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夏川西行之丹巴-塔公篇

作者: Selene0913

導讀川西行手記 時間:2005年7月16日-26/27日路線:成都→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橋→稻城、亞丁→新都橋→康定→海螺溝→成都引子03年我曾參團去過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一線,對四川的靈山秀水戀戀難忘,總想找機會再赴巴蜀之國。此次的旅行緣起6月份收到同學轉發來的一個郵件“丹巴——中國最美的地方”,色彩斑斕的川西秋色、如童話世界中的藏寨民居、造型奇特的碉 ...

川西行手記

時間:2005年7月16日-26/27日路線:成都→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橋→稻城、亞丁→新都橋→康定→海螺溝→成都引子03年我曾參團去過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一線,對四川的靈山秀水戀戀難忘,總想找機會再赴巴蜀之國。此次的旅行緣起6月份收到同學轉發來的一個郵件“丹巴——中國最美的地方”,色彩斑斕的川西秋色、如童話世界中的藏寨民居、造型奇特的碉樓,讓人不禁起心動念去探訪這個美麗的地方。旅行策劃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天,沒機會秋天去只能利用這個暑假。查詢了一番網上信息,初訂成都→日隆(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橋→康定→海螺溝→成都這樣行程6天的一個環線,是否去稻城將視同行者的身體狀況而定。旅行的同行者,姐、姐兒子(剛滿20歲)、彥兒、我,我算這次旅行的策劃者.旅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行”。既然決定不參團,能否找到合適的車和司機成為關鍵。從網上收集了幾個成都租車的電話,在彥兒決定加入後,湊足4人正好可以租輛越野車。聯系了“磨坊”論壇一上海網友推薦的成都司機萬裡。萬裡師傅的車是一台切諾基,除了一般司機應有的技術好、車開得穩、熟悉沿途的旅游食宿(用他的話說“我就是攻略”),這位萬裡師傅還熱情開朗、有情有趣,旅行歸來他那一口幽默的成都話還在我這兒“余音繞梁”。是川滇藏租車出游的好選擇(13086602027),在此隆重推薦一下。有了萬裡+車+他的攻略,旅行的辛苦程度和不確定因素大大減少,旅行成為一個被“有效率地引導”的優游歷程,到了合適的地點他會建議你做合適的事。比較而言,所謂自助游其實仍然是一種“被引導”的旅行——在各種網絡的、出版物介紹的攻略下引導的自我印證過程而已,不過效率較低。由於不確定而產生的各種體驗以及一些“意外”,會令旅途的實際內涵豐富很多,行前收集、比較大量信息,每晚研究次日行程、算計好時間去趕那班必須趕上的列車/班車,以及拖著行李走過一間間旅店和前台/老板/老板娘砍價,尤其置身異國他鄉還要時時應對你不熟悉的語言、風情和辦事程序,等等,那種在陌生的地方不斷發現、不斷挑戰的快樂,那種由於對每一個“下一站”的不確定而產生的憂慮,都是很特別的人生體驗。有人說:“安排一次旅行是照管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好吧,不論參團、租車、自助游, 都是照管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視乎各人的時間、精力、體力和經濟能力。人生多些不同的體驗總是好的。D1:廣州—成都萬裡來機場接,載我們去預訂的酒店,途中前往家樂福購備旅行食品,1加侖桶裝水6(我們都自備了水壺)、啤酒、牛肉干、巧克力、火腿腸、餅干等(人均110多元)。萬裡見我們推了滿滿一車出來,不禁樂了,說我們買得太多。