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歷史的痕跡――長沙紀游

作者: 飛天一號

導讀長沙,並不是一個旅游的城市;然而它那豐厚的歷史底蘊,同樣吸引人。 短暫長沙兩日行,讓我從最淺的層面認識了長沙。 第一站是橘子洲頭。現在只是夏季,整片整片的橘子林,都還只是綠綠的葉,偶爾有幾個小彈珠大小的橘子羞澀的隱於綠葉之間,顯得可愛極了。湘江在橘子洲頭被一分為二,在橘子洲尾又合二為一。想當年,主席曾佇立橘子洲頭,看百舸爭流,豪情萬� ...

長沙,並不是一個旅游的城市;然而它那豐厚的歷史底蘊,同樣吸引人。

短暫長沙兩日行,讓我從最淺的層面認識了長沙。

第一站是橘子洲頭。現在只是夏季,整片整片的橘子林,都還只是綠綠的葉,偶爾有幾個小彈珠大小的橘子羞澀的隱於綠葉之間,顯得可愛極了。湘江在橘子洲頭被一分為二,在橘子洲尾又合二為一。想當年,主席曾佇立橘子洲頭,看百舸爭流,豪情萬丈。而橘子洲在我的眼中,只是靜靜的,綠綠的。或許,等到桔子紅了時,這裡將是一片熱鬧景像。

出了橘子洲,又走馬觀花地看過了湖南第一師範。那裡的古樸和靜謐,是最打動我的。置身其中,應該是很容易認認真真地做事的吧!

看到白沙古井時,我才知道,井原來是可以那麼淺的。白沙古井,實際上是一分為三,全是長方形的,而水深不過尺許,清沏見底,滿滿溢出,取而不竭。只見眾多居民排隊取水,一好心老人見我滿是好奇地蹲在井邊,將自己接的水送給我們喝,雖未品出甘甜,但覺非常清涼。想想有這麼一口不竭的井水,也真是長沙人的福氣。

天心公園、天心閣,於我而言,都太“小氣”了一點,即使那段古城牆也絲毫沒有歷史的痕跡。

第二日的行程顯得精彩了許多。岳麓山和岳麓書院,這些沉澱了歷史地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岳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座落於岳麓山腳的清風峽裡。其實,它已是岳麓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一走進岳麓書院,我仿佛嗅出了書院裡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文化底蘊。

古人詩雲:“自有此天地,即有此岳麓,悠悠千萬載,厥名人未熟”。由此可知,岳麓山雖集靈秀於一身,但直到“千秋講道鄉”之稱的岳麓書院誕生之後,聚文人、賢士於一處,這才山得人文,因院而顯。

可以說,是岳麓書院,成就了岳麓山的名氣,成就了長沙的名氣。

從正門進入後,徑直便到了赫曦台。我很喜歡這個名字,每當旭日騰空,但見霞光萬道,紅如火燒,而萬物則沐浴於朝陽之中,生機勃勃。

出赫曦台經大門和二門才到講堂。大門兩旁懸掛對聯: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該聯是說楚國(泛指湖南)人才眾多,而這裡(指岳麓書院)尤為盛隆。該聯是清嘉慶年間所做,贊譽了千年學府人才輩出。即使今日,岳麓書院處處可見湖大學子勤學的身影。

越過二門天井草坪,便到達了書院的核心部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

講堂正中設有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這裡當然就是古代老師授課的地方了。直到今日,那兩把紅木雕花的座椅還擺放在那裡,靜靜站在堂裡,仿佛還能聽到朱熹和張拭兩位的大師的講學。

講堂南北兩壁分別嵌著“忠、孝、廉、節”和“整、齊、嚴、肅”。每個字都一米見方,遒勁有力,由此不難想像,古人教人,先教如何做人。而時至今日,科技發展,時代進步,人們好像有些忽略了這些,感覺這已落後於時代。而事實上呢?這正是我們現在最缺乏的東西。忠於他人,忠於祖國,忠於本心,有多少現代人還能牢牢把握自己的本心?孝敬父母,為官廉潔,節約節儉,在哪個時代可以丟棄?“整、齊、嚴、肅”,正是治學、求學所必須。其實,古人留給我們的一些東西,不應摒棄,相反更應該繼承和發揚。

出了講堂,再到書院其它地方去走走逛逛,御書樓,教學齋,半學齋……處處不乏碑、匾、楹聯,充分展現了書院的高雅格調,每一處都見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從書院後門直上岳麓山。再回望岳麓書院,只見樓台、亭閣隱於古樹林中,遙想當年,岳麓書院才人濟濟,賢人聖士在這裡追尋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諦,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沿書院後門的小徑直上,便可見到位於中國四大古亭之列的愛晚亭。知道愛晚亭是由於毛主席的緣故。可追溯起來,卻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不過,我們今日所見的愛晚亭已是重新過的了。

由於是獨行,再加上山路眾多,於是隨心所欲選擇了一條看來很是清幽的石階悠然上山。沿路多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參天而立,綠葉密集,偶爾有幾陽光從樹縫間射下,在石階上斑駁著,讓叢林也有了活力。一路上去,幾乎沒有遇到幾個行人,想來大家都撿大道走。彎彎轉轉,一路走走歇歇,沿途參觀了黃興、蔡鍔、蔣翊武等一系列革命烈士的碑、墓,不禁感慨,“青山有幸埋忠骨”。

離別岳麓山,竟有些不舍,它真是個美麗的地方,但它的美並不全在於秀美的風景,而在於它處處可拾的先賢名儒的流風,而在於它“有幸埋忠骨”;在於它沉澱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告別了長沙,告別了這幾千年的歷史。


精選遊記: 長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