半小時了,l覺得感覺上我確實很累,也有點勸我不要撐了,建議給挑夫挑算了。我思想鬥爭了幾秒,考慮了一下我的長跑習慣,一般都是極限來的比別人早,時間比別人長,所以相信自己應該是在極限的時候,也是最痛苦的時候,牙齒咬咬應該過得去的,仍然回絕了挑夫的建議。
從前山上去,確實很陡很吃力,大凡跟團的,據說基本上都是後山索道上,前山走下來,而我們反其道而行,是因為據說前山上山看到的風景是比較優美的,如果從前山下山,風景都在身後。
路經從容亭、立馬橋好不容易走到了半山寺,我覺得已經走了好長好長的路,山上不斷下來跟團的人,他們問我們慈光閣還有多少路,我們也問他們天都峰還有多少路。下來的旅客很多搖頭說沒有走那條路,也有說我們才開了個頭,早著呢。我的精神又被打擊,而且覺得人的體力已經崩潰了。不服不行,上了三十歲,似乎人的體力和意志都沒有原來好了。
鑒於天開始有毛毛細雨了,l作為我們默認的team leader,建議在半山寺那裡就先放下行李吃飯休息一下。我知道我的臉已經慘白了,大腿的膝蓋上方兩塊肌肉十分疼痛。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負重和體重對膝蓋造成的壓力,一坐下就不斷地搓揉膝蓋。k建議我大概是肌肉太緊張,應該抖抖腿放松放松,coco也不斷地說我平時不鍛煉,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了。我這時候很不好意思,成為大家的負擔,拖了大家後腿。
大家拿出蛋炒飯,雖然冷了,但是很香,一來確實好吃,二來體力消耗很大。我們的蛋炒飯引來不少人羨慕的眼神,雖然沒有問我們,但是從大家的好奇表情當中,我知道他們一定很奇怪我們從哪裡買得。我又干掉了一瓶水,讓自己身上輕點。第一個買了一根拐杖。
雨越下越大,也越來越冷了。我也不顧第二天和coco兩個人作秀一樣的紅色情侶衫了,把第一天的汗衫套在了外面,擋一擋寒氣,同時我們也把雨衣穿上了。
飯吃罷,我們就選擇了上天都之路。
在爬天都峰之前先插播一下網上關於天都峰的介紹
天 都 峰
天都峰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高達1810米,直衝雲霄,為黃山三大峰中最險峻者。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天都峰為第四紀冰川形成的角鋒。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級”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頭遠眺雲山相連,江河一線,遙接大海,俯瞰群山,千峰競秀,萬水奔騰,美不勝收。天都峰雖高不及黃山的主峰蓮花峰,但其險峻程度則絕非蓮花峰可比:百丈雲梯幾乎直上直下,登山的人們頭挨頭、腳挨腳,稍不留神似乎就有跌下山去的危險,鯽魚背是是天都峰最險要處,長雖不長,但寬僅容一人從容來去,兩側均是萬丈深淵,只要抓緊鐵鏈緩緩前行。低頭看,“百丈雲梯”和“松鼠跳天都”都在腳下,再往下是“天上玉屏”,再往下是長達500米的天梯,天梯由石梯、石欄和鐵鏈構成,隨懸崖蜿蜒而下。天都峰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 因此人們說,不登天都峰,等於一場空,游覽天都峰需兩個多小時。 部分主要景點
天都峰
