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 蒙古語為“優美的牧場” 原取名迪化 為清朝乾隆所賜 說是意為已啟迪化 而非 “啟迪教化”之意
烏魯木齊很近 卻也很遠 從上海搭乘飛機 去-回 約4-5小時 機場距市中心 就30分鐘路程 從上海搭乘火車 至少要50個小時 要2天3夜
烏魯木齊 是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城市之一 到上海飛行距離3500-3600公裡 火車距離5000公裡
烏魯木齊很小 卻也很大 因在三面環山中央有烏魯木齊河流的狹長盆地建城 烏魯木齊城的雛形在紅山南面形成 雖自1884年就成為新疆政治軍事行政中心 卻沒有長足的城區發展 至今城區面積僅為83平方公裡 遠小於上海主城區610平方公裡 可全市總面積12000多平方公裡 卻遠遠大於上海全市陸地面積6340.5平方公裡
局促的城市地理環境 這在烏魯木齊市區圖上一覽無遺 北部寬敞 中部 受西雅瑪裡克山[妖魔山]和東水塔山清泉山強制束腰 穿城區而過的南北河流-烏魯木齊河 沒有能助升城市整體形像 反而經常泛濫
穿城而過的烏魯木齊河 現在已經填埋成寬敞的河灘公路[何時建設不甚明白] 成為烏魯木齊市區南北快速干道
1 紅山 烏魯木齊市的標志 因傳說而更加神秘紅山海拔910米 相對高度約400米 其紫紅色砂礫岩為距今約 2.5億年前大陸環境下沉積形成
烏魯木齊河 承傳從天山一號冰川來的冰水 浩浩蕩蕩繞過紅山腳下 紅山傍河流的東北側
傳說一 遠古時代 從博格達山上的天池裡跑出來一條赤色巨龍 在此 被王母娘娘攔腰砍斷 被砍斷的兩段紅色巨龍處 後來 各形成了一座山 西邊的一座是雅瑪裡克山 東邊的就是紅山 寶劍化成了烏魯木齊河
傳說二 某次地震使兩山之間塌陷 形成一條寬闊的河灘
由於烏魯木齊河水經常泛濫 百姓以為是遠處的博格達山上妖魔鬼怪興風作浪 特別是1785年和1786年 連續兩年洪水成災 傳說被斬巨龍將復活 紅山和相對的雅瑪裡克山會合攏 而堵斷滾滾北去的烏魯木齊河 烏魯木齊城就會完全被淹 變成一片汪洋大海 因此
1788年 烏魯木齊最高軍政長官清都統尚安下令 在紅山和雅瑪裡克山的頂段 各建了一個高約10.5米的六面九級八角頂實心青磚塔-“鎮龍寶塔” 取名青龍、赤龍 在兩山巔遙遙相對
青龍塔 曾經1972年遇大風倒塌 1985年重建了10層的青磚新塔
而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的紅燦燦的紅山“鎮龍寶塔”依然巍然無損
《西游記》中妖魔山描述在烏魯木齊 更增添妖魔山神秘性
紅山一直被古人奉為聖地 是當地人們頂膜禮拜 遠遙祭博格達山的地點
紅山公園 最有看點 就是登上紅山之巔 登山眺望樓 欣賞烏魯木齊城區景觀
2 人民公園 烏魯木齊人休閑的場所 新疆近代史的縮影
人民公園和紅山公園 傍河灘路兩側 南北相對
人民公園位置 原是烏魯木齊河西岸的一片湖沼 清朝建造迪化[烏魯木齊]城而辟為官員休憩之地 1883年正式建園 1918年擴建 其規模延續至今
人民公園中 至今保存了一些歷史建築物和遺跡 如紀念紀曉嵐“閱微草堂”
人民公園平均海拔800米 入口現在還留有“慶祝新疆50周年”游園標志
走進公園 映入眼簾是一個因烏魯木齊河河水波動而遺留形成的湖泊 曾稱“海子”“關湖”後改稱“鑒湖” 由於烏魯木齊河已經搬遷 此湖現在是不是還是活的 不得而知
垂釣者圍湖而坐 湖正前方是“秀野亭” 據稱 此地原是烏魯木齊一大勝景 有順口溜為證:“紅山嘴子海子沿 塞外風光勝江南” 由於烏魯木齊河的消逝 風光不再
人民公園變遷 濃縮了新疆近代史 新疆近代歷史許多變故 在此鋪就並留下歷史烙印
沿公園主道 有為紀念自治區50周年的園中紙造各種擺設 在上世紀末上海就出現過 有些落伍感
兒童游樂場中的各種設施 年代久遠 比較陳舊
說真的 對於來自沿海地區的游客 公園格局和設施 沒有特別感染力和吸引力
