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暢懷

作者: 秋趣

導讀站在秦堰樓向岷江眺望,22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歷歷在目,氣像萬千。 由成都往西50公裡處的岷江中游,滾滾的江水洶湧而來,時而打著深深的漩渦凹凸著水面急速流過,時而帶著巨響噴著發白的浪頭咆哮,然而,一到達都江堰,江水立時成了被馴服的烈馬,柔柔地流入內江,輕輕地撫摸著土地和莊稼,滲入川西平原。呵,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有了都江堰。 那是非常遙遠 ...

站在秦堰樓向岷江眺望,22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歷歷在目,氣像萬千。 由成都往西50公裡處的岷江中游,滾滾的江水洶湧而來,時而打著深深的漩渦凹凸著水面急速流過,時而帶著巨響噴著發白的浪頭咆哮,然而,一到達都江堰,江水立時成了被馴服的烈馬,柔柔地流入內江,輕輕地撫摸著土地和莊稼,滲入川西平原。呵,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有了都江堰。

那是非常遙遠的古代。在戰國時代,岷江常年為害一方,江不深卻萬難擺渡,水不少卻無以灌溉,泛濫成災時人畜幾成魚鱉,皆因江水過烈不能為人所用也。公元前279年,蜀中郡守李冰說秦昭王疏導岷江、化水害為甘霖的水利之法,秦昭王悅而用之。李冰遂攜子李二郎以畢生精力修建都江堰,凡28年事乃成。自此岷江經都江堰便折股為二,二分為四,如此反復,似水網一般在川西平原播撒開來,由此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沃野千裡,世號陸海”(《益州記》)的天府。得益於都江堰的秦國很快強大起來,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開天辟地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我們民族是因為有了都江堰才發展起來的?當然不,可是,你站在都江堰上去仔細想想吧,面對著終年奔騰不息的江水,一定會悟出古人用實物傳遞的信息。

入夜,岷江兩岸的人們賴於都江堰,毫無顧慮地沉睡了,他們這樣安逸地睡了幾千年;現在,游人們也睡了,他們在嘆服於大自然和人類力量是如此偉大的同時,也沉沉地睡去,然而滔滔的岷江不肯休息,古老的都江堰當然不能休息。浪濤讓蒼天繁星作證,喃喃地訴說它在別處是如何桀驁不馴,而在這裡是這樣溫順善良;江堰則像兄長一樣把江水擁在懷裡,然後無聲地送它遠行。李冰父子是修建了一座江堰?抑或是做了一首不同凡響的詩?星空下,只有安瀾索橋晃動的吱吱聲,和著嘩嘩江濤,在不停地告訴古往今來的人們:“是的、是的”。

都江堰其實是一組水利建築,合並起來才發揮出攔洪、泄洪、灌溉和排沙的作用。整個都江堰分為三個部分:面對上游來水的是“魚嘴”,因堰形如魚直臥江中、頭部如魚嘴而得名,作用是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外江作為正流繼續流向下游,內江則經“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第二部分是飛沙堰,位於“魚嘴”之後,作用是泄洪,控制流入內江的水位和水量,據今人分析,飛沙堰還具有過濾水流,排除泥沙的作用。第三部分是“寶瓶口”,是內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的總口子。據《史記》記載,寶瓶口原是玉壘山的一部分,這裡並無河道,李冰父子於冬至日放火燒山,數十日不息,至火滅,卒遇奇寒,“山皆崩”,既得築堰石料,又得以開玉壘山為河道,所得石料堆在河道中稱為“離堆”,與玉壘山左右相持成取水口,“寶瓶口”由此得名。今天的岷江上,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星羅棋布,可是,除發電以外概莫能超越都江堰的,我們無法知道兩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相當於現在什麼文化程度,但那種精確的計算、准確的選址、周到的布局、合理的功能以及組合效應,越千年而不衰,難怪至今的水利學科不能不首課必講都江堰。

都江堰的江邊,至今仍存有一座“二王廟”,是南北朝時期當地的百姓為紀念李冰父子而建,廟內供奉李冰父子塑像,李冰治水格言“深淘灘、低作堰”,“遇灣截角、逢正抽心”被刻於石碑而供奉於廟內兩側。又因自宋代以來,歷朝皆敕封李冰父子為王,遂世代相襲稱“二王廟”,雖幾經廢興仍香火不斷,足見李冰父子為川蜀人民信仰之最,每年的祭祀吸引方圓數百裡鄉民,近年慕名而集的游客更是每年數以萬計遞增。要知道,信息的傳遞是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逐漸減弱的,歷史湮沒無數匆匆的過客卻留下了李冰父子!審視李冰父子的塑像,去細細的體會那碑文、水網圖和一幅幅對聯,忽然明白,正如沒有勇敢地走下樹來的猿人就沒有今天的人類一樣,沒有李冰父子的艱苦探索,就難有今天岷江治理的智慧。

經安瀾橋可以直接踏上魚嘴和離堆,在清晨的陽光中悠閑地散步吧。魚嘴上可以望見滔滔的上游來水,江面水流湍急,扔下一片樹葉眨眼不見蹤影,如果沒有身臨其境絕難想像水流之急。魚嘴左右之間,外江一側水流居然是這樣平靜,內江一側則一路順流。腳下古老的堰體經過先輩的維修養護,依然堅如磐石,歷代種植的樹木已經郁郁蔥蔥,滄桑無限的古樹讓今人珍惜不已。由魚嘴向下游去便是離堆了,置身於都江堰的晨曦中,慢慢的你仿佛走進了古代,有一位詩人正了望古原,面對江堰湧起無限感慨,他吟道:“殘山狼石雙虎臥,斧跡鱗皴中鑿破,潭淵油油無敢唾,下有猛龍蜷鐵鎖”(北宋範成大),極贊開山引水的離堆工程之偉大。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沒有起重設備,更沒有開鑿工具,全憑人力以極其原始甚至不惜犧牲性命的方法施工,那是何等艱巨呵!

現在,都江堰還在發揮著它的作用,這是李冰父子所夢寐以求的千秋偉業,然而李冰父子當時沒法想像的更宏偉的工程已經開始建設,距都江堰不遠的上游,一座集發電、配水、控制水量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已初見端倪,工地上巨幅標語赫然寫著:“做當代李冰,創千秋偉業!”大約在五年之後,一座更加偉大、更具特點的“都江堰”行將出現,那時,李冰父子的傑作就將進入歷史博物館了,這是令人何等興奮呵,我們紀念李冰,歌頌李冰,更高舉雙手迎接新世紀新生活的到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