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黃龍行

作者: 飛天一號

導讀九寨黃龍行 整裝出發 8月11日下午4:15,我們一團20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的旅游車徐徐開離出發點。 正當我們不是很熟悉的團員之間互相開始溝通之時,“嘎”的一聲,我們的旅游車緊急剎車停了下來,大家一陣人仰馬翻,待平穩下來後,發現,由於我們的旅游車比較高,而路口有一根電纜線擋住了,幸虧司機眼疾手快,否則就被掛住了。我們司機下去觀察了一下情況,隨後 ...

九寨黃龍行

整裝出發

8月11日下午4:15,我們一團20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的旅游車徐徐開離出發點。

正當我們不是很熟悉的團員之間互相開始溝通之時,“嘎”的一聲,我們的旅游車緊急剎車停了下來,大家一陣人仰馬翻,待平穩下來後,發現,由於我們的旅游車比較高,而路口有一根電纜線擋住了,幸虧司機眼疾手快,否則就被掛住了。我們司機下去觀察了一下情況,隨後慢慢地開了過去,終於順利開過,有驚無險!

5:30左右,我們的旅游車已經順利到達天河機場,在晚點15分鐘後,我們的CZ3441航班終於在7:15起飛了,經過1個半小時的行程,順利抵達了成都雙流機場,終於也宣告我們的航空附加意外保險被保險公司順利賺取了。

我們一團在當地的導游的帶領下,穿過機場廣場,來到一個有些破舊的空調中巴車旁,這就是我們的旅游車,大家坐上去就聞到一股濃重的聞到,師傅告訴我們車的車轱剛修過,所以有些味道。由於大家一路上在飛機上已經吃了一些東西,並且一路大談成都的小吃,我們領隊和導游商量決定先去市中心找一個小吃店,先飽飽口福,免得旅游中大家一直惦記著成都小吃的美味。可惜我們達到成都中心後,下去打探了一番,一些著名的小吃店都已經打烊了,無法滿足大家先飽口福的願望,只好作罷,回到旅行社為我們訂好的天湖賓館,回到房間洗去一身的疲倦,便去餐廳用餐。

為了感受一下成都的夜生活,我們用完晚餐後,一些人結伴去賓館附近的街道逛了一下,雖然由於地段比較偏僻,加上時間比較晚,沒有看到我們導游在車上介紹的n多的茶館,卻也充分感受到了成都人享受生活的一面:在一些廣場裡,成都人三三兩兩地坐在竹椅上面悠然自得地乘著涼。由於第二天要早起,我們逛了一會兒便返回賓館休息了。

神往九寨

第二天在導游的催促下,我們大家艱難地睜開雙眼,在6:30就起床了。成都到九寨溝有400多公裡,由於有10個多小時的車程,加上路上吃飯等停留的時間,需要12個小時,所以我們7:30就出發了。

一上車,大家就開始休息了,彌補睡眠不足。大約休息了2個多小時以後,吳導就開始向我們介紹成都的一些基本情況已經沿途經過的德陽,綿陽等城市的情況。早先只知道成都又名“蓉城”,全因那滿城美麗的芙蓉花,還有那美妙絕倫的芙蓉仙子。現在又知道了成都還叫龜城、錦城。難怪唐詩宋詞裡老提“錦官城”。至於李白的故鄉江油,或許哪一天重游成都,能有機會一游。

車從成都出發,向東北方向沿著成綿高速飛馳而去,車窗兩邊極目展望都是成都川西平原美麗富饒的景像。差不多二個小時的時間,平原被拋在身後,汽車已行駛在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上了,山是綠色的,而遠處的白雲更是映襯出空氣的清醇,激起我們這些久居城市的游客一聲聲驚嘆。司機精湛的駕駛技術,不久也使我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處處驚險變成了不可勝數的絕佳景致。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有雄峰、陡壁、高原平地。。遠處層巒起伏的雪峰,飄逸變幻的白雲,以及偶而可見的山腰處尋食的岩羊,使我們忘卻了城市的喧囂和旅途的辛勞,沉浸在這大自然雄混壯闊的景致中了。

