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是一個讓人留戀的城市,正如它的宣傳語“常來常熟”。因為她是一座讓人能夠產生感情的城市,而這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做到的,不管你是不是原住在這裡的人。雖然一直住在蘇州,其實很少有機會來到這裡,和上一次來相比,常熟沒有太多的變化,依然是青山綠水,小橋人家,平靜中帶著少許工業轉型的繁忙。是7月的天氣,已經很炎熱,從風景區沙家浜出發,到處都是廠房,我想這片土地最終也許會像東莞和深圳的效區一樣了。沿著昆承湖進城,在人民橋車站下車,和蘇州的南門一樣,這裡也叫人民橋,但不知道這裡的“人民橋”在哪裡。每次來常熟,虞山是必游之處,出了車站就有103路,不過好稀少,常說物以稀為貴,倒也不一定,所以如果不願意等,還是打的更方便一些。等了大約半小時,總算來了一輛,人挺多,終點站是興福寺。興福寺還是一樣的熱鬧,門口好多賣香火的,還多了不少賣新鮮水果的,據說是陽山水蜜桃,我沒有鑒別能力,但覺得味道也還不錯。興福寺裡最多的是那些信佛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帶著游伴從山門,進入大雄寶殿,與從前尚無二致。轉到東面的空心潭,許多茶客在悠閑的品茶吃茶點,不像我們只是匆匆的過客。興福寺的西面正在擴建,未免有些亂,那些泉水也變的碎葉密布,因為天氣的熱,也沒有心情去體驗“潭影空人心”的意境。於是不到一小時就步出了山寺。出了山寺有一條小路可以步行上山,如果不想步行,向前再走幾步就有上山的索道。我們選擇了步行,因為上次我是從索道上山的,這條小路我也沒有走過,開始走了很久上山的階梯,路上也遇到了幾個同志的人,不過最後都被我們甩在後邊。這段山路其實並不難走,只是一開始是陡一些的上坡路,大約走了半小時後,就到了一個平台,看到很多茶樹,小路邊好多高的樹,所以暫時忘卻了天氣的炎熱,偶爾會有一陣山風吹來,更覺心曠神怡。等到走回大路,不覺意猶未盡,向前不遠,就到了一個關卡,說是關卡,也就是攔路收費的地方,如果是搭車上來就不會被攔下了。五元的入園費,也包括山上的景點,從這個小公園(名字好像是桂花園)上山也是一條捷徑,不過沿路沒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只看到了一個白色的彌樂佛,有點像上方山上那一座。出了這個公園,山頂的劍門景區就近在眼前了。經過索道的終點站門口就到了劍門景區的正門,進去先到了劍閣,樓閣並沒有開放,只能在一樓的走廊上休息一下,天氣實在是太悶熱了!好在沒有雲霧,可以看的到山下的尚湖,還有稍遠一些建築物。還有山腳下一個小的軍訓點,聽的到他們的操練聲,但一群人卻像小螞蟻一樣,恨不得要用放大鏡看才行。還有一個人不怕天熱在石台上放風箏,結果沒多久風箏被纏在了劍閣的屋頂停在了上面。走下劍門的時候,遇到三個老外在攀岩,劍門本來就很險峻的,看上去的確挺刺激(已附一張照片在照片發表部分)。從劍門走到藏海寺,因為上次已進去過,所以這次沒有再進去。從劍門的門口乘車下山,沒有在中途下車,一直到山腳下的虞山公園,因為天氣的炎熱,才發現現在出來旅行只是為了流汗而已,於是很快回到了市中心,找到了一個KFC休息。回想這一次去常熱,算是一次戰高溫的流汗之旅了,如果是想領略風景之美,看來還是到秋高氣爽或是春暖花開的季節最合適了。

(虞山頂上)

(興福寺)