後來的事實證明, 桶裝水可以少買,過了新都橋後氣溫低,我們每日都在旅館加暖水瓶裡的開水,其他食品差不多夠份量(P.S.:彥兒和我喜歡的“遛洋狗”牛肉干當時要多買些就好了)。住宿:寶元通賓館,¥98標房/間。這是看了網上介紹,提前電話預訂的,指明要臨河的房間。房間較舊,住5樓但電梯僅到3樓,要提著行李走過一段很舊很悶的走廊。好在要到了臨河房間,對著府南路,景致尚好。次晨發現,酒店自助早餐還行,與旁邊河畔酒店同(彥兒是晚上到,打車來誤以為河畔酒店即寶元通,及至進了緊挨著的寶元通,大跌眼鏡,呵呵~~)。寶元通出門往左(南)過東風橋,沿大慈寺路走,過2-3個街口可到繁華的春熙路。在春熙路轉了轉,在一藥房購買一盒紅景天37元備用(買貴了!沒事別跑那貴地兒買藥,存心給人宰麼)。擔心不夠,次日出發時在一間路旁藥房又買了兩盒不同品牌的紅景天22元/盒。這時才開始吃紅景天自然晚了,不過有些心理作用也說不定。這趟旅行下來,我除了住在日隆的次晨起床時有些輕微的頭脹,幾乎沒有體會到其他的“高原反應”,也許是拜紅景天之功效。食:寶元通出門是臨河的酒吧一條街,往北走是玉雙路,川菜館、火鍋店林立。當晚找了一間人氣頗旺的“九尺趙老四”火鍋店,大快朵頤。3人點了一堆碟子+5支啤酒,算帳¥129。D2:成都—臥龍—日隆成都-都江堰:全程46公裡(成灌高速公路)。很不幸,出了都江堰市一路塞車。來往九寨溝的旅游巴士將新修的都江堰——映秀段公路堵S。磨蹭到一處有個可轉入舊公路的下坡,萬裡觀望了一陣,決定轉入舊路。03年去四姑娘山時記得這條公路尚平順,因為修紫坪鋪大壩(好像是這個名字),舊路及沿路民居將全被淹沒,現在完全是一條爛路,兩邊的房屋已成瓦礫堆。一路顛簸,滿車泥濘。不時看到微面陷在泥裡,車上的人得下來推。這段路也展示了一把萬裡師傅的車技和他的車況,我們謂之曰“越野旅行”。在一個可轉回新路的岔口,萬裡看上面新路還是塞,決定仍沿舊路走了一段。遺憾,行出幾裡地,前方塌方,各車紛紛調頭轉回新路,我們的車再次從隊首掉到隊尾。9:30離開成都,14:00還沒到映秀,不得不在映秀前一家路邊小店吃午飯。想當天趕到丹巴是不太可能,只能宿在日隆。過了映秀,與九寨-黃龍一線的游客們分道後,漸漸地車少人稀。前年我們參觀過的臥龍熊貓研究中心,這次的同行者興趣都不大,徑直開了過去。漸行漸高,植被從喬木轉為灌木,再轉為高山草甸, 雲海、草甸、雪山、犛牛為巴朗山風光四絕,滿眼的各色小花,令人興奮不已。彥兒、J姐不停地問:“還不見犛牛啊?”轉過了幾座山,終於看見了成群散布在山坡的黑團團——犛牛。J姐興奮地爬上一個坡去拍一只較少見的灰犛牛。也就是在這一處憩息地,彥兒用山泉水衝洗了桃來吃,不知是桃涼還是她一直對高原反應心存顧忌,上車後不久開始出現“反應”——嘔吐。過巴朗山埡口(4523m),此行的第一個高海拔埡口,彥兒和我們拍了張合影趕忙躲回車內休息。想到03年行經此地時,也下來拍照,當時同行的人在這之前已經用上了氧氣包,但見不少旅伴背在枕頭狀氧氣包在埡口海拔標志牌下留影,也是一景。傍晚五點半抵達日隆,宿家庭小賓館“龍雲”,看了房後和老板娘砍砍價,¥35/人,要了兩個雙人標間,萬裡另開一間。房間干淨度一般,熱水不夠,好在有電熱毯,彥兒一進門就通了電和衣躺下。晚飯去萬裡介紹的馬二哥的餐館,差不多一路上坡走到鎮子的另一頭。馬二哥是著名的四姑娘山登山向導,據說聲名遠播海內外登山界。妙菜技術嘛,兩個字:油多。彥兒往馬二哥餐館的路上,緩緩的坡,但她上得很吃力,幾次停下歇息。還是腸胃不適,蹲在路邊溝渠狂吐一把。吐完後小臉灰白,沒精打彩,馬二哥的飯菜只碰了碰青菜。我不禁擔心:這才是頭一站吶,她還能往下走麼?從飯館出來找到日隆衛生站的藥房買藥,兩支肌苷、葡萄糖口服液下去,哎,彥兒活過來了,說要吃羊肉串。路邊一家餐館在烤全羊,羊油滴落在炭火上發出滋滋啦啦地聲音,肉味飄香,估計半天粒米未進的彥兒當時是狂咽口水。烤全羊是一幫廣東客人點的,不然,割一大塊羊排給彥兒她也能吞下去。點了一把羊肉串,她全吃下去了。前年夏天來到日隆,這裡是車水馬龍,游客們擠滿了鎮子裡賣藏飾的小店,酒店樓前都有篝火晚會,好不熱鬧。今年來覺得日隆冷冷清清,街上、店裡沒幾個人影。萬裡說,可能是四姑娘山的幾條溝收費太貴,知名度又不及九寨-黃龍,游客漸漸少來光顧。日隆當局和旅游管理者應該檢討檢討。