一路上,我們在感嘆吳導介紹中的淳樸的藏羌風情。為了緩解我們的疲勞,活躍氣氛,體現團隊精神,彭導將我們用抽撲克牌的方式分為紅隊和藍隊,開展對抗性比賽。為了讓大家適應,剛開始吳導做“傳話筒”游戲,讓紅藍兩隊開展成語接龍,隨後車廂裡的氣氛就隨著一個個的四字詞活躍了起來,紅隊由於一名隊員不小心自己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自擺烏龍讓藍隊白得一分,隨後的做“傳話筒”游戲,你問我答游戲,以及吳導出的搶答題讓兩隊分數一直緊緊相咬,激起了大家的鬥志,最後當天的比賽在繞口令中結束,由石隊長領銜的紅隊取得了當天的勝利,獲得了當天的團體優勝獎——一包牛肉干,而藍隊則獲得了一包巧克力作為慰問品。

在一路歡歌笑語中,我們見到了神奇的藏寨。真是到藏區了,民居和漢人有明顯的不同。這些民居的建築式樣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背靠雪山,每家每戶的院子或門口都有經幡。溫度下降了好些,沿路是連綿的雪山,山舞銀蛇,分外妖嬈。快進九寨溝的時候沿途越來越繁華,有大型的酒店、賓館,表演場地。越過了這些看似高檔的酒店,終於來到了我們導游預定的賓館——聚峰山莊,這時候已經晚上7點半了,經過了12個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了神奇的九寨,先住下來後,用過晚餐,三三兩兩的人便結伴出去逛逛,體驗這裡的風土人情,冒著被藏族姑娘看上而必須留下放三年犛牛的風險。

仙景般的九寨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景內,地處岷江山脈南段乃爾那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九寨溝古稱羊峒,又名翠海,因溝內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但現在大部分都已搬遷出去了,只有荷葉寨、樹正寨、則喳窪寨為數不多的幾個寨子。九寨溝風光主要分布在從溝口至諾日朗(14.5公裡)的樹正溝及兩條支溝—則喳窪溝(18公裡)和日則溝(18公裡),呈“丫”字形,面積720平方公裡。有114個翠海(高山湖泊)、17個瀑布群。

我們第三天的行程安排便是游覽九寨溝裡的美景。我們的一天時間就交給了神奇的仙景般的九寨。

一大早,旅游車把我們直接送到了則渣窪溝的最上游——長海。長海海拔3060米,湖最深處達44.57米,是九寨溝湖面最寬闊、湖水最深的海子。長海四周沒有出水口,它與寨其他海由地下河相連,而水源則來自於高山融雪和周圍的泉水。奇怪的是,長海春冬不干,夏秋不溢,因此藏民稱之為“裝不滿,漏不干”的寶葫蘆。站在長海邊上,你只能感受到透徹心脾的清靜。遠處墨綠的山巒舒展的長臂將略顯狹長的海輕輕擁住,那沉靜的碧綠的湖水讓了忘記了塵世的紛擾。而長海岸邊,那棵屹立已久的古樹,枝葉全長在一邊,有人曾題詞“半面殘枝鬥霜風”,對這棵古樹的獨特之處一針見血。導游告訴我們關於這棵古樹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海底有一頭蛟龍,時常興風作浪,破壞這山水的寧靜,殘害勤勞耕作的藏族人民。有個勇敢的藏族老人,手拿板斧,為這九寨的寧靜與和平,孤身一人去斬除蛟龍。結果,被蛟龍咬去一臂,但他任奮不顧身,拼搏到底,最後殺死蛟龍,自己也流血過多而死,死後就化成了這棵 “獨臂老人”,永生永世守護著長海。長海不僅讓我見識了九寨溝的美景,更讓我了解了藏民們的勇敢。