位於黃山東部,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海拔1810米,“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古人視為“群仙所都”,取名天都峰。 唐島雲和尚歷經千險,始至峰頂,是現存文字記載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裡,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間宿錦雞。”民國二十六年(1937)建登峰梯道,長3裡,有1564級台階,194個石欄干和600米鐵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絕頂。峰頂突然平闊,有石室嵌立,可容數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石如桃,稱為“天都仙桃”。峰頂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極目遠望,雲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古詩有句:“任它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意為游黃山而不登天都,等於虛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峰腰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又增添了新的景點。
鯽魚背
在天都峰上。從天都峰腳,手扶鐵索欄杆,沿“天梯”攀登1564級台階,至海拔1770米處的石矼。石矼長10余米,寬僅一米,尤如鯽魚之背,兩側萬丈淵谷,深不可測。清人許全治有詩記其險:“無意吞舟歸北海,何心借水躍昆明。游人盡是批麟客,竹杖芒鞋脊上行。”
收拾停當,中飯吃飽,大家開始啟程了。穿上雨衣,大家都有點不適應,覺得有點悶熱。我前面肚子上掛著一個包,後面背上一個包,雨衣都撐得緊緊地,正在這時候,聽到一聲嗑嚓一聲,被K用ixus拍了一張照片,趕忙回放了一下,看到自己確實挺好玩的,像個恐龍一樣,前面肚子上包挺著,後面背上像駝峰鼓起一團。照片自然又成為他們五個人的笑料了。
鑒於隊伍開始有點內部前後差距,我們每兩個人共享一個對講機,這樣我們可以始終保持通信。我們的信道調到7.7,紀念盧溝橋事件68周年。
說句老實話,吃好飯,不但沒有力氣,還更留戀坐著的感覺,不想繼續爬。天冷起來雨也越下越大了。東西卸了不少,身上是輕了點,腿上的肉也松了點,可是心態卻是很絕望,走了半天卻只有這點點,後面的路還很多,真是不知何時是盡頭。按照這樣的速度我真不敢想像晚上天黑前回得了賓館。
關於賓館我們不得不說一說。L原來計劃是在天海白雲賓館住第1個晚上,然後第二天是到西海住第二個晚上。可是這次黃山市搞了一個環球小姐選美,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麗們7月11日住在天海白雲賓館,所以我們沒能定到天海。為此,屯溪的黃山旅舍建議我們改變路線,第一天多走點,到西海水榭住,第二天反過來住到天海。
我游黃山之前,沒有作路線的預習,都是聽L講的,所以全部count on him。聽他介紹了一番,又沒有仔細看地圖,天海西海北海搞得一頭霧水。反正跟著走吧,誰叫我總是最後一個呢?
我們走到了金雞叫天門的時候,似乎已經雨更大了,有好些人在躲雨,我們遲疑了一下,因為看到路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暴雨天氣危險,禁止爬天都峰。我們走過時,商量了一下,想想好不容易來了一次,還是繼續上吧,否則要遺憾的。於是我們互相加油,鼓足干勁繼續往上爬。可是,意識形態還是不能游離於物質基礎之外,雖然互相鼓了勁,可是仍然膝蓋上方的肉很酸痛,我還是拖後,感覺每走5分鐘,就要休息5分鐘的感覺。這時候,那個挑夫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不見了,估計對我們失望了,知道我們這筆生意看來無望做成了。