D3:日隆-丹巴

晨起,“龍雲”早飯提供的鍋盔特別香。天氣晴好,萬裡開車出來先兜回日隆上面的貓鼻梁讓我們拍四姑娘山的全景。正好有一伙剛攀登了三姑娘峰下來的業余登山友在留影,很欽佩地這幫人的體力和技術。由日隆沿小金河西行,經達維,在路邊的紅軍1、4方面軍會師紀念碑處下來留影,河對岸就是夾金山,紅軍長征翻越的第1座雪山,光禿禿的沒什麼植被,想及當年這支隊伍真是快窮途末路了。圍上來幾個當地小學生,跟著我們啪啪地自我介紹、開講。其中兩個小男生算是伶牙俐齒啊,還挺會奉承人,指著下去拍照的浩浩問我和彥兒:“這位GG是那位阿姨的兒子嗎?”我們說是啊。“他讀大學了吧?”(看浩浩1.8M的個頭)我們說沒錯。於是小男生們就“推理”開去:“那位阿姨40多了,你們也40多,但是看起來才20多。”彥兒和我狂暈~~上車後我們議論那兩小男生,“將來沒准是達維縣縣委書記。”進丹巴前,途經一座寺廟——墨爾多寺,萬裡建議我們下車看看,說這裡是遠眺墨爾多神山的一個好地點。寺廟不大,香火頗盛。遺憾的是,除了前面的“蜀山之後”——四姑娘山,我們此行所經過的神山皆為雲霧所籠罩,難見神山真容,墨爾多神山也只能留下一張雲遮霧罩的影像。萬裡後來總結:“看神山的運氣差那麼一些。”路上聽萬裡介紹,回來再補一補功課,墨爾多神山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最重要的神山之一,是藏區四大神山之一。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原始宗教,佛教傳到西藏後,與苯教融合而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主要分紅、黃、花、白、黑五大教派,其中黑教指的就是苯教。苯教與藏傳佛教最大的區別就是轉經方向不同:苯教按逆時針方向轉經;藏傳佛教按順時針方向轉經。到丹巴縣城,城邊大金川、小金河一濁一清兩股河水合流,始稱大渡河,這裡就是大渡河的起點。丹巴縣城夾在河谷間的狹窄地帶,幾乎沒有多少擴展的用地,車穿城而過,看到年前泥石流衝毀的一條街,丹巴城的居民就天天生活在滑坡的風險下。不過小縣城的設施齊全,還有一條不錯的步行街,午飯在步行街入口處的一個小飯館“邛崍一絕”,菜做得不錯,尤其是彥兒點的羊肉(以補在日隆沒吃上的遺憾,呵呵呵),鮮嫩入味。飯後就要奔向誘惑我們此次出行的丹巴著名景觀:梭坡古碉樓群、甲居藏寨以及丹巴美女。在丹巴之前,路過一座舊時的土司官寨和碉樓,我們近距離瞻仰了一番碉樓。這座古碉是4角碉,由亂石堆砌而成,棱角分明、牆面光潔、下寬上窄,牆面上開著些了望、射擊孔。梭坡古碉樓群據說是這個“千碉之國”古碉樓最集中的一處,隔著大渡河看,可以一窺其依山坡而立的威勢。在大渡河對岸拍了幾張照片,又不滿足,想走近一些。過橋後要徒步一段上坡的土路,別人的攻略介紹村子裡唯一可以參觀的一座古碉是格魯商布老家的一座古碉,已經不再住人,專門開發出來作為旅游景點了,5元/人。走了一段,畢竟是正午時分,艷陽高照,剛吃飽了飯的人少不免有些午後的慵懶,我們評估了一下,走到碉樓下可能要40-60分鐘,於是決定放棄。卡帕曾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靠得不夠近。” 現在想來,這是我留下的第1大“歷史的遺憾”(這是我們此行的一個典故,到了康定再說)。決定不住丹巴縣城而住甲居藏寨,因為萬裡給我們的一個誘因:住藏寨的美人家裡。縣城往藏寨的路況很好,一路往北上山,轉過若干個彎後,終於見到那封e-mail中童話般的景像,一座座造型別致、色彩鮮艷的嘉絨藏式民居依山就勢,由山腳直至半山,很有層次地散落在大金川河谷兩旁的山坡,民居間是玉米地和果園,構成一幅美麗的世外桃源畫面。據說,每年春節前房子的外牆都要粉刷一遍,白色、紅色、黑色、褐色,屋頂四角的尖尖頂一定是白色,藏人尊崇白色。到了寨口,萬裡給賣票的說,有兩個學生(這是實情),便宜點兒,¥30/人的門票,我們4人買了3張。