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早春:我的自駕游

作者: rf131

導讀揚州早春:我的自駕游“煙花三月下揚州”,這裡的“三月”自然指的是農歷,折成現行的陽歷,總要到4月9日以後的事了。然而今年春天好像來得特別早,脫下冬衣,望著明媚的陽光,心中自有一份激動。再也按耐不住,4月2日,一個周六的早晨,我們一家駕車出發了! 春風得意馬蹄輕駛出城區,一踏入合寧高速,馬上就有種“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感覺。一片片明黃 ...

揚州早春:我的自駕游“煙花三月下揚州”,這裡的“三月”自然指的是農歷,折成現行的陽歷,總要到4月9日以後的事了。然而今年春天好像來得特別早,脫下冬衣,望著明媚的陽光,心中自有一份激動。再也按耐不住,4月2日,一個周六的早晨,我們一家駕車出發了!

春風得意馬蹄輕駛出城區,一踏入合寧高速,馬上就有種“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的感覺。一片片明黃色的油菜花歡快向我們身後退去,兩旁尚且枝椏突兀的樹梢上偶爾掛起的碩大鳥窩,時不時引起4歲小女的陣陣驚呼!

由於修過不久,合寧高速上再沒有惱人的補丁和“前方修路請慢行”的牌子。下合寧,在南京長江大橋收費站前的那條大道左拐,向東就踏上了通往揚州的公路。到南京長江二橋前的這段路比較寬,路況也不錯,但車流比較大。過了二橋的岔口,再往東北向行就是一路高速了。從吳莊下來直到儀征的十五裡墩才有個收費站,收費僅10元。再行40公裡,就是揚州蔣王收費站,交過10元買路錢就可看到去楊州的出口。車下高速,沿著揚子江路我們從城南進入市區。看得出,這兒是揚州的開發區,路很闊,車不多,行人稀少,交通標線清晰,兩邊盡是新開發的商品樓。

我們事先已在網上定好了賓館和中午就餐的飯店,所以進程後並不慌張。LD手捧地圖穩坐副駕指揮若定,小車在我指尖的撥動下,輕輕滑過文昌路,繞400歲文昌閣至汶河北路,就見到與之相望的800歲的四望亭,亭邊,就是我們要就餐的福滿樓了。

我們從合肥的市區出發,到這裡總共跑了245公裡的路程。

淮揚菜和瘦西湖來揚州,“淮揚大菜”自然是不能不嘗的!我們點了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蟹黃豆腐羹等,當然還有聞名遐邇的揚州炒飯。現在人生活好了,這獅子頭覺得膩了;揚州炒飯真是超量裝,一份一家子都吃不完;倒是蟹黃豆腐羹最受追捧,其外脆內嫩,酥黃生香,愛女吞下一個又一個……吃飽到賓館稍事休息,就迫不及待直奔瘦西湖,去領略“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指到山”的風景了。我們春節才自駕游過杭州西湖,這一比較,果然體味出揚州西湖之“瘦”來!如果說杭州西湖是雍容華貴的少婦,那麼揚州瘦西湖便是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由於是早春,楊柳吐著嫩綠,迎春花噴著亮黃,而瓊花正期待開放。聽導游小姐說,再有十來天我們合肥這兒比較少見的瓊花就要開了,看來我們性子還是急了點。

盡管從網上了解到,游完瘦西湖至少兩三個小時,我們心理早有准備,怎奈孩子太小,玩心重,東磨磨、西蹭蹭,當中遇到個捏面人的,新鮮,又看半天,直到喜愛的“唐僧”拿到手。結果日薄西山我們連二十四橋都沒有走到,算是留下一點遺憾吧。

四望亭路是揚州小吃一條街,晚上我們就在那兒隨便找一家。生意挺紅火,得等上一陣才有座。印像中這家名叫“竹家莊”的餐館,其紅燒魚嘴味道蠻不錯。

從“三把刀”到壺天自春老揚州會告訴你,揚州人有兩大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清晨去喝一杯揚州早茶再品嘗一下揚州特色點心自然成為我們此次出游的當然節目。富春茶社是揚州的百年老店,位於國慶路邊的一條深巷中。還沒到茶樓,從巷口一路擺開的“三把刀”鋪子就拴住了無數游人的腳步。可別小瞧了這“三把刀”——剪發刀、扦腳刀、廚刀,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可是特意看望了全國人大代表、揚州知名修腳大師陸琴,還特意提到揚州“三把刀”,並語重心長地說,諸如揚州“三把刀”這樣的民族品牌,一定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

富春茶社的點心是套點的,大概是為了滿足食客少吃多樣的需求吧。水晶燒麥太甜,我們這兒人有些吃不慣。千層油糕深得小女喜歡。三丁包餡兒不錯,不過最好吃要數蟹黃湯包,吃法也屬它最獨特。湯包是用小蒸籠盛裝的,一個蒸籠裝一個湯包,上面插一截吸管。食客用管吸食湯汁,吸完就吃薄薄一張皮了。富春茶社生意出奇好,來旅游的食客一撥一撥的,我們足等了有一個小時才吃上。出富春茶社不遠,就能找到個園。揚州和蘇州一樣,也是園林多,不過風格與南方園林迥異。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就游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個園。“個園”名取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和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是昔日兩淮鹽總黃玉筠於明壽芝園舊址上重建的。除一進門就引人注目的竹林外,園中最吸引游客的恐怕就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假山了。游客在假山中穿行,體味著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不出戶而壺天自春的意境。



(個園的假山)



(瘦西湖春意)



(揚州“三把刀”)



(揚州瘦西湖)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