路越來越陡,天都峰也隱隱約約在雲中時隱時現,和我們捉迷藏。但是腳下的石階也越來越窄,越來越難落腳,像我們男的腳幾乎不能放完整,有時候必須側著身子,橫著腳掌上山;雨開始瓢潑起來,往下看,一側是令人心顫的峭壁懸崖。而且上山的路不是直的,幾步一轉彎,非常吃力,邊上有時候有鐵索,有時無依靠。Y這時候停下來,一臉嚴肅地,說她寧願出門在外,安全第一,不想爬天都峰了。以後有機會,再來爬。L是Y的護花使者,聽到這個情況,自然就決定陪著Y走回頭路,到半山寺後走玉屏往天海西海那裡方向去賓館,然後把爬不爬天都的決定給我們四個來抉擇。M和K是那種非常有驢友精神的,決定要繼續爬;我這時候倒是希望爬,可是主要看我MM的意願,不可能和她分隊的。最後她選擇了繼續向上。我們兩組人馬就此別過,並且我對天都的天氣已經不抱希望了,覺得沒有拍照的可能。但是我錯誤地理解為到西海的路比較我們的天都之行平坦順利,就把一大包器材交給L,讓他把器材帶到西海賓館去。
我們四個人,M&K, Me&Coco,就這樣繼續往上走——對了,我想起來一個細節,我們與其說走,不如說是爬——L從網上的黃山攻略看到爬天都是必然要借用手的,因為有些地方非常陡,所以必須要手搭著前面幾階石階的,所以我們來之前,L從公司為每個人都拿了一副勞保手套,我們其實在金雞叫天門之前就開始用手套了,可是到了天都南邊上去這一段,我們已經不像是人了,更有點像猴子一樣是手腳齊上了——為了保持作為人的尊貴,我這裡沒有說四肢齊上:-)。這時候雨真可以說是暴雨了,我們的手套濕透了,但這樣的話,卻有種凌厲酣暢的爽快,索性也不管手在石階的水窪裡面浸了個透。我這時候鞋子外面都濕透了,但是裡面的襪子還是干的,於是很得意對他們說,我的鞋子外面濕裡面干,Coco和K就打擊我,說干起來也很慢的。我看了看Coco,怪不得,她的鞋子是牛仔布面的,已經濕透,我估計裡面肯定濕光了,K是那種網面的運動鞋,可能和Coco的鞋一樣的命運;M疑似Gore-tex的高幫登山鞋,很威武,估計和我一樣外濕內干。
我們又這樣爬爬歇歇,爬爬歇歇,驀然回首,發現我們已在極險的位置了,周圍是那些非常陡峭的山壁,沒有山下那麼郁郁蔥蔥,只有點綴著一些非常有年代的松樹,而且清一色都是那種單側伸手狀的迎客松姿勢。拜那些饞嘴的鳥們之賜,到處亂吃香噴噴的松果,然後又不注意衛生,在黃山景區的上空領域隨地大便,那些未經鳥胃腸消化的松子便隨著鳥糞自由落體,或者經過各種方向各種勁道的風的推送,隨機在山的各個部位扎根,由山土和富含氮磷鳥糞的滋潤,由黃山純淨天雨的洗禮,歷經千百年甚至上萬年,造就了黃山現在如此秀麗景色。——這是我的理解,千萬不要BS我:-)
越往上越險風景越是美麗,即便是暴雨滂沱,但依然可以看到一陣一陣的雲霧飄過,這時候人在景中感覺正如身在地獄心在天堂,而雨水衝刷著石階已經像溪流一般往下衝去,我和M這時候已經笑不起來了,水雖然不會通過鞋面浸潤進鞋子裡面,但是卻從一個搓克的地方進去了——鞋幫。現在我們的腳也和手一樣,索性被水浸透,卻倒也是滿爽快地——沒有後顧之憂了。
這條山路開始還能看到幾個人往下走和我們相遇,後來整個山谷似乎只有我們四個人了,四周靜悄悄的,我們四個人就在雨中撒起瘋來,往山谷大叫“黃山,黃山”,可是掃興的很,沒有回音。雲霧彌漫,面前的峰頭也看不到了,只感到一陣陣雲霧飄來飄去,像是小孩子一般,很是頑皮。而我們覺得若不是霧氣大,我們可能就會看到深不可測的懸崖峭壁,反而到會恐高起來,說不定還是這樣讓雲霧遮擋我們的視線,讓我們醉生夢死地爬到山頂,反而到是好呢。
可是,在一個轉彎口時,我們突然聽到了一聲雷聲,轟隆轟隆地打來。這時候coco感到害怕起來,提議我們還是往回走回頭路算了。我開導coco,說聽到雷聲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危險了,因為閃電早就閃過了。然而又是幾聲雷響,遠遠近近地,確實令人可怕。我和M都把手機和對講機關掉,因為在來電話接通的瞬間,造成的局部強大的電磁場很有可能吸引雷擊。我們找到一塊平坦之處,有塊大石頭,就在那裡休息一下,順便等雨小些繼續往上走。等了幾分鐘雨沒有小的意思,而雷電又交加,M決定既然不回頭就往前走。剛走了四五秒鐘,就聽到他在前面大叫,“快來快來,索性到這裡來躲雨,這裡有個洞!”