寨口萬裡指著一位藏服打扮、姿容靚麗的MM介紹,這就是他說的那個漂亮的藏族MM,今晚就住她家。藏族MM叫拉姆,“仙女”的意思,她家姐妹仨,老大桂花,老二、老三都叫拉姆,因此有大拉姆、小拉姆之分,藏寨通往縣城公路旁便有這3姊妹的大幅廣告畫,是藏寨的明星人物。越野車不能進寨子,我們跟著兩個替我們扛包的藏族小伙子,在寨子裡7彎8拐,到了小拉姆家,門口有塊“民居接待示範戶”的牌子。據介紹,寨子裡這種接待示範戶有4家,分別是甲居藏寨名人曾國華家、桂花3姊妹家、保生家、蘭卡家。拉姆家有3-5間接待的客房,每間3張藏床,挺干淨,公共淋浴間(電熱水器)和公共衛生間。院子裡坐著幾位從稻城回來的游客,都是成都人,另有一對母女,昆明人,兩人租了一輛切諾基,司機Z師傅,長得像沒發胖時的梁天只是更瘦。Z師傅開的車身上塗了個“39”,以後我們就簡稱他們這一小團為“39”號。我們的行程和“39”號一樣,兩車可以說是“雙宿雙飛”—吃飯、住宿的點也差不多,心想如果“39”號是幾位有趣的男士,彼此的互動可能令這趟旅程更有聲色些。看到院子裡這麼多人,萬裡和我們說,晚上人多可以請桂花3姊妹表演歌舞,當然表演是要付錢的,如果談妥,阿媽說要請寨子裡其他年輕人來,鍋莊舞人少了不行。不過,成都客人們要住丹巴城,傍晚吃飯後都走了,當晚拉姆家只剩下我們和39號這兩撥人,鍋莊舞便沒看成。在九寨溝、雲南的香格裡拉我都觀看了藏族歌舞表演,那種場上場下互動熱烈氣氛的確很感染人,大姐、彥兒有些許遺憾。趁著阿媽做飯的功夫,我們4人到寨子裡轉轉,遇到一群轉山歸來的村民,幾個抱著、牽著孩子的女人,盡管膚色黑但眉眼都堪稱清秀,果然是丹巴多美女。看我們對拍她們很有興致,女人們解下頭帕(才發現原來頭帕上纏著的發辮是假的),給自家小男孩打扮上,有個男孩扮上後比女孩還俊秀。回到拉姆家,阿媽還在廚房忙活,大家輪候衝涼。不知誰在院子裡大喊一聲:“快看,彩虹!”於是屋裡的衝到院子裡,院子裡的忙著爬上屋頂搶拍。天邊被雲遮著現出半道彩虹,旁邊還有一道模糊的霓。萬裡笑道:“我當發生什麼事了。”呵呵~~城裡人的少見多怪喲。阿媽忙活了有近2個鐘頭,終於招呼我們吃飯,有青椒炒肉、番茄炒蛋、土豆絲、炒野菜及青菜湯,還有丹巴有名的香豬腿肉,席間自然少不了青稞酒、酥油茶。阿媽很會營銷酥油茶,說喝了就沒高原反應,給我們一斟再斟。如果習慣了那味道,酥油茶是挺好喝的。晚飯後我們坐在廳堂閑聊,觀看四壁的照片,阿媽為我們小聲唱了一段《歡迎遠方的客人》,音色很好。旅游書上介紹阿媽能歌善舞,唱《青藏高原》不輸李娜,如果當晚有鍋莊表演就好了。久等小拉姆未歸,說是被客人請到縣城去了,看鍋莊是徹底沒戲,總得找點節目打發晚上的時間。彥兒提出想借她們的民族服飾拍PP,阿媽熱情地翻箱底取出一紅、一白兩套衣服,還有頭帕,給大姐、彥兒扮上,我們就在2樓的廳堂換服飾、擺pose瞎拍了一通“藝術照”。正拍著,大女兒桂花和她丈夫更登回來,在院子裡吃連鍋魚宵夜,阿媽邀請我們兩撥客人、司機和他們一塊兒吃。連鍋魚味道很好,就是太辣,主客邊吃邊聊。桂花頗健談,在外面讀過書,感覺是家裡大事的主持者,更登是個英俊靦腆的小伙子,他們的孩子有2歲左右了吧,好可愛的女娃娃,特愛吃我們給她的小西瓜。寧靜的藏寨之夜,枕著窗外傳來聲聲蛐蛐叫酣然入夢。次日晨起,得知小拉姆在我們入睡後才悄然回的家。也沒拍張合影,難道就要和這位著名的美女緣慳一面?懷著一份不舍的心情離開阿媽家,好在車到寨口時看到小拉姆已經上崗了,大家趕緊下來拉著美女合影。藏寨的民風淳厚,我們早飯後去登寨子東邊山坡的馬尼堆,在岔道上困惑,一位路過的老漢主動帶著我們上山。還有,路過一戶人家的果樹,彥兒說這家的蘋果特甜,老阿媽聽了便熱情邀請我們來摘。建議來藏寨的不僅僅走馬觀花看一圈,最好在藏寨住上1-2日,如行知書上介紹,這是個美得讓人發呆的地方。離開美麗的甲居藏寨,丹巴還有一著名的景點黨嶺,因為路況不好,那裡的住宿條件比較艱苦,4人合計後決定放棄。下一站是八美、塔公。D4:7.19.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橋

