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地理
不知別地方的學生們是怎樣,新疆的孩子在初中時一定會有一個學期學習鄉土地理-新疆地理和烏魯木齊地理.或許是自治區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生活在新疆的大多漢族其實並非原住,多了解一些新疆從政治和心理上都有利於"安定團結".
說來慚愧,鄉土地理考90多分的我,到了十幾年以後的今天,才終於在腦中有了一副相對完整的新疆地圖.半學期的鄉土地理,在我印像中只有黑白的新疆版圖上布滿的小黑正方形,實心,空心的長梯形和三山夾兩盆中大片的黑點.抽像始終無法與形像相結合,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資源和我這個平凡的小老百姓的平凡生活風馬牛不相及;古爾班通古特,塔克拉馬干,茫茫沙漠也似乎離我太遠,鄉土地理,學了,只是為了考試而已.
新疆話
<英格力士>是這樣形容新疆話的: 新疆話是甘肅, 陝西, 寧夏還有新疆的維吾爾, 天津的楊柳青和現在生活在博爾塔拉的蒙古人共同創造, 發展的一種語言, 它們離北京話和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說的普通話想去甚遠, 撼山易, 學普通話難.
陡然發現,那過去的十八年生活,竟然沒有在嘴邊留下半句如此紛繁復雜的新疆話.上海人說我是北方口音,北方人又說我有上海口音.如同我的口音一樣, 我的人也懸浮在新疆和上海之間, 不知自己到底身屬何方.
烏魯木齊本來就充斥著全國各地的移民,在那瘋狂的年代,帶著衝動和狂熱,義無反顧地跳上那對我來說有著莫名感情的52次.時常想,那些見慣了田野和河流的"口裡人"--我的詞彙中所剩無幾的帶有新疆特色的名詞--當火車在甘肅新疆廣袤無垠的戈壁中絕望的行駛時,他們會做何感想.52次,隴海線加蘭新線,中學地理課本留在我腦中最深的印像--據說,那是全國精神憂郁症突發率最高的一列火車,但那卻是我記憶深處漫漫無邊的壯闊,戈壁日出時悲愴的美麗,同時也是進入江蘇地界後彌漫在空氣中的潮濕粘膩,深入骨髓的精致以及無可奈何的人聲鼎沸.
那十八年兩點一線,循規蹈矩的生活… 新疆沒有在我的靈魂中留下根,以至於我現在尷尬的懸浮,抵制著自己成為上海人,卻又沒有很強的力量.天邊的博格達峰和著手鼓和熱瓦甫的樂聲在記憶中慢慢的淡去,便如同我的口音一般…
心念
2004,秋,蘭州.西北的蒼涼,漫天的黃土,讓人覺得似曾相識.車上在放2002年的第一場雪.我說:"那唱的好像是新疆.""你不知道嗎,那是刀郎."同車的人說.
2002年的第一場雪,留在烏魯木齊難舍的情節.
於是,盡管仍是在川藏的崇山峻嶺中徘徊不去,我的心中開始有了一絲衝動,明年,我要回家;於是,開始在書店裡留意新疆自助游的資料;又於是,開始在心中一點一點的重新勾勒新疆的風土人情.那些映像在來上海後便慢慢模糊,現如今,又一點點鮮亮起來.
分享快樂
7月22,在MSN上和一個被我錯加的陌生人聊了半小時,至今不知道這是何許人也,是男是女,身在何處.回頭便覺得自己那天熱情的不可思議,大概只因他/她說了句,我也喜歡新疆.又或許是那天心情太好,需要與人分享.快樂這種東西,在分享時也絕對不會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