從長海下行約一公裡,便到了神奇的五彩池。五彩池海拔2995米,深6.6米。五彩池雖在九寨溝眾海中最小巧玲瓏,然而它的色彩卻是最為斑斕。五彩池異常清澈,透過池水,可見到池底岩面的石紋,由於池底沉澱物的色差以及池畔植物色彩的不同,原本湛藍色的湖面變得五彩斑斕。五彩池傳說是仙女的洗臉池,她的姻脂粉將水染上了五種不同的顏色。使這裡的水質黛蘭、翠綠、靛青,晶瑩剔透,清澈如明鏡,斑斕如五彩,輕風微拂,變幻無窮。它小小的,柔柔的,似一首小詩,訴說著切切詩意,又似一位飄飄而來的仙子,纖塵不染。小小的五彩池掩於叢叢翠綠之中,閃爍著光怪陸離,“勾引”人們不住地發出“太美了”的慨嘆。

經過了上季節海,下行至三溝彙聚之處便又乘車右上至日則溝的最頂端盡頭的原始森林。這是一片亞高山林帶,雖未深入其中,只在其外圍便可窺見那些參天的古木,已經那些已經不怎麼怕人的麻雀和松鼠,讓人仿佛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沿途的景致處處怡人。劍岩如一把利劍拔地而起。草海清幽寧靜,芳草與倒影相映成趣。天鵝海則是典型的半沼澤湖泊,淺灘上綠草如茵,一道清流在綠茵中婉蜒流過,只可惜現在已少見天鵝的芳跡。美麗的箭竹海畔,箭竹蔥籠,杉木挺立;水中同巒對峙,竹影搖曳。可愛的熊貓海雖未覓得熊貓影,但那美麗的游魚讓人喜不自禁。

沿著幽林棧道,一路下坡而去,穿越幽林,不久便可到達五花海。五花海有“九寨溝一絕”和“九寨精華”之譽,更有人喻之為“九寨溝的靈魂”。九寨溝的藏族同胞視五花海的水為神水,據說水撒向哪裡,哪裡就會美麗富饒,水草豐茂。俯視五花海,盡管連樹干上的附生物都能一覽無余宛如琥珀,仍感到池水深不可測。一棵棵筆直傾長的樹木縱橫交錯於海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形成了一幅幅現代或超現代主義的雕塑。由於海底物質不同、地勢高低的不同,整個湖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藍綠色斑塊。九寨溝的水雖然是世界上少有未不污染的最清純的水源之一,但由於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水中幾乎沒有什麼生物,除了高山羅鱗魚,它們熟練的穿梭水底的樹木之間,絲毫不懼怕人。藏民從不捕食魚,而且也不許游客喂食,難怪這裡的小魚兒們都不怕人,自由自在地嬉戲。在五花海的地表出水口處,有一條可稱之為世界最短最美的河——孔雀河。流波蕩漾之處,五彩的光澤像孔雀的羽毛一般閃動著迷人的光彩。

看過了激流洶湧、浪花層層的珍珠灘瀑布和諾日朗瀑布,便進入了樹正溝。

樹正群海和樹正瀑布是九寨溝最具有代表性的湖泊群和梯瀑群景觀。樹正群海聚集了大小海子40余個,逶迤相連,幽靜而安謐,落差80余米,構成梯狀群湖。海水澄藍,色彩鮮艷,灰黃色的鈣華湖堤,精巧別致,四周長滿了柳,柏,松,衫。水流順堤跌落,形成幅幅水簾,婀娜多姿,變幻莫測。瀑在林中流,樹在水中生,綠葉紅花開在海中,宛如巨大的盆景。整個群海層次分明,那綠中套藍的色彩,童話般天真自然。群海附近的木橋和原始的水磨,更增添了群海古樸的色彩。那些清流澈的湖水,被水中樹叢分成數以千計的水束,彙聚到樹正瀑頂,一到裂縫點就噴灑出來,隨著堤壁突起的環型梯狀鈣華,構成多級渾圓狀瀑布。瀑布垂落深澗,神采飄逸,氣度雍容。飛蕩在深澗裡那渾厚的瀑布聲跌宕起伏,幽深無比。