行至八美,喇嘛們的裝束頗引人注目,褚紅色僧衣,頭上是簸笈狀僧帽,有別於以前所見那種高聳的帽子,也許是便帽? 午飯在八美鎮上一家司機們常去小店,萬裡點了這裡的特色菜連鍋湯,感覺一般。萬裡有“內線”,認識塔公寺活佛的親戚,通報我們:“你們趕著了,塔公寺今天‘跳神,明日是‘曬佛’。”對藏傳佛教知之甚少,只好回來補課:在塔公寺每年的眾多的宗教活動中,屬冬夏兩季的“跳神節”宗教祭祀活動最具影響。塔公寺“冬季跳神節”為藏歷12月29日一天,僧侶們穿戴護法面具跳神舞約一個多小時,整個祭祀活動較為簡單;相比之下,每年藏歷6月12日到14日持續三天的“金剛神舞跳神節”就明顯更具規模,其中又以第二天(6月13日)穿戴面具神衣的金剛神舞最為精彩。因為跳神旨在祈求神靈賜予祥和幸福、降服魔鬼與災難,所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木雅藏族民眾都會聚集到塔公參加跳神節,塔公寺也因此迎來了一年宗教活動最盛大的節日。難怪萬裡說我們“趕著了”。

途經木雅金塔,我們停下拍照而未進入參觀,因為想趕著去看“跳神”。下午三點趕到塔公寺,但見小鎮上人頭湧湧, 藍天、白雲、寺院、山坡上的經幡,多麼美妙的構圖。塔公寺門票10/人。殿前空地正在表演跳神。跳神,是種宗教舞蹈,喇嘛頭戴造型怪異的面具、身著華美的服飾,以鼓、鐃鈸、嗩吶、海螺、法號等伴奏。四圍的觀眾,從四鄉八鎮趕來的藏民都穿著盛裝,像趕廟會似的,表演結束遺下一地的食物垃圾。

我們趕上跳神儀式的尾梢,表演結束後進殿參觀。正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塑像,據稱為文成公主進藏時期所塑,是珍貴文物。表演完喇嘛們要吃飯,游人需回避。參觀兩側偏殿,看到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萬裡問我們是否留宿塔公看明天的“曬佛”,他們3人興趣不大,我是想到攻略上介紹的“在塔公別指望洗澡”,想到這兩天鎮上住著那麼多參加盛會的藏民,也就打消了留宿的念頭。繼續往南,前往“攝影家的天堂”:塔公-新都橋沿線。“神奇的光線,無垠的草原,彎彎的小溪,青青的麥田,山巒連綿起伏,藏寨散落其間,馬牛羊安詳地吃草……”,我們一路不時下車,有時也鑽進人家的麥田,充分利用了黃昏前這段“暖光”,拍下眼前這片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傍晚時分抵達新都橋鎮外的百家樂飯店,萬裡說鎮上在修路,太髒了,建議就歇在這兒,看了房間後要了一個¥160/4人套間,藏床。萬裡另開一個床位¥30/人。晚飯就在百家樂附設飯店,點了1斤高原無鱗魚,肉質鮮美,就是做得有些腥。四川鎮上的小飯店,不放辣的大概都不會做菜了吧。晚上住下後悔,本來新都橋是個川藏線南北交叉點,過往車多,百家樂在鎮外,司機們多愛在此落腳,入睡後不斷被大卡車聲、狗叫聲驚醒。10點後又停電,這個新都橋好像總是停電,看那個上海人的游記也是遭遇停電。