只見 樹陰下石桌周圍 一群群老人在打牌 有老人在打瞌睡
只見 樹蔭下草地上 有單個女孩子有中年婦女旁若無人在呼呼沉睡 有三兩知己席地而坐的 邊聊邊飲
後者 原來是公園提供的一項服務 出租席子和帳篷 供草地休息與睡覺
烏魯木齊雖然是35度高溫 但絲毫不會像上海汗流浹背 酷暑難耐
在此 沒有能欣賞到塞外風光 卻能感受塞外干燥
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只展覽少量藏品 讓人遺憾
地處西北路近克拉瑪依路的新疆博物館 新館據稱已經造了三年 至今沒有完工 竣工期因資金而遙遙無期 進出路面坑坑窪窪
目前只有古屍展覽 還要從側門進出 許多珍貴的民族展品 卻沒有能見到 讓興衝衝前來參觀的中外游客 敗興而歸
工作人員數超過了游客數 由於游客稀稀拉拉 有工作人員懶洋洋在樹蔭下休息
既然博物館長期再修建 只有部分展品 新疆旅游官方網應該卻有所提示 讓參觀者赴疆前就有取舍 而不是造成既成事實
4 城市寫生 人民廣場 每天早晨7點起床 晚上12點就寢
烏魯木齊 夏天日照特別長 與北京時間晚2個小時的時差 在人民廣場充分顯現出來
占地4萬平方米人民廣場 清朝光緒年間是荷花池 現在南北長220米 東西寬185米 是烏魯木齊人氣最旺的地方
是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兩級政府舉行重大集會和慶典的主要場所
每天早晨7點 天逐步放亮 和海德酒店相對人民廣場 人數也逐步增加 在新疆解放紀念碑下與周圍 有人打太極拳 有父子在打羽毛球 有人在廣場閑庭散步
在廣場西南角 人氣最旺 數百人集體在做自創的健身操 有領操人 人人做得有板有眼 估計此活動有些年頭 佇立片刻 做操人四肢得到了充足放松 特別是腰部 沒有見到扭秧歌人群
此刻 烏魯木齊許多人還在睡覺
一到晚上 全廣場到處是人
孩子們腳蹬輪滑鞋 自如穿行於人群之間
強勁的音樂聲中 有人在跳民族舞蹈 有人在跳交誼舞 各自圍成大圈 互不干擾影響
廣場上 還有設鋪 推銷婚紗拍攝 和出租攤位 估計事前獲得許可
廣場上新疆解放紀念碑座基 散坐著乘涼的老老少少 有些男女情侶則散坐在廣場幽靜之處
晚上11點半 依然人流如織 依然喧鬧非凡
晚上12點 人群基本散去 廣場才能復歸寧靜
5 人造景觀-二道橋國際大巴扎 透視烏魯木齊市場
在烏魯木齊舊城區中央二道橋 2003年6月建成了號稱投資5億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群 八大市場經營面積不足四萬平方米 有80米高的觀光塔和隨便參觀的清真寺
當電梯直達塔頂 有二層 下層為觀景層 需透過玻璃 才可欣賞周邊景色 視線受到很大限制 沒有在紅山之巔的自由度 上層是偉人圖片展 和大巴扎沒有絲毫關聯 如果展示伊斯蘭相關大巴扎資料或展示烏魯木齊舊城區的演變資料 那也吻合此市場氛圍
6000平方米中央廣場中辟出了600平方米的露天劇場 這是唯一吸引游客之地
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 在品嘗了部分新疆西域食品同時 欣賞各種表演
自助晚餐20點30分開始 在游客們爭搶食品的高潮過後 高空“達瓦孜”表演進入高潮
“達瓦孜”是維吾爾語 意指“高空走大繩” 古代又稱“走索” 是維吾爾族傳統民間雜技表演藝術
之後 是《大巴扎歡樂頌》歌舞表演
場內 千人座位少虛席 場外 周圍居民席地而坐 多數是伊斯蘭教信徒裝飾打扮的老老少少
強烈的音樂與鼓點聲 會讓靠近音響的人煩躁不安
其實 大巴扎中8大市場 對抵疆游客沒有太多吸引力 價格也未必有其他市場競爭力
五一路燈光夜市 可以品嘗到新疆各族風味小吃 兼賣服裝小商品
如果想回上海 買點新疆水果干果 可以到瓜果市場
其實 烏魯木齊的商業街遍地都是 可算發達 可一到晚上10點 就閉門謝客 所以 在烏魯木齊撐夜市面就是路邊攤
上海街頭 一到晚上 烤羊肉串的之類的攤位 頃刻冒出 魚龍混雜 那在烏魯木齊 就正宗許多