再一路走溝口,每一處景致都各有風情。犀牛海倒影絕美;臥龍海藍如碧玉;雙龍海如蛟龍在臥;蘆葦海蘆葦表翠,清流蜿蜒;……

一路美不勝收的仙景,一路的清山綠水,仿若能洗淨滿身的鉛華。 “九寨歸來不看水”,我如何能忘記九寨溝的那些海子,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九寨溝在我心目中留下的深刻記憶。

色彩紛呈的黃龍

第四天,我們是從九寨溝溝口出發前往黃龍的。

黃龍位於四川省北部阿南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景內的眠山山脈南段。我們參觀的黃龍溝景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很可能發生高原反應,導游早早便提醒了我們。

剛進入黃龍風景區後,我們驚詫世間竟有這般奇異的自然造化。滿眼都是高大的植被、金黃的岩坡,以及在金黃坡上歡快地跳躍著的金黃水珠,在金黃岩坡上還散布著無數個大小不一的梯田狀的碧綠彩池和許多噴渤而下的瀑布。

首先進入我們眼簾的是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迎賓池。這些可愛的池子大小不一,形狀也十分奇特,艷麗的色澤,激起了游人的滿心歡躍,讓人一下激動起來。

沿曲折的棧道彎延前行,看過了飛流而下的瀑布和林間郁郁蔥蔥的古木,來到了著名的“金沙鋪地”。由於碳酸鹽在這裡失去了凝埂成池的地理條件,因此漫坡的水浪,在一條長約1.3米的脊狀斜坡地上翻飛,並在水底凝結起層層金黃色鈣華灘,好似片片“鱗甲”,在陽光照耀下發出了閃閃金光。

到了爭艷池,才明白什麼叫做爭奇鬥妍。那幾百個彩池,池水深淺各異,堤上植物各不相同,因此池水色澤各異,或一抹金黃,或一抹翠綠,或一抹酒紅,或一抹鮮橙……讓人誤以為登上了流光溢彩的舞台。

黃龍寺實際上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裡;因前寺現僅存遺址,我們慕名瞻仰了中寺和後寺。黃龍後寺又叫黃龍古寺,古寺周圍群山邊綿,寺前有近萬平方米的開闊地,每年舉辦廟會。寺後約一平方公裡範圍為黃龍景區中的“黃金”景區。距後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龍王廟,每年農歷六月十五日為黃龍寺廟會。屆時藏、羌、回、漢各民族群眾登山飽嘗大自然美景祈禱吉祥和豐收。古寺左側附近有一黃龍古洞,洞中遍布釧乳石,千姿百態。

一路走馬觀花,歷時四個多小時,我們全體隊員都成功登上了山頂。登頂快一些的隊員還趁雲霧未起之時,一覽了山下美景。我正在想為什麼有人已經下山了的原因時,同行的劉翔宇告訴我,爬上山頂後返回會按到達景區門口的順序發獎品,聽說已經有10個人下山,我們趕緊往山下趕,一路上想著會是什麼獎品,也盼望著路上能趕上幾個同伴,可惜一直數著路標上的距離,直到見到了導游他告訴我們是第9,10名,也沒有遇到同伴,只好到旅游車等著的彭導處領到了一個小小的牛頭吊飾。