D5:7.20.新都橋-稻城

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萬裡和“39號”師傅同一間,染上感冒了,為了行車安全他堅持沒吃藥。

吃了早飯奔稻城方向,一路陰雨,雨下得我們的心都涼了,唯願稻城那裡天放晴。過高爾寺山(4412M)、剪子彎山(4659M)、卡子拉山(4718M),風大雨急我們都沒有下來留影。午飯在理塘前面一處雪山鰱魚莊吃的連鍋魚,自助式,¥40/人,先要的白鍋,還是那樣,師傅不放辣不會做菜了,高山無鱗魚腥腥的,又讓師傅炒了紅料放下去。今天我有點“反應”,腹脹,午飯沒怎麼吃。姐姐倒是吃得有滋有味。

離開魚莊車行半個多小時,姐姐忽然反應過來,吃飯時脫下的風衣落在魚莊了,眼看快到理塘,車不得不折回去。對於已患病的萬裡這多跑出幾十公裡也是增加了他的難度。回到魚莊拿了風衣又掉頭去理塘。在號稱世界第1高城的理塘縣城補充一些藥品,同一牌子的紅景天比成都貴了¥13,所以一定要出門前在成都把藥品帶足了。又買了手套(紗線)和雨衣,後來在亞丁都用上了。出了理塘,路兩旁是廣闊的草原,萬裡介紹這是毛埡大草原,每年8.1舉行賽馬節,四周藏民雲集,熱鬧非凡,“你們若遲點出門就正好趕上。”

旅行難的是什麼節目都“正好”趕上。

過兔兒山4696M(萬裡指給我們看那形似兔子的山頭),來到海子山(4900M),眼前出現一片奇特的石景,無數的大小海子散落於嶙嶙亂石間。海子山以“稻城古冰帽”著稱,是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留下的古冰體遺跡。那些鋪天蓋地、千奇百怪的大礫石,令人震撼,有種荒涼凄冷的感覺,但是礫石縫間直立著一株一株顏色嬌嫩的黃花,又令人感喟這海拔近5000米的蠻荒之地仍然搖曳出如此美麗的生命。路過著名的桑堆紅草地,可惜是夏季沒顯紅色。萬裡已是強撐著開車,我們這一路都沒下車,且將眼前的景物用眼睛攝下,想著回程還可以再拍,也許回來時天氣晴好呢。

窗外雨越下越大,景致看不清加上午後的倦怠,我們昏昏欲睡,傍晚時分抵達稻城,萬裡領我們到新開張的“拼英藏家”住下,¥80/雙人標間,干淨舒適。萬裡進了房間,吃藥後倒頭便睡,晚飯也不能和我們一起吃。難為他強撐著病體開了一天的車。我們飯後決定去稻城著名的布菇查卡村泡溫泉,據介紹,溫泉距縣城4公裡,水質清澈,無色無味,水溫達68℃以上,可飲用。具有強身健體,疏經活血,調理人體內分泌功能,治療皮膚疾病之功效。生活在溫泉附近的藏民大多長壽。

飯店經理為我們招來一輛面的,來回車資¥20。飯店的師傅提醒我們要到“最後面那家溫泉”,但沒說溫泉的名頭,而我只記得攻略上介紹的“布菇查卡源頭溫泉”,忘了記住那個關鍵詞“村長家的”。黑燈瞎火、一路顛簸地由縣城開到村子,看到一家的燈箱上寫著“布菇查卡源頭溫泉”,以為就是我們要找的,司機也樂得把我們放下,還哄我們說:“這家水好,是直接從山上接下來的。”我們是一人包了一間,還以為是¥10/間。這家水的確不錯,泡出來後周身舒爽。生意挺好,聽到來了個旅游團,隔壁是一家3口泡一間。我們出來才知道,這裡只按人頭收費,如果像我們這樣一人霸一間泡個半天,這老板得少接不少客人,不過人家藏民好像也不計較這個。

泡了溫泉的緣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臨睡前祈願明天萬裡病好、老天放晴。


精選遊記: 丹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