人民劇場前的空閑廣場 燈火輝煌 夜夜食客如雲 多數是當地人
有一晚 從人民路進入支路後 卻誤打誤撞 來到了近大巴扎解放南路街面 一眼望去 人行道上遍地都是維吾爾族人在擺攤 有賣鞋的有賣食品的有賣維吾爾族人裝飾物品的 各式各樣商品 令人目不暇接 在攤位前 也是維吾爾族人 同樣人頭攢動 遠處警燈閃閃 好像是工商城管在警察支援下 驅趕這些買賣
和當地漢族人談起此晚經歷 他們都說晚上從不去那裡 怕遇有不測
如果稱烏魯木齊市場為攤位市場 那也不為過
6 烏魯木齊 地圖混亂 道路雜亂無序
從飛機場出來 可以免費拿到許多份烏魯木齊城區地圖 細細對照 幾乎是互相復制 一面是市區圖 一面是全疆旅游景點示意圖 唯一不同是不同的旅行社和不同的電話號碼 紙質也非常粗糙
五星級賓館提供的免費地圖 紙質稍稍好些
可地圖幾乎都有通病 各個景點位置沒有標注或標錯 沒有含郊區烏魯木齊全市圖 是不是受阻於處理地圖的變形的各種技術和技巧 不得而知
譬如去南山牧場 沒有標出方位
譬如庫車著名的神秘大峽谷 天山大小龍池 沒有標出 此外庫車的石窟 方位不清
讓一位陌生客 拿上烏魯木齊市區圖 即刻找到自己所想去的任何地方 這是推廣旅游之功 可道路標走向雜亂無序 讓看慣地圖的人 也有所不適應
走上街道 雖然路上有路牌 卻設置缺乏統一 在有些路口有 下個路口可能沒有 有的路牌有東西-南北指示 有的卻沒有 走到十字路口 四周可能什麼路牌也沒有 讓人走岔路也“莫知莫郭”
在東西向的人民路上 靠新華書店一側公交站 卻樹立了南北向的解放北路和解放南路指示路牌 很奇怪
烏魯木齊 現在的房價僅2,3千元平方米 地處內陸 不缺水 即使高溫 沿海來的游客 反而覺得舒服 要不是距離上海幾千公裡 塞外西域之首府 也是值得考慮的居住地
據稱 烏魯木齊正實施“城市北擴 旅游南進”的規劃
但願塞外風光勝江南 優美的牧場身影重現
數據 烏魯木齊 87:36E 43:46N
城區面積83平方公裡 全市總面積12000多平方公裡 人口208萬左右 7區1縣 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達阪城區、東山區、烏魯木齊縣
數據 人民公園 新疆近代史的縮影
園內有因戊戌變法被流放烏魯木齊的戶部左侍郎張蔭桓捐修鑒湖湖心小樓-鑒湖亭
楊增新為新疆都督之後不久 鑒湖便正式成為公共游覽場所 稱為“鑒湖公園”或“西湖公園”
楊增新為紀念流放來烏魯木齊的紀曉嵐 修建一排長廊平房-閱微草堂(1995年重建)
1921年 有了楊增新銅像 成為祭祠之地 改名為“同樂公園”
1933年4月12日 烏魯木齊發生“四·一二政變” 改名為“迪化公園”
盛世才投靠國民黨政府 在國民黨時期“迪化公園”曾更名為“中山公園”
解放後“中山公園”整修定名為“人民公園”
數據 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紀念碑
矗立於人民廣場南側 呈正方形 占地面積九百平方米 總高度為32.6米 整個紀念碑分為碑體、碑座、平台三個部分 其中碑體高26.2米 表面粘貼厚十二釐米的花崗岩 碑座四個面,每個面近三十平方米。平台兩層共八個台階。采用新疆地產紅色花崗岩鋪制而成。平台設有漢白玉護欄 紀念碑坐南朝北,北面為正面。碑體北面仍鐫刻著王震同志在北門花園中的題詞:解放軍進軍新疆紀念碑 碑體南面鐫刻王恩茂同志的題詞: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 開創了新疆各族人民解放的新的歷史時期 碑座的南、北兩面是以王震將軍的題詞和王恩茂同志題詞為主題內容設計的浮雕

(紅山“鎮龍寶塔”)

(旁若無人在呼呼沉睡 )

(新館據稱已經造了三年 至今沒有完工 )

(數百人集體在做自創的健身操 有領操人 )

(市區地圖上找不到 下個路口就沒有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