我們這一團沒有一個人借助了氧氣袋,所有人均徒步爬上了黃龍景區的最高點,看到了讓人嘆為觀止的五彩池,感受到了讓人上氣不接下氣的黃龍洞。

奔流不息的岷江

游完了黃龍,已經是下午兩點了,我們的旅游車載著我們再次穿過4000多米的高原,4:00左右回到一個小鎮上用過午餐,開始沿著岷江。岷江從一條小溝溝逐漸變得寬廣起來。導游向我們介紹著我們紅軍長征的故事。一路上,緬懷著先烈的英勇事跡,看著奔流不息的閩江,想著導游介紹中晚上美味的岷江河魚,天逐漸黑了起來,我們看不到岷江的容貌,只能聽到它的水流聲,只感覺我們離岷江遠了又近,近了又遠。為了支持導游的工作,我們一路上還去了兩個旅游局定點的購物點購買了水晶飾品和犛牛肉。

終於,我們的導游站了起來,雖然已經是晚上9點了,可是我們還不是非常餓,大概是因為下午吃得晚得緣故。由於茂縣岷江上的橋限制大車通行,而我們預訂的旅館在河對岸,所以只好拖著行李走過橋,然後充當了一回小朋友——上到橋那頭賓館派來的原本用來接送幼兒園小朋友的中巴車來到賓館。

當晚,感受到了岷江河魚——一種看似鯉魚的江魚,味道確實鮮美,而導游吹的為我們改善伙食的整雞我們只看到了一只雞頭——大概是我們幾個團共享了一只整雞。然而晚上去茂縣逛了逛,發現,我們今天去的兩個購物點明顯就是兩個屠宰場!

文化遺產都江堰

由於導游前一天晚上沒有睡的地方,我們第二天早上遲遲找不到導游,正在大家猜想是導游賺夠了錢把我們甩了還是導游睡過了的時候,導游終於出現了,原來是睡過了沒有人叫,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辛苦。武漢的彭導告訴我們,成都的導游是沒有底薪的,每個團員導游還要向公司交20元,導游的收入全靠自己的嘴皮子,確實也很辛苦,加上我們的車,比較小,導游就一直沒有座位,坐在汽車的發動機蓋上,我們慢慢地也不好意思指責導游坑我們了:別人也是為了生活啊!

經過了一上午的車程,在用過午餐後,我們來到了都江堰。

如果說在九寨溝和黃龍感受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麼在都江堰感受到的便是人類的偉大。

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蜀郡守李冰主持完成了都江堰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組成。魚嘴為建於江心的分水堤,由此把岷江水分流導入內外二江,實現四六分流:澇季40%的水流入內江,60%的水流入外江,旱季則相反,同時實現二八分沙:根據流體力學原理,經過魚嘴前的彎道後大部分泥沙都浮於水面,而經過魚嘴的阻攔,只有20%的泥沙流入內江。外江為岷江正流,內江經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飛沙堰在魚嘴與寶瓶口之間,用於泄洪,調節魚嘴流來的水流量,避免過多湧入內江。寶瓶口是引岷江水入內江的總入水口,由人工鑿開的玉壘山,成離堆。1949年時全堰灌區僅為兩百余萬畝,現在已擴大為八百余萬畝。雖然我們並不十分懂得水利建築的設計,但導游的詳細解說讓我們對之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知道了都江堰一直以來都讓中外水利專家嘆服不已。

余秋雨曾拿長城與都江堰做過比較。他說“如果說,長城占據了遼闊的空間,那麼,它卻實實在在地占據了邈遠的時間”。誰說不是這樣啦,當長城已化為今日的一種像征時,都江堰則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默默地造福人民。

站在都江堰旁,我慨嘆於人類的偉大,更慨嘆於古代人民的智慧。

看完千古奇功都江堰,我們在感嘆著古人的偉大至於,行走在前往成都的路上,我們又開始想起了成都的小吃和風味獨特的茶樓,大家一路盤算著如何安排在成都僅有的幾個小時。到達成都後,我們約定了集合時間,隨後便或和成都的朋友相聚而去,或者在導游的帶領下去品嘗小吃。7:15,我們所有人員都在約定地點集合,前往成都雙流機場。9:35分。我們的班機在晚點15分鐘後終於從雙流機場起飛,我們在11:05分到達天河機場,在飽覽成都和武漢夜景後,結束了我們的旅游。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