我看到這個洞,感覺並不像一個洞,倒像是一線天,下面卻真的到是一個好的躲雨場所。於是M在最上面,K第二,coco在洞口,召喚我趕快進去躲雨,可以安全一點。
我於是趕快走進洞裡,我們四個人在石階上,自高而下分別是M,K,Coco,我。
然而——就是我剛進去十幾秒鐘的時間——剛剛站定幾秒鐘,突然只聽到一聲嗑啦一聲雷電聲音——似乎很近,然而又像是很遙遠——拜托我真地想不起來當時的場景了,所有的場景都被我忽略了,我當時只記得一件事情,就是我搭在洞穴岩壁上的手指一麻,然後就感覺右手自然而然地被彈開一下——我們被雷觸了一下——雷電肯定不是很近,但也肯定不會很遠——因為這時候我們的思路很清楚,手指尖的麻木程度也就相當於冬天被靜電打了一下的感覺,——據K和Coco說也是如此,但是M就沒有那麼好運。正好他的一只腳泡在石階上的水窪裡面,從一只手臂到一只腳都有麻電的感覺。
我們的女生們,Coco和K做了一個最為果斷的決定,不管我們離天都峰頂再近,不管我們離鯽魚背還有多麼少的路,也不管我們離我們認為的成功還有多麼近,剛剛走的路是多麼地可惜,我們都要放棄,為了安全第一,我們必須走回頭路回半山寺上玉屏,追隨L和Y的路程去了。
我這時候才明白過來,其實L和Y是屬於理智型的,M和K是屬於血氣方剛型的,而我和Coco是屬於兩邊倒可以被爭取的中間力量。但是在這麼與雷電擦肩而過的事情發生後,我知道我們必須要慎重我們的決定了。
但是我仍然還沒有迅速地了解剛剛雷擊事件的嚴重程度,還和他們開了一下玩笑,說,其實我們是不是已經是靈魂了。說出口,我就發現這是一個不合時宜不合場所的劣質玩笑,因為他們三個人的臉上都是一臉凝重——我看了看身後的洞裡面,沒有我們的肉身,肉身就在下山的路上,和我思維同一個三維坐標點,我們確實還活著,既然活著就應該開得起這些玩笑呀......
後來我就不說了,我們走著下山回頭的路,一路風景依然好看,雷電似乎也小些了,可是在我眼前,只有Coco一個人連滾帶爬往下急趕路的形像。我下山很謹慎,一步一步走的扎實才走第二步,看到Coco那樣像平地生風的速度下山真為她擔心,一路遠遠在後面叫她慢慢走,當心路滑。
M和K依然是隊伍當中,我們為了防止一人滑跤造成另外的人員被動,就保持每兩人之間4-5格的階梯。我依然在最後——但是我知道我現在是最危險的一個——因為我在最上面——我是屬於被雷擊概率最大的一個。但是我是一個散淡的人,我知道,一個人被雷擊的概率應該是很小的,連續幾分鐘內被擊兩次的概率應該是更小的;再退一萬步說,如果真的被雷擊到,躲也沒有地方躲得,這時候是應該認命的。想穿了這一點最壞的結果,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大概是半個小時,大概只是20分鐘,可能對於心存逃命——或只是逃避雷電的人來說,那一定是很難熬的(我不知道Coco和M&K他們幾個人裡面誰是這種心態,我沒有問過他們);但對於我說——我可能是那種對雷擊事件還不那麼敏感,還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對自己體力吃力程度還很留意——只是一個感覺,下山真TMD爽,比上山舒服多了,沒有吃力“頏”的感覺,明顯感覺到輕松,速度也快,肯定只有上山的1/2-2/3左右的時間。
突然,聽到前面幾十米處Coco興奮地大叫,“到和L&Y分手的地方了,快到了”
又過了幾分鐘,我們確實是到了半山寺邊上的一個亭子,然後有很多人在躲雨。那裡的管理員非常緊張地問我們,上面還有沒有人。我們說不知道。
