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交錯——陌生而又熟悉的麗江終於,迎來了旅程中最悠閑的部分——麗江。我們一下車就直奔虎跳峽納西雅閣主人的兒子開的客棧——白馬龍潭客棧,就在客運站附近的古城裡,白馬龍潭旁邊,那裡屬於古城的邊緣,特別安靜,我們倆非常喜歡,立馬決定住下來。到底是古城邊緣,幾乎沒有行人,後來進了城中心時見到那麼多人真把我們嚇壞了。第一次來麗江,想好好逛逛古城。十來分鐘彎彎繞繞,已經到了古城中心地帶了。這裡的小吃店和酒吧比比皆是,一如書中和網友描述的那般。吸引我們的卻是路邊攤,又便宜又好吃。我們買了一串炸土豆,一串米灌腸,好吃極了!各個飯店裡的米灌腸比這裡貴好幾倍,味道根本不見得比這裡好!朋友夫婦選擇住在茶馬雅閣客棧,那裡可以俯瞰古城,房間挺豪華的,走廊也是彎彎曲曲很有味道。但我們倆還是喜歡白馬龍潭,喜歡那裡家的感覺。天色漸漸黑了,河邊的座位已經坐得滿滿當當,年輕人開始聚集街頭瘋狂地載歌載舞。我也是喜歡熱鬧的人,但覺得不該是在古城裡。水泄不通的狹窄街道把我們嚇回去了。早上起床,在白馬龍潭客棧的院子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客棧是那種曲徑通幽的感覺,他們家門前不時有當地居民走過,而沒有游客,因為裡面的路是上坡去民居的,也因此這裡特別安靜。站在二樓房間門口的回廊上往下看,院子裡,主人挑水回來在澆花,他們家10個月大的狗狗大虎在一邊蹦達個不停。下樓來,可以在寬寬的木椅子上坐著,悠閑地看看雜志、喝喝茶。住在這裡,你會忘了自己是一個游客,忘了自己身處一個喧鬧的城鎮。被晚上四方街上的人潮嚇壞了,也領教過了年輕人的瘋狂聚會,這一天我們決定下午去逛逛,希望能看到一些麗江的本色。四方街的下午,統一民族服裝的納西族老媽媽們慢悠悠地跳著民族舞。中間的老伯伯舉著錄音機,儼然是DJ喔!哈哈!當然,現在的麗江每天下午都有老媽媽在此跳舞,已經成為一種表演、一種慣例了,我覺得可能少了一些味道。天天跳,在舞步中又能包含多少熱情!不遠處還有另一群老媽媽在唱歌。唱的歌詞固然聽不懂,歌聲似乎也無法使我們融入其中。不時地,一批批的旅行團戴著各種顏色的帽子在身邊湧過,電喇叭中導游的講解聲此起彼伏。連忙往小巷裡鑽,那裡,隨處可見不知名的美麗鮮花開在窗台邊,這是喧鬧的古城裡難得一見的寧靜畫面,這才是我心目中的麗江。街上游人如織,水裡魚兒如織。成群的小魚在古城的倒影中穿梭,送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至少水裡是清淨的。河邊,小花默默盛開,獨自芬芳。旁邊竹編的椅子現在空著,一到傍晚就會被游客陸續占領。晚上的麗江將悠閑不再,活脫脫一個城隍廟,或者高級一點,新天地吧!街道兩旁,店鋪一家連著一家,手工藝品商店裡,似乎人人都有絕活。一個青年正用烙鐵在燙畫。真不知道那麼粗的工具可以畫出那麼細膩的藝術品來!一只斑點狗正在他的腳邊睡覺,睡姿很可愛,它也正在享受它自己的“麗江的柔軟時光”。抬頭看,古老的建築和玉龍雪山互相映襯,對彼此來說對方都是無可替代的。小巷、小河、小魚、小花,還有酣睡的小狗,它們讓我找到了一點麗江的感覺。晚上,我們和客棧主人及他的女友一起吃飯。這天,客棧裡只有我們兩個客人。我們幾個圍在桌邊吃飯,就像一家人一樣,感覺真溫馨啊!他們做的土豆絲煎餅真是美味極了!飯畢,我們繼續聊天,聊他的童年、他的父親。他們家在他小時侯是很窮的,可是在他口裡,卻是艱辛但快樂的童年。即使有一刻神色黯然,也只不過是一剎那,他仍然不時地流露出孩子般的微笑,畢竟他也才22歲,比我們小了好多。當談到他的父親,也就是納西雅閣的主人時,他又是一臉尊敬地給我們敘述父親對他們的教育、他為村民所做的事。可以想像,那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父親。從我們的接觸、從他的講述,我們發現他的父親是那種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普通人。他的孩子們也同樣正直不二。在一切條件落後的農村,這是不容易的。
我們談話時,他的女友在旁邊洗碗。那是一個漂亮、善良的女孩,來自山西大同。去虎跳峽玩的時候住在納西雅閣,喜歡上了那裡,也喜歡上了老板的兒子。善良的父親,為了不讓女孩就這樣窩在農村裡,給了兒子大部分積蓄讓他們在麗江開客棧,創造他們自己的世界。我們來之前早在網上看過了他們的故事,這次來更是喜歡上了他們和他們小小的白馬龍潭客棧。原本,按我們幾天前初到麗江時的計劃,是要多住幾個客棧玩玩的。但是我們實在太愛白馬龍潭的寧靜生活了,所以我們一直住在那裡!下午很早,我們就會回到客棧,不想去嘈雜的酒吧,那和上海有什麼區別!只想在客棧裡過過真正悠閑的麗江生活。在麗江的時間加起來差不多有四個整天,沒想到最令我難忘的竟然是小巷深處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小客棧。我們寧願放棄束河、放棄萬古樓,只為了在這裡多待一會兒,幫男主人澆澆花,目送女主人背著竹簍去買菜。回來後看在麗江拍的照片,喜歡那些用黑白模式拍的,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蘊涵著一種懷舊的美。但回憶起來,古老的建築裡總是看到有現代的東西在四處衝撞。盡管飯店、酒吧的裝飾都是做舊的,但仍然有濃濃的現代商業氣息。在陌生的邊遠古城裡存在著我們熟悉的屬於城市的東西。我們在路邊商店裡問路,連問幾家,大多告訴你不清楚,都是投資客,都是這裡的過客,可能過段時間又是新面孔。只有路邊攤上炸土豆串的阿姨、去萬古樓路上賣烏梅汁的阿婆才是真正屬於麗江的面孔。古城的生存可能大部分要靠過客,可是這樣的古城恐怕只有外表的“古”了吧!無法判斷對錯,只有學會從中發現那些不會磨滅的古城的美。

(麗江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