然後過了五分鐘左右時間,又下來了一男一女,據他們說,似乎在他們後面還有三個人,正在下來。我們劫後余生的四個人就問他們是否也看到雷了,那個男的說他們也有麻電的感覺。所以也嚇得趕快下來了。
不過我分析了一下,如果雷電是打在天都峰頂的話,根據跨步電壓原理,他們受到的雷擊肯定要比我們厲害——我是根據那個男的恍惚神情做出的猜測,沒有得到證實,如果心理脆弱的人的話,這次事情一定會成為心中陰影的,我還是讓這件事情在他腦海中淡忘算了——我沒有忘,到不用怕,我是個散淡的人麼,很想得開的.....:-)
我們離開那個亭子的時候,聽說另外三個也下來了,我沒有回頭,怕又是被雷擊劫後余生很興奮的人——抑或更慘的是和那個神情恍惚的男子相同的表情——根據跨步電壓原理,他們應該是被麻地最厲害的人了。
好了,我們四個人的天都生死劫故事就告一段落了,之後我們就繼續往玉屏方向走去,追趕L&Y去了。之後的事情如何,等我明後天抽時間再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關於L&Y在我們爬天都時他們的旅途故事,他們說要為我這裡的游記補上。且讓我等拭目以待。
後記兼攻略:
1)後來我們知道天都峰原來和蓮花峰很難的同時開放的。原來都是蓮花峰和天都峰輪流開放,今年很難得天都峰和蓮花峰同時開放。天都峰是黃山眾峰中著名的雷區。因此遇到下雨天,不要像我們這樣不珍惜生命進行賭徒心理。因為曾經有一年一個雷打下來把鯽魚背上的十幾個人同時打死,有掉下谷底的,有被粘在鐵索上的,後來特意把鯽魚背的鐵索改成粗尼龍繩。這個故事沒有得到證實,但是我相信應該是可信的,而且據山腳下的人說,一年都要在天都峰上打死幾個人。所以爬天都過鯽魚背還是等天好的時候,千萬要相信半山腰上那塊石碑上的話,雨天危險不要爬天都峰。 另外鯽魚背我本來應該沒有資格說的,但是據說天好的時候也要一樣當心,山頂風大,緊抓兩邊鏈條,少作危險動作和盡量不要在危險處拍照留影。
2)遇上雷雨天氣,趕快走回頭路,同時關掉手機、對講機等通訊設備。
3)帶好勞保手套爬天都峰,爬完手套不要了,請扔在黃山景區的垃圾池裡,為環保事業作貢獻——畢竟你不像飛鳥,隨便扔手套就長得出迎客松造就黃山這樣隗麗的奇景的。
4)後來下來聽說我們躲雨並被雷擊的地方叫天都一線天,離天都峰頂已經不遠了。究竟有多遠我也不想深究,還是給自己留個懸念以後再爬天都的時候親身解開這個謎底吧。
5)據說一般帶團的都是後山上,然後走天都北路上到峰頂,然後從天都南路下。我們反其道而行,自然要吃力很多,因為天都南路比起北路要陡很多。不過陡的路上山吃力,下山也很險,並沒有誰高明誰牛只說,風景好才是王道!
6)天都風景雖然好,但是由於險,素來有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之說。去攝影的TX一定要當心。遇上天氣不好索性就橫下心來,不要拍了。保護鏡頭器材,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生命。
7)景區範圍大,盡量集體、團隊旅游互相有照應。山高風大,氣候多變,不宜打傘,最好穿好雨衣雨褲橡膠鞋套(山上山下都有賣,盡量山下買便宜)。
8)事實證明,戶外運動品牌有其存在價值。這次天都之行,我們一致公認快干鞋快干衣褲應該有所准備。
(1)

(2)

(